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三)第三单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质量评价(三)第三单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1 22:14:39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评价(三)第三单元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5分)
  富春江美景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而名闻天下,戊戌年“五一”小假有幸前往,一窥奇山异水的神韵,多年sù愿得以实现。缥碧的江水涵养出浙江人的深厚与大度,轩邈的高山孕育出浙江人的动力与眼界。看到浙江人在商业大潮中的精彩“表演”,我不由地发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感叹。浙人经纶世务的繁忙与沉mi n于山水的悠然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也许正是这种和xié的统一,才催生出了富阳和桐芦这两颗富春江边上的璀璨明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窥( )  sù( )愿   缥碧( )
轩邈( ) 沉miǎn( )  和xié(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1分)
(3)“经纶”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绝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B. 风烟俱净/四时俱备
C. 山川之美/春冬之时
D. 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 )
A.晓雾将歇
B.盖竹柏影也
C.不以疾也
D.直视无碍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蝉则千转不穷  B.回清倒影
C.窥谷忘反 D.略无阙处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有“诗魔”之称,世称“王右丞”。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水经》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C.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苏轼号“东坡居士”,白居易号“柳泉居士”。
D.《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加点的“书”即“书信”,古代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6.(2025·济南天桥区期中节选)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6分)
主题 名句 出处
自然 之美 古来 共谈 白居易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生机与活动:(1)“   ,   。” 《钱塘 湖春 行》
刘桢在(2)“   ,松枝一何劲”中以风声之强盛,衬托松枝之刚劲,表达了对松柏的赞美之情。 《赠从 弟(其 二)》
王维用(3)“   ,   ”描写了塞外壮丽雄浑的风光,被后人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使至 塞上》
李白乘舟东下,看到大江在原野中尽情奔腾,用(4)“   ,江入大荒流”写出其磅礴的气势。 《渡荆 门送 别》
7.班级拟举行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7分)
(1)小明同学找到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以“诚信”为主题的邮票,他不理解为何这枚邮票配图是一尊鼎,请你为他解释一下这个设计的寓意。(3分)
(2)下面是班级“诚信立人”活动的策划案,请你参与拟定,完成下表。(4分)
活动形式 目的
活动一 诚信标语创作大赛 营造主题活动氛围,展现创意设计实力
活动二 诚信主题演讲大赛 加深对诚信的认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三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8.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
B.颔联诉说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的沧桑,抒发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做铺垫。
C.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与开篇缥缈的意境吻合。
D.诗中“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让这首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9.【新考法】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比赛中,主持人已从诗作角度给出了两条线索,请你从诗句角度编写一条线索,让答题者能够锁定最终答案。(2分)
