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组成 教学设计
〖教学知识点〗
1、关系数据库的组成
2、关系数据库的管理
〖教学目标〗
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组成要素,能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构建简单数据库的方案。
2、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方法,体会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思想。
3、进一步感受使用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及高效检索的优势。
〖教学重点〗
1、关系数据库的组成
2、关系数据库中数据查询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构建简单关系数据库的方案
分析关系数据库中多表查询的过程
〖所需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室(带多媒体投影仪)或可控性微机室、PPT演示文稿、学生管理数据库.dmb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内容。(3分钟)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信息更新增长速度快、量越来越大、载体形式多样以及人们对信息共享需求的增长,手工管理和计算机文件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充分发挥资源的效能,数据库管理方式在各行业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所熟悉的超市结账、银行存取款、论坛交流等,背后都有着数据库技术的支撑。
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起来回顾一下。”
(1)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的集合,用户通常用利用数据库应用系统从数据库中检索信息,统计数据。
(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主要功能是维持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作,包括建立、删除、检索、统计、修改和组织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为用户提供对数据库的维护手段等。
(3)数据库应用系统:程序设计人员针对具体需求开发的信息管理软件。
(4)数据库管理方式: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数据库应用系统)使用或加工数据库中的数据。三者关系如下:
图4-11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关系图
师:“那么,数据库的组成和管理又是怎样的呢?数据库有很多种,如:关系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等,这里我们主要了解关系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下面,我们以某学校的一个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为例,通过剖析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形式,了解采用数据库方式管理信息资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二、数据库的组成(20分钟)
教师展示用Access创建的“学生管理数据库”或PPT演示文稿,并讲解关系数据库的构成。请学生认真倾听、观察教师讲解、演示,了解体会关系数据库的构成,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生管理数据库”的结构情况表。
1、理解关系数据库的组成:(10)
(1)关系数据库是由若干个二维表组成的。
例:该学生管理数据库是由学生基本资料表、学生获奖情况表等若干个二维表组成的。
图4-13学生管理数据库及数据库中的表
(2)在关系数据库中,表的结构由字段组成,每一行中所有字段组合起来的数据,便是一个完整的“记录”,集合所有的记录,就形成了“表”。
例:“学生获奖情况表”有学籍号、获奖内容、发奖部门、获奖时间等4个字段,而每一行数据就是一个学生获得一次奖励的情况的记录,共有116条记录。
图4-14数据表的结构
(3)关系数据库使用关键字字段(简称关键字)进行辨别。关键字是用来在同一张表中识别每条记录的(最少)字段,主关键字字段是用来在(同一张表)中识别每条记录的(唯一)的字段。
例:在“学生基本资料表”中,有两个学生的名字都叫做张海。为了区分这两个学生的记录,这张表把学籍号作为主关键字段。
说明:学籍号这一字段具有唯一性,学生之间互不重复,能唯一地标识每个学生;而姓名、班级、性别、年龄等字段都不具备唯一性,都有重复项,它们都不能作为主关键字字段。“学生干部履历表”中,每一个字段都不能作为主关键字,但是学籍号和时间两个字段是可以识别每条记录的最少字段,所以学籍号和时间两个字段是“学生干部履历表”的关键字。
(4)一个数据库中往往存有多张表,每张表的功能比较单一,只涉及单方面的内容。
