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四)第四单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质量评价(四)第四单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1 22:16:44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评价(四)第四单元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分)
  朱自清面对满院狼jí,簌簌落泪,父亲的慈爱给予他慰藉;白杨树倔强挺立,展现出树中伟丈夫不折不náo的精神;个体有限的生命虽然最终会随时间消逝,整个宇宙的生命却永不凋谢;汪曾祺将生活中真实而美好的东西通过诗意的语言展现给我们……
  它们反复告诉我们,自然与生命都是美好的,即使面对苦难,我们也要心存感激,因为,生命________,思想________,意志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狼jí(藉) 倔强(jué)
不折不náo(挠) 凋(diāo)谢
(2)文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 白杨树展现精神。 (2分)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①总是在彷徨中成熟 ②总是在挫折中茁壮
③总是在磨难中坚强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那阵阵飘落的秋叶,更使人触目伤怀,平添萧瑟之感。
B.一声巨响之后,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张目结舌的样子,弄不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C.他把全部积蓄都拿来赞助需住院手术的友人,然而杯水车薪,仍无济于事。
D.小明平时数学成绩很差,这次考试竟然得了90分,真是妙手偶得啊!
3.(2025·天津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前不久,欧阳江河老师在南开大学的讲座上提到:“有的人,在作诗的那一刻,是个诗人;有的人,在读诗的那个瞬间,是个诗人□而叶嘉莹先生,她时时刻刻都是诗人,她已经在生活中活成了一首诗□叶先生自己也强调,凡是一流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①用自己的生命去创作,用自己的生活去践行。②叶先生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做了那么多事情,我们仿佛觉得她会永远在我们身边。斯人虽逝,③但叶先生的精神仍在感动□影响着世人。很多人为了纪念叶先生,打开了文学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让我们也能像叶先生一样,④在诗词中看到光明,遇见美好,把自己“活成一首诗”。
(1)下列填入文中□处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2)文中四个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B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C )
A.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国学研究专著《经典常谈》。
B.《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其作者茅盾,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等。
C.《永久的生命》作者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他荣获了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D.汪曾祺是《昆明的雨》一文的作者,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大淖记事》等。
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中,句子主干为“我铺好座位”。
B.“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句中“极”是副词。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句中补语为“真好”。
D.“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中“在我心中”作谓语。
6.(2024·青海中考)学校准备为“黄河文化长廊”题写一副对联,请你选择恰当的下联。(2分)( C )
上联:追溯黄河文化之源
下联:________  
A.文化灿烂海纳百川 B.文化滋养民族之魂
C.传承千年文明之光 D.黄河文明灿烂辉煌
7.校文学社计划以“读《红岩》·颂英雄”为主题出版一期校刊,请你协助完成任务。(8分)
(1)【荐·人物】请结合原著内容,参照示例,从下列备选人物中推荐你心中的英雄人物,放入校刊英雄人物版块。(4分)
备选人物:江姐  许云峰  成岗
推荐英雄:齐晓轩 推荐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语: 齐晓轩,在越狱战斗的最后时刻,屹立在高耸巨大的岩石上,吸引住敌人的火力,以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可见他舍己为人的精神。 推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示例一:江姐 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体现了江姐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生死观,可见信仰给予了她顽强的斗志。
示例二:许云峰 在面对敌人的追捕和审讯时,他始终保持冷静和镇定,即使遭受了残酷的折磨,也绝不屈服于敌人的淫威,可见他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示例三:成岗 负责《挺进报》的印刷,面对敌人的严密监控和残酷迫害,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党组织传递消息,可见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2)【颂·精神】编者计划把《红梅赞》这首歌词收入本期校刊中,请结合歌词内容,分析红梅与英雄的相似之处,代编者写出选编这首歌词的两个理由。(4分)
《红梅赞》歌词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
答: ①红梅花儿在“千里冰霜”“三九严寒”中傲然开放,不怕风欺雪压,革命英雄们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与敌人进行战斗,不怕困难,勇于斗,愈困难愈坚强;②红梅和革命英雄们都有一片丹心,红梅一心向阳,英烈们则一心为了人民有更好的生活,一心向党;③红梅唤醒百花迎来新春,英雄们唤醒更多的人投身革命,换来了胜利,人民迎来了希望和光明,二者相似。(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二、阅读(36分)
(一)(2024·山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7分)
泰山之春
王剑冰
  ①这天早上,整座泰山,变成了一座通体深红的山。空气的明净通透,使得深红没有一点杂质,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釉彩。
  ②泰安人说,这种景象,一年也见不到几回,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
