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教学设计
1概述
1、本节课教材采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本节课选自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第三章。
3、任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4、本节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5、信息交流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要求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多种类型;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学会在网上寻求帮助,互相提供学习资料及交流思想感情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交流的意义。
(2)了解信息交流方式,了解因特网上多种信息交流平台与相关软件。
(3)掌握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常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任务驱动法,引入各种信息交流平台。
(2)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
(3)分组协助,相互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建立负责任、文明地用网的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3学情分析
在本节的学习之前,学生仅在信息获取部分学习了网页浏览和网页搜索的内容,因此本节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有一小部分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已经很熟练,教材中网络信息交流的内容对他们而言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在班级学生差异巨大的情况之下,必须要做的二者兼顾。基本想法是在适当讲授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学习,在每组分别选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组长,负责在学生实践时进行指导,做到互学共进。
由于学生经历不同,上网时间有很大差异,因此对网络的认识也各有不同,有不少同学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网络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交流的多种方式。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
5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任务驱动、兴趣引导,启发思考,多媒体电脑配合课件演示,实践操作。
2.教学活动的准备:在多媒体电脑教室中完成,最好有广播教学系统,学生机应允许上互联网。
3.设计思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联系所学的旧知识。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积极搭建学生的任务驱动平台,引导学生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方法。教学注重讲练结合,给学生最大的操作练习与分析讨论的时间以了解作品的交流方式,能规范使用因特网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播放由本班同学出演的《和未来自己的对话》视频(学生和未来的自己同时出现在画面中),让同学们体验视频编辑的魅力。
提出问题:这样的对话在现实环境中能实现吗?
为学生播放未剪辑的两段视频。引出本节课内容——利用会声会影编辑视频短片。
[学生活动]:
欣赏视频。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受视频编辑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场景的变换所呈现出的穿越效果,激发学生对视频创作的兴趣。
[教师活动]:
教师布置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你做我猜”。游戏规则:选出四名同学站成一排,老师向第一位同学出示一张有字的纸条,同学依次往下传,在传递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由每组最后一位同学写出你领会到的意思。纸条内容:保卫钓鱼岛。
[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游戏。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
[教师活动]:
教师提问:肢体语言在表达信息时存在哪些弊端?
教师提问:古代信息交流的例子?
教师播放幻灯:烽火狼烟传军情、飞鸽传书、快马驿站。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
承上启下,导入新课。
活动2【活动】新课程学习
[教师活动]:
我们把同学们分成四组,请同学们登录百度贴吧。今天我们就以钓鱼岛事件为主题,给每组下发不同的任务,组长将问题发贴到论坛中,本组成员以最短时间找到答案并回贴,看哪一组耗时最短。
题目:
1组:钓鱼岛的地理位置?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
2组:钓鱼岛的面积?6.3平方公里,无人居住。
3组:钓鱼岛有哪些资源?渔业资源丰富,海底石油储量巨大。
4组:钓鱼岛所属的地区?中国台湾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
[学生活动]:
学生登录论坛,小组长发布问题,组员以回贴方式回答。
[设计意图]:
引入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兼顾基础不同的学生。
[教师活动]
教师提问:那么同学们熟悉的交流平台都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网络交流平台。(教师播放幻灯)
那么刚才有同学提到论坛这种平台,它已经成为校园交流和休闲为一体的信息平台。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如何利用论坛这种平台来交流信息的。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活动3【讲授】一.论坛发贴的方式交流信息
[教师活动]:
我们把同学们分成四组,请同学们登录百度贴吧。今天我们就以钓鱼岛事件为主题,给每组下发不同的任务,组长将问题发贴到论坛中,本组成员以最短时间找到答案并回贴,看哪一组耗时最短。
题目:
1组:钓鱼岛的地理位置?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
2组:钓鱼岛的面积?6.3平方公里,无人居住。
3组:钓鱼岛有哪些资源?渔业资源丰富,海底石油储量巨大。
4组:钓鱼岛所属的地区?中国台湾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
[学生活动]:
学生登录论坛,小组长发布问题,组员以回贴方式回答。
[设计意图]:
引入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兼顾基础不同的学生。
活动4【活动】三、QQ交流平台:
[教师活动]:
请各组组长整理本组组员的QQ号,发到刚才的小组论坛上。让同学们彼此加为好友。
1.一对一实时交流(文字、图片)
分析题目:
钓鱼岛的历史?
