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五) 第五单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质量评价(五) 第五单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1 22:18:56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评价(五)第五单元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6分)
  中国建筑巧妙绝lún,各有千秋,上面记载了时代的沧桑和智慧的结晶。矗立在崇山峻岭的长城,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不折不náo的民族精神,也彰显了中国古建筑的大气磅bó;秀美江南的苏州园林,宛如一幅美术画,我们看到了中国最高级的审美,也领会到独具匠心、自出xīn裁的工匠智慧;远离世俗喧嚣,俯瞰布达拉宫,我们独享佛经圣地的宁静与纯洁,感受汉藏文化的交融。华夏大地上,每一个地域的建筑都有不同的风情、不同的文化,都蕴藏着说不尽的中国韵味。
(1)上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zǎi  zhù  xiào  kān
B.zài  zhù  xiāo  kàn
C.zài  chù  xiào  kān 
D.zǎi  chù  xiāo  kàn
(2)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伦 挠 礴 心 B.轮 挠 薄 新
C.伦 侥 礴 新 D.轮 侥 薄 心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 圆的桥洞 方的石块 弧的桥背 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发展,也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1)请提取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2分)
(2)填入文段 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3.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序号填到横线处,使下面的句子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2分)
  赵州桥本名安济桥,因赵县古称赵州,所以该桥又名“赵州桥”。该桥造型美观,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从结构上看,弧形平拱加敞肩小拱,巨身凌空、轮廓清晰、线条柔和,既稳重又轻盈,雄伟中透露着秀美,由远处望去,犹如苍龙飞架,初月出云,故元代诗人刘百熙赞曰:“   ,   ”。
①人在苍龙背上行  ②断桥桥不断
③水从碧玉环中过  ④残雪雪未残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B.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C.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
D.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
5.下列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①数千年来,我们的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营建居所,创造了无数的建筑杰作。②直到今天,许多古建筑已经成为鲜明的文化地标。③古建筑为什么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④建筑本质上是生活的空间载体,建筑之美就是生活之美,是多种艺术门类有机结合的整体。⑤通过一座座古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结构的技术之美、彩画雕栏的色彩线条之美、匾额楹联的书法之美……⑥凡此种种,浑然一体的建筑美穿越时空,唤起古今心灵的共情。
A.“创造”“穿越”“唤起”三个词语均为动词。
B.“文化地标”“生活之美”两个短语结构相同。
C.①句是陈述句,表明先民创造了无数建筑杰作。
D.③句是反问句,作用是引发思考、设置悬念。
6.老师带同学们赏析了画作《清明上河图》,下面是同学写的一段鉴赏文字。根据语境,请你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内容恰当、节奏匀称的句子,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典型代表。展开这幅长卷,一溜骆驼正远远地向汴京城走来,赶集的乡人神情悠然。走入城中,食客坐在街边闲适自在,店员拿着一根竹竿撑起彩缎,似乎是要开门了。虹桥下的大船上,船工们有的撑篙,有的抛绳,有的接索,忙得不亦乐乎。纵观全卷,________ ,无不清楚细致。《清明上河图》以精细的工笔,生动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华景象。
