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什么是信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
2.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
3.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信息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接观察、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
2.通过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知识共享,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协作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刻感受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知欲;
2.树立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3.领会信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正确对待、健康使用信息。
2学情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篇,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研究的对象之一“信息”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教材重点讲解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作为铺垫性内容,简单易懂,后者是重点内容,另外关于信息的定义则为本节难点。
对于信息的定义,教材给出了三个,如果这三种定义仅从阅读的角度让学生理解,过于枯燥,且不利于学生形成认识,因此本教案通过贴近现实生活的体验性的小活动、小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认知。
对于信息的主要特征,主要采取的是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自主总结解析、教师点拨完善的形式来共享知识的。
3重点难点
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都有哪些特征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观看视频《快乐大本营之威亚版心有灵犀》
思考:“心有灵犀”这个节目告诉我们什么?
结论:信息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我们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
认真观看视频,体会“心有灵犀”靠的是什么?
通过表演者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来获得信息。
通过大家熟知的娱乐节目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能初步体会信息对我们的重要性。
活动2【讲授】信息的三大要素
投影实例:今年2月22周六李蕾一家自驾车到北京游玩,因为去之前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失落而归。
请大家思考可能缺少了哪些准备?提示大家所需物品已妥。
结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思考问题,个别学生想到了那几天北京重度雾霾的天气情况、路途、宾馆等信息方面的问题
从生活实例出发,强调物质、能量、信息缺一不可。引出信息概念。
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3【讲授】信息的概念
★小游戏:根据出示的提示信息猜谜语。(投影:提示信息逐条显示)
1.它是学校中经常使用的
它可以有各种颜色
它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它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
它通常可以在其它物体上留下痕迹。
2.小小绒毛轻又轻,
随风飞舞象伞兵。
飞到东来飞到西,
到处安家把根生。
结论:信息能减少不确定性。——香农定义
★分析以下文字,其中包含哪些信息?
冰河解冻
火车提速
结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钟义信
学生根据提示猜谜。
1.(粉笔)
2.(蒲公英)
讨论实例包含的信息
阅读教材中学者对信息的不同描述,多方面了解信息的含义。
通过小游戏,学生体验信息的作用是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加深对香农关于信息定义的理解。
通过实例、分析、讨论,探讨信息的本质定义
活动4【讲授】信息与载体
★观图识信息:
(屏幕广播图片)
分组讨论该图反映的信息,老师说开始后举手抢答,答对一条给本组加2分(悬浮窗口)。
★信息是我们信息社会独有的么?不是!从古到今都有信息存在。比如我们可以从《史记》了解上古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这个信息我们是从文字记载得出的;也可以从古代诗词中了解到一些信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烽火”告诉我们有战事发生;自然界中蜜蜂通过跳舞来传递信息;那刚才提到的图片、文字、烽火、跳舞本身不是信息,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
谁能再举出一些例子?
根据学生举的例子分析信息与载体:
得出结论:1.信息是普遍存在的,需要我们去感知。
2.信息需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载体依附性。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认真观察所示图片,小组内讨论分析并抢答。
举例:如早晨闹铃响(声音传递信息);课程表(文字传递信息);看电视(图像等传递信息)等
形成组间竞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精神以及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感知信息的能力。
活动5【活动】信息的特征
学生们分组讨论“信息的特征”,同组内成员共同探讨各组对应的案例分别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要求:(答案分值2分;发言人解析5分,实例3分,共计10分。)
1.以组为单位提交答案(注每组只能提交一份答案)
2.推荐发言人解析该特征,并能用实例说明
一组:
在神七发射过程中,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返回到轨道舱。”将这个这个信息传递给航天员。
二组:李明很喜欢下象棋。今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有关“象棋比赛”的通知,可赛事昨天就结束了。他后悔没有及时上网知道这个消息!
三组:每年我们学校都会请来本校毕业的上届的清华北大的学生来给高三的学弟学妹们讲述他们的成功经历,以期新一届毕业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组:将写有座右铭的纸条贴在显眼的地方。
五组:读书以明理。
组内讨论分析,分别总结出案例所体现的信息的一个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该特征,且能另举例说明。
选派代表发言。
另:信息还存在其他的性质如价值相对性、不完全性等,请有能力者解析,并给个人加1-3分,所在组加分1分。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信息具有
一组:传递性
二组:时效性
三组:真伪性。
四组:共享性
五组:载体依附性
六组:价值性
思考信息的其他的性质,踊跃回答问题。
活动6【作业】巩固新知
个人自主完成“巩固新知”并提交答案。
活动7【活动】自我评价与交流
知识反刍:找出自己的疑点并试图解疑,可将疑点提交至网站寻求帮助,或到网站给别人解疑。
活动8【活动】总结评优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
1.丰富多彩的信息
2.信息的一般特征
并评出优秀小组及本节课的高手
活动9【导入】名著引导
同学们,今天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最后推荐给大家,美国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写的一本书----《世界是平的》,书中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他告诉青年,信息时代历史的潮流已经将世界各地之间的隔阂消除殆尽,如果你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你将会被历史所遗弃。他又对美国的青年说,当我成长的时候,我的父母告诫我,把饭碗里的饭吃完,中国还有许多孩子饿着肚子。今天我告诉我的孩子,努力读书,中国
活动10【讲授】教学反思
本案例重在体现知识建构的过程性、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以及教学活动的交互性。
1.借用热播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片段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到信息的重要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探知热情,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本课难点——信息的定义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猜谜游戏以及自然生活实例讨论分析来理解信息的几种定义,从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在讲解本课重点——信息的特征环节,应用教学主题网站,采用了分组讨论、分享成果的形式,强调了学生自主总结,鼓励个人自由创意,引导小组合作提高,然后全体快乐分享成果,最后利用教学网站开通交流平台帮助个人查缺补漏,从而完善了学习过程。
4.本节课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贯穿了加分奖励机制和自我评价(评测练习)评价法,多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探索加以肯定,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里学习和成长。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养成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导、归纳和小结,帮助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不足之处是,活动组织进程上时间把握得不够准确,导致整堂课时间有点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