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4.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2.分析作者在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计,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有不少杰出的发明创造,石拱桥的建设成就就令世人赞叹不已。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看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昇是怎样向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二、走进课文,探索新知
第一课时
(一)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茅以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他还参与建造了武汉长江大桥。
2.知识链接
说明文
(1)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真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2)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引用)等10种。
(3)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a.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
b.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4)说明文的顺序:
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类型。
程序顺序:专门用于阐明某些操作过程。
如:产品使用说明书,实验步骤等。
(5)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总式: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说明文多为总—分式。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一层层剖析事理。
(6)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周密。
3.积累字词
(1)注音
弧形(hú) 拱桥(gǒng) 洨河(xiáo)
陡坡(dǒu) 和谐(xié) 饮涧(jiàn)
桥墩(dūn) 河堤(dī) 匀称(chèn)
推崇(chóng) 巧妙绝伦(lún) 惟妙惟肖(xiào)
(2)解释词语
序幕:①戏剧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用来介绍人物的历史、剧情发生的起因或暗示全剧的主题。②比喻某件事情的开始阶段。
交头接耳: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就地取材:就在原地选用需要的材料。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雕刻或模仿得非常好,很逼真。
(二)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明确】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连,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三)深层探究
1.课文第1段引用神话传说和诗人的说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神话传说和诗人的说法,突出说明了石拱桥与虹的关系,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风景图,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明确】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3.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却从第3段才开始写中国石拱桥。第3段和前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前两段是写石拱桥的一般特征,是对石拱桥特点的概述,从第3段开始写中国石拱桥,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来说明的,所以第3段和前两段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4.说明方法有十种之多,请在课文中找出运用说明方法的例子,并分别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上的表达效果(作用)。
【交流点拨】(1)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分类别。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3)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4)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5)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6)引用。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测
1.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本文在介绍中国石拱桥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的?
(二)深层探究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有什么好处?
【明确】(1)从整体来看,本文遵循从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从石拱桥的基本特点(概括),说到它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和主要优点(概括),然后再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接下来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解说(具体)。从一般到特殊,有利于层层逼近,凸显中国石拱桥的独特之处,同时又能将这些独特之处置于世界石拱桥的整体视野中。先概括后具体,则有利于读者的认识不断深化、细化。
文章的主体部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总体来看遵循的是时间顺序:从“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写到“长虹大桥”“双曲拱桥”。
文章重点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采用的说明顺序大体一致,即从大体介绍一般情况,到着重介绍桥梁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再介绍桥的审美特征、历史文化意义等。
本文说明顺序的好处是:有利于将说明对象反映清楚,解说到位,同时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方便读者理解。
2.在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时,作者为什么在举了赵州桥这一典型的石拱桥的例子后,又以卢沟桥为例?如果把后者省去,文章不是更简洁吗?说说你的观点。
【明确】在说明文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所举例子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切不可用个别事例代表一般,用偶然现象代表必然。赵州桥和卢沟桥虽然都是石拱桥,但前者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后者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两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作者这样举例既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又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形式多样。另外,对赵州桥侧重介绍其设计科学、结构坚固;而对卢沟桥侧重介绍其形式优美、闻名中外。选取不同形式的典型代表,从不同的方面清楚而具体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所以,后者不能省去。
3.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
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4.作者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全桥结构的特色与四周景色配合的顺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的特点呢?
【明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中,第二、第三个特点是不能互换的。因为大拱两肩上的两个小拱既是赵州桥首创肩拱的主要特点,又是从外观上直接可以看到的美观形式。而28道拱圈,则其他拱桥也有并列砌筑的,且需在桥的底部才可以看到。所以作者是按其特点的大小介绍而不是按拱的大小介绍。
(三)课堂小结
本文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中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四)拓展延伸
综合性学习:桥文化。
桥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增进对它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参与“桥文化”的探究,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1)【桥之名】按提示,说出下列各式各样的“桥”。
①用石头砌成、桥洞呈弧形的桥叫做
②使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的桥称为
③传说中,喜鹊在天上搭的桥名曰
④雨后彩虹被喻为
(2)【桥之美】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诗句所表现的桥之美。
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美在
②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美在
③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美在
(3)【桥之韵】生活中还有许多无形的桥,请参照示例,另写一句。
示例:严复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搭建了通往西方文化领域的桥梁。
【交流点拨】(示例)(1)①石拱桥 ②立交桥 ③鹊桥 ④人间天上的桥
(2)①气势恢宏 ②桥长无与伦比 ③诗情画意(或“桥上桥下景物融为一体”)
(3)老师为我和同学们搭建了友谊的桥梁。(意思对即可)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示例)这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说明结构、顺序、说明方法的使用、说明语言都很有特色。但在一节课内要学习这么多东西,未免太难,要做到面面俱到,恐怕是蜻蜓点水,那么就不如重点突破几点。这是本册的第一篇说明文,有必要重新明确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及说明文的目的。这一点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解读。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课前重温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介绍。另外,本文虽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但最主要的是举例子,那么在学习目标上就把它作为突破点,在对文体特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这一问题较容易地解决了。其他如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也是在这一前提下解决的。这就说明在教学中,有时找准一个切入点,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起来。在弄清楚举例子的注意事项后,设计了一个练习加以巩固,并在揣摩语言之后继续上边的练习。但说明文毕竟是相对枯燥的,那么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钻到文章中去就非常关键。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几项转换学生角色的活动,让他们充当作者、画家,通过有趣的活动去分析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解说作者的意图,使他们能走近作者、走进文章。实践证明,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只要引导得当,活动设计到位,学生乐学、愿学,就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