线索一:本诗是唐朝著名诗人所作,这首诗曾使李白叹服。
线索二:本诗是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线索三: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各题。(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临水有亭。山根中时出清泉,激喷巉石中,悄然如语。至裂帛泉,水仰射,沸冰结雪,汇于池中。见石子鳞鳞,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七宝妆施。荡漾不停,闪烁晃耀。注于河,河水深碧泓,澄激迅疾,潜鳞了然,荇发可数。两岸垂柳,带拂清波,石梁如雪,雁齿相次。间以独木为桥,跨之濯足,沁凉入骨。折而南,为华严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大士洞,石理诘曲。突兀奋怒,皱云驳雾,较华严洞更觉险怪。后有窦,深不可测。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柳堤一带,不知里数,袅袅濯濯,封天蔽日。而溪壑间民方田作,大田浩浩,小田晶晶,鸟声百啭,杂华在树,宛若江南三月时矣。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记二》,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折而南”中的“南”,名词用作动词。
B.甲文与李白《早发白帝城》都写到了猿声,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C.“不以疾也”和“澄激迅疾”中的“疾”字含义不一样。
D.乙文中“浩浩”和“晶晶”用词巧妙,大田水面阔大和小田精致闪亮相互映衬。
11.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三处),并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其 上 为 望 湖 亭 见 西 湖 明 如 半 月 又 如 积 雪 未 消
12.甲文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第二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①“   ”的特点;第三、四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②“   ”和③“   ”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3分)
13.小诚同学发现,两文在写景顺序、语言风格、情感表达上有较大差异,值得探究。请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10分)
三游洞序①(节选)
白居易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②刈翳,梯危缒滑③,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④,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⑤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 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 ”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 岂独是哉 ”
【注释】①作者与好友元稹、弟弟白行简三人同游西陵峡口北岸岩洞,这篇序文即为此次游览时所作。白居易此时因得罪权贵被罚。②芟芜:割倒杂草。③缒滑: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着往下放。④未:未时,今午后一点到三点。戌:戌时,今晚上七点到九点。⑤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2分)( )
A.因舍棹进 因往晓之
B.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 出淤泥而不染
C.自未讫戌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岂独是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5.阅读《三游洞序(节选)》,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2分)
16.仿照示例,请用“一字赏美景”的方法,欣赏《三游洞序(节选)》的奇山奇水。(3分)
示例:我用“幻”字。作者陶醉在美景之中。一会儿,石峡中的光线昏暗了下来。月亮破云而出,月光忽而被云层掩盖,忽而露出,明暗交替。云气在月光的映照下呈现出种种美妙的形态,虚实相生,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境,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
我用“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三游洞序(节选)》写了奇山异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此文表达的情感。(3分)