A.大至河流的浩瀚、原野的寂静,小到招牌上的文字、货摊上的物品
B.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小到货摊上的物品、招牌上的文字
C.小到货摊上陈设的物品、招牌上的文字,大至寂静的原野、河流的浩瀚
D.小到招牌上细小的文字、货摊上的物品,大至原野的寂静、浩瀚的河流
7.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激发同学们热爱和保护文物的责任心,班级开展“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应任务。(8分)
(1)小语想去参观博物馆,下面是小语和小文的对话,请你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要求清楚、连贯、不偏离主题。(3分)
  小语:这个周末去参观博物馆,怎么样
  小文:博物馆有什么好看的 不就是一些图片吗 有这时间还不如多刷两道题。
小语:  
(2)(2025·吉林校级月考节选)在活动中,小江找到如下信息,请你根据材料分析河南博物院文创盲盒受到好评的原因。(2分)
  河南博物院的一款文创盲盒让网友直呼“盲盒玩出考古的快乐”——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被藏进土中,消费者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扫去浮尘,才能看到神秘“文物”的全貌。
——《北京青年报》
(3)(2024·遂宁中考节选)请你从图中选取一件文物,讲述它的外形特点、艺术风格。(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3分)
名称:青釉荷叶形盖罐 朝代:宋 颜色:青色 出土地点:四川遂宁 现存地:四川宋瓷博物馆 名称: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夔龙纹梨形腹瓷砚滴朝代:宋 颜色:青白色 出土地点:四川遂宁 现存地:四川宋瓷博物馆
二、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9分)
江苏园:春来江水绿如蓝
于丽爽
  ①江苏园是北京园博园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迄今为止我国北方最大的江南园林;荟萃了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瞻园等江南名园的经典景观和造园技法;和广东、福建并列为三大以省为单位建设的大展园,由苏州市和南京市联手共建。
  ②从5号门区进入园博园,对面小山坡上一大片樱花树,4月底5月初,一树树粉色的樱花中夹杂着几棵白色樱花,微风一吹,落英缤纷。就在这花树婆娑中,若隐若现着白墙灰瓦。高墙之中,露出屋角、树梢。这里,就是又名“忆江南”的江苏园。
  ③进正门一步踏入门厅,方方正正一小院。对面墙下种着一棵松,一株梅,一丛竹。还有苍劲古朴的龙爪槐和体态多姿的太湖石假山。地面铺装五只蝙蝠围绕着铜钱的圆形图案。
  ④展园施工负责人束卫东介绍,和北京的皇家园林不同,苏州园林都是大户人家的私家园林。门厅是停轿出轿的地方。植有岁寒三友,代表主人品格高洁;五福临门的地面铺装则寓意福在眼前。一个小小的门厅,就有这么多设计,江南园林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可见一斑。
  ⑤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是粉墙黛瓦、栗柱灰砖。从门厅右转进入园内,迎面屏山堂,通透的空间,四面暗红色的柱子,最能体现栗柱的特点。据介绍,这种接近栗子皮颜色的漆又被称为中国漆,是用漆树的枝叶熬制后配上颜色调制的,整个江苏园中建筑用的都是这种漆,与北方园林惯用的朱红色漆截然不同。
  ⑥屏山堂由前厅、天井、后厅组成。一望名字便知,起的是障景的作用:杵在门口,把后面的景观隔断,让游客在此不能一览全园,充满期待。苏州园林这种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全世界沿用至今。
  ⑦做足了这些文章之后,左转进入园中,眼前真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里有山有水,有亭有榭,有舫有阁,有楼有斋,心情刹那明亮起来。
  ⑧水,是苏州园林的灵魂。整个江苏园中,水面占了三分之一,水中主种荷花,求的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境。水岸四周,点缀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建筑。
  ⑨荷花厅是园中主体建筑,典型的四面厅,四面都能开门。荷花厅前是开阔的赏荷平台,从这里望去,眼前的景色层层递进,山水楼榭尽收眼底。左右两侧的揖峰轩、曲楼是近景;方亭、芙蓉水榭是中景;扇亭、舒啸亭是远景,高低错落,浑然天成。这,也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色——强调自由配置以创造奇巧的景致,虽是人工产物,却要把大自然的野趣呈现在眼前。
  ⑩江苏园的正门匾额上写着“忆江南”,出口门匾额上则写着“江南”。入园时,游客带着对江南风光的回忆和想象,一番游览、一一亲见之后,出园时,就只会在心中默念,这,就是江南!