  ③《诗经》有赞:“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泰山处于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泰山那雄重盘礴的山体,有着直达心灵的神秘色彩,有着安定、康泰的丰厚内蕴。泰山也便承载着“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④已经立春。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一只鹰飞过,像一个舞者划过冰面。我似乎从来没有听到鹰的叫声。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
  ⑤泰山上的植物在云雾中发育,逐渐挺直自己的腰杆,实际上是挺直了自己的个性。这些植物,有些是独立的个体,有些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有的甚至开出了小小的花朵。还有,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⑥泰山展现的不光是岩石,也有另一种生命的渲染。我虽然叫不全它们的名字,但我知道,它们悄悄汇集、增添着泰山的风采。
  ⑦四下里流淌的泉溪,将大山深处的信息传递出去。鸟儿有使不完的劲,它们飞来飞去,叫来叫去。从这个山头飞到那个山头,从那个山头再飞向另一个山头。风这里摇那里晃,没有一时消停,把崖间的野青茅一会儿翻过来,一会儿翻过去。
  ⑧随着时间变化,那些植物更不一样了,为山体染了浓浓的一层墨绿。就此知道,泰山的春天真的来了,泰山的春天不仅如此,各种各样的色彩都会呈现。
  ⑨天上的云一大块一大块的,而且压得很低。暗蓝的云与白色的云交叠着,在风中翻来覆去地滚动。这个时候望向泰山,也就看到了云海奇观。
  ⑩泰山从浓重的云团中奋然而出,那些“五岳独尊”“昂头天外”的石刻格外亮眼。难怪大诗人李白站在山顶狂啸: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泰山,以它的宏大深沉、雄壮威严屹立于天地间。正如哲人所言,是一部宏大的人文与自然的教科书!
   渐渐地,一个动人的景象显露出来,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他们知道,只要攀登,就能到达心中的那个顶点。
   俗话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春天是一年的开端,春天攀登一回泰山,就好似人生拥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在泰山,从红门到山顶都会看到“登高必自”“惟天在上”的各种启示。人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人说“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人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泰山给人以无限的精神。登山一如人生,需要刻苦与勤奋,需要决心和勇气。登泰山,也等于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与超越。
   看,登山的队伍中,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挑山工。无论雨雪风霜,泰山挑山工始终与攀登的人们一路相伴。多少年来,他们凭着坚忍与毅力,将人们的所需挑上山顶,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登山者看到他们,立时就有了参照、有了鼓舞、有了劲头。
   朝晖洒满了泰山,亦洒满了中华大地,在这片土地上,朴实而又勤劳的民族,谱写着一页又一页华章,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春天来了,春天的泰山迎接着登泰山的人们。登山道上,人们或者都会想起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文章按照游览顺序,移步换景,描绘了春季生机勃勃的泰山,由景及人,抒发作者对泰山和攀登者的赞美之情。
B.第①段使用“通体深红”“釉彩”等词语,描写早晨阳光照耀下的泰山,用词形象,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C.第 段引用名句,指出泰山给人的深刻启示和带来的无限精神,并转入对人生的思考,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
D.文章紧扣“泰山之春”,使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将景、情、理融为一体,读来意趣盎然。
9.读完文章,你与同学一起品味语言。(4分)
  小鲁:我读到第②段“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时,觉得这句话与“造化钟神秀”在修辞手法上有一致的地方,请你赏析一下吧。
  你:(1) 第②段中的“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与“造化钟神秀”在修辞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生命的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赞叹和敬畏之情,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小元:第④段“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中“划”“冲”“拉”三个词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你:(2) “划”“冲”“拉”这三个动词不仅描绘了鹰飞翔的动作,更赋予了鹰一种轻盈、自由、充满力量的意象,体现了作者对鹰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鹰与阳光、山巅、天空融为一体,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10.第 段说挑山工“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挑山工不仅为泰山的旅游业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更通过他们的坚韧和奉献精神,成为泰山精神的象征和激励人们不断攀登、超越自我的榜样。文章通过对挑山工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人类奋斗精神的礼赞。 
11.你们小组想以“泰山之春”为题拍摄短视频,参加“奋进中国”作品展示活动。你想在短视频中使用下面哪个场景 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6分)
  场景一: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场景二: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
答: 示例一:我想使用场景一。这个场景中的松柏在石缝中直立,山崖边斜逸,甚至拉起了葛藤,展现了泰山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个性。这与“奋进中国”的主题相契合,象征着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顽强,寓意着我们在任何艰难环境下都能茁壮成长,不断前行。选择这个场景,可以强化视频中对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精神的体现。
