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什么是信息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1.1.1什么是信息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07-12 22: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什么是信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l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2学情分析
这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对“信息”这一词的确切内涵和特征可能都没去关注过,每个人心中往往会有一种对“信息”不同的理解。而信息的概念比较抽象,因些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应结合教材,多收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从侧面和感性上理解这些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传播过程;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这对准确把握信息的基本含义,以及有效地应用信息都十分有帮助。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引入
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 –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观看运动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活动2【导入】了解多彩的信息世界
欣赏视频《多彩的信息世界》
活动3【讲授】“信息”小故事
鲍勃和托德同一天到公司上班,托德一再被提拔,鲍勃却一直在基层。鲍勃实在忍无可忍,他大胆地指出总经理偏爱吹牛拍马的人,而辛勤工作的人却得不到提拔。总经理听他讲完后说:“好吧,也许你说的对,不过我很想证实一下,你现在到集市去,看看有什么卖的。”
鲍勃很快从集市上回来,说刚才集市上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多少斤?”总经理问。
鲍勃立即赶回去,过了一会儿回来说,车上有40多袋土豆,每袋约20斤。
“多少钱一斤?”总经理问。鲍勃又要跑回去,但总经理把他拉住了:“鲍勃先生,请休息一会吧。”他派人把托德叫来,对他说:“托德先生,你马上去集市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不一会儿,托德回来了,他向总经理汇报说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多袋,共800多斤,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已经带回几个土豆请总经理过目。他还了解到这位农民今天下午还要拉一车西红柿上集市,据说价格还可以,他准备再和这个农民联系一下。
鲍勃一直在一旁看着,现在他终于知道自己和托德之间的差距了。
请问:鲍勃和托德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结论: 由于托德总是能够主动对总经理的指示进行分析,获取相关的信息,为总经理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得到了总经理的赏识,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越发重要,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许就把握了商机,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许就成就了事业。那到底什么是信息,信息对我们有多重要呢?
活动4【讲授】信息的含义
由海军陆战队原始生存实验引出维纳的观点。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l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 l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维纳的观点
l控制论奠基人维纳,特别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去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思考:物质和能量是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保障,难到信息也是我们生存的保证吗 ?
活动5【讲授】感觉剥夺实验
l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l实验内容是这样的:实验要求被测试的人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实验室内一片漆黑,非常安静,被试者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听不到一点声音。被试者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住,吃的喝的都事先安排好了,用不着被试者移动手脚。总之,尽量剥夺被试的所有感觉信息。 l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长时间在那种环境下会怎样? 实验结果:
l实验开始时,被试还能安静的睡着,但稍后,被试者开始失眠,焦躁不安,急切地寻找刺激,想唱歌,打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相互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虽然被试者每天都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但是这也难以让他们在实验中坚持3天以上。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据说,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l可见,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离不开信息的。
活动6【活动】猜猜看 l1、 –它通常在学校中大显身手 –它可以有各种颜色 –它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它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 –它通常可以在其它物体上留下痕迹。 l2、 –小小绒毛轻又轻, –随风飞舞象伞兵。 –飞到东来飞到西, 到处安家把根生。
l同学们根据粉笔和蒲公英的用途、形状、颜色、成份特征信息猜出了答案,也就是说我们根据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信息达到达到了对这个事物的认识,从而消除了对事物的不确定性。 1948年,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提出:信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活动7【讲授】什么是信息
l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也就是说凡是表述了事物运动状态或变化方式的现象都是信息,信息包含了自然界或社会中的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或变化方式。
l分析以下文字,其中包含哪些信息? –冰河解冻, –小孩换牙 –四人帮的审判 –精神抖擞,神采飞扬 –火车提速 –刻舟求剑
l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l从信息的本质来看,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种资源。从信息的作用来看,信息是用来消除人们对信息所描述事物的不确定性 。从信息的内容来看,信息描述了事物的运动状态与方式。
活动8【讲授】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
普遍性: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信息,上课的铃声,交通的红绿灯,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无不是信息。 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他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信息的存在可以被人们感知、获取、传递和利用。
依附性:
l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 l(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l(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l(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烽火”层层传递说明了信息的依附性、传递性
思考:
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答案:
在古代,烽火的含义是为了报警有外敌入侵。但是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 这说明了信息具有载体依附的特性。同时大家要特别注意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
共享性:
l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l结论:物品交换后,每个人都有失有得,而思想交换后,每个人都有了更多的思想,说明信息是可共享的。 价值性:
l有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到一个岛上推销鞋,他们上岛后发现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失望的给公司拍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然后他就回去了。而另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则心中大喜,他也给公司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很大,请速寄100双鞋来。”他把凉鞋送给了岛上的居民,岛上的居民穿上之后都觉得很舒服,不愿再脱下来,他为公司赢得了市场。 l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l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是要以积极开拓的心态去使用信息,才能发挥信息的价值。信息可以增值;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l对于我们人生也是一样的,你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以积极上进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时效性:
l李小姐看到一个海报,说是百货大楼服装八折销售,于是兴高采烈的去大楼购物,可是到了大楼,李小姐却很失望,原来大楼是为庆祝建店二十周年而搞的三天打折销售活动,现在活动已经结束了。 l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l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l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l新闻,通知,天气预报、情报、红绿灯等 真伪性:
l空城计 l增兵减灶 l手机获奖短信 lQQ信息
活动9【讲授】小结
l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信息,掌握了信息的特征,也明确了信息对我们的重要性。托德由于善于分析信息,主动获取信息,获得了事业的成功,我们也要主动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多听多看,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分析的习惯,使我们能够更有效的利用信息,为未来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成为信息社会的强者。 l1、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l l2、信息的主要特征
◇ 普遍性◇ 依附性◇ 共享性◇ 价值性◇ 时效性◇ 真伪性
活动10【练习】思考与联系
课堂活动
由“铁人王进喜照片”引导学生去分析信息。 –小组讨论分析两则新闻,都包含了哪些信息,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 –建议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讨论,1、显性信息、2、隐含信息、3、不同人对信息的可能反应(如相关政府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普通市民)。 l文字和图片是表达信息的两种常见的途径,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载体也越来越多了。那么,信息还可以从哪些载体中获取呢?观察身边的事物,举一个例子说明信息载体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l通过学习,我们对信息有了一定的认识,请思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中的“家书”是信息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中的“已、彼”是信息吗? –读书以明理,其中的“书、理”是信息吗? –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