(有删改)
8.下列关于“江苏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江苏园又名“忆江南”,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江南园林,由苏州和南京两市共建。
B.江苏园中有山有水,有亭有榭,有舫有阁,有楼有斋,景致迷人,能让人心情明亮。
C.江苏园与北方园林不同,江苏园都用接近栗子皮颜色的漆,而北方园林惯用朱红色漆。
D.江苏园强调以人工配置的方式创造奇巧景致,从而将大自然的野趣呈现在人们眼前。
9.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题目既点明说明对象,又引用诗句突出江苏园的景致迷人,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加点词“迄今为止”起限制作用,限定了时间范围,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除第①段和第⑩段外,第②~⑨依次说明了苏州园的景物及特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D.本文采用逻辑顺序,系统介绍了江苏园的建筑特色,赞美了江苏园的造园技艺。
10.文中画线句“对面墙下种着一棵松,一株梅,一丛竹。还有苍劲古朴的龙爪槐和体态多姿的太湖石假山。地面铺装五只蝙蝠围绕着铜钱的圆形图案”,意在说明江南园林的什么特征 (3 分)
11.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2.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结合本文内容向初入园的游客介绍一下“江苏园”。(6 分)
(二)(2025·上海黄浦区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9分)
  ①影壁是院落的“序言”,是设在大门里面或者外面的墙壁,与大门组成建筑物的第一个空间。因此,影壁也叫照壁、萧墙、影壁墙、影背墙,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通常有一字影壁、座山影壁、撇山影壁等形制。故宫中的影壁分布在以内廷区域为主的各个院落中,是汇聚我国古代工匠建筑智慧与古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②故宫中的影壁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宫殿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影壁上精美的壁画、砖雕、木雕、石雕等装饰,颇为华丽。
  ③故宫中的影壁同其他影壁一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保护隐私、点缀空间、调节气流等方面。
  ④位于宫门内的影壁可阻断无关人员的视线,使院落内的建筑空间与人员的活动不会被偷窥,保护了建筑内部空间及人员的隐私。此外,还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如养心殿院落的入口处有一座影壁墙。该影壁墙是在养心殿内东北值房的东面山墙上直接雕塑建造而成,是一个座山影壁。这个座山影壁增加了建筑物的气势和庄严感。
  ⑤位于宫门外的影壁,则有划定范围、指示道路的作用,同时实现点缀建筑空间的效果。如位于故宫中轴线区域的乾清门,其前面为广场,东西两侧有影壁。这两个影壁是从大门两侧的外山墙上直接各撇斜出一段,与大门槽口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呈八字形,属于撇山影壁。乾清门的撇山影壁形式在平面上避免了建筑整体布局的呆板,在空间上又形成凸凹有致的视觉效果。不仅如此,撇山影壁向外斜向延伸,实际上扩大了乾清门外的建筑使用空间,有利于宫廷人员开展活动。
  ⑥故宫里的影壁还可调节外部气流。如位于紫禁城东部“南三所”大门外的影壁,其特点是平面呈一字形布置,属于一字影壁。由于该影壁的阻挡,风力引起的外部气流在进入建筑内部时,要绕开影壁,方向发生改变。一字影壁的运用,调节了外部气流进入宫殿的方式,削减了气流的冲击,从而提高了建筑内人体的舒适感。
  ⑦故宫中的影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为镇物文化、礼制文化、祈福文化等。
  ⑧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程度有限,把消灾纳福的愿望寄托于某个特定物件,该物件就是镇物。故宫里影壁在造型、材质等方面包含镇物文化内容。如位于东六宫的景仁宫大门内有一座石影壁,在影壁的两侧,各有一尊异兽。异兽头上独角,身披鳞甲,四爪锋利,造型威猛,起消灾的镇物功能。不仅如此,古人认为在建筑中运用一些石质构件能够起到防灾避险的作用。【甲】   由此可知,景仁宫的影壁采用石材制作,也是镇物文化的反映。
⑨故宫影壁的礼制文化主要体现为刻意凸显古代帝王的身份与地位。如位于皇极门外的九龙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影壁芯刻有九条栩栩如生的龙。【乙】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龙又被赋予政治色彩,成为皇权的象征。此外,九龙壁的屋顶上面刻有五条龙。壁上的数字九和五组合在一起,寓意着皇帝有“九五之尊”。
  ⑩故宫影壁芯的纹饰多包含有祥瑞内容。如位于西六宫区域的太极殿,大门内为一字型木质影壁。影壁芯四个岔角各有蝙蝠一只,中部有蝙蝠五只,围绕圆形寿字飞舞。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谐音“遍福”,多用于寓意福泽。【丙】   由此可见,太极殿前影壁上的蝙蝠纹像,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祈福文化。
   故宫里的影壁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智慧,更为我们解读故宫的文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取材于周乾《宫里的影壁》,有删改)
13.文章主要介绍了故宫影壁①   、②   、③   的特征。(每空限8个字内)(6分)
14.根据文中信息依次补写【甲】【乙】【丙】三处的语句,正确的顺序是(3分)( )