  示例二:我想使用场景二。这个场景描绘了登山者们在山道上攀登的壮观景象,他们紧密团结,充满激情,象征着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这与“奋进中国”活动的主题高度一致,展现了人们勇攀高峰、挑战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也寓意着国家和民族不断攀登发展高峰,创造辉煌成就。选择这个场景,可以使短视频更具感染力,激发观众的共鸣和奋进之情。
(二)(2025·南京栖霞区月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 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④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注】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⑤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里的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⑥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告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⑦我二十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能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⑧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⑨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老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选自《丰子恺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
  【注】丁艰:遭逢父母丧事。
1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4分)
时间 母亲的典型事例 线索 (对母亲的共同印象)
四岁 兼理家事店事 (4) 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九岁 (1) 招架各路人员 
十七 岁 (2) 送我远行,迎我归家 
二十 二岁 (3) 贤主一般招待我,良师一般教训我 
三十 岁 坐在八仙椅子上,头发银白
13.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请联系全文内容加以分析。(4分)
答: ①勤劳能干,坐在八仙椅上兼理家事店事;②慈爱,“我”到远方求学前,关照“我”起居饮食,给“我”准备学费、行李;③严厉,“我”求学归来,灯下母亲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14.回忆起母亲,作者感到的是“感谢”和“恐惧”。你觉得这两种情感矛盾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5分)
答: 不矛盾。“感谢”是由于“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这代表的是母亲的爱和关怀,让成长变得温暖,因此作者回忆起母亲是十分感谢的。“恐惧”是由于“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这指的是母亲严厉的教诲和极大的期望会让作者感到压力、害怕,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作者理解了这些都是都是成长的警惕和勉励,恐惧的背后是对母亲的敬畏和感谢。
15.文章是以“我”的回忆的角度来叙写与母亲有关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答: ①本文以“我”的成长为线索,推动文章情节的纵深发展;②“我”始终是所有事件的亲历者,使文中关于母亲的故事更具真实性,叙述更亲切自然;③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娓娓道来,拉近了“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三、写作(50分)
16.(2025·北京校级检测)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青年文荟》开始征文了,本期围绕“风景”这一话题给出了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个,写篇作文,向《青年文荟》投稿。
  (1)请以“我有一位   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向《人物风景线》栏目投稿。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请以“这里的风景真迷人”为题,写一篇文章,向《自然风景》栏目投稿。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写作指导】(1)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面,“我”指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不是虚拟的自己,也不是未来的自己;“有”指拥有;“一位”指一个,表示数量;“朋友”指彼此之间有良好关系和情谊的人。补题,应写出人物的性格、特长、品德或与自己的关系等,如任性、顽强、诚实、勇敢、非常喜欢音乐、非常要好等。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建议写成写人记事散文。选材构思方面,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完成补题,如我有一位顽强的朋友、我有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我有一位幽默的朋友等。然后根据补题选择相关材料叙写朋友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肖像、行动、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刻画,突出补题的特点,要用心理描写表现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自己喜爱、尊重、敬佩和赞美等感情。
  (2)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面,“风景”即景色,指一定地区内自然环境、建筑物等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风景”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话题,几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风景可以包括来自自然、社会、家庭、文化、生活以及生命中独有的经历,等等。不同的风景能给人以不同的力量、快乐、启示等。根据题干“向《自然风景》栏目投稿”的提示,本题应写一个优美的自然景点,突出其迷人之处。“这里”是指示代词,这个地方。行文时,要写出“这里”所指的具体地点。“迷人”指使人迷恋、陶醉。“真”在本题是副词,实在,的确。立意上,应表达对大自然尊敬、赞美和喜爱之情,进而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建议写借景抒情散文。选材构思方面,应根据对题意的理解,先确定“这里”的具体所指,如庐山、鄱阳湖、壶口瀑布、溱湖湿地等,然后,抓住景物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写出“风景”的迷人之处。行文中,可用移步换景法,将不同的景物逐一描绘和刻画。要用心理描写表现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自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单元质量评价(四)第四单元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分)
