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声音信息的加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计算机对声音信息加工的首要任务是声音信息的数字化,了解表示音频质量的常用指标。
2.通过声音采集与编辑软件掌握录音、截取音频文件片段、转换音频文件格式等声音信息加工的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资源的网络搜索与下载,学生的探究学习与小组协作交流,初步完成教材相关性任务。
2.在老师的组织下,指导并推选优秀小组展示一些关键操作过程,并总结一些好的值得推广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交流,在对声音信息加工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同学间的情感,提高个人与他人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资源“七子之歌.wav”及配乐诗朗诵——满江红,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声音的处理并不陌生,通过物理课知道声音的本质是一种机械振动及有关频率的知识;通过音乐课及文娱活动认识了录音及相关数字音乐知识与操作。介于兴趣与爱好的因素,不同的学生差异较大,尤其是通过计算机来对声音信息进行加工,学生更是参差不齐。于是通过老师引导、指点,有这方面特长学生的带动,大家一起在微机房进行操作,共同完成这节课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
由于学校位于贫困山区,有电脑的家庭毕竟是少数,学校也是在XP操作环境下进行教学,所以本节基本上紧扣教材,收集相关资源,让学生脚踏实地的从基础软件开始培养相关技能。
3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信息的加工方法和过程。
难点:能合理选择可行的软件来进行声音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课堂引入
师:大家首先听一段诗朗诵。
目前在信息作品中,使用声音变得越来越频繁了。它主要包括背景音乐、旁白解说、诗歌朗诵和音效等几种。
生: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到好处地使用声音呢?
师:
●背景音乐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气氛,激发受众的情绪和感情,增强作品的感染力。针对不同的主题,应配以不同的风格、情调、节奏的音乐,使背景音乐与主题风格协调一致
●旁白解说的主要作用是强化画面信息,对画面信息进行补充说明。因此旁白解说的节奏要有利于目标受众对信息的接收。
●铃声、爆炸声、鸟叫声等音效能起到吸引受众注意的作用,但使用音效要适量,避免滥用。
生:在计算机中,声音信息的加工是什么意思?
师:声音本质上是一种机械振动,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化的声音信息,计算机中的数字化声音文件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专门用于记录乐器声音的MIDI格式文件;
另一类是采集各种机械振动发出声音而得到的数字文件。
我们这谈的声音信息的加工是指两点:
一是将声音数字化;
二是将数字化的音频信息进行编辑。
活动2【讲授】二、录音学习
师:声音是由声波来传递的,由麦克风可将声波转换为电流波。波的振幅反映了声音的强弱,波的频率反映了声音的高低。再经过声卡的采样、量化、编码,最终形成用0和1表示的数字信号。采样频率:CD品质的音乐为44.1kHz;语音常为22.05kHz;低品质的为11.025kHz。量化精度分为8位字长与16位字长。
生:听起来是在学习物理知识,录音操作很复杂吗?
师:虽然理论很复杂,但录音操作很简单;主要借助于录音设备与相应的软件就可以了。下面我们就是以计算机上的麦克风和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录音机”程序来体会一下录音操作的过程。
生:具体操作步骤是怎样的呢?
师:(操作示例)
首先开启麦克风功能:
●选择开始/程序/附件/娱乐/音量控制(或双击任务栏上的音量图标)。
●若无麦克控制选项,则应单击选项/属性,然后勾选“麦克风”,确定。
●去掉静音,调节音量滑块。
然后开始录音:
●选择开始/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项。
●在“声音-录音机”窗口中选择文件/新建(第一次运行该步可省略)。
●点击“录音”按钮。
●对着话筒说话,结束后点击“停止”按钮。
●选择文件/保存项,选择保存位置、给声音文件取名,最后点击保存。
活动3【活动】三、活动一:录制一首诗朗诵——满江红
要求:每6人一组,选出1人朗读,2人网上搜词,3人准备麦克风并进行电脑录音。录音时保持安静并注意组间协调,可两组或三组同时进行朗读。
生:该软件只能录制60秒的声音长度,该怎么办呢?