(四)(2025·苏州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2分)
最是花影难扫
迟子建
①在故乡的春夏,要问什么店铺的生意最冷清,无疑是花店了。因为这时节大自然正开着豪气十足的花店,谁能与它争芳菲呢 花儿开在林间,开在原野,开在山崖,开在水边,当然,这些花儿都是野花,达子香、白头翁、蒲公英、百合、芍药、铃兰、鸢尾、绣线菊等,它们仿佛彩虹的儿女,绚丽极了。
②这时节的居民区也是花团锦簇的,农人们栽种在花圃的虞美人、大丽花、步步高、牵牛花、金盏菊等,呼应着菜圃中的土豆花、豆角花、茄子花和倭瓜花。花圃中的花儿,是专为悦人眼目的,不肩负给人提供食物的使命,只开花不问结果,不计前程,恣意盛开。而菜圃中开花的植物,命系人类的餐桌,花开得就规矩、适度、收敛,它们得留着精气神儿坐果。
③菜圃中每朵花的背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宇宙,这个宇宙就是果实。豆角是否厚实,决定了它出锅时是否跟入锅时一样出息,不让主人的碗盘亏空;土豆是否圆滚滚,决定了它们在被蒸煮的过程中,能否像孩子一样绽开笑脸;辣椒是否挺实鲜辣,决定了它能为姑娘们省下多少口红……
④花圃和山间的花儿还开着呢,菜圃的花儿早就谢了,结了果子。待到秋天,人们收获了果实,霜也来了。霜是花朵的敌人,它一来,花季就结束了。被霜打过的花儿,在阳光中耷拉着脑袋,憔悴不堪,满脸是泪。它们哭也是没用的,想要绰约的风姿,想要蜜蜂与蝴蝶同欢的快乐,只有等待春回大地的时候了。此时它们也许会羡慕菜圃里那些不起眼的花儿——它们结了果,在冬天还活着——谁家的地窖不储藏着土豆和萝卜呢
⑤冬天的花朵是什么呢 是雪花和霜花,可这样的花儿太素白了,又太脆弱了,说化就化。于是喜欢鲜亮颜色的女孩子们,不想让漫漫长冬为这样的花儿统率,她们在深秋糊窗缝时,就在两层窗中间的隔层里,造了一个花园。
⑥那是独一无二的梅园。
⑦极北的房屋,为了抵御寒流,玻璃窗都是双层的。这双层窗,一拃间距。深秋时节,人们在用毛边纸或是废报纸糊窗缝时,会在二层窗间,放上二三十厘米厚的保暖的锯末子,然后插几枝用蜡油捏成的梅花。
⑧那时北方偏僻的山村大都没通电,蜡烛是我们的光明神。蜡烛通常红白两色。蜡烛将要燃尽时,烛芯气数已尽,侧歪了身子,人们只得吹灭蜡烛,留下烛头。女孩子们最喜欢那一块块润泽的蜡烛头了,尤其是红色的。于是把它们珍藏起来,到了糊窗缝时,将收集到的蜡烛头,放到一个空的铁皮盒里,坐到火炉上融化了,一手擎着选好的形态妖娆的干树枝,一手在滚烫的烛油和凉水之间飞转,让干树枝瞬间成了一枝梅。
⑨捏蜡花要眼疾手快,勇气也不能少。大拇指和二拇指要紧密团结,先是共同探入滚烫的蜡油(有点赴汤蹈火的意味)中,然后赶紧撤兵,再探入事先备好的一碗凉水,让沾在指尖的那层蜡油瞬间冷却又不失黏性,再飞速移兵至干树枝,随你选个什么位置,以枝条为主心骨,大拇指二拇指对着它一捏,奇迹出现了,花瓣似的蜡油从指尖脱落,一朵粉红娇嫩的梅花就这样灿烂绽放了!一朵,两朵,三朵,七八朵,数十朵,干树枝瞬间春色贯通、梅花点点了!因为女孩手指粗细有别,再加上所蘸蜡油厚薄不同,蜡花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深有浅。但不管怎么样,它们都是霜雪时节开得最烂漫的花儿!我们把这样的梅花插在二层窗格芳香的锯末子上,它们就像开在金色的泥土里。这时你封上窗,一个冬天就有花儿看了。
⑩这样的梅园什么时候消失呢 当寒风撤兵,春风长驱直入,把山岭涂抹上绿色,野花和庭院的花儿姹紫嫣红时,人们要开窗闻花香鸟语,破败的梅园也就成为春风中的垃圾,被清理掉了。
我很喜欢那首《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花影在台阶摇曳,任凭什么扫把,也扫不开它。这在日光和明月下永不消散的花影,就是时光,不管它穿越多少年,总会把美留在人的心头。就像我遥想逝去的花儿,无论是山间的,还是花圃和菜圃中的,抑或是我们亲手在二层窗格里打造的梅园,它们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被遗忘,而是像风一样,一直吹拂着我的记忆,不让它沉睡。
哦,还忘了说,父亲当年看我捏蜡花,还帮我修剪过干树枝。他会掰下一些枝条,让它变得疏朗,斜斜地朝向一侧,好像拱着虾米腰。我嫌这样的花枝没有精神,老态龙钟的,便撇进炉膛烧掉。他还叫我不要在干树枝上捏那么多的蜡花,说花多了反而不受端详。我才不听他的呢,那时的我和其他女孩子一样,觉得花满枝头才美。等我到了父亲那般的年龄,真正懂得美以后,父亲已去了另一世界,再无人为我修剪那样的梅枝了。而且,我们也不再捏蜡花,村落通了电,我们不用蜡烛了。我们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却失去了窗格里的梅园。
(有删改)
18.作者深情回忆了故乡的各种“花”。通读全文,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季节 “花”类 特点
春夏 (1)开在林间、原野、山崖、水边的野花 绚丽极了
开在花圃中的花 (2)恣意盛开
开在菜圃中的花 规矩、适度、收敛
冬 雪花、霜花 太素白、脆弱
(3)捏的蜡“梅花” (4)灿烂,“花期”长(或“最烂漫”)
19.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⑨段画线的句子。(2分)
20.本文一些句子含蓄隽永,富有哲理。说说你对文末“我们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却失去了窗格里的梅园”的理解及从中得到的人生启迪。(3分)
21.请分析题目“最是花影难扫”的作用。(3分)
三、写作(50分)