例:学生管理数据库在“学生基本资料表”中不设“获奖情况”字段,而是另外使用“学生获奖情况表”单独存放学生的获奖信息。
说明:有的学生获过多项奖,有的同学没有获过奖,为了减少数据占用存储空间和数据大量重复等不利情况。
(5)关系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通过关联字段(公共字段)建立联系。
例:在学生管理数据库中,利用各表都有“学籍号”字段,在各表之间建立数据关联。
说明:由于采用了相同字段的关联,及时对“学生基本资料表”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如将一个学生从高二(1)班换到高二(2)班,只要学生学籍号不变,那么“学生获奖情况表”等其他表中的内容不需要进行修改,在统计的时候也不受任何影响。
图4-15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2、课堂活动(一)观察“学生管理数据库”,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表。(8分钟)
“学生管理数据库”的结构情况
表名
字段(名称及个数)
记录数
(主)关键字
3、师生交流。(2分钟)
三、数据库的管理(10分钟)
1、教师演示并讲解记录的增加与删除和数据的查询,学生观察并体会数据库的管理。(12分钟)
对数据库的管理,包括建立和删除数据文件,检索、统计、修改和组织数据库中的数据等,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的。
记录的增加与删除: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记录进行增加或删除的操作。(4分钟)
例:高二(1)班新来了一个名叫江晓云的学生,只需在“学生基本资料表”中增加一条记录,根据“学生基本资料表”中的各个字段,把江晓云的相应信息输入即可。只是要特别注意该条记录中江晓云的学籍号必须与其他学生不同。曲飞同学转学了,只需从“学生基本资料表”中删除曲飞的记录。
在学生记录表中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新纪录”项。
输入“江晓云”的信息。
在“曲飞”的记录上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记录”项。
数据的查询:在一个数据库中,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记录进行搜索,称为查询。
在单一表中查询记录(3分钟)
例:要获得学校里有足球特长的学生的名单,可从“学生基本资料表”的“特长”字段中找出所有是“足球”的记录。
●在“对象”列表中,单击“查询”,在右部窗口中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项。
在“显示表”对话框中,选择“学生基本资料表”,单击“添加”按钮。
在“查询”窗口中选择需(显示)的查询字段。
b.在多个表中查询记录。(5分钟)
例:想查找获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名单,需要在“学生获奖情况表”中查找到获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的记录,然后根据记录的学籍号,在“学生基本资料表”中查找到对应的学生姓名。
2、课堂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各小组分别选择不同的题目。(20分钟)
a、思考以下问题,并动手验证一下你的想法。
(1)打开学生管理数据库,查找曾经担任过班长(或其他某一条件)的同学姓名,并说出你获得符合该条件的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步骤。
(2)如果要你查找曾经担任过班长的同学及其家长的姓名,你又会怎么做呢?
(3)如果高二(1)班来了一个名叫彭云的学生,他曾经担任过学习委员,那么我们至少需要对那些表增加记录呢?顺序有什么要求吗?
(4)猜一猜:如果从“学生基本资料表”中删除了某一学生记录,其他表是否有变化
b、附加(教师以辅导为主,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用Access建立数据库和数据表,及将三张表内的数据进行关联,并进行数据统计。)某校决定用数据库管理选修课中学生的选课情况及最终选修课程的成绩,以下是该学校设计的数据库中的几张表的内容,仔细分析各表后回答后续问题。可以尝试动手建立含有下列各表的数据库,并将各表中数据进行关联。
学生表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所在班
2007001
李勇
男
17
高一1
2007002
刘晨
女
16
高一2
2007003
王敏
女
15
高一3
2007004
张力
男
16
高一2
……
……
……
……
……
选修课程表
课程号
课程名
授课教师数
1
网页制作
李金
2
古都文化
胡和华
3
工业设计
江建国
4
运筹学初探
金海陵
5
纳米前沿
顾国雄
选修课成绩表
学号
课程号
成绩
2007001
1
92
2007001
2
85
2007001
3
88
2007002
2
90
2007002
3
90
……
……
……
学校开设了几门选修课?
李勇同学选了几门课?课程名称分别是什么?
李勇同学所有选修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年龄小于17岁的选修“古都文化”课程的学生有几位?
