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经典永流传·报国
《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
锦书
微赏 诗人以杜鹃啼血的悲切,呼唤有识之士为国家出力;以精卫填海的执着,展现为民族危亡鞠躬尽瘁的决心。
夯基 厚积致远
1.正字音
潜质( ) 口头禅( ) 点拨 湍急( )
咆哮( ) 篝火( ) 耗费( )
点拨
看关联,读对“禅”
2.明字形
浩hàn( ) 光mánɡ( ) ɡān( )尬 警示
目dǔ( ) pénɡ ( )勃 xuàn( )丽
反复shāi( )选出的百余个地点大多位于贵州大山深处,人迹罕至,南仁东坚持每个都要去实地考chá( ) 辨析1。
警示
“尴尬”的部首均为“尢”,分三笔写,注意不是“九”。
辨析1
察·查
“察”侧重于深入辨析与审视,旨在透过表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与内在。
“查”主要强调检查与核对的过程,以确保对情况的明晰与掌握。
3.晓词义
(1)一丝不苟: 。
(2) :指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没有一点儿漏洞。
(3)人迹罕至 辨析2: 。
(4)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5) :眼中充满因激动、感动而流的眼泪。
(6) :一眼望去就看得很清楚,毫无遗漏。
(7)归根结底: 。
辨析2
人迹罕至·不毛之地
同:都形容地方比较荒凉,鲜有人迹。
异:“人迹罕至”强调人的足迹很少到达,重点在“罕至”。“不毛之地”强调土地极端贫瘠,缺乏植被,重点在“不毛”。
4.记常识
(1)南仁东,满族,天文学家,被授予“ ”国家荣誉称号。
(2) ,主要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精练 旗开得胜建议用时30分钟
怀揣着对宇宙的无限向往,南仁东克服重重困难、矢志不渝地主导建造了“中国天眼”这一宏伟工程,他的崇高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让我们借助学习任务群,深入领略伟大科学家的崇高精神。
基础型 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分)
南仁东,以其非凡的勇气与毅力,投身于浩hàn宇宙的探索事业。他不辞辛劳,在贵州的深山里四处 (考察 考查),历经十余年,不惧艰难险阻。他耗费无数心血,只为那“中国天眼”能望向广mào星空。在他的引领下,科研团队的激情瞬间被点燃,大家齐心协力,让这一伟大工程蓬勃开展。如今,“中国天眼”如一颗璀璨明珠,在科技的星空中闪耀,而南仁东虽已离去,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存,激励着我们不断追寻宇宙,向着未知奋勇前行。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浩hàn( ) 耗费( )
瞬间( ) 广mào( )
(2)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1分)
(3)语段画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1分)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天眼”工程建设过程中,南仁东对待每一个技术参数、每一项工程细节都一丝不苟。
B.他虽在人迹罕至的都市中心,但仍能专心钻研技术。
C.南仁东对天眼工程要求极高,各部件装配必须严丝合缝,绝不容许有丝毫偏差。
D.南仁东一生奉献科研,归根结底是因他对浩瀚星空怀揣着无尽热爱与执着。
发展型 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选文理由:科研精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5分)
奉献一生 探海听声
祝大伟
①1931年出生的杨士莪(é),童年正逢战乱,在流离辗转的生活中,逐渐在心底埋下了科研报国的种子。1950年,杨士莪选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肄业,报名参军,到大连第一海军学校任教,带着满腔热血投身海洋科研事业。从此,杨士莪的简历上一直写着“清华大学肄业”。
②195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筹建,杨士莪来到哈尔滨,扎根这片黑土地。在那个年代,水声学科在国内尚属空白,国家选派了杨士莪等4人出国进修。自此,他改行研究水声。
③从大学到国外研究所进修,杨士莪始终没有忘记国家需要。他觉得,水声学科研究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在国外学习过程中,杨士莪认识到,在国防技术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自力更生,靠别人靠不住,也靠不起。这坚定了他在水声科学领域攻关的决心:一定要让中国的“耳朵”听懂大海的声音。
④30年前,作为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杨士莪与中国水声科研人员乘坐科考船开启了首次由中国科学家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考察,迈出了中国水声界从浅海向深海跨越的第一步。
⑤在深海区作业时,赤道附近的太阳几乎垂直照射,甲板温度达70余摄氏度,年过花甲的杨士莪坚持长时间在海上实验,在酷热、缺水的环境下一直坚持到实验结束。当考察队员劳累一天入睡后,杨士莪确保人员、设备安全无虞后,继续研究后续的实验方案。他深知研究筹备、国家的资金投入等的不易,面对中国水声界多年的等待,暗下决心:考察任务必须完成。
⑥考察获得了丰富、可信的实验数据,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为中国水声事业锻炼了一大批新生力量……让杨士莪欣慰的是,以此为基础,20余年后,中国水声研究走向更广阔的深蓝大海。
⑦杨士莪88岁高龄时,依然参与了海上实验。“搞研究,不到现场怎么行 有任何困难都得克服,该坚持时就要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大海变幻莫测,坐在家里搞研究肯定是不行的。”杨士莪说。
