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智能信息处理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3.3.3智能信息处理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07-12 23: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智能信息处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通过教师讲授学习,学生能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并能区分智能和非智能。
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人工智能设备的基本工作过程,并能体验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运用多媒体等各种途径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学生能认识到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功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未来科技生活的不断追求。
2学情分析
我要求高一学生们预习本节的时候,起初他们反映对于智能的了解都知道些许,究其原因无疑是从电影,电视介绍和平时在生活中用的电脑、智能手机中感受出来的。但谈到智能有哪些具体特征和如何辨别的时候,他们只是普遍表达出“好玩、新奇”的回答。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新生代的学生,他们对智能技术应用还是敏感的,只是在学习角度上还需要教师加以端正。
3重点难点


: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特征。


: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工具的认识,并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通过智能手机视频或科幻电影(如变形金刚,钢铁侠,蝙蝠侠,黑客帝国等)引入的智能现象并逐步深入智能概念。带领学生理解智能信息处理将是计算机科技发展新的研究方向。
(教师放映相关视频引入人工智能、智能行为概念)
人工智能-----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来实现“机器智能思维和行为“的技术,并解决人类专家才能解决的问题。
智能行为包括:感知、推理、学习、通信和复杂动作行为。
活动2【活动】活 动 讨 论1  :
老师提问,要求学生互动交流和通过电脑网络来找出
现实生活中的智能工具。并用以上的智能行为条件来指导学生能区分智能和非智能、伪智能。(例:大哥大--手机--智能手机)(书本上没有提到怎么区分智
能,教师增加这个知识点以此加深学生对智能的理解)。学生将网上寻找的结果填写在调查表中(附件调查表),并以代小组表进行阐述很分享,老师进行点评。
活动3【讲授】二、自主探究、体验过程
学生观看现实中常见的智能信息处理工具(如图),学生能了解其基本工作过程,并自己动手操作部分智能工具。
1.OCR---光学字符识别能大大减少人们输入文本的困难。
基本工作原理:扫描汉字----信息读入----预处理----笔画识别----特征匹配----显示汉字
特征库
2.语音输入一种新的信息输入手段,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基本工作原理:语音接收-----预处理----语音识别----特征匹配----显示汉字
特征库
3.手写输入利用模式识别模式来完成文本输入,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基本工作原理:笔画汉字----信息读入----预处理----笔画识别----特征匹配----显示汉字
特征库
4.机器翻译(可操作)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
基本工作原理:输入待翻译的语言文本----确定对应单词----确定语法结构----翻译----输出翻译语言
单词库语法库
(由于是幻灯片形式教授,以上4种类型的智能设备,主要是让学生们能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即可。)
其他智能应用有:机器人智能、博弈、智能代理、自动程序设计等。
活动4【活动】活 动 体 验 2 :
体验机器翻译和语音输入的魅力(金山词霸、在线翻译等网站和QQ语音输入)(教学重点)





在机器翻译和语音输入过程中,学生把中文翻译成英文之后,再将英文重新利用智能工具转换回,看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语音输入时,讲中文普通话和英文,看看有没有奇怪的现象产生?根据电脑操作,将结果写出来,小组之间分享和讨论,从而能逐渐明白:智能技术在目前还不完善,是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操作,还需要我们人类不断改进和研究下去。
活动5【测试】教学小节和作业布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什么是人工智能?
2.你可以区别智能和非智能吗
3.对于智能设备处理信息的方式,还可以怎么改进呢?
学生回答,总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填写“智能信息工具体验表”,最后由教师收集评讲。
活动6【导入】教学板书设计
活动7【作业】完成学习调查表
智能信息处理工具体验表(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