  朱自清面对满院狼jí,簌簌落泪,父亲的慈爱给予他慰藉;白杨树倔强挺立,展现出树中伟丈夫不折不náo的精神;个体有限的生命虽然最终会随时间消逝,整个宇宙的生命却永不凋谢;汪曾祺将生活中真实而美好的东西通过诗意的语言展现给我们……
  它们反复告诉我们,自然与生命都是美好的,即使面对苦难,我们也要心存感激,因为,生命________,思想________,意志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狼jí( ) 倔强(
不折不náo( ) 凋( )谢
(2)文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   (2分)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总是在彷徨中成熟 ②总是在挫折中茁壮
③总是在磨难中坚强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那阵阵飘落的秋叶,更使人触目伤怀,平添萧瑟之感。
B.一声巨响之后,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张目结舌的样子,弄不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C.他把全部积蓄都拿来赞助需住院手术的友人,然而杯水车薪,仍无济于事。
D.小明平时数学成绩很差,这次考试竟然得了90分,真是妙手偶得啊!
3.(2025·天津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前不久,欧阳江河老师在南开大学的讲座上提到:“有的人,在作诗的那一刻,是个诗人;有的人,在读诗的那个瞬间,是个诗人□而叶嘉莹先生,她时时刻刻都是诗人,她已经在生活中活成了一首诗□叶先生自己也强调,凡是一流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①用自己的生命去创作,用自己的生活去践行。②叶先生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做了那么多事情,我们仿佛觉得她会永远在我们身边。斯人虽逝,③但叶先生的精神仍在感动□影响着世人。很多人为了纪念叶先生,打开了文学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让我们也能像叶先生一样,④在诗词中看到光明,遇见美好,把自己“活成一首诗”。
(1)下列填入文中□处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2)文中四个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国学研究专著《经典常谈》。
B.《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其作者茅盾,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等。
C.《永久的生命》作者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他荣获了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D.汪曾祺是《昆明的雨》一文的作者,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大淖记事》等。
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中,句子主干为“我铺好座位”。
B.“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句中“极”是副词。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句中补语为“真好”。
D.“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中“在我心中”作谓语。
6.(2024·青海中考)学校准备为“黄河文化长廊”题写一副对联,请你选择恰当的下联。(2分)( )
上联:追溯黄河文化之源
下联:________  
A.文化灿烂海纳百川 B.文化滋养民族之魂
C.传承千年文明之光 D.黄河文明灿烂辉煌
7.校文学社计划以“读《红岩》·颂英雄”为主题出版一期校刊,请你协助完成任务。(8分)
(1)【荐·人物】请结合原著内容,参照示例,从下列备选人物中推荐你心中的英雄人物,放入校刊英雄人物版块。(4分)
备选人物:江姐  许云峰  成岗
推荐英雄:齐晓轩 推荐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语: 齐晓轩,在越狱战斗的最后时刻,屹立在高耸巨大的岩石上,吸引住敌人的火力,以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可见他舍己为人的精神。 推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颂·精神】编者计划把《红梅赞》这首歌词收入本期校刊中,请结合歌词内容,分析红梅与英雄的相似之处,代编者写出选编这首歌词的两个理由。(4分)
《红梅赞》歌词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
二、阅读(36分)
(一)(2024·山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7分)
泰山之春
王剑冰
  ①这天早上,整座泰山,变成了一座通体深红的山。空气的明净通透,使得深红没有一点杂质,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釉彩。
  ②泰安人说,这种景象,一年也见不到几回,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
  ③《诗经》有赞:“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泰山处于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泰山那雄重盘礴的山体,有着直达心灵的神秘色彩,有着安定、康泰的丰厚内蕴。泰山也便承载着“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④已经立春。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一只鹰飞过,像一个舞者划过冰面。我似乎从来没有听到鹰的叫声。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
  ⑤泰山上的植物在云雾中发育,逐渐挺直自己的腰杆,实际上是挺直了自己的个性。这些植物,有些是独立的个体,有些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有的甚至开出了小小的花朵。还有,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⑥泰山展现的不光是岩石,也有另一种生命的渲染。我虽然叫不全它们的名字,但我知道,它们悄悄汇集、增添着泰山的风采。
  ⑦四下里流淌的泉溪,将大山深处的信息传递出去。鸟儿有使不完的劲,它们飞来飞去,叫来叫去。从这个山头飞到那个山头,从那个山头再飞向另一个山头。风这里摇那里晃,没有一时消停,把崖间的野青茅一会儿翻过来,一会儿翻过去。
  ⑧随着时间变化,那些植物更不一样了,为山体染了浓浓的一层墨绿。就此知道,泰山的春天真的来了,泰山的春天不仅如此,各种各样的色彩都会呈现。
  ⑨天上的云一大块一大块的,而且压得很低。暗蓝的云与白色的云交叠着,在风中翻来覆去地滚动。这个时候望向泰山,也就看到了云海奇观。
  ⑩泰山从浓重的云团中奋然而出,那些“五岳独尊”“昂头天外”的石刻格外亮眼。难怪大诗人李白站在山顶狂啸: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泰山,以它的宏大深沉、雄壮威严屹立于天地间。正如哲人所言,是一部宏大的人文与自然的教科书!