①龙为我国古代传说中极具灵性的神兽,具有“上天潜渊、无所不能”的本领。
②《尚书》记载,五福包括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享尽天年)等内容。
③如旧俗中立于道路口的“泰山石敢当”石碑,是古人认为可以消灾的镇物。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15.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楚儿同学认为应该补充到第⑧段,你同意她的看法吗 请阐述你的理由。(4分)
  如我国旧俗中立于道路口的“泰山石敢当”石碑,是古人认为驱邪的镇物;又如《敦煌写本宅经》里载有在大门前放九十斤石头,可以达到镇宅的目的。
16.请根据第⑤段判断下面哪一幅图展示的是撇山影壁,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理由。(6分)
三、写作(50分)
17.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电脑、自行车等。请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要突出事物的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不少于500字。
=单元质量评价(五)第五单元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6分)
  中国建筑巧妙绝lún,各有千秋,上面记载了时代的沧桑和智慧的结晶。矗立在崇山峻岭的长城,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不折不náo的民族精神,也彰显了中国古建筑的大气磅bó;秀美江南的苏州园林,宛如一幅美术画,我们看到了中国最高级的审美,也领会到独具匠心、自出xīn裁的工匠智慧;远离世俗喧嚣,俯瞰布达拉宫,我们独享佛经圣地的宁静与纯洁,感受汉藏文化的交融。华夏大地上,每一个地域的建筑都有不同的风情、不同的文化,都蕴藏着说不尽的中国韵味。
(1)上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zǎi  zhù  xiào  kān
B.zài  zhù  xiāo  kàn
C.zài  chù  xiào  kān 
D.zǎi  chù  xiāo  kàn
(2)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伦 挠 礴 心 B.轮 挠 薄 新
C.伦 侥 礴 新 D.轮 侥 薄 心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 圆的桥洞 方的石块 弧的桥背 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发展,也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1)请提取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2分)
答: 结构美 
(2)填入文段 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答: 将“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发展”与“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调换位置。 
3.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序号填到横线处,使下面的句子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2分)
  赵州桥本名安济桥,因赵县古称赵州,所以该桥又名“赵州桥”。该桥造型美观,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从结构上看,弧形平拱加敞肩小拱,巨身凌空、轮廓清晰、线条柔和,既稳重又轻盈,雄伟中透露着秀美,由远处望去,犹如苍龙飞架,初月出云,故元代诗人刘百熙赞曰:“ ③ , ① ”。
①人在苍龙背上行  ②断桥桥不断
③水从碧玉环中过  ④残雪雪未残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项是(3分)( C )
A.《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B.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C.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
D.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
5.下列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①数千年来,我们的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营建居所,创造了无数的建筑杰作。②直到今天,许多古建筑已经成为鲜明的文化地标。③古建筑为什么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④建筑本质上是生活的空间载体,建筑之美就是生活之美,是多种艺术门类有机结合的整体。⑤通过一座座古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结构的技术之美、彩画雕栏的色彩线条之美、匾额楹联的书法之美……⑥凡此种种,浑然一体的建筑美穿越时空,唤起古今心灵的共情。
A.“创造”“穿越”“唤起”三个词语均为动词。
B.“文化地标”“生活之美”两个短语结构相同。
C.①句是陈述句,表明先民创造了无数建筑杰作。
D.③句是反问句,作用是引发思考、设置悬念。
6.老师带同学们赏析了画作《清明上河图》,下面是同学写的一段鉴赏文字。根据语境,请你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内容恰当、节奏匀称的句子,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典型代表。展开这幅长卷,一溜骆驼正远远地向汴京城走来,赶集的乡人神情悠然。走入城中,食客坐在街边闲适自在,店员拿着一根竹竿撑起彩缎,似乎是要开门了。虹桥下的大船上,船工们有的撑篙,有的抛绳,有的接索,忙得不亦乐乎。纵观全卷,________ ,无不清楚细致。《清明上河图》以精细的工笔,生动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华景象。