3、师生交流。(5分钟)
五、总结(2分钟)
六、知识点小测试(单项选择题)(10分钟)
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 的有效利用。
(A)数据
(B)文字
(C)信息资源
(D)文件
2. 人们经常用到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主要有????? 两种。
(A)手工管理、机器管理
(B)人脑管理、计算器管理
(C)手工管理、计算机管理
(D)卡片管理、图表处理
3.对信息资源实行手工管理可以????? 。
(A)提高效率
(B)分类存放、检索
(C)工作简单
(D)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空间
4.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可分为????? 两种。
(A)文件存档管理方式和数据保存管理方式
(B)文件管理方式和数据库管理方式
(C)计算器管理方式和机器管理方式
(D)自动化管理方式和程序化管理方式
5.在数据库中,表的结构由字段组成,每一行中所有字段组合起来的数据,
便是一个完整的????? 。
(A)数据库
(B)档案
(C)数据
(D)记录
6.关于“表”的描述,????? 项描述是正确的。
(A)对所有数据的求和,就形成了“表”
(B)所有人数的累加,就形成了“表”
(C)对满足条件的数据的集合,就形成了“表”
(D)集合所有的记录,就形成了“表”
7.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中的????? 数据的集合。
(A)有组织的、可共享的
(B)有序的、不可共享的
(C)无序的、可共享的
(D)既无组织又不可共享的
8.在一个数据库中,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记录进行搜索,称为????? 。
(A)查询
(B)统计
(C)排序
(D)编辑
9.用数据库进行信息资源的管理,不仅错误少,而且容量大、速度快,因
为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 的特点。
(A)硬盘大
(B)内存大
(C)存储容量大、速度快、计算准确
(D)软硬件配置好
10.数据库的类型除了关系数据库外,还有网状数据库、????? 等等。
(A)结构数据库
(B)叠加数据库
(C)层次数据库
(D)网络数据库
课件15张PPT。第四章 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的组成
本节知识点:
1、关系数据库的组成
2、关系数据库的管理
本节教学重点:
1、关系数据库的组成
2、关系数据库中数据查询的思想和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
1、设计构建简单关系数据库的方案
2、分析关系数据库中多表查询的过程
一、数据库管理方式相关概念
1、数据库
2、数据库管理系统
3、数据库应用系统
4、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关系
二、关系数据库的组成
三、关系数据库的管理
1、记录的增加与删除
2、数据的查询
(1)在单一表中查询记录
(2)在多个表中查询记录
四、课堂活动
五、知识点总结
六、知识点小测试
一、上节课关于数据库管理方式的相关概念1、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主要功能是维持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作,包括建立、删除、检索、统计、修改和组织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为用户提供对数据库的维护手段等。
3、数据库应用系统:程序设计人员针对具体需求开发的信息管理软件。
4、数据库管理方式: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数据库应用系统)使用或加工数据库中的数据。 一、上节课关于数据库管理方式的相关概念学生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二、 关系数据库的组成 数据库有很多种,如:关系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等。这里我们主要了解关系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我们以某学校的一个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为例,通过剖析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形式,了解采用数据库方式管理信息资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体会,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表。
二、 关系数据库的组成1、关系数据库是由若干个二维表组成的。
2、在关系数据库中,表的结构由字段组成,每一行中所有字段组合起来的数据,便是一个完整的“记录”,集合所有的记录,就形成了“表”。例:该学生管理数据库是由学生基本资料表、学生获奖情况表等若干个二维表组成的。
例:“学生获奖情况表”有学籍号、获奖内容、发奖部门、获奖时间等4个字段,而每一行数据就是一个学生获得一次奖励的情况的记录,共有116条记录。
二、 关系数据库的组成3、关系数据库使用关键字字段(简称关键字)进行辨别。关键字是用来在同一张表中识别每条记录的(最少)字段,主关键字字段是用来在(同一张表)中识别每条记录的(唯一)的字段。
例:在“学生基本资料表”中,有两个学生的名字都叫做张海。为了区分这两个 学生的记录,这张表把学籍号作为主关键字段。
说明:学籍号这一字段具有唯一性,学生之间互不重复,能唯一地标识每个学生;而姓名、班级、性别、年龄等字段都不具备唯一性,都有重复项,它们都不能作为主关键字字段。“学生干部履历表”中,每一个字段都不能作为主关键字,但是学籍号和时间两个字段是可以识别每条记录的最少字段,所以学籍号和时间两个字段是“学生干部履历表”的关键字。
4、一个数据库中往往存有多张表,每张表的功能比较单一,只涉及单方面的内容。
例:学生管理数据库在“学生基本资料表”中不设“获奖情况”字段,而是另外使用“学生获奖情况表”单独存放学生的获奖信息。
