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之文学常识专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之文学常识专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2 21: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之文学常识专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一般来说,律诗首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C.《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D.《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中有大量的寓言,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歧路亡羊”“九方皋相马”等。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是一种近体诗,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都是律诗。
B.《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是儒家经典著作,共七篇。
C.《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艾芙 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毛主席在1949年写的一篇消息。
3.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联也叫对子、联语,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B.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C.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与人类的农事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别。“鄙人”、“寒舍”、“贵庚”属于谦辞,“久仰”、“赐教”、“家父”属于敬辞。
4.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望》的作者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
B.《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茅盾是沈雁冰的笔名,写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
D.律诗一般是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第三四句称为颈联。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表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强壮,所以称之“弱冠”。
B.古人用“阴”和“阳”作为山水方位的代称。如“江阴”,指的是长江的北岸。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为司马迁所著,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B.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浣溪沙》作者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D.《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7.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中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都饱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B.《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苏轼对其高度评价,“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主要事迹,展示了母亲的美德,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感谢与怀念。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 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9.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共七篇。
B.《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全书一百三十篇。
C.格列佛曾经在巫人岛会见了许多古代名人的鬼魂。
D.慧骃国人的外衣上饰有太阳、月亮和星辰的图案。
10.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B.《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在荒岛上依靠阅读《圣经》和祈祷,思想变得高尚了,内心也得到了更多的安慰。
C.《水浒传》的武松攻打东昌府时,武松扮成行脚僧到城内作内应。攻打大名府时,武松鲁智深诈败张清,张清中计被生擒。
D.《昆虫记》作者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往往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让读者领悟哲理。《白杨礼赞》就是这样的一篇议论性散文。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这本书长于记人,记叙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廉颇、屈原、项羽、韩信、周亚夫等。
C.《苏州园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抓住了苏州园林追求“图面美”的特点,从多个方面进行说明,本文的语言准确严谨又生动典雅,这是所有说明文语言共有的特点。
D.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掉后剩下的部分,句子的主干和原句表达的意思没有变化,可以通过找句子的主干理解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背影》是朱自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着重写了父亲去买橘子在月台爬下攀上的背影。
B.《白杨礼赞》以托物言志的手法,赞美了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以及他们伟大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C.《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一篇哲理散文。开篇点题,先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论述。
D.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一文中,不仅用大量笔墨写雨,还描绘了昆明雨季中的种种自然风物,表达了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与苏洵、苏辙合称为“三苏”。
B.茅盾,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激流三部曲》。
C.《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D.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编撰的《水经注》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14.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
B.《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出自《滕文公下》和《告子下》。
C.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记录历史人物不计其数。大禹、秦始皇、周亚夫、诸葛亮等无不在记录之列。
D.消息包括标题、电头和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个部份。
15.下列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该句句子主干是:战斗执行命令)
B.……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一词:是反语,带有讽刺味道。)
C.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句子中把“眉毛比喻成纠缠不清的树根”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之处,该比喻不恰当。)
D.《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两篇文章题目中三个“书”字是同一个意思。
16.下列有关书法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行笔雄浑、筋骨劲健,颜书丰腴,柳书清瘦,故称“颜筋柳骨”。
B.行书一般用笔灵活,笔法简便,具有流动之美:楷书则用笔规范,一丝不苟,给人端庄厚重的美感。
C.汉代最流行的书体是隶书,代表作有《张迁碑》《礼器碑》,最著名的书法家有蔡邕、张芝和师宜官。
D.欧阳询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与柳公权、赵孟頫、张旭合称“楷书四大家”。
17.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一句运用了超前夸张的手法。
B.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曾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C.汉代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茅盾,原名沈德鸿,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18.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列夫 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的人物传记,全文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流露出作者对列夫 托尔斯泰的仰慕、崇敬之情。
B.《三峡》是北魏的郦道元所著,其所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看似平淡却饱含情感的语言,传达出浓浓的父子深情。
