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望
野
王绩
王绩(约589-644)
字无功,号东皋子,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
撰 《酒经》 、《酒谱》 ,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作者简介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朗读诗歌
诗歌学习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东 皋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薄 暮
傍晚。
薄,接近。
徙 倚
徘徊。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落 晖
落日。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诗歌学习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犊
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
泛指猎获的鸟兽。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 薇
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诗歌学习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东皋”点明地点
“薄暮”点明时间
“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诗歌学习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融情于景表达了世人内心的忧郁、孤独。
诗歌学习
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借“采薇”的典故,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思想情感
全诗在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写作特色
融情写景、意境恬淡
开篇展示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回归家园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构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衬托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结构梳理
野 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叙事
写景
抒情
崔 颢
作者简介
崔颢(?—754)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秉性耿直,才思敏捷
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
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著有《崔颢集》《黄鹤楼》
朗读诗歌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学习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
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去
离开。
空
只。
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诗歌学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历历
分明的样子。
萋萋
草木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了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关
故乡。
烟波
烟霭笼罩江面。
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品味赏析
(首联)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巧用典故,吊古伤今“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为黄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品味赏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惆怅之感。
品味赏析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勾起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品味赏析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抒情作结点题。日暮思归是人之常情,江水上烟雾笼罩,故乡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更增添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思想情感
诗歌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表达了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诗歌拓展
写作特色
意境开阔愁而不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诗的前两联从传说入手,以虚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昔人已乘黄鹤远去,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受。中间两联实写楼上的所见所感,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尾联中的日暮思归,正好与诗开篇的缥缈相一致,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读后生怅然情。
结构梳理
黄鹤楼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尾联
颈联
颔联
首联
用典吊今
感慨岁月
景色描写
抒发思乡
结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