⑧几十年来,杨士莪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落点水声测量系统”研制,为“蛟龙”号、“科学”号所用的国产高精度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奠定了基础;主持设计并建造中国首个针对低噪声水洞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中国水声科技初创到蓬勃发展到创新推动走向世界,杨士莪一直是排头兵、带头人。
⑨“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2022年9月,“90后”院士杨士莪为00后新生上课的视频刷屏朋友圈。这位91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一站到底的院士”。
⑩从教70年来,他总是站着给学生讲课。“站着讲课,我能加上动作,自在又形象。”杨士莪说。杨士莪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配套完整的水声工程专业,提升了中国水声教育水平。从这里走出的人才占据全国水声科研界的半壁江山,学校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水声事业的摇篮”。
“以您的水平,还研究这么基础的编程工具书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殷敬伟回忆起拜访杨院士的经历。“我更要认真学,不能把错误的知识教给学生。”杨士莪的回答,让殷敬伟对老先生治学的严谨态度和对学生的责任心充满敬意。
坚守三尺讲台,杨士莪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110多名,教过的学生达数千人。他的学生多数已成长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及学术骨干,为中国水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扎根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耕耘在水声工程领域,杨士莪几十年如一日,倾听大海的声音,把一生都奉献给海洋强国事业。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19日,有删改)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①段写杨士莪选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肄业,报名参军,是因为他更向往军营生活。
B.第⑤段描写海上实验环境的恶劣和艰苦,从正面表现杨士莪等考察队员的精神品质。
C.文章把笔墨集中在杨士莪的主要经历上,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的特点。
D.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语言虽平实朴素,却饱含深情,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6分)
(1)杨士莪 88岁高龄时,依然参与了海上实验。(赏析加点词语)(2分)
(2)扎根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耕耘在水声工程领域,杨士莪几十年如一日,倾听大海的声音,把一生都奉献给海洋强国事业。(赏析句子)(4分)
5.文中多处引用杨士莪的原话,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6.《2024年中国年度畅销传记》正在进行编辑,你认为这篇文章应收录在下列哪个专辑中,请说明理由。(3分)
(1)深挚的家国情怀 (2)个性的大师风采
拓展型 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7.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学校开展“逐梦青春,筑梦中国”主题活动,请你参与。(6分)
(1) 为营造活动氛围,学校团委准备悬挂几条宣传标语,下列不适合的一项是(3分)( )
A.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B.团结奋进,振兴中华
C.挥洒青春汗水,浇灌梦想之花
D.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
(2)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在留言板上镌刻对“青春”的深情寄语,请你仿照示例,写几句赠言。(3分)
赠言示例 你的赠言
青春, 像一只银铃, 我们只有不停奔跑, 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 示例一:青春,像一束烟花,我们只有将它点燃,它才会发出绚丽的光彩。 示例二:青春,像一朵寒梅,我们只有经历风雪的考验,它才会散发出沁人的芬芳。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经典永流传·报国
《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
锦书
微赏 诗人以杜鹃啼血的悲切,呼唤有识之士为国家出力;以精卫填海的执着,展现为民族危亡鞠躬尽瘁的决心。
夯基 厚积致远
1.正字音
潜质(qián) 口头禅(chán) 点拨 湍急(tuān)
咆哮(páo) 篝火(ɡōu) 耗费(hào)
点拨
看关联,读对“禅”
2.明字形
浩hàn(瀚) 光mánɡ(芒) ɡān(尴)尬 警示
目dǔ(睹) pénɡ (蓬)勃 xuàn(绚)丽
反复shāi(筛)选出的百余个地点大多位于贵州大山深处,人迹罕至,南仁东坚持每个都要去实地考chá(察) 辨析1。
警示
“尴尬”的部首均为“尢”,分三笔写,注意不是“九”。
辨析1
察·查
“察”侧重于深入辨析与审视,旨在透过表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与内在。
“查”主要强调检查与核对的过程,以确保对情况的明晰与掌握。
3.晓词义
(1)一丝不苟: 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