A.大至河流的浩瀚、原野的寂静,小到招牌上的文字、货摊上的物品
B.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小到货摊上的物品、招牌上的文字
C.小到货摊上陈设的物品、招牌上的文字,大至寂静的原野、河流的浩瀚
D.小到招牌上细小的文字、货摊上的物品,大至原野的寂静、浩瀚的河流
7.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激发同学们热爱和保护文物的责任心,班级开展“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应任务。(8分)
(1)小语想去参观博物馆,下面是小语和小文的对话,请你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要求清楚、连贯、不偏离主题。(3分)
  小语:这个周末去参观博物馆,怎么样
  小文:博物馆有什么好看的 不就是一些图片吗 有这时间还不如多刷两道题。
  小语: 示例:博物馆展览的大多是实物,且是以教育、展示、收藏、研究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为主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参观博物馆非但不会浪费时间,反而会让你感受到馆内文化的深厚内涵,这是刷题不能带来的收获。 
(2)(2025·吉林校级月考节选)在活动中,小江找到如下信息,请你根据材料分析河南博物院文创盲盒受到好评的原因。(2分)
  河南博物院的一款文创盲盒让网友直呼“盲盒玩出考古的快乐”——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被藏进土中,消费者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扫去浮尘,才能看到神秘“文物”的全貌。
——《北京青年报》
答: ①盲盒让人们体会到动手操作的乐趣;②注入文化韵味,给了消费者更多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3)(2024·遂宁中考节选)请你从图中选取一件文物,讲述它的外形特点、艺术风格。(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3分)
名称:青釉荷叶形盖罐 朝代:宋 颜色:青色 出土地点:四川遂宁 现存地:四川宋瓷博物馆 名称: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夔龙纹梨形腹瓷砚滴朝代:宋 颜色:青白色 出土地点:四川遂宁 现存地:四川宋瓷博物馆
答: 示例:青釉荷叶形盖罐,蔚蓝如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如平湖之水、浅春之草,细腻典雅,古朴庄重。 
二、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9分)
江苏园:春来江水绿如蓝
于丽爽
  ①江苏园是北京园博园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迄今为止我国北方最大的江南园林;荟萃了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瞻园等江南名园的经典景观和造园技法;和广东、福建并列为三大以省为单位建设的大展园,由苏州市和南京市联手共建。
  ②从5号门区进入园博园,对面小山坡上一大片樱花树,4月底5月初,一树树粉色的樱花中夹杂着几棵白色樱花,微风一吹,落英缤纷。就在这花树婆娑中,若隐若现着白墙灰瓦。高墙之中,露出屋角、树梢。这里,就是又名“忆江南”的江苏园。
  ③进正门一步踏入门厅,方方正正一小院。对面墙下种着一棵松,一株梅,一丛竹。还有苍劲古朴的龙爪槐和体态多姿的太湖石假山。地面铺装五只蝙蝠围绕着铜钱的圆形图案。
  ④展园施工负责人束卫东介绍,和北京的皇家园林不同,苏州园林都是大户人家的私家园林。门厅是停轿出轿的地方。植有岁寒三友,代表主人品格高洁;五福临门的地面铺装则寓意福在眼前。一个小小的门厅,就有这么多设计,江南园林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可见一斑。
  ⑤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是粉墙黛瓦、栗柱灰砖。从门厅右转进入园内,迎面屏山堂,通透的空间,四面暗红色的柱子,最能体现栗柱的特点。据介绍,这种接近栗子皮颜色的漆又被称为中国漆,是用漆树的枝叶熬制后配上颜色调制的,整个江苏园中建筑用的都是这种漆,与北方园林惯用的朱红色漆截然不同。
  ⑥屏山堂由前厅、天井、后厅组成。一望名字便知,起的是障景的作用:杵在门口,把后面的景观隔断,让游客在此不能一览全园,充满期待。苏州园林这种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全世界沿用至今。
  ⑦做足了这些文章之后,左转进入园中,眼前真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里有山有水,有亭有榭,有舫有阁,有楼有斋,心情刹那明亮起来。
  ⑧水,是苏州园林的灵魂。整个江苏园中,水面占了三分之一,水中主种荷花,求的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境。水岸四周,点缀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建筑。
  ⑨荷花厅是园中主体建筑,典型的四面厅,四面都能开门。荷花厅前是开阔的赏荷平台,从这里望去,眼前的景色层层递进,山水楼榭尽收眼底。左右两侧的揖峰轩、曲楼是近景;方亭、芙蓉水榭是中景;扇亭、舒啸亭是远景,高低错落,浑然天成。这,也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色——强调自由配置以创造奇巧的景致,虽是人工产物,却要把大自然的野趣呈现在眼前。
  ⑩江苏园的正门匾额上写着“忆江南”,出口门匾额上则写着“江南”。入园时,游客带着对江南风光的回忆和想象,一番游览、一一亲见之后,出园时,就只会在心中默念,这,就是江南!