说明:有的学生获过多项奖,有的同学没有获过奖,为了减少数据占用存储空间和数据大量重复等不利情况。
5、关系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通过关联字段(公共字段)建立联系。 例:在学生管理数据库中,利用各表都有“学籍号”字段,在各表之间建立数据关联。
说明:由于采用了相同字段的关联,及时对“学生基本资料表”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如将一个学生从高二(1)班换到高二(2)班,只要学生学籍号不变,那么“学生获奖情况表”等其他表中的内容不需要进行修改,在统计的时候也不受任何影响。三、 关系数据库的管理1、记录的增加与删除
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记录进行增加或删除的操作。
例:高二(1)班新来了一个名叫江晓云的学生,只需在“学生基本资料表”中增加一条记录,根据“学生基本资料表”中的各个字段,把江晓云的相应信息输入即可。只是要特别注意该条记录中江晓云的学籍号必须与其他学生不同。曲飞同学转学了,只需从“学生基本资料表”中删除曲飞的记录。
●在学生记录表中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新纪录”项。
●输入“江晓云”的信息。
●在“曲飞”的记录上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记录”项。 对数据库的管理,包括建立和删除数据文件,检索、统计、修改和组织数据库中的数据等,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的。 三 、 关系数据库的管理2、数据的查询
在一个数据库中,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记录进行搜索。
a.在单一表中查询记录 例:要获得学校里有足球特长的学生的名单,可从“学生基本资料表”的“特长”字段中找出所有是“足球”的记录。
●在“对象”列表中,单击“查询”,在右部窗口中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项。
●在“显示表”对话框中,选择“学生基本资料表”,单击“添加”按钮。
●在“查询”窗口中选择需(显示)的查询字段。 三 、 关系数据库的管理2、数据的查询
b.在多个表中查询记录
例:想查找获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名单,需要在“学生获奖情况表”中查找到获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的记录,然后根据记录的学籍号,在“学生基本资料表”中查找到对应的学生姓名。课堂活动1、思考以下问题,并动手验证一下你的想法。
(1)如果高二(1)班来了一个名叫彭云的学生,他曾经担任过学习委员,那么我们至少需要对那些表增加记录呢?顺序有什么要求吗?
(2)猜一猜:如果从“学生基本资料表”中删除了某一学生记录,其他表是否有变化?
(3)打开学生管理数据库,查找曾经担任过班长(或其他某一条件)的同学姓名,并说出你获得符合该条件的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步骤。
(4)如果要你查找曾经担任过班长的同学及其家长的姓名,你又会怎么做呢?
2、某学校决定用数据库管理学生的选课情况以及最终的选修课程的成绩,以下是该学校设计的数据库中的几张表的内容,仔细分析各表后回答问题。可以尝试动手建立含有下列各表的数据库,并将各表中数据进行关联。
(1)学校开设了几门选修课?
(2)李勇同学选了几门课?课程名称分别是什么?
(3)李勇同学所有选修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4)年龄小于17岁的选修“古都文化”课程的学生有几位?知识点总结1、数据库管理方式的相关概念
2、数据库的种类
3、关系数据库的组成
4、关系数据库的管理知识点小测试(单项选择题)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 的有效利用。
(A)数据
(B)文字
(C)信息资源
(D)文件
2. 人们经常用到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主要有????? 两种。
(A)手工管理、机器管理
(B)人脑管理、计算器管理
(C)手工管理、计算机管理
(D)卡片管理、图表处理
3.对信息资源实行手工管理可以????? 。
(A)提高效率
(B)分类存放、检索
(C)工作简单
(D)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空间
4.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可分为????? 两种。
(A)文件存档管理方式和数据保存管理方式
(B)文件管理方式和数据库管理方式
(C)计算器管理方式和机器管理方式
(D)自动化管理方式和程序化管理方式
5.在数据库中,表的结构由字段组成,每一行中所有字段组合起来的数据,
便是一个完整的????? 。
(A)数据库
(B)档案
(C)数据
(D)记录 6.关于“表”的描述,????? 项描述是正确的。
(A)对所有数据的求和,就形成了“表”
(B)所有人数的累加,就形成了“表”
(C)对满足条件的数据的集合,就形成了“表”
(D)集合所有的记录,就形成了“表”
7.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中的????? 数据的集合。
(A)有组织的、可共享的
(B)有序的、不可共享的
(C)无序的、可共享的
(D)既无组织又不可共享的
8.在一个数据库中,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记录进行搜索,称为????? 。
(A)查询
(B)统计
(C)排序
(D)编辑
9.用数据库进行信息资源的管理,不仅错误少,而且容量大、速度快,因
为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 的特点。
(A)硬盘大
(B)内存大
(C)存储容量大、速度快、计算准确
(D)软硬件配置好
10.数据库的类型除了关系数据库外,还有网状数据库、????? 等等。
(A)结构数据库
(B)叠加数据库
(C)层次数据库
(D)网络数据库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