D.《愚公移山》是一篇神话,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文章在对比中刻画了愚公和智叟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19.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和《与朱元思书》中的“书”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B.《背影》《藤野先生》都是我国作家朱自清的散文。
C.《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
D.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记录了孟子及弟子的言行。
20.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石壕吏》等
B.陶渊明——号柳泉居士——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人
C.王维——字摩诘——“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李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2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茅盾原名沈雁冰,代表作有散文《子夜》、《朝花夕拾》等。
B.夏至日是一年中昼最长的一天,冬至日是一年中夜最长的一天。
C.《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D.《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
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渡荆门送别》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诗人乘舟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这篇事物说明文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美如图画”的建筑特点。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用妙趣横生的文笔揭示出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D.律诗是近体诗,要求二、三联(即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限仄声韵。
2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对世界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历程起到了巨大作用。
B.法布尔的《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C.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可以有一定的艺术加工。
D.《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分别是陶弘景、吴均,两人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都是有名的文学家。
2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是一种反映时代时效性很强的文体,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B.《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主要事迹,展示了母亲的美德,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感谢与怀念之情。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汉阴”指汉水南岸。
25.下面关于诗词、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把边防报警的烟火称为烽火。“烽火连三月”中“烽火”借指战事。
B.《雁门太守行》是律诗,“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两句是颈联。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2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四大书院中位于长沙的是岳麓书院,四大名楼中位于武汉的是黄鹤楼。
B.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曾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表达了中秋佳节的美好祝愿。
C.“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D.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赏花灯、猜灯谜等。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它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B.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和“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年号。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每首八句,计四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要对偶,如《渡荆门送别》《使至塞上》。
D.《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28.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散文,清秀隽永、质朴腴厚,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他的叙事散文《春》、抒情散文《背影》就是其中的名篇。
B.《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文章仅仅礼赞了白杨树,赞颂了白杨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的精神。
C.孟子认为大丈夫的做法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D.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人物传记,是澳大利亚的作家艾芙·居里的作品。
B.苏轼,字子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是他贬官黄州时所作。
C.“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D.《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30.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虽寿》中的“烈士暮年”,“烈士”指为国捐躯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君子”指能行仁政的君主。
B.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了三峡奇绝的景色:两岸高山陡峭;夏水急猛;春冬清荣峻茂;深秋清寒凄婉。
C.“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两个句子从语气的角度来说前者为祈使句,后者为感叹句。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均出自这本集子。
3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中“注”的意思是注释,《水经注》名为《水经》作注,实则以其为纲,广为补充发展。
B.《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中加点的“书”都是指书信,两文都是作者用书信的方式告诉友人自己所见的奇山异水。
C.“达于汉阴”中的“阴”在古代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而“阳”则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D.“京城氏孀妻有遗男”中“孀妻”指寡妇,“遗男”专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3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评论家,世界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的代表作品。
C.“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律诗共有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须对仗。
33.下列说法或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之一。成语“孟母三迁”就出自于本书。
C.“在湛蓝的天空下,故宫博物院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屋顶显得辉煌。)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桥梁专家茅以界的《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详细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并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B.苏轼字子瞻,著名文学家,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C.我国很多地方的命名具有古文化印记,如“江阴”指长江南岸,“绵阳”指绵山之南。
D.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史学和文学的双重文化遗产经典,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5.学校在功能教室建造了一个红色英雄人物电子蜡像馆,“红小鬼”是其中的人物群像作品。下面是一位同学为该作品拟写的人物介绍语,阅读并按要求完成题目。
红小鬼,未及①________之年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②翻山越岭,趟水过河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1)下面是表示年龄的词语,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①处。( )
A.始龀 B.弱冠 C.古稀 D.不惑
(2)用恰当的词语替代②处画线的语句,使语言更简洁。