(有删改)
8.下列关于“江苏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江苏园又名“忆江南”,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江南园林,由苏州和南京两市共建。
B.江苏园中有山有水,有亭有榭,有舫有阁,有楼有斋,景致迷人,能让人心情明亮。
C.江苏园与北方园林不同,江苏园都用接近栗子皮颜色的漆,而北方园林惯用朱红色漆。
D.江苏园强调以人工配置的方式创造奇巧景致,从而将大自然的野趣呈现在人们眼前。
9.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题目既点明说明对象,又引用诗句突出江苏园的景致迷人,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加点词“迄今为止”起限制作用,限定了时间范围,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除第①段和第⑩段外,第②~⑨依次说明了苏州园的景物及特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D.本文采用逻辑顺序,系统介绍了江苏园的建筑特色,赞美了江苏园的造园技艺。
10.文中画线句“对面墙下种着一棵松,一株梅,一丛竹。还有苍劲古朴的龙爪槐和体态多姿的太湖石假山。地面铺装五只蝙蝠围绕着铜钱的圆形图案”,意在说明江南园林的什么特征 (3 分)
答: 意在说明江南园林对细节精益求精的特征。 
11.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作比较。将江苏园林与北京的皇家园林进行比较,突出江苏园林是大户人家的园林,具有细节上追求精益求精的特点。 
12.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结合本文内容向初入园的游客介绍一下“江苏园”。(6 分)
答: 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园!江苏园是迄今为止我国北方最大的江南园林,荟萃了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瞻园等江南名园的经典景观和造园技法。江苏园的正门匾额上写着“忆江南”,出口门匾额上则写着“江南”,园内设计讲求精益求精,以水作为园林的灵魂,强调自由配置以创造巧夺天工的景致。不观不知其美,观了让人流连忘返。欢迎大家来江苏园参观。 
(二)(2025·上海黄浦区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9分)
  ①影壁是院落的“序言”,是设在大门里面或者外面的墙壁,与大门组成建筑物的第一个空间。因此,影壁也叫照壁、萧墙、影壁墙、影背墙,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通常有一字影壁、座山影壁、撇山影壁等形制。故宫中的影壁分布在以内廷区域为主的各个院落中,是汇聚我国古代工匠建筑智慧与古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②故宫中的影壁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宫殿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影壁上精美的壁画、砖雕、木雕、石雕等装饰,颇为华丽。
  ③故宫中的影壁同其他影壁一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保护隐私、点缀空间、调节气流等方面。
  ④位于宫门内的影壁可阻断无关人员的视线,使院落内的建筑空间与人员的活动不会被偷窥,保护了建筑内部空间及人员的隐私。此外,还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如养心殿院落的入口处有一座影壁墙。该影壁墙是在养心殿内东北值房的东面山墙上直接雕塑建造而成,是一个座山影壁。这个座山影壁增加了建筑物的气势和庄严感。
  ⑤位于宫门外的影壁,则有划定范围、指示道路的作用,同时实现点缀建筑空间的效果。如位于故宫中轴线区域的乾清门,其前面为广场,东西两侧有影壁。这两个影壁是从大门两侧的外山墙上直接各撇斜出一段,与大门槽口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呈八字形,属于撇山影壁。乾清门的撇山影壁形式在平面上避免了建筑整体布局的呆板,在空间上又形成凸凹有致的视觉效果。不仅如此,撇山影壁向外斜向延伸,实际上扩大了乾清门外的建筑使用空间,有利于宫廷人员开展活动。
  ⑥故宫里的影壁还可调节外部气流。如位于紫禁城东部“南三所”大门外的影壁,其特点是平面呈一字形布置,属于一字影壁。由于该影壁的阻挡,风力引起的外部气流在进入建筑内部时,要绕开影壁,方向发生改变。一字影壁的运用,调节了外部气流进入宫殿的方式,削减了气流的冲击,从而提高了建筑内人体的舒适感。
  ⑦故宫中的影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为镇物文化、礼制文化、祈福文化等。
  ⑧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程度有限,把消灾纳福的愿望寄托于某个特定物件,该物件就是镇物。故宫里影壁在造型、材质等方面包含镇物文化内容。如位于东六宫的景仁宫大门内有一座石影壁,在影壁的两侧,各有一尊异兽。异兽头上独角,身披鳞甲,四爪锋利,造型威猛,起消灾的镇物功能。不仅如此,古人认为在建筑中运用一些石质构件能够起到防灾避险的作用。【甲】   由此可知,景仁宫的影壁采用石材制作,也是镇物文化的反映。