师:大家探索一下,有什么办法来突破这个1分钟的限制?(接着巡视指导)
注:几种常见方法归纳如下:
1.继续单击录音键。
2.打开较长的wav文件后,再进行录音。
3.在快要结束时用鼠标单击滑块左边进度条中段可增加时长(可多次进行)。
4.录制空白,在效果菜单中单击减速可增加时长(可多次进行),达到所需时长后就停止,最后将滑块拖回到开始位置进行正式录音。
(附词一首)
活动4【活动】四、活动二:截取音频文件片段
生:录音后的声音文件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我们该怎样去把不需要的声音片段去掉呢?
师: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它来进行音频文件片段的截取。大家首先试试看,若仍有问题可参看教材47页。(继续巡视指导)
操作示例:
●
用“录音机”打开刚录制的WAV文件。
●
拖动滑杆到合适的位置。
●
根据需要选择“编辑”菜单中的“删除当前位置之前的内容”或“删除当前位置之后的内容”。
●
最后选择文件/保存项或另存为选项进行保存。
活动5【活动】五、活动三:转换音频文件格式
生:我们现在用的很多都是mp3音乐文件,能对不同格式的声音文件进行转换吗?
师:当然可以。音频文件中,WAV文件容量比较大,mp3文件比较小,但mp3文件在压缩时音质会受损。不同的时候,我们需要不同格式的音频文件。所以对音频格式的转换也是对音频文件的一种加工方式。
生:我们该怎样对声音文件进行转换呢?
师:完成这项工作的软件很多,常用的超级解霸、金山影霸等工具软件都能对音频文件格式进行转换,教材以金山影霸2003音频转换器为例来说明。下面同学们仍以小组分工进行搜索软件及“七子之歌.wav”,完成教材操作示例。
注:若学生有困难,则教师可加强指导或及时提供这两项资源。
启动金山影霸的“音频转换器”程序。
在“转换设置”中选择转换形式(WAV文件转换成MP3文件)。
在主界面中单击“选择输入文件”按钮,选择要转换的文件(WAV文件)。
再单击“更改输出目录”按钮,选择文件转换后所保存的目录。
最后单击“开始转换”按钮即可。
活动6【活动】六、提高活动
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录音机”程序对“满江红”进行配乐诗朗诵。首先找一曲背景音乐,利用“录音机”程序中的编辑/输入文件,输入背景音乐,接着利用编辑/与文件混音。然后进行播放、剪切,最后保存。
提示:关键是“输入的文件”与“与文件混音”二者之间进行混音。要注意背景音乐最好通过“效果/降低音量”使其起到陪衬作用。
活动7【测试】七、【效果评价】
进行自评与互评,认知学习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达到共同提高。分知识与技能两部分,技能在活动中进行,下面主要进行知识性方面的评价。
1.关于声音数字化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B
)。
(A)将声源发出的声音(机械振动)通过话筒转换为模拟信号
(B)将声源发出的声音(电流振动)通过话筒转换为数字信号
(C)声卡对模拟的声音信号进行采样、量化、编码
(D)最终得到用0和1表示的数字信号
2.自然的声音和磁带式录音机播放的声音,都需经过(
A
)才能在计算机中使用。
(A)转换处理
(B)数据编辑
(C)声音调高
(D)声音调低
3.计算机中广泛应用的数字化声音文件有两类,下列属于声音文件的是(
A
)。
(A)MIDI格式文件
(B)HTML格式文件
(C)AVI格式文件
(D)SWF格式文件
4.使用电脑既能听音乐,又能看影碟,这是利用了计算机的(
A
)。
(A)多媒体技术
(B)信息管理技术
(C)自动控制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
5.下列软件中,不属于声音信息处理软件的是(
D
)。
(A)录音大师
(B)Goldwave
(C)格式工厂
(D)IE浏览器
活动8【作业】八、【课堂小结】
1.声音信息的数字化,音频文件的几种常见格式。
2.录音
3,剪切
4.格式转换
5.混音
说明:因上传限制,“上传资源”部分已传入本人空间资源里。
资源目录地址:
http://n.eduyun.cn/index.php r=space/person/resources/index&parentCatalogId=67ab0fc8990e405191bbd25625f93488&fileName=1s1k&sid=89f2aa5443b34fa6b94aa3e935d5a048&lastCatalog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