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点难点】
1. 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准备】
1.给加点字注音:
初衷( ) 杀戮( ) 呓语( ) 遁形( )
篡改( ) 铭记( ) 抵赖( ) 彰显( )
惨绝人寰( ) 振聋发聩( ) 妄图( )
2.解释词语:
国殇:
杀戮:
篡改:
右翼:
呓语:
遁形:
铭记:
缅怀:
惨绝人寰:
颠倒黑白:
振聋发聩:
沧海桑田:
一以贯之:
3.文体知识:
(1)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有哪些特点?其作用如何?
(2)了解议论文相关知识。
4.读课文,概括中心论点。
5.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6.结合具体中句说一说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zhōng lù yì dùn cuàn míng dǐ zhāng
huán kuì wàng
2.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
杀戮:指大量杀害,大规模地屠杀。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右翼:政党或阶级、集团中在政治思想上倾向保守或反动的一部分。
呓语:梦话。
遁形:隐藏形体。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惨绝人寰:人世上更深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颠倒黑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3.(1)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特点:
①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②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③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④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作用: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等作用。
(2)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
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①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
③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
4.中国人民将铭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捍卫世界和平。
5.第一部分:第1段,第四个国家公祭日隆重举行,悼念死难同胞,珍爱和平。
第二部分:2-4段,正反对比,一方面表达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对南京大屠杀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日本右翼势力还很顽固。
第三部分:5~6段,指出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
6.示例:第二段“加拿大安大略省……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这是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组织的做法,具体阐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示例:2、3段,对比论证。第2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第3段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战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子顽固态度的强烈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