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考点培优】3.2从有理数到实数-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章节考点培优】3.2从有理数到实数-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22 19:1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考点培优浙教版(2024)
第3章 实数 3.2 从有理数到实数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若面积为20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的值在(  )
A.3和4之间 B.4和5之间 C.5和6之间 D.6和7之间
2.下列各数:,,3.14.,2.1717717771…(自左向右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7”).其中无理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被阴影覆盖的可能是下面哪一个数(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4.如图,面积为7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O在数轴的原点处,若点D在数轴上(点D在点O的左侧),且,则点D表示的数为(  )
A. B. C. D.
5.面积为11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  )
A.26.实数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关系式不成立的是(  )
A. B. C. D.
7.若|a|=|b|,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0 D.a=b或a=-b
8.在以下实数,,1.732,中,无理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9.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  )
A.3.1415926 B. C. D.
10.已知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a+b|=a+b B.|a+b|=a﹣b C.|a+1|=a+1 D.|b+1|=b+1
二、填空题
11.数轴上,表示4的点到表示的点之间的距离是   .
12.从 , , , 这 个数中选一个数,选出的这个数是无理数的概率为   .
13.比较大小:(1)    (2)   
14. 规定用表示一个实数的整数部分(不大于的最大整数),例如,.按此规定的值为    .
15.实数 , , , , 中,其中无理数出现的频数是   .
16.我们把不超过实数的最大整数称为的整数部分,记作,又把称为的小数部分,记作,则有.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②如,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③若且,则;④方程的实数解有4个.
三、计算题
17.化简
(1)
(2) .
四、解答题
18.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问题∶大家知道是无理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写出来.将这个数减去其整数部分,得到的差就是小数部分,因为的整数部分是1,于是用来表示的小数部分.又例如:
∵,即,
∴的整数部分是2,小数部分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的整数部分是___,小数部分是___.
(2)也是夹在相邻两个整数之间的,可以表示为,求的值;
(3)若的整数部分为x,小数部分为y,求的平方根.
19.如图所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试说明边长AB,BC,CD,AD和对角线AC,BD的长度哪些是有理数,哪些不是有理数.
20.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号连接.

2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里填序号:
,,,,,,,,,每两个之间的个数依次增加
(1)分数:   ;
(2)整数:   ;
(3)无理数:   .
22.若x,y为非零有理数,且 ,y<0,化简: + - -2y.
23.新定义:若无理数的被开方数(T为正整数)满足 (其中n为正整数),则称无理数的“青一区间”为;同理规定无理数的“青一区间”为.例如:因为,所以的“青一区间”为,的“青一区间”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青一区间”为 ;的“青一区间”为 ;
(2)若无理数(a为正整数)的“青一区间”为,的“青一区间”为,求的值.
(3)实数x,y,满足关系式:,求的“青一区间”.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B
2.C
3.B
【解答】解:∵ ,2 ,3< ,
∴被阴影覆盖的可能是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中阴影部分可知,这个无理数在1到3之间,结合选项进行排除即可.
4.C
5.B
【解答】解:由题意得:x2=11,
∴x=或-(舍),
∵32<11<42,
∴3<<4,即 3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正方形面积为1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估算的大小即可.
6.D
【解答】由图可知,b<0<a,且|b|<|a|,
∴a-5>b-5,6a>6b,a-b>0,-a<-b,
∴关系式不成立的是选项D.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数轴判断出a、b的正负情况以及绝对值的大小,然后解答即可.
7.D
【解答】解:∵|a|=|b|,
∴a=±b,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正数和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8.C
【解答】解:无理数有:,共2个.
故选C.
【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定义即可判断.
9.C
【解答】A、3.1415926是有限小数,是有理数,A不符合题意;
B、 =2是有理数,B不符合题意;
C、 是无理数,C符合题意;
D、 = 是有理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有限小数是有理数;(2);(3)分子是无理数,再除以2,仍是无理数;(4)是有理数.
10.C
【解答】解:A、|a+b|=|b|﹣|a|,故A不符合题意;
B、|a+b|=|b|﹣|a|,故B不符合题意;
C、|a+1|=a+1,故C符合题意;
D、|b+1|=|b|﹣1,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得答案.
11.
12.
【解答】解:∵ , , , 这4个数中无理数有 , 共2个,
∴这4个数中选一个数,选出的这个数是无理数的概率为2÷4= ,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①全部情况的总数;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
13.>;<
【解答】解:(1)∵(-2)3=-8,
又∵-8>-27,
∴>;
故答案为:>;
(2)∵<,=,
∴<,
故答案为:<.
【分析】(1)先求出(-2)3的值,再根据-8>-27,比较大小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先求出<,=,再比较大小求解即可。
14.
【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先估算出的取值范围,进而根据不等式性质得出的范围,然后根据新定义得出答案.
15.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无理数有: 和π,因此其出现的频数为2.
故答案为2.
【分析】先观察各数可得到无理数的个数即无理数出现的频数。
16.①
【解答】解:①,,,,①正确;
②,,解得,②错误;
③,当时,,,
,,
当时,,,
,,综上,的值为或,③错误;
④,,,,
,,,,则的值为或或0或1或2,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综上,方程的实数解有,,0.4,1.6,2.8,共5个,④错误.
故答案为:①.
【分析】本题考查无理数的估计.根据无理数的估计可得:,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可得:,进而可求出的值,据此可判断说法 ① ;根据,利用定义可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可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据此可判断说法 ② ;根据,分两种情况:或,依次可求出,再根据 ,可求出x的值,据此可判断说法 ③ ;根据,,可推出,分五种情况:的值为或或0或1或2,依次求出,的值,进而可求出x的值,据此可判断说法 ④ .
17.(1)解:原式=4--4+2
=;
(2)解:原式=32-()2
=9-5
=4.
【分析】(1)从左往右,先分别利用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乘方法则及算术平方根求法进行计算,再利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2)先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二次根式的乘法,再利用二次根式性质化简,最后把所得结果相减即可求解.
18.(1)4,
(2)
(3)的平方根为
19.解:AC=7,BD=5是有理数. AO=4,BO=3,CO=3,DO=2,由勾股定理AB2=32+42=25,AB=5是有理数.而BC2=32+32= 18,CD2=32+22=13,AD2=42+22=20,因此BC,CD,AD的长度不是有理数.
【解答】解:∵AC=7,BD=5,∴是有理数.
∵ AO=4,BO=3,CO=3,DO=2,
由勾股定理AB2=32+42=25,AB=5是有理数;
而BC2=32+32= 18,CD2=32+22=13,AD2=42+22=20,
∴BC=3,CD=,AD=2,
因此BC,CD,AD的长度不是有理数.
【分析】分别在图中读出AC和B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B、BC、CD和AD的长,然后根据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分别判断即可解答.
20.解:各数表示在数轴上为:
用“<”号连接为:.
【分析】首先将各数表示在数轴上,然后根据数轴上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进行比较.
21.(1)②⑦⑧
(2)①④⑤⑨
(3)③⑥⑩
【解答】解: 是整数,是分数,是无理数,=-2是整数,=3是整数,是无理数,是分数,是分数,=4是整数,每两个之间的个数依次增加是无理数.
(1)分数:②⑦⑧;
(2)整数:①④⑤⑨;
(3)无理数:③⑥⑩.
【分析】将能化简的数分别先化简,再根据分数、整数、无理数的意义分类,做到不重不漏.
22.解:原式
【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出 ,再根据题意得出绝对值里边式子的正负,再去绝对值,最后合并同类项即可.
23.(1),
(2)2或
(3)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