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视频信息的加工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3.1.6视频信息的加工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07-12 22:2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视频信息的加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上海科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三章第一节“信息的加工”的第6小节,教材上只简单介绍了视频的一些概念、格式和视频采集方式,但缺少了视频信息加工的技术处理的具体内容。
在对照了相关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教学需求后,选用windows
XP自带的视频加工软件Moviemaker,设计了视频截取、片段合成、字幕添加、场景转换等几个相互关联、逐步深入的任务,既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空间,又可以以次带面,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情感,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学习,就会有比较高的参与热情,从而更好的开展视频加工的教学。
2、教学目标如下:
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对视频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欣赏及评价优秀影片或片断的情感态度,体验视频信息的文化内涵。
认知:了解视频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
技能:初步掌握利用moviemaker制作简单视频
情感:培养欣赏及评价优秀影片或片断的情感态度,体验视频信息的文化内涵。
2学情分析
视频加工是高一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一个小节的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中各种各样的视频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但是能自己动手加工视频信息的却不多,故学生对本节内容都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都希望能通过本内容的学习最终能制作出自己创作的视频作品,学生求知欲与实践欲望都非常高。
3重点难点
视频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欣赏及评价优秀影片或片断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视频信息的加工
1、教学方法
本课例主要使用”任务驱动”和“问题启发”教学法来实施教学,以学生实践为主体,讲练结合。教师通过演示、点评进行操作引导,通过个别辅导帮助全体发展,通过学生的共同实践、评价来帮助学生自我完善、共同提高。
2、任务分析
(1)利用超级解霸对视频信息进行截取并保存
(2)利用金山视频转换器进行视频格式的转换
(3)使用Moviemaker软件来制作简单视频
3个任务难度递增,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研究体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不同的要求。
3、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问题的引入
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3分钟)
课件展示:观看视频片段(学生进入机房的场景;学生打篮球,等)
视频信息的采集工具有哪些?
常见的视频格式有哪些?
观看视频作品
回答问题
用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
激发学生兴趣
2、提出思考问题
(3分钟)
这么长的一段视频,如果我们只需要用其中的一小段,怎么办呢
(引出:视频的截取)
可以用什么软件来实现呢?
教师演示:利用超级解霸完成视频的截取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并为任务一做好铺垫。
3、任务一:在素材中截取自己喜欢的片段(6分钟)
给出任务和帮助
学生讨论、动手实践,并保存在桌面上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视频截取的基本方法
4、任务一小结,引入任务二:视频转换
如果有熟练的学生可以让其演示或者转播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加以指导和评价
截取出来的视频若还是很大或者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视频格式,该怎么办呢?(引出视频格式的转换)
教师提示:金山视频转换器
思考问题,并操作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任务二小结,引出moviemaker
我们都是在处理现成的视频素材,那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呢,如制作自己的MTV?
(引出视频的编辑)
观看视频:以前学生自己做的的dv
教师运行moviemaker
,介绍窗口界面
观看视频作品
激发学生的热情
6、任务三
利用提供的图片素材,参照课本的操作实例完成
学生操作
让学生在独立摸索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
7、任务延伸
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完成过渡效果的设置,并添加字幕
通过观看不同的效果,直观的了解字幕和过渡效果的作用
8、拓展
旁白+背景音乐
看片段,体会不同点
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
9、任务小结
如果有熟练的学生可以让其演示、讲解。从旁引导、补充
观看演示,思考问题
取长补短
10、完善作品并合成
提示合成保存过程
观看,合成
掌握合成保存
11、作品评价
评选几个作品,简单评价
同学互评
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12、总结
总结流程,相信能举一反三,掌握其他视频信息加工软件的使用。
回顾过程,自我总结
让学生整理思维
13、结束语(1分钟)
希望大家能做出更精美的作品。
鼓励学生。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