   渐渐地,一个动人的景象显露出来,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他们知道,只要攀登,就能到达心中的那个顶点。
   俗话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春天是一年的开端,春天攀登一回泰山,就好似人生拥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在泰山,从红门到山顶都会看到“登高必自”“惟天在上”的各种启示。人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人说“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人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泰山给人以无限的精神。登山一如人生,需要刻苦与勤奋,需要决心和勇气。登泰山,也等于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与超越。
   看,登山的队伍中,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挑山工。无论雨雪风霜,泰山挑山工始终与攀登的人们一路相伴。多少年来,他们凭着坚忍与毅力,将人们的所需挑上山顶,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登山者看到他们,立时就有了参照、有了鼓舞、有了劲头。
   朝晖洒满了泰山,亦洒满了中华大地,在这片土地上,朴实而又勤劳的民族,谱写着一页又一页华章,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春天来了,春天的泰山迎接着登泰山的人们。登山道上,人们或者都会想起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按照游览顺序,移步换景,描绘了春季生机勃勃的泰山,由景及人,抒发作者对泰山和攀登者的赞美之情。
B.第①段使用“通体深红”“釉彩”等词语,描写早晨阳光照耀下的泰山,用词形象,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C.第 段引用名句,指出泰山给人的深刻启示和带来的无限精神,并转入对人生的思考,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
D.文章紧扣“泰山之春”,使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将景、情、理融为一体,读来意趣盎然。
9.读完文章,你与同学一起品味语言。(4分)
  小鲁:我读到第②段“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时,觉得这句话与“造化钟神秀”在修辞手法上有一致的地方,请你赏析一下吧。
  你:(1) 
  小元:第④段“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中“划”“冲”“拉”三个词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你:(2)  
10.第 段说挑山工“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4分)
11.你们小组想以“泰山之春”为题拍摄短视频,参加“奋进中国”作品展示活动。你想在短视频中使用下面哪个场景 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6分)
  场景一: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场景二: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
(二)(2025·南京栖霞区月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 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④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注】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⑤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里的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⑥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告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⑦我二十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能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⑧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⑨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老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选自《丰子恺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
  【注】丁艰:遭逢父母丧事。
1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4分)
时间 母亲的典型事例 线索 (对母亲的共同印象)
四岁 兼理家事店事 (4) 
九岁 (1)   
十七 岁 (2)   
二十 二岁 (3) 
三十 岁 坐在八仙椅子上,头发银白
13.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请联系全文内容加以分析。(4分)
14.回忆起母亲,作者感到的是“感谢”和“恐惧”。你觉得这两种情感矛盾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5分)
15.文章是以“我”的回忆的角度来叙写与母亲有关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三、写作(50分)
16.(2025·北京校级检测)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青年文荟》开始征文了,本期围绕“风景”这一话题给出了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个,写篇作文,向《青年文荟》投稿。
  (1)请以“我有一位   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向《人物风景线》栏目投稿。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请以“这里的风景真迷人”为题,写一篇文章,向《自然风景》栏目投稿。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