[学生活动]:
组长整理本组组员的QQ号,发到刚才的小组论坛上。让同学们彼此加为好友。
[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同基础的学生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观点减小学生间的差异性。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的结论印象更深刻。
活动5【练习】2.实时传送文件:
[教师活动]:
(教师提问)与QQ好友聊天时,一条信息中文字过多会发送失败。对于文字多的内容我们是不是就无法通过QQ来发送了呢?(不是)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内容编辑成例如WORD文档这样的文件,通过实时传送来发送文件。小组长将大量文字整理成一个文件,发给教师。
[学生活动]:
组员将讨论内容以一对一方式发给组长,组长整理后也以一对一方式发给教师。找一名同学和教师语音、视频,并广播教学。
小组长将大量文字整理成一个文件,发给教师。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活动6【活动】3.发送离线文件:
当对方用户不在线时,用离线方式传送文件。
[教师活动]:
提问:那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提问:离线传送文件有没有缺陷?
对方用户不在线时仍然可以传送文件,但文件内容仅能保存7天;且离线文件大小也有限制。
教师提问: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既可以发送大容量的文件、又没有时间的限制?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边操作边总结的形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7【活动】4.发E-mail。
QQ提没提供E-mail功能?
[教师活动]:
提问:E-mail有什么特点?
价格:比传统通信方式便宜;
速度:最大优势就是速度快;
方便:减少通讯过程环节,提高效率。
请一名同学演示发一封电子邮件。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活动8【活动】5.QQ群:
[教师活动]:
那么我们之前使用的交流方式是一对一的,这种交流范围窄,能不能找到一种方式实现组内的交流和讨论?
下面我们选派代表建立本组QQ群,并成为管理员,(黑板写出群号)。对于申请的用户验证,QQ群成员在群内以保钓事件在恶化,部分地区出现针对日机构的打、砸、抢事件,我们应该怎样理性爱国为主题,进行全组范围内的集体讨论,可以从网上搜集资料,也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活动]:
选派代表建立本班QQ群,并成为管理员,对于申请的用户验证,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
设置的任务更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活动9【活动】6.QQ空间:
[教师活动]:
各组将本组搜集到的相关文字、图片、音(视)频信息加以整理,由组长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调查报告,作以汇报。通过对钓鱼岛事件的关注和思考,倡导我们高中生更好地理性爱国。在这之前,我们想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利用QQ功能来展示一个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文章,可以利用QQ的哪个功能来实现?QQ提供的空间功能可以满足这一功能。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QQ空间吧,请组长打开自己的空间,来制作调查报告,组员将信息发给组长,将这节课你们组关注的内容以空间日志的方式整理出来。最后我们来评判一下哪组的作品最优秀。
QQ有如此强大的功能,是不是代表它就是完美无缺的呢?不是。大家会发现,我们只有加为好友的用户才能互相交流信息,而在实际生活中不是所有人的QQ号码我们都能得到。比如一些明星的QQ号,但是我们还想知道他们的一些最新动态,我们可以使用微博这个工具来帮我们实现。
[学生活动]:
组员搜集相关素材,发给组长,组长形成完整的总结报告。
[设计意图]:
将本节内容作以汇报,体现情感目标。
增强信息意识,以及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活动10【活动】四、微博
[教师活动]:
找到并收听自己喜欢的一位名人或明星的微博,关注他(她)的近况。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设计意图]: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11【讲授】评价和总结
[教师活动]:
评价:
让学生填评价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
总结:
一、信息交流多种方式。
二、能够选择恰当方式交流信息。
[学生活动]:
学生一起归纳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评价发挥学生自主性,同时查找不足促进学生的进步。
让同学归纳总结本节的知识点非常重要,既检验了学习成果又加深了印象。
活动12【练习】练习
参见素材中的练习.doc文档,并附有答案。
活动13【作业】作业
尝试建立初中同学QQ群,并联系添加好友。
活动14【测试】评测
参见素材中的测评.doc文档,并附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