(2) 严丝合缝 :指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没有一点儿漏洞。
(3)人迹罕至 辨析2: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 。
(4) 瞠目结舌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5) 热泪盈眶 :眼中充满因激动、感动而流的眼泪。
(6) 一览无余 :一眼望去就看得很清楚,毫无遗漏。
(7)归根结底: 归结到根本上 。
辨析2
人迹罕至·不毛之地
同:都形容地方比较荒凉,鲜有人迹。
异:“人迹罕至”强调人的足迹很少到达,重点在“罕至”。“不毛之地”强调土地极端贫瘠,缺乏植被,重点在“不毛”。
4.记常识
(1)南仁东,满族,天文学家,被授予“ 人民科学家 ”国家荣誉称号。
(2) 传记 ,主要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精练 旗开得胜建议用时30分钟
怀揣着对宇宙的无限向往,南仁东克服重重困难、矢志不渝地主导建造了“中国天眼”这一宏伟工程,他的崇高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让我们借助学习任务群,深入领略伟大科学家的崇高精神。
基础型 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分)
南仁东,以其非凡的勇气与毅力,投身于浩hàn宇宙的探索事业。他不辞辛劳,在贵州的深山里四处 考察 (考察 考查),历经十余年,不惧艰难险阻。他耗费无数心血,只为那“中国天眼”能望向广mào星空。在他的引领下,科研团队的激情瞬间被点燃,大家齐心协力,让这一伟大工程蓬勃开展。如今,“中国天眼”如一颗璀璨明珠,在科技的星空中闪耀,而南仁东虽已离去,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存,激励着我们不断追寻宇宙,向着未知奋勇前行。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浩hàn(瀚) 耗费(hào)
瞬间(shùn) 广mào(袤)
(2)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1分)
(3)语段画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1分)
答: 在“宇宙”的后面添加“奥秘”。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中国天眼”工程建设过程中,南仁东对待每一个技术参数、每一项工程细节都一丝不苟。
B.他虽在人迹罕至的都市中心,但仍能专心钻研技术。
C.南仁东对天眼工程要求极高,各部件装配必须严丝合缝,绝不容许有丝毫偏差。
D.南仁东一生奉献科研,归根结底是因他对浩瀚星空怀揣着无尽热爱与执着。
发展型 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选文理由:科研精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5分)
奉献一生 探海听声
祝大伟
①1931年出生的杨士莪(é),童年正逢战乱,在流离辗转的生活中,逐渐在心底埋下了科研报国的种子。1950年,杨士莪选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肄业,报名参军,到大连第一海军学校任教,带着满腔热血投身海洋科研事业。从此,杨士莪的简历上一直写着“清华大学肄业”。
②195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筹建,杨士莪来到哈尔滨,扎根这片黑土地。在那个年代,水声学科在国内尚属空白,国家选派了杨士莪等4人出国进修。自此,他改行研究水声。
③从大学到国外研究所进修,杨士莪始终没有忘记国家需要。他觉得,水声学科研究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在国外学习过程中,杨士莪认识到,在国防技术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自力更生,靠别人靠不住,也靠不起。这坚定了他在水声科学领域攻关的决心:一定要让中国的“耳朵”听懂大海的声音。
④30年前,作为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杨士莪与中国水声科研人员乘坐科考船开启了首次由中国科学家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考察,迈出了中国水声界从浅海向深海跨越的第一步。
⑤在深海区作业时,赤道附近的太阳几乎垂直照射,甲板温度达70余摄氏度,年过花甲的杨士莪坚持长时间在海上实验,在酷热、缺水的环境下一直坚持到实验结束。当考察队员劳累一天入睡后,杨士莪确保人员、设备安全无虞后,继续研究后续的实验方案。他深知研究筹备、国家的资金投入等的不易,面对中国水声界多年的等待,暗下决心:考察任务必须完成。
⑥考察获得了丰富、可信的实验数据,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为中国水声事业锻炼了一大批新生力量……让杨士莪欣慰的是,以此为基础,20余年后,中国水声研究走向更广阔的深蓝大海。
⑦杨士莪88岁高龄时,依然参与了海上实验。“搞研究,不到现场怎么行 有任何困难都得克服,该坚持时就要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大海变幻莫测,坐在家里搞研究肯定是不行的。”杨士莪说。
⑧几十年来,杨士莪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落点水声测量系统”研制,为“蛟龙”号、“科学”号所用的国产高精度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奠定了基础;主持设计并建造中国首个针对低噪声水洞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中国水声科技初创到蓬勃发展到创新推动走向世界,杨士莪一直是排头兵、带头人。
⑨“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2022年9月,“90后”院士杨士莪为00后新生上课的视频刷屏朋友圈。这位91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一站到底的院士”。