22.(2024·甘肃中考节选)穿越自然画卷,感受山川之美;游历四海八方,品味人间百态;漫步历史长河,探寻文化瑰宝。我们在旅游中邂逅美景,在旅游中洞明世事,在旅游中增长智慧,在旅游中了解自己……
请以“我的   之旅”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单元质量评价(三)第三单元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5分)
  富春江美景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而名闻天下,戊戌年“五一”小假有幸前往,一窥奇山异水的神韵,多年sù愿得以实现。缥碧的江水涵养出浙江人的深厚与大度,轩邈的高山孕育出浙江人的动力与眼界。看到浙江人在商业大潮中的精彩“表演”,我不由地发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感叹。浙人经纶世务的繁忙与沉mi n于山水的悠然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也许正是这种和xié的统一,才催生出了富阳和桐芦这两颗富春江边上的璀璨明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窥(kuī)  sù(夙)愿   缥碧(piǎo)
轩邈(miǎo) 沉miǎn(湎)  和xié(谐)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桐芦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桐庐 ”。(1分)
(3)“经纶”在文中的意思是 筹划,治理 。(1分)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
A.绝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B. 风烟俱净/四时俱备
C. 山川之美/春冬之时
D. 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 D )
A.晓雾将歇
B.盖竹柏影也
C.不以疾也
D.直视无碍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B )
A.蝉则千转不穷  B.回清倒影
C.窥谷忘反 D.略无阙处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有“诗魔”之称,世称“王右丞”。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水经》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C.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苏轼号“东坡居士”,白居易号“柳泉居士”。
D.《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加点的“书”即“书信”,古代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6.(2025·济南天桥区期中节选)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6分)
主题 名句 出处
自然 之美 古来 共谈 白居易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生机与活动:(1)“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钱塘 湖春 行》
刘桢在(2)“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中以风声之强盛,衬托松枝之刚劲,表达了对松柏的赞美之情。 《赠从 弟(其 二)》
王维用(3)“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描写了塞外壮丽雄浑的风光,被后人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使至 塞上》
李白乘舟东下,看到大江在原野中尽情奔腾,用(4)“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写出其磅礴的气势。 《渡荆 门送 别》
7.班级拟举行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7分)
(1)小明同学找到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以“诚信”为主题的邮票,他不理解为何这枚邮票配图是一尊鼎,请你为他解释一下这个设计的寓意。(3分)
答: 示例:小明,由图中“一言九鼎”可知,可将“鼎”与“言行”联系到一起,“一言九鼎”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我觉得作者这样设计意在告诫我们不要轻易许诺,应一言九鼎,诚信做人。 
(2)下面是班级“诚信立人”活动的策划案,请你参与拟定,完成下表。(4分)
活动形式 目的
活动一 诚信标语创作大赛 营造主题活动氛围,展现创意设计实力
活动二 诚信主题演讲大赛 加深对诚信的认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三  诚信榜样选拔大赛   树立可敬可学榜样,自觉争做诚信之人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8.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
