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周亚夫军细柳
作业练习
【作业练习】 按照课堂任务流程,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常用词(可拓展到“言行”之外的常用词),对照《文言文常用词词卡评分标准》,制作一张完整的“字里乾坤”词卡。 【作业模板】 “字里乾坤”词卡 常用词 ▲ 出处/篇名 发现评鉴一 发现评鉴二 寻词角度 文言词句(例句) 释词方法 释义
【作业评分标准】 《文言文常用词词卡评分标准》 项目内容评分要求分值评分依据文体,锁定角度基于文体特征,聚焦关键知识,选定分类角度15依据角度,寻词摘句摘录符合寻词角度的常用词20借鉴方法,释词析义运用恰当的释词方法,准确推断常用词常用义20建立关系,联词结句在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建立意义关联25发现规律,鉴词品意文章评价、文学鉴赏、落点在文化传承与反思25
【作业示例】 常用词 ▲ 出处/篇名《周亚夫军细柳》 发现评鉴一 从“揖”中可以看出,文帝劳军细柳受到的礼遇并不高,“不拜”的细柳将军周亚夫,居然真的能做到与霸上、棘门将军不同,他不逢迎、不献媚、不卑不亢。但即便如此,文帝在细柳劳军后,依然表达了对细柳军的敬意与赞赏,难能可贵。 发现评鉴二 周亚夫持兵揖不拜,为守护家国坚持军礼而非国礼;文帝对细柳营的肯定,正是对“家国”守护者的肯定。这一对君臣看似反常的礼仪,恰是“天下为先”真担当的最真实表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永远的价值核心。寻词角度人物·行为(礼仪) 文言词句(例句)①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②介胄之士不拜 ③使人称谢 释词方法①追本溯源法 ②语境推求法 ③借助注释法 释义①拱手行礼 ②行跪拜礼 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周亚夫军细柳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词语释义方法,疏通文意,读懂文章。 2.把握文言词卡制作方法,积累文言常用词常用义。 3.从文言常用词切入学习史传文,感受《史记》写人艺术,理解历史人物品格理想。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根据文体特征和文章体式,进行史传类文言词卡制作的方法指导。 2.在积累文言常用词常用义基础上,完成人物与主题的评鉴发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史记》写人艺术。 2.理解历史人物品格理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重温《孙权劝学》;了解《史记》知识;熟读《周亚夫军细柳》,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给课文疑难字词标音、释义。 一、导入 学生说说《孙权劝学》中的两组词分别从什么方面描写历史人物,并思考通过分析这些词能否发现人物的个性。 第一组:邪、耳、乎;第二组:辞、就、论议。 明确:分别通过言语语气、动作行为再现人物个性。优秀的传记作品里的“言行”词,往往能激活人物,拉近史事,字里有乾坤。 二、依据文体,寻找常用词 1.认识《史记》,了解史传文。 (1)教师讲述《史记》常识。 古代传记作品中的人物传记文章,称为史传文。《周亚夫军细柳》是史传文,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知识卡片】 史传类文言文文章结构写作内容一介绍人物基本情况(如:姓名、字号、籍贯、家庭出身、官职、所处的历史背景……)二记事写人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精神风貌三评价人物作者或文中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简要评价
(2)一学生简述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其他学生结合知识卡思考本文的结构特点。 明确:本文共三段,分别对应史传文的三大结构。其中第二部分“记事写人”是重点。 2. 锁定范围,寻找“言行”词。 教师出示词卡,明确将以“常用词语积累卡”的形式学习史传文,做一次词语积累学习活动,并以“字里乾坤”词卡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任务一】寻词:锁定目标文字 学生齐读“记事写人”部分,选定一个人物进行“言行”词摘录,完成词卡任务单一。 词卡任务单一 人物( ) 寻词角度摘录的常用词人物·言语人物·行为
学生圈画,摘录。 预设①:表现周亚夫的“言行”词有传、开、持、揖、被、锐、彀、闻、约等。 预设②:表现汉文帝的“言行”词有劳、驰、入、至、使、持、诏、按、式等。 明确:基本锁定寻“周亚夫”和“汉文帝”的“言行”词。适时了解《史记》写人的对比、烘托法,兼顾细柳众人或劳军众人进行寻词。 三、归纳方法,解释常用词 【任务二】释义:想方设法推断 细读“记事写人”部分,想方设法解释词卡任务单一摘录词的词义,升级成“词卡任务单二”。 词卡任务单二 寻词角度摘录的常用词释词方法释义人物·言语人物·行为
