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1.2.2 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07-12 22:5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及其主要内容;了解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并列出每个阶段的重要标志.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能快速获取信息;提高上网查询的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微电子技术在家庭、社区、生活、个人学习等方面的应用情况。阅读课件内容和相关的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微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讨论信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感受信息文化;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望.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学情分析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尚未制定,各初中校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要求标准不一,这导致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能作到因材施教;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开始增强,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从实际生活出发,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影响,是本课程的导言或概括性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延续和加深,开好本节课,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五次革命的典型标志及其技术特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欣赏短片《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2【讲授】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本质: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活动3【讲授】代替、扩展和延伸认得信息功能
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获取)
计算与智能技术(信息认识与再生,即信息处理)
通信技术(信息传递)
存储技术(信息存储)
控制与显示技术(信息执行)
活动4【讲授】通信技术及应用
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其他通信技术
电子狗:
w交管部门为了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在主要街道上安装了电子眼,目的是为了提醒司机安全行驶。 电子狗,因为电子眼的使用,才被越来越多的司机所重视。它能准确地查找到分布在大街小巷上的电子眼,提醒司机该路段上规定的行驶速度。 电子狗语音提示的主要内容基本是:“前方雷达测速,此路段限速××公里”。 w 电子狗侦察电子眼原理非常简单:它针对所在路线的特点,发出含有信息代码的无线电信号,汽车开近此地,接收器收到发射器的无线电信号,解码出报警类型,发声芯片发出语音报警,如此段限速、此段单向、此路口有电子眼等。
活动5【讲授】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生物特征是唯一的(与他人不同),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分为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用于生物识别的生物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行为特征有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已经发展了手形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发音识别、虹膜识别、签名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它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密码,也不需随身携带钥匙、智能卡之类的东西。生物识别技术认定的是人本身,由于每个人的生物特征具有与其他人不同的唯一性和在一定时期内不变的稳定性,不易伪造和假冒,所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可靠、准确。此外,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均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很容易配合电脑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
活动6【讲授】超级计算机
巨型(亦称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和价格最贵的一类计算机。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国防尖端技术的研究,如核武器设计、核爆炸模拟、反导弹武器系统、空间技术、空气动力学、大范围气象预报、石油地质勘探等。
曙光公司为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研制的“曙光4000A”,采用了美国芯片制造商AMD制造的2560枚Opteron芯片,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1万亿次。具体来说,曙光4000A可以在20秒种内实时完成1万个5000万瓦以上的并网发电机组和22万伏变电站构成的全国电网的电力安全评估;可在10分钟内完成上海证券交易所10年的1000多支股票交易信息的200种证券指数的计算;能在1小时内同时完成4次36小时的中国周边、北方大部、北京周边、北京市的2008年奥运会需要的气象预报计算,包括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精度1公里,即精确到每个奥运会场馆。
活动7【讲授】3G通信及GPS卫星定位
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10km左右,在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 从1997年起,3G的基本框架、网络技术、主要特征、业务种类已经基本成形。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优点是:用户容量大服务性能较好、频谱利用率较高、用户终端小巧、电池使用时间长、辐射小等。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处于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时期,3G将更支持数据和多媒体业务,支持IP的移动接入;码分多址和分组传送是3G RTT的公认发展趋势,3G核心网也将向IP、ATM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GPS卫星定位及短信遥传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系统, 是美国国防部1973年开始研制的,历时二十年,耗资200多亿美元建立起来的,可以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系统,目前共有二十四颗卫星,卫星距地面约1.7万公里,其中21颗工作卫星,3颗在轨备用卫星。在军事上,这套系统可以为战机、军舰和导弹等导航,并锁定攻击目标;在民用方面,它可以为飞机、船舶和汽车等导航。目前,GPS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已逐步演变为一种世界性高技术产业,成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三大信息产业之一。 美国从中赚取了巨额的利润。但是,为了防范“某些国家”的军队利用GPS威胁美国,美国只向外国提供低精度的卫星信号;对美军则提供最精确的信号。这样一来,地球上任何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才掌握,其他国家只能知道个“大概”;更要命的是,一旦需要,美国可随时切断向某些国家发送的信号,使这些国家的飞机、舰船等陷于“瘫痪”。
GPS全球卫星定位及短信遥传系统非常适合用于车辆监控,假如你是汽车租赁公司的经理,你可以在电脑上随时查看你租赁出去的汽车所在位置,如果客户延期没有归还汽车,可以马上查车,如果感觉异常可以立即驱车寻车,避免丢车风险。假如你是一家物流配货公司的经理,你就能随时掌握你可以调配的车辆具体在哪里,你可以通知最近的货车去客户哪里提货,或许你有一辆长途客运汽车,你可以随时知道汽车已经行驶到那个城市。
活动8【导入】信息技术的发展
欣赏短片《信息方式的变迁》,了解信息技术的革命带给人们的改变。
活动9【讲授】信息技术的发展
l1、信息技术的历史 l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正在进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l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l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为了长期存储信息,如记数、记事等,就要创造一些符号代表语言,经过多少年代的发展,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文字,使人类活动得以记录下来。 l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例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技术,使得人类文明传播得更远更广。 l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活动10【讲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信息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操作使用将更方便。
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活动11【活动】课外活动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了解下列各类具体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对每一类技术,要仔细分析它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信息采集技术:从采集信息的方式和方法,采集的范围,采集的信息类型等方面分析。
信息传播技术:从信息传播的载体、速度、范围,传播的信息等方面分析。
信息存储技术:从存储信息的载体、容量、保持时间、稳定性(是否容易受损)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