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
B.颔联诉说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的沧桑,抒发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做铺垫。
C.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与开篇缥缈的意境吻合。
D.诗中“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让这首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9.【新考法】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比赛中,主持人已从诗作角度给出了两条线索,请你从诗句角度编写一条线索,让答题者能够锁定最终答案。(2分)
线索一:本诗是唐朝著名诗人所作,这首诗曾使李白叹服。
线索二:本诗是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线索三: 示例一:这两句诗描写景象,登高望远,境界开阔,色彩鲜明。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节奏感强。
示例三:这两句诗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富于音乐美。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各题。(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临水有亭。山根中时出清泉,激喷巉石中,悄然如语。至裂帛泉,水仰射,沸冰结雪,汇于池中。见石子鳞鳞,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七宝妆施。荡漾不停,闪烁晃耀。注于河,河水深碧泓,澄激迅疾,潜鳞了然,荇发可数。两岸垂柳,带拂清波,石梁如雪,雁齿相次。间以独木为桥,跨之濯足,沁凉入骨。折而南,为华严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大士洞,石理诘曲。突兀奋怒,皱云驳雾,较华严洞更觉险怪。后有窦,深不可测。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柳堤一带,不知里数,袅袅濯濯,封天蔽日。而溪壑间民方田作,大田浩浩,小田晶晶,鸟声百啭,杂华在树,宛若江南三月时矣。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记二》,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折而南”中的“南”,名词用作动词。
B.甲文与李白《早发白帝城》都写到了猿声,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C.“不以疾也”和“澄激迅疾”中的“疾”字含义不一样。
D.乙文中“浩浩”和“晶晶”用词巧妙,大田水面阔大和小田精致闪亮相互映衬。
11.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三处),并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其 上 为 望 湖 亭 见 西 湖 明 如 半 月 又 如 积 雪 未 消
答:断句: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
译文: 它的上面是望湖亭,望见西湖,明亮得像半个月亮,又像积雪没有消融。
12.甲文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第二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①“ 水流湍急 ”的特点;第三、四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②“ 清荣峻茂 ”和③“ 林寒涧肃 ”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3分)
13.小诚同学发现,两文在写景顺序、语言风格、情感表达上有较大差异,值得探究。请简要分析。(3分)
答: 写景顺序:甲文先写山,再按季节变化写水,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乙文移步换景,以游踪为线索,逐步展开对沿途景色的描绘。语言风格:甲文凝练大气,乙文清新细腻。情感表达:都有对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甲文多了一层凄美悲凉之感,乙文更多地展现了景色的清新秀丽和生机勃勃。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10分)
三游洞序①(节选)
白居易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②刈翳,梯危缒滑③,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④,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⑤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 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 ”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 岂独是哉 ”
