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3.2.3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07-12 22:3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新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在本节课要学会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制定以下3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②让学生能够完成将文件通过网络进行发布的操作;③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并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日常操作,让学生掌握信息发布和交流的过程与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②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③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情感;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5个教学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线索,总共有5个教学环节,分别为:课题的引入——>信息的发布——>信息的交流——>信息发布的道德规范——>总结。通过这些环节来落实之前所讲的教学目标。下面详细介绍这5个教学环节。
1、课题的引入
(用热点问题来引入,以引起学生兴趣)
(在引入课题时一个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话题显得至关重要,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以预防甲流为话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而预防甲流是当前的社会热点,比较贴近当前的社会现实,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较快地融入到教学当中来,同时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情感。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个问题,咱们老百姓是通过什么途径去获得一些预防甲流的相关措施的?也同时顺势进入第2个教学环节信息的发布。)
问题一:政府是通过什么方式向老百姓发布H1N1的相关情况的?
2、信息的发布
(在这些图片的引导下,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有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新闻发布会、社区宣传栏等发布方式。)
①、信息的发布方式:
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电话、宣传栏、新闻发布会等
类型
所用媒体示例


视觉
报纸、杂志、书籍
信息接受者可以决定自己速度,想停就停,不懂之处可以重复看,其思索的余地较大。接受者可以自由地支配地点和时间。
听觉
广播
接受者既不能控制播音员的速度,也不能要求播音员重复播放,必须在声音所及的范围内。
视觉

听觉
电影、电视、网络
视觉的冲击较强烈,听觉处于辅助的地位,而视觉所见的是一瞬即逝的图像,往往感性上的认识多,理性上的认识则有一个有待上升的过程,接受者使用时必须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平常我们又是如何提交作业的呢?)
②、课堂上常用的发布方式:
1、网上邻居:访问服务器或教师机,复制/粘贴文件到自己的文件夹下
2、作业提交:用蓝色小鸟来提交或用电子邮件
(如今网络成为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那又是如何借助网络来发布信息呢)
③、网上信息的发布:
FTP、网上邻居、BBS、E-mail、QQ、MSN、免费空间(CuteFTP)、博客等
(信息发布的方式不同,发布的时间和地点不同,接收者的状态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④、信息的发布效果及评价:
时间和地点对发布效果有影响:疲惫不堪或非常繁忙/精神很好或空闲
吵闹的场所/安静的场所
不同媒体的发布速度不同:广播、电视、网络——速度快
报纸——较慢
杂志、书籍、电影——很慢
信息的保存时间不同:由短到长依次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网络、书籍
(大家在发布信息时也要负责任,不要说一些毫无意义,虚假的话。我们说发布是手段,交流是目的。也由此引导学生进入第3个教学环节信息的交流。)
3、信息的交流
问题二:大家平常和同学朋友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会通过什么方式?
手机互发短信、QQ、E—mail、论坛、面对面地交谈、留言板……
(同时向学生强调的一个是象现在的上课方式,也就是师生之间面对面地交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现在我们来对比下不同方式的交流都有着什么特点)






可以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交流


通过电话实现跨地域的远程交流,不受地点的限制


利用书信进行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间隔时间随距离而延长


可以实现多方面的交流,可以采用文字、语音、视频等,传播速度快,可以一对多、多对多地交流
手机短信
传播速度快,但传播容量有限
(现在的学生都乐意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尤其热衷于象QQ这样的网络聊天,我们要向学生强调,不能因此就忽略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人类最原始、最自然的交流方式,它的作用是任何一种交流方式所代替不了的。忽略了这种交流,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问题,为了教育学生要有节制地上网,不能沉迷于网聊,要求学生看下面一则关于一名中学生沉迷网聊的新闻报道。)
请看下面一则新闻:
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自从迷上网上聊天后,一天短则二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花费不菲还在其次,问题是竟像换了一个人,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狐独,感到不再适应,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说:他是患了一种“自闭症”,因为网络世界的“自由度”使他有种错觉,似乎可以不再关心现实生活的冷暖得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每周上网超过5小时的互联网用户中,有25%人表示他们与家人及朋友待在一起的时间少了。网上聊天的不负责任并由此引发出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等病态心理,同时又养成了觉得无趣但又放不下的“鸡肋”心理。
问题三:从这个新闻报道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导学生如果整天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严重的话极有可能象上面这个案例中一样,患上“自闭症”,甚至产生一些病态心理。因此虽然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社会,应该具备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能力,但是也不能忽略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这个时候告诉学生,不管是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也好,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谈也罢,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说现在是一个畅所欲言的社会,顺势抛给学生第四个问题,虽然现在言论自由,但是在发布信息的时候,能不能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要遵守哪些道德规范?也由此引出本节课的第4个教学环节)
问题四:
虽然现在言论自由,但是在发布信息的时候,能不能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要遵守哪些道德规范?
4、信息发布的道德规范
例子1:2003年2月11日,在广州网络上一个署名为“昨夜西风”的人发出了这样一个帖子,牵扯起广大网民的神经——“广州市正受到一种未知名病毒侵袭,迄今为止,广州市数家大型医院已传出多例死亡病例,保守数据约有7到8人。据医生介绍,病人表现症状为高热并全身疼痛,同时发现有大脑及脏器溶蚀现象。”“国家流感郭元吉中心主任在听到上述病毒性传染病流行的状况后,表示高度怀疑流感病毒的流行,考虑到疾病的致死率如此之高,应首先怀疑禽流感。从种种发病特征上可以看出,此次疫情决非普通流感这么简单。”
在网文的结尾部分,“昨夜西风”抛出“目前国际上唯一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病毒的抗病毒产品是瑞士罗氏公司的达菲。”
(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这则谣言造成的社会后果,会引起社会动荡,人心浮动,引发抢购达菲的热潮。告诉学生如果散布的谣言情节严重的话,还要追究民事责任。)
例子2:请看下面一则摘自2005年11月6日汕头都市报的新闻:
澄海籍女青年黄某真将自己道听途说的关于有人抓小孩,挖心脏、肾等器官的谣言以题为《请大家高度注意——最近出现很多用布袋装孩子的行为,听说是要挖心脏、肾、眼角膜……》张贴在汕头本地网站“E京”论坛的“澄海茶座”上,内容危言耸听,在网民中引起哗然和讨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澄华派出所民警立即开展侦查,并于11月1日晚在澄海文祠西路的一间咖啡店将正在上网的黄某真抓获,现场查扣电脑1台。经审查,黄某真对其违法事实供认不讳。因涉嫌故意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0天。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五款“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或者以其他方法煽动扰乱社会秩序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1)必须遵守的信息发布守则:(总结学生的说法)
①不能发布任何不符合当地法规、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律的资料;
②不能发布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
③不能发布扰乱社会治安的言论;
④不能向别人发送垃圾邮件,垃圾短信;
⑤不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
(尤其注意第5条不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有些学生有抄作业等坏习惯,严格来说也算侵权,同时告诉学生如果以后碰到类似这样的谣言,也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性,分辨是非,让网络成为大家学习和交流的好地方。)
2)网络道德规范:(再次引起学生重视)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别人的文章或资料,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不得发布攻击、谩骂别人的言论。
不得发布有黄、赌、毒方面的信息。
不得向别人发送垃圾邮件、携带病毒的邮件,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好奇而给别人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不得发布有损国家形象的信息,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5、总结
人类社会不断向信息化发展,我们必须学会更多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同时要遵守信息发布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