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动画信息的加工
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学习过Flash最基本动画原理,能制作出简单的形状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如实例“滚动的小球”、“圆变为方形”,并对帧、图层已有了初步了解,但还未形成能很好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FLASH的“遮罩动画制作”,主要内容是制作遮罩动画作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遮罩动画的工作原理,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2)掌握“探照灯文字”效果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遮罩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于遮罩原理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实践,完成探照灯效果的动画,使学生能够掌握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遮罩的含义和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遮罩与被遮罩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演示法、分层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五、课时安排: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回顾知识】制作“滚动的小球”、“圆变为方形”复习形状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新课导入】展示Flash——“探照灯”文字。“毛笔书写”动画,“电影制片厂片头”、“闪光的文字”讨论:以上的动画所采用的动画技术就叫做“遮罩”,运用这种技术可以制作出许多美妙的动画。导入本节课的内容:Flash遮罩动画。
学生亲自体验,积极参与,观察动画效果。明确本节课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导出本课教学内容。
探究新知
【知识讲解】根据黑夜中手电筒照物体的现象,说明遮罩动画的原理:遮罩就是透过一种图形来看被挡住的内容。遮罩效果的实现,需要两层:一层是遮罩层——提供了形状;另一层是被遮层——提供了被挡住的内容(文字、图片等)。
理解遮罩动画的基本原理。结合形象化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从而帮助学生的记忆。
分析实例
【实例分析】展示遮罩动画的应用实例,分析动画中遮罩层图形和被遮层的内容。实例一:探照灯实例二:闪光的文字实例三:毛笔书写得出结论:利用遮罩可以制作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既可以让遮罩层运动,也可以让被遮罩层运动。【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将图形所在的层设置为“遮罩层”,完成透过图形看到文字的遮罩效果,从而达到探照灯的初步效果。
欣赏并主动分析每个实例中遮罩层提供了什么形状?被遮罩层的内容是什么?回答问题。
自主探究
【基本任务】利用遮罩技术,制作出“探照灯”效果的动画。【即时指正】将某个具有典型问题的学生作品广播给所有学生,请一位同学们指出出错原因,并指导其正确操作。【任务拓展】引导学生在完成了遮罩效果的基础上,为“探照灯”设计出逼真的夜间场景。
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方法。完成第一个任务的学生可以参看录像帮助完成任务拓展。基本任务相对比较简单,任务拓展的设置是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动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交流与提高
【提高任务】要求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尝试制作出“电影制片厂片头”动画效果。未完成前面任务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再思考。【交流展示】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成果,分享喜悦。
分析出是遮罩层在运动,还是被遮罩层在运动。感受成功,交流分享。提高任务是任务拓展的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举一反三,主动探究问题。
总结
本课为学生介绍了遮罩动画的原理及制作方法,希望同学们能活学活用,制作出更好的动画作品。
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Flash软件
教学反思:
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Flash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越是学到后面,两个图层甚至多个图层动画的制作时,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图层混淆的情况就越多,遮罩动画制作又是Flash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难在遮罩概念的理解。随着基础练习和巩固练习的顺利完成,学生对于遮罩的概念已经较好地理解,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力,我设置了进阶挑战环节,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遮罩并借助动画进行再现,学生可以自主创作,也可以参考学习网站中的样例制作。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掌握的情况也比较好,但是最后的作品展示点评的时间还要稍多一点,让学生自己来展示,积极性应该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