【注释】①作者与好友元稹、弟弟白行简三人同游西陵峡口北岸岩洞,这篇序文即为此次游览时所作。白居易此时因得罪权贵被罚。②芟芜:割倒杂草。③缒滑: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着往下放。④未:未时,今午后一点到三点。戌:戌时,今晚上七点到九点。⑤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2分)( B )
A.因舍棹进 因往晓之
B.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 出淤泥而不染
C.自未讫戌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岂独是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5.阅读《三游洞序(节选)》,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2分)
答: (1)见奇石,观异泉 (2)清障碍,登高处(或:芟芜刈翳,梯危缒滑) 
16.仿照示例,请用“一字赏美景”的方法,欣赏《三游洞序(节选)》的奇山奇水。(3分)
示例:我用“幻”字。作者陶醉在美景之中。一会儿,石峡中的光线昏暗了下来。月亮破云而出,月光忽而被云层掩盖,忽而露出,明暗交替。云气在月光的映照下呈现出种种美妙的形态,虚实相生,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境,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
我用“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示例一:险 三游洞在悬崖峭壁之上,作者带着仆夫砍倒杂草,清除障碍,高的地方架上梯子爬上去,滑溜的地方拴着绳子拉上去,边休息边攀爬了四五次。看到的石如叠如削,因为险,所以无人涉足,无人知晓,为下文白居易的感慨埋下伏笔。
示例二:美 三游洞怪石嶙峋,泉水清澈。在夜晚时分,更是有月光和云朵相互映衬,如梦似幻,美丽异常。作者和同游的人沉迷于这番美景之中一夜未眠,甚至在走的时候还流连忘返,认为此番美景天地间也并无几处。由此看来,真是绝美异常。
17.《三游洞序(节选)》写了奇山异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此文表达的情感。(3分)
答: 三游洞胜境景色绮丽,世间罕有,却“罕有到者”,无人欣赏,作者连连感慨和反问,“岂独是哉 岂独是哉”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感慨三人空有才华(或“虽有报国之志、治国之才”),却屡遭坎坷,不得重用。文章借此喻彼,意味深长。 
(四)(2025·苏州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2分)
最是花影难扫
迟子建
①在故乡的春夏,要问什么店铺的生意最冷清,无疑是花店了。因为这时节大自然正开着豪气十足的花店,谁能与它争芳菲呢 花儿开在林间,开在原野,开在山崖,开在水边,当然,这些花儿都是野花,达子香、白头翁、蒲公英、百合、芍药、铃兰、鸢尾、绣线菊等,它们仿佛彩虹的儿女,绚丽极了。
②这时节的居民区也是花团锦簇的,农人们栽种在花圃的虞美人、大丽花、步步高、牵牛花、金盏菊等,呼应着菜圃中的土豆花、豆角花、茄子花和倭瓜花。花圃中的花儿,是专为悦人眼目的,不肩负给人提供食物的使命,只开花不问结果,不计前程,恣意盛开。而菜圃中开花的植物,命系人类的餐桌,花开得就规矩、适度、收敛,它们得留着精气神儿坐果。
③菜圃中每朵花的背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宇宙,这个宇宙就是果实。豆角是否厚实,决定了它出锅时是否跟入锅时一样出息,不让主人的碗盘亏空;土豆是否圆滚滚,决定了它们在被蒸煮的过程中,能否像孩子一样绽开笑脸;辣椒是否挺实鲜辣,决定了它能为姑娘们省下多少口红……
④花圃和山间的花儿还开着呢,菜圃的花儿早就谢了,结了果子。待到秋天,人们收获了果实,霜也来了。霜是花朵的敌人,它一来,花季就结束了。被霜打过的花儿,在阳光中耷拉着脑袋,憔悴不堪,满脸是泪。它们哭也是没用的,想要绰约的风姿,想要蜜蜂与蝴蝶同欢的快乐,只有等待春回大地的时候了。此时它们也许会羡慕菜圃里那些不起眼的花儿——它们结了果,在冬天还活着——谁家的地窖不储藏着土豆和萝卜呢
⑤冬天的花朵是什么呢 是雪花和霜花,可这样的花儿太素白了,又太脆弱了,说化就化。于是喜欢鲜亮颜色的女孩子们,不想让漫漫长冬为这样的花儿统率,她们在深秋糊窗缝时,就在两层窗中间的隔层里,造了一个花园。
⑥那是独一无二的梅园。
⑦极北的房屋,为了抵御寒流,玻璃窗都是双层的。这双层窗,一拃间距。深秋时节,人们在用毛边纸或是废报纸糊窗缝时,会在二层窗间,放上二三十厘米厚的保暖的锯末子,然后插几枝用蜡油捏成的梅花。
⑧那时北方偏僻的山村大都没通电,蜡烛是我们的光明神。蜡烛通常红白两色。蜡烛将要燃尽时,烛芯气数已尽,侧歪了身子,人们只得吹灭蜡烛,留下烛头。女孩子们最喜欢那一块块润泽的蜡烛头了,尤其是红色的。于是把它们珍藏起来,到了糊窗缝时,将收集到的蜡烛头,放到一个空的铁皮盒里,坐到火炉上融化了,一手擎着选好的形态妖娆的干树枝,一手在滚烫的烛油和凉水之间飞转,让干树枝瞬间成了一枝梅。