⑨故宫影壁的礼制文化主要体现为刻意凸显古代帝王的身份与地位。如位于皇极门外的九龙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影壁芯刻有九条栩栩如生的龙。【乙】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龙又被赋予政治色彩,成为皇权的象征。此外,九龙壁的屋顶上面刻有五条龙。壁上的数字九和五组合在一起,寓意着皇帝有“九五之尊”。
  ⑩故宫影壁芯的纹饰多包含有祥瑞内容。如位于西六宫区域的太极殿,大门内为一字型木质影壁。影壁芯四个岔角各有蝙蝠一只,中部有蝙蝠五只,围绕圆形寿字飞舞。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谐音“遍福”,多用于寓意福泽。【丙】   由此可见,太极殿前影壁上的蝙蝠纹像,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祈福文化。
   故宫里的影壁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智慧,更为我们解读故宫的文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取材于周乾《宫里的影壁》,有删改)
13.文章主要介绍了故宫影壁① 设计巧妙 、② 实用性强 、③ 文化内涵丰富 的特征。(每空限8个字内)(6分)
14.根据文中信息依次补写【甲】【乙】【丙】三处的语句,正确的顺序是(3分)( C )
①龙为我国古代传说中极具灵性的神兽,具有“上天潜渊、无所不能”的本领。
②《尚书》记载,五福包括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享尽天年)等内容。
③如旧俗中立于道路口的“泰山石敢当”石碑,是古人认为可以消灾的镇物。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15.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楚儿同学认为应该补充到第⑧段,你同意她的看法吗 请阐述你的理由。(4分)
  如我国旧俗中立于道路口的“泰山石敢当”石碑,是古人认为驱邪的镇物;又如《敦煌写本宅经》里载有在大门前放九十斤石头,可以达到镇宅的目的。
答: 示例一:同意。根据第⑧段首句“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程度有限,把消灾纳福的愿望寄托于某个特定物件,该物件就是镇物”可知,本段说明的是古建筑中的镇物文化,并举了故宫影壁中的镇物。材料“如我国旧俗中立于道路口的‘泰山石敢当’石碑,是古人认为驱邪的镇物;又如《敦煌写本宅经》里载有在大门前放九十斤石头,可以达到镇宅的目的”举了两种镇物的例子,与第⑧段说明对象相契合,因此可以放在第⑧段,作为说明的例子。
示例二: 不同意。根据第⑧段“故宫里影壁在造型、材质等方面包含镇物文化内容”可知,本段说明内容是故宫里影壁中的镇物文化,所举的两个例子有位于东六宫的景仁宫大门内有一座石影壁和景仁官的影壁,都是故宫中的影壁。所给材料中“泰山石敢当”和《敦煌写本宅经》里的记载,立于普通人家道路口或大门前,与故宫无关,因此不能放在本段。
16.请根据第⑤段判断下面哪一幅图展示的是撇山影壁,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理由。(6分)
答: 图二。因为文中写撇山影壁“从大门两侧的外山墙上直接各撇斜出一段,与大门槽口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呈八字形”“空间上又形成凸凹有致的视觉效果”“扩大了乾清门外的建筑使用空间”,图二中这个影壁位于大门的两侧,与大门形成夹角,在大门外能够扩大建筑的使用空间,符合其特征,所以是图二。 
三、写作(50分)
17.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电脑、自行车等。请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要突出事物的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说明文,一要注意精心选取说明对象。选择说明对象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什么东西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又最熟悉的 为什么你的生活少不了“它” 有了“它”,你的感受如何 二要注意安排恰当的说明顺序。说明事物时,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如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原因到结果等,把事物的特征说明得清晰具体。三要注意语言表达既要准确,又要生动形象。为了避免说明文中语言枯燥乏味,可以选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恰当使用动词、形容词,采用拟人、设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但同时也要注意用准确的词语对事物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