3.1.4 图片信息的加工 教学设计 (7)

文档属性

名称 3.1.4 图片信息的加工 教学设计 (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07-12 22:2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片信息的加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图片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图片信息的加工


新授课
授课班级
高一(
2
)


1

学目

⒈理解和掌握矢量图与位图特征。⒉了解采集数字图像信息的多种方法。
活动主题
设计个人的《个性校牌》——“图像信息采集和加工”。
活动指导思想
继续进行设计个人“个性校牌”的主题活动。通过采集和简单加工图像信息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利用图像等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图像信息媒体特征的认识。根据图像加工需求的不同,选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加工与表达。在完成“个性校牌”的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多种信息媒体有机地结合表达和实现设计意图的能力。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活动紧密相关。
教材分析
依据教育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上海科技出版社教材,结合我校高一学生和教学环境的特点,深入地二次开发《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的获取和第三章信息的加工和表达的教材内容,设计了“个性校牌”的主题活动。利用“个性校牌”的主题活动,贯穿了两章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图像信息媒体采集和加工”。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媒体(感觉媒体)的一些基础知识,具备了对信息的搜索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的基本能力。这个时期的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逐渐地增强,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形成的过程,已经具有了使用计算机及网络对各种信息媒体的分类、归纳、整理的能力,主动积极接受新鲜事物,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并对多种信息媒体的综合利用,充满了兴趣和好奇。
教学重点
理解图像信息媒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图像的不同类型,能够根据图像需要修改的问题来分析、选择多种不同的图像处理软件解决问题,增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情景导学法、实践探究法、讨论归纳法等。
教学用具
计算机及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Windows
7(画图)、HyperSnap等
板书设计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一、矢量图与位图二、采集图像三、加工图像
时间(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1.这些图片大家都不陌生吧,你认为图片同文字语言相比,哪种表达方式能让你更好更直观的体验到运动会的精彩盛况?为什么?你认为图片同文字、语言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回答:语言特点形象、直观、生动、简明等)从而引出
“图像信息媒体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内容。讲授新课:(38分钟)图像信息媒体的加工与表达矢量图与位图在现实生活中,图有照片和绘制之分,计算机中,一般分为图形和图像。在计算机中,根据图片记录方式的不同,图片文件可分为矢量图格式和位图格式两大类。图像(image),又被称为“位图”,是直接量化的原始信号形式。是由像素点组成的。图形(graphic),又称为矢量图,是由计算机运算而形成的抽象化结果。是具有方向和长度的矢量线段组成。其基本的组成单元是描点和路径。播放演示两种图片的展示观察图形的变化,思考其特征。提问探究:随着调节位图的缩放、翻转和旋转变化,图形的精细程度是否有变化?图形是否变粗糙?(结论:图形的精细程度基本上没有变化。)提问探究:随着调节位图的旋转和大小变化,图像的精细程度是否有变化?图像是否变粗糙?(结论:当位图逐渐地被放大到一定的倍数后,图像也就开始变得越来越粗糙模糊不清。)二、采集图像制作一个主题为“个性校牌”的多媒体作品,需要选用一些多媒体素材。通常图片素材可以:引用、购买或下载现成的图片文件。(矢量图是由人们利用软件绘画出来的,所以矢量图没有采集的问题。)提问探究3:在主题活动“个性校牌”中,如果没有找到适合的图像(位图)文件时,需要使用一些设备采集成图像文件,主要采用哪几种方法?
将什么→数据图像文件?播放演示:采集数据图像信息的几种方法。结论:
①用扫描仪采集。
(实物图→位图)②捕捉屏幕图像。
(屏幕帧→位图)③利用数码相机采集。(实物图、实物、实景→位图)总结归纳:(2分钟)图像信息媒体的加工与表达一、矢量图与位图二、采集图像三、加工图像任务:获取、采集主题活动“个性校牌”中所需要的图片。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放入“个性校牌”多媒体作品中。
组织提问播放引导播放讲授讲授布置指导监查分析归纳板书
就坐安静观看听讲思考回答听讲思考观看演示讨论分析归纳
组织课堂设置情景引起学生兴趣温故知新引出新课内容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总结
2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媒体(感觉媒体)的一些基础知识,具备了对信息的搜索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的基本能力。这个时期的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逐渐地增强,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形成的过程,已经具有了使用计算机及网络对各种信息媒体的分类、归纳、整理的能力,主动积极接受新鲜事物,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并对多种信息媒体的综合利用,充满了兴趣和好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图像信息媒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图像的不同类型,能够根据图像需要修改的问题来分析、选择多种不同的图像处理软件解决问题,增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⒈理解和掌握矢量图与位图特征。
⒉了解采集数字图像信息的多种方法。
4.1.2学时重点
了解采集数字图像信息的多种方法。
4.1.3学时难点
理解和掌握矢量图与位图特征。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这些图片大家都不陌生吧,你认为图片同文字语言相比,哪种表达方式能让你更好更直观的体验到运动会的精彩盛况?为什么?你认为图片同文字、语言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语言特点形象、直观、生动、简明等)
从而引出
“图像信息媒体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内容。活动2【讲授】新课讲解
一、矢量图与位图
在现实生活中,图有照片和绘制之分,计算机中,一般分为图形和图像。在计算机中,根据图片记录方式的不同,图片文件可分为矢量图格式和位图格式两大类。图像(image),又被称为“位图”,是直接量化的原始信号形式。是由像素点组成的。图形(graphic),又称为矢量图,是由计算机运算而形成的抽象化结果。是具有方向和长度的矢量线段组成。其基本的组成单元是描点和路径。播放演示两种图片的展示
观察图形的变化,思考其特征。提问探究:随着调节位图的缩放、翻转和旋转变化,图形的精细程度是否有变化?图形是否变粗糙?
(结论:图形的精细程度基本上没有变化。)提问探究:随着调节位图的旋转和大小变化,图像的精细程度是否有变化?图像是否变粗糙?
(结论:当位图逐渐地被放大到一定的倍数后,图像也就开始变得越来越粗糙模糊不清。)二、采集图像
制作一个主题为“个性校牌”的多媒体作品,需要选用一些多媒体素材。通常图片素材可以:引用、购买或下载现成的图片文件。
(矢量图是由人们利用软件绘画出来的,所以矢量图没有采集的问题。)
提问探究3:在主题活动“个性校牌”中,如果没有找到适合的图像(位图)文件时,需要使用一些设备采集成图像文件,主要采用哪几种方法?
将什么→数据图像文件?
播放演示:采集数据图像信息的几种方法。
结论:
①用扫描仪采集。
(实物图→位图)
②捕捉屏幕图像。
(屏幕帧→位图)
③利用数码相机采集。(实物图、实物、实景→位图)
活动3【活动】任务驱动
任务:
获取、采集主题活动“个性校牌”中所需要的图片。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放入“个性校牌”多媒体作品中。
活动4【练习】总结反馈
总结归纳:(2分钟)
图像信息媒体的加工与表达
一、矢量图与位图
二、采集图像
三、加工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