⑨捏蜡花要眼疾手快,勇气也不能少。大拇指和二拇指要紧密团结,先是共同探入滚烫的蜡油(有点赴汤蹈火的意味)中,然后赶紧撤兵,再探入事先备好的一碗凉水,让沾在指尖的那层蜡油瞬间冷却又不失黏性,再飞速移兵至干树枝,随你选个什么位置,以枝条为主心骨,大拇指二拇指对着它一捏,奇迹出现了,花瓣似的蜡油从指尖脱落,一朵粉红娇嫩的梅花就这样灿烂绽放了!一朵,两朵,三朵,七八朵,数十朵,干树枝瞬间春色贯通、梅花点点了!因为女孩手指粗细有别,再加上所蘸蜡油厚薄不同,蜡花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深有浅。但不管怎么样,它们都是霜雪时节开得最烂漫的花儿!我们把这样的梅花插在二层窗格芳香的锯末子上,它们就像开在金色的泥土里。这时你封上窗,一个冬天就有花儿看了。
⑩这样的梅园什么时候消失呢 当寒风撤兵,春风长驱直入,把山岭涂抹上绿色,野花和庭院的花儿姹紫嫣红时,人们要开窗闻花香鸟语,破败的梅园也就成为春风中的垃圾,被清理掉了。
我很喜欢那首《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花影在台阶摇曳,任凭什么扫把,也扫不开它。这在日光和明月下永不消散的花影,就是时光,不管它穿越多少年,总会把美留在人的心头。就像我遥想逝去的花儿,无论是山间的,还是花圃和菜圃中的,抑或是我们亲手在二层窗格里打造的梅园,它们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被遗忘,而是像风一样,一直吹拂着我的记忆,不让它沉睡。
哦,还忘了说,父亲当年看我捏蜡花,还帮我修剪过干树枝。他会掰下一些枝条,让它变得疏朗,斜斜地朝向一侧,好像拱着虾米腰。我嫌这样的花枝没有精神,老态龙钟的,便撇进炉膛烧掉。他还叫我不要在干树枝上捏那么多的蜡花,说花多了反而不受端详。我才不听他的呢,那时的我和其他女孩子一样,觉得花满枝头才美。等我到了父亲那般的年龄,真正懂得美以后,父亲已去了另一世界,再无人为我修剪那样的梅枝了。而且,我们也不再捏蜡花,村落通了电,我们不用蜡烛了。我们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却失去了窗格里的梅园。
(有删改)
18.作者深情回忆了故乡的各种“花”。通读全文,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季节 “花”类 特点
春夏 (1)开在林间、原野、山崖、水边的野花 绚丽极了
开在花圃中的花 (2)恣意盛开
开在菜圃中的花 规矩、适度、收敛
冬 雪花、霜花 太素白、脆弱
(3)捏的蜡“梅花” (4)灿烂,“花期”长(或“最烂漫”)
19.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⑨段画线的句子。(2分)
答: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捏蜡花的过程,突出了捏蜡花要眼疾手快,富有勇气的特点。 
20.本文一些句子含蓄隽永,富有哲理。说说你对文末“我们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却失去了窗格里的梅园”的理解及从中得到的人生启迪。(3分)
答: 示例:理解:村里通电了,“我们”得到了光明,但因不再用蜡烛,没有蜡花可捏,失去了其中的欢乐,流露出对故乡过往生活的怀念。启迪:科技进步了,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失去了一些原有的快乐,人生就是有得有失,我们应懂得珍惜并坦然面对生活。 
21.请分析题目“最是花影难扫”的作用。(3分)
答: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过去记忆的回忆;(2)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揭示文章的主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3)富有诗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写作(50分)
22.(2024·甘肃中考节选)穿越自然画卷,感受山川之美;游历四海八方,品味人间百态;漫步历史长河,探寻文化瑰宝。我们在旅游中邂逅美景,在旅游中洞明世事,在旅游中增长智慧,在旅游中了解自己……
请以“我的   之旅”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1)审题立意:材料强调了旅游的多方面意义,包括感受自然美、了解世间事、增长智慧、认识自己等。题目需要补充一个词语来明确具体的旅游经历或性质,关键要体现出这次旅行的独特之处和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记叙一次特别的旅行经历,表达对某种事物的深刻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对自我的重新认识等;也可以展现旅行中所感受到的文化魅力、人性美好等,传达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2)文体思路:如果写记叙文,可以详细描述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抒发;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围绕旅游的意义等展开论述,用具体事例来支撑观点。如补充为“我的文化之旅”,可以写在游览一些历史古迹或文化名城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若写“我的成长之旅”,则可以叙述在旅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若写“我的心灵之旅”,则可以侧重描写在特定旅行中内心的触动和精神的升华等。总之,要结合自己补充的内容,有条理地展开叙述或论述,突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