36.判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2)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与“阳”相对,所以“汉阴”是指汉水的北岸。( )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B.一般来说,律诗的“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并不是“首联和颈联”。
2.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诗,它颔联和颈联没有采用对偶句,且用韵不符合律诗要求。故“《雁门太守行》是律诗”说法有误;
3.D
【详解】考查文化常识。
D.“贵庚”属于敬辞,问人年龄。“家父”属于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的称呼。
4.D
【详解】此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律诗一般是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第三四句是颔联,D项中“第三四句称为颈联”有误。
5.B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
B.“如‘江阴’,指的是长江的北岸”表述不正确,古代“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江阴”指长江的南岸。
6.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B.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不是春秋时期;
7.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王维被称为“诗佛”;白居易被称为“诗魔”;
8.D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
D.“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孟浩然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9.D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及名著内容识记。
D.应该是“飞岛国”,他们的外衣上都饰有太阳、月亮和星辰的图案,中间夹杂着许多乐器,如笛子、竖琴、喇叭、吉他还有提琴等。故本项表述错误。
10.C
【详解】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
C.“《水浒传》的武松攻打东昌府时,武松扮成行脚僧到城内作内应。攻打大名府时,武松鲁智深诈败张清,张清中计被生擒”表述错误。应该是:攻打大名府时,武松扮成行脚僧到城内作内应;攻打东昌府时,武松鲁智深诈败张清,张清中计被生擒。
11.B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A.《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不是议论性散文;
C.“这是所有说明文语言共有的特点”有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有两个:平实、生动;
D.“句子的主干和原句表达的意思没有变化”句子主干不等于原句,意思有时会有变化;
12.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昆明菌子极多”,“雨季的果子,是杨梅”,“雨季的花是缅桂花”,而没有用大量的笔墨写雨。故本项表述错误。
13.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B.《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作品,包括《 家 》《 春 》《 秋 》三部作品;
14.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诸葛亮没有出现在《史记》中。《史记》这部书包括了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2000多年的历史,诸葛亮为三国时期人物,在西汉以后,《史记》中没有记载;
15.B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表述不正确。结合“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分析,”人民解放军”是主语,“执行”是谓语,“命令”是宾语,故该句句子主干是:人民解放军执行命令;
C.表述不正确。句子中把“眉毛比喻成纠缠不清的树根”,表现了眉毛杂乱的特点,本体“眉毛”杂乱,所以像喻体“纠缠不清的树根”,该比喻恰当;
D.表述不正确。《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的“书”是名字,第二个“书”是书信的意思,《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一种文体名。
16.D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D.楷书四大家: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颜真卿。张旭擅草书,为“草书四大家”之一;
17.C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C.郦道元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地理学家,不是“汉代”的。
18.D
【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D项中“《愚公移山》是一篇神话”有误。
19.B
【详解】考查作家作品。
B.《藤野先生》是我国作家鲁迅的散文,并非朱自清,《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所以本项有误;
20.B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B.蒲松龄号柳泉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
21.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分析不正确。《白杨礼赞》是一篇借物抒情的优美散文,而非“议论性散文”;《子夜》是茅盾的长篇小说,而非“散文”;《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而非“茅盾”作品。故选A。
22.D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辨析。
D.“限仄声韵”有误,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
23.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可以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有误。新闻是不可以有艺术加工的;
24.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代文学家”表述有误;
25.B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文化和文学常识。
B.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诗,它颔联和颈联没有采用对偶句,且用韵不符合律诗要求。故“《雁门太守行》是律诗”说法有误;
26.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D.“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习俗,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27.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元丰”是年号,“康乐”指的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谢灵运,并不是年号。
28.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
A.朱自清的《春》属于写景抒情散文,《背影》属于叙事散文;
B.《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而非“仅仅礼赞了白杨树,赞颂了白杨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的精神”;
D.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9.A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A.《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
30.A
【详解】考查名著和文化常识。
A.“烈士暮年”中“烈士”指有气节,有壮志的人。故选A。
31.C
【详解】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
C.“达于汉阴”中的“阴”在古代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而“阳”则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32.A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选A。
33.B
【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辨析。
B.有误,成语“孟母三迁”最早出自于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
34.B
【详解】此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B项中“‘婉约派’词人的代表”表述有误。
35.(1)B
(2)跋山涉水
【详解】
(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始龀:七八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古稀:七十岁;不惑:四十岁;“红小鬼”的年龄应该是十几岁并结合“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所以应该选弱冠;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由“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可知,可以替换的是“跋山涉水”。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跋山:翻山越岭。涉水:蹚水过河。形容长途奔波的艰辛劳苦。
36. √ ×
【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1)正确。
(2)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汉阴”指汉水的南岸,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