⑩从教70年来,他总是站着给学生讲课。“站着讲课,我能加上动作,自在又形象。”杨士莪说。杨士莪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配套完整的水声工程专业,提升了中国水声教育水平。从这里走出的人才占据全国水声科研界的半壁江山,学校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水声事业的摇篮”。
“以您的水平,还研究这么基础的编程工具书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殷敬伟回忆起拜访杨院士的经历。“我更要认真学,不能把错误的知识教给学生。”杨士莪的回答,让殷敬伟对老先生治学的严谨态度和对学生的责任心充满敬意。
坚守三尺讲台,杨士莪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110多名,教过的学生达数千人。他的学生多数已成长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及学术骨干,为中国水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扎根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耕耘在水声工程领域,杨士莪几十年如一日,倾听大海的声音,把一生都奉献给海洋强国事业。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19日,有删改)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第①段写杨士莪选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肄业,报名参军,是因为他更向往军营生活。
B.第⑤段描写海上实验环境的恶劣和艰苦,从正面表现杨士莪等考察队员的精神品质。
C.文章把笔墨集中在杨士莪的主要经历上,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的特点。
D.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语言虽平实朴素,却饱含深情,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6分)
(1)杨士莪 88岁高龄时,依然参与了海上实验。(赏析加点词语)(2分)
答: “依然”是依旧的意思,写出了杨士莪88岁的高龄还亲赴一线,表现了他实干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
(2)扎根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耕耘在水声工程领域,杨士莪几十年如一日,倾听大海的声音,把一生都奉献给海洋强国事业。(赏析句子)(4分)
答: 句式工整,用词准确。“扎根在……,耕耘在……”两个分句突出了杨士莪在不同领域的坚持和付出,“几十年如一日”强调了时间的长久,表现出他对海洋强国事业的执着和坚定。富有文学味道,“倾听大海的声音” 既形象地表现出他在水声工程领域的工作内容,又有一种浪漫的情怀在其中,表达出他对海洋事业的热爱与专注,为海洋强国事业做出贡献。
5.文中多处引用杨士莪的原话,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 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让读者有亲切感;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使杨士莪的形象更丰满,更突出他的个性品格和精神风貌;丰富文章的内容,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杨士莪的人格魅力和影响。
6.《2024年中国年度畅销传记》正在进行编辑,你认为这篇文章应收录在下列哪个专辑中,请说明理由。(3分)
(1)深挚的家国情怀 (2)个性的大师风采
答: 示例一:应收录在“深挚的家国情怀”专辑中。杨士莪年少时就在心底埋下了科研报国的种子,始终把国家需要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海洋科研事业,把一生都奉献给海洋强国事业;他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了重大创新突破;他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水声事业的科研及学术骨干;他用毕生心血为中国水声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示例二:应收录在“个性的大师风采”专辑中。杨士莪从清华大学物理系肄业,报名参军,到大连第一海军学校任教;从教70年来,他总是站着给学生讲课,被称为“一站到底的院士”;他研究基础的编程工具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责任心令人敬佩。
拓展型 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7.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学校开展“逐梦青春,筑梦中国”主题活动,请你参与。(6分)
(1) 为营造活动氛围,学校团委准备悬挂几条宣传标语,下列不适合的一项是(3分)( D )
A.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B.团结奋进,振兴中华
C.挥洒青春汗水,浇灌梦想之花
D.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
(2)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在留言板上镌刻对“青春”的深情寄语,请你仿照示例,写几句赠言。(3分)
赠言示例 你的赠言
青春, 像一只银铃, 我们只有不停奔跑, 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 示例一:青春,像一束烟花,我们只有将它点燃,它才会发出绚丽的光彩。 示例二:青春,像一朵寒梅,我们只有经历风雪的考验,它才会散发出沁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