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使至塞上
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
唐朝诗人、画家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朗读诗歌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诗歌学习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 车
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问 边
慰问边关守军。
属 国
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 延
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我)轻车简从,出使边疆去慰问守边官兵,出使途中路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 蓬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塞
边界上的险要地方。
胡
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
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诗歌学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 烟
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长 河
指黄河。
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尚未逝去,江面上已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 关
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 骑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 护
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燕 然
燕然山,这里代指边防前线。
家乡的音讯什么时候能够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诗歌学习
首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居延”写行程的遥远,表达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失意心情。
诗歌学习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诗歌学习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长”描绘了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阻隔,那横贯其间的黄河,给人以渺无尽头之感。“圆”写出了落日,又大又圆,孤悬地平线上。更衬大漠苍茫。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诗歌学习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诗人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 “在燕然”,诗人的情绪已经高涨,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情绪在大漠雄浑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达诗人的达观,给人留下回味余地。
《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触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描绘了旅程中所见的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因受排挤而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主题情感
写作特色
意境雄浑壮美,情感慷慨悲壮
比喻贴切生动,遣词精妙传神。
“蓬”“雁”多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诗人身为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也以“蓬”“雁”自比,曲折地表现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孤”“直”“长”“圆”等字逼真传神地描绘出大漠凄美的景色,意境雄浑壮美,衬托出慷慨悲壮的情感。
结构梳理
使至塞上
雄浑壮美
慷慨悲壮
叙事
出使边塞
抒情
蓬草自况
绘景
叙事
塞外风光
战事紧张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秉性耿直,才思敏捷
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代表诗作《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朗读诗歌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歌学习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从
往。
楚 国
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大 荒
辽远无际的原野。
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
诗歌学习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海 楼
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喜爱。
(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 乡 水
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
怜
品味赏析
首联: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首联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具有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用。
品味赏析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诗人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远近景结合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品味赏析
颈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诗人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江上美景,运用比喻将水中月影比作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霞之美,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洒辉;俯察江流,明月倒映如镜。“飞”字,动感十足,神韵毕备。下句写白天,仰望天空,彩云兴起,变幻如海市蜃楼。一“结”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此联想象新奇,表现了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喜悦之情。)
品味赏析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含蓄抒发思乡之情。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主题情感
写作特色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瑰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几句是描写眼中所见之景,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美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结构梳理
渡荆门送别
叙事:远渡地点,出蜀目的
绘景
抒情:怜水送行舟
远景——平野 江流
近景——江月 云生
风格雄健
意境高远
诗歌背景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
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较多的一个。
《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朗读诗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学习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
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堤岸相平,白云重叠,与湖水相连。
贾亭
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
云脚低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
早早飞回来的黄莺。
几处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刚飞过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
暖树
向阳的树。
新燕
新飞回的燕子。
春泥
春天刚刚解冻的泥土。
诗歌学习
随处开放的野花。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堤岸相平,白云重叠,与湖水相连。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
要,使。
欲
副词,刚刚。
才
淹没,没过。
没
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没过马蹄。
不够。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堤岸相平,白云重叠,与湖水相连。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不足
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白沙堤
我最爱西湖的东面,总感到游赏得还不够,那便是碧绿的杨树阴里的白沙堤。
品味赏析
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品味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用自己语言描绘画面。
早春景象 ,从“湖水、垂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杨柳、白沙堤”可以看出来。描绘画面 :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品味赏析
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行”?
颈联写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品味赏析
赏析中间两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抓住了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运用对偶手法描绘早春无限生机表达了对早春景色喜爱、赞美之情。“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一个“争”字,写出了黄莺你追我赶,忙着抢占先机,好占住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渐欲”“才能”写出了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主题情感
通过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写作特色
(1)结构巧妙,浑然一体。
西湖的景物名胜很多,白居易选择从孤山寺写起,将读者引入胜景。全诗分两个部分:一部分写湖边,另一部分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写作特色
(2)善抓特征,绘声绘色。
诗人描写的高明之处在于紧扣季节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恰到好处。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如“早莺”“暖树”“春泥”“浅草”等。除此之外,诗人还讲究宏观与微观的配合、远景与近景的呼应、静态与动态的映衬、清新的色泽和浓丽的色彩的调配。如孤山寺、贾公亭的依山静立与西湖春潮的涨起相配合;春潮的涨起与云朵的低垂相配合。远近、高低、动静交错映衬,写出了早春西湖风光明媚的特点。
结构梳理
首联:地点时令
颔联:绘春景
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寺北亭西
水平云低
钱塘湖春行
颈联:绘春景
喜爱赞美
尾联:抒真情 行不足
乱花迷眼
浅草没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