1.学生独立释义后,将理解有难度的摘录词,提交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词,提交到班里共同讨论解疑。 预设①:“直驰入”的“驰”,联系《木兰诗》中“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驰”,释义为“赶马快跑”, 预设②:“将军约”的“约”,联系成语“约法三章”,释义为“订约,约定”。 …… 小结:书下未注释的词需想方设法解疑。如“驰”和“约”,可联系已学古文和成语,运用“旧知推求法”释义。 2.学生思考:除了书下未注释的词,还需关注什么词? 明确:注释不够清晰的词。这类词容易被忽视。 3.教师提出“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一句,让学生对“使”“持”进行释义探讨,思考其他释词方法。 预设①:书下未注释的词“使”,用“追本溯源法”释义。教师提供图片,学生观看“使”的字形演变,通过观察字形的变化,梳理从本义“命令,派遣”到引申义“任用、支配、出使等”的字义发展。此处“使”的意思即为本义。 预设②:书下注释不清的词“持”,用“语境推求法”释义。此句中“持”注成“手持”,古今汉语同中有异,最好能再结合语境进行理解:天子两次被细柳营拒之门外后,使者终于拿来了能证明“帝使”身份的符节。此处应将“持”释义成“往上托起”的常用义才能表现符节的贵重。这种看似浅易却暗含深意的词,要注意区分多个意思。 …… 小结:归纳整理释词方法,学生借鉴方法再次完善词卡任务单二。 四、挖掘内涵,评鉴常用词 【任务三】品读:体会意味,发现文化 1.汇总常用词 齐读全文,小组合作整理一份人物“言行”类常用词汇总表(多次出现的词,请标明该词在每段中出现的次数)。 预设:人物“言行”类常用词摘录汇总表 段落《周亚夫军细柳》人物行为类、言语类常用词一入 军3备 …… 二劳3驰 送迎 被 锐 持2至5 闻2得4诏 约 传 入4 按 揖 改 式 使2称谢 成 去……三矣 耳 也 邪 出 称 ……
2.聚焦常用词,体会意味 学生聚焦汇总表中一个或几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进行品读,体会意味,完成词卡任务单三。 词卡任务单三 聚焦词语 评鉴发现一
学生自主选词品读,班内分享,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①:“驰”“送迎”——写汉文帝劳军霸上棘门军营时,车队在两营中纵马驱驰的情景及两营将士恭敬的表现,表现戒备的松弛及对天子的逢迎。 预设②:“被”“锐”“持”——写细柳营一派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的情景,凛然不可侵犯,表现周亚夫治军有方。 预设③:“持”“揖”——写周亚夫介胄戎装持兵行拱手礼的威严整肃,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 预设④:“称谢”——写汉文帝细柳劳军时传达的言语,表现皇帝认可周亚夫,贤明大度。 …… 小结:这些“行为”词、“言语”词,生动传神,富有意味,能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与精神。 3.联结常用词,发现文化 学生重组联结一类词语到学习小组继续深入品读。从文字传达的历史感角度,读出深层的文化意味,完成词卡任务单四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成果分享,各组互评,教师适时点拨,总结提升。 词卡任务单四 联结词语 评鉴发现二
预设①:细柳将士们的营中行为:“闻”“传”“约”。“军中不闻天子诏是古代军事学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军中只听将令,将令上传下达,将士遵规守约,细柳营上下用行动捍卫军人尊严,展现理想军人品格。 预设②:文帝劳军时的营中行为:“驰、按、式”。文帝从霸上棘门营中的“纵马奔驰”到细柳营中的“控速缓行”、“扶轼阅兵”对比鲜明。细柳上下坚持以军礼接待文帝,文帝却在阅兵时俯下身躯、扶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知礼守节、宽容仁爱,颇有君子之风。 预设③:三种人物的“持”:“持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将军亚夫持兵揖曰”。“持”都可译为“拿着”,但又同中有异。结合第一段的“入”字表现的匈奴入侵的历史事件,前两个“持”的意思已经知道,第三个“持”是细柳将军“手执”利刃在营面见天子。此时,兵士满弓、皇帝遣使、将军握剑,恰是大敌当前下各方履职的真实写照,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连接。天下家国,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历史洪流之外。 预设④:文帝劳军后的言语评价:“矣、耳、也、邪”。“耳”、“也”是文帝对霸上、棘门两军玩忽职守的不满;“矣”、“邪”是文帝对细柳军坚不可摧、不可侵犯的敬佩和赞叹。两种语气,两种态度,司马迁借文帝之口,表达对天下男儿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希望与呼唤。 …… “语言就是文化”,在重组联结这些常用词后,发现文化正穿透历史,从文字中走出。我们用词卡的形式,将它们一一寻找,一一释义、一一评鉴,一一铭记。通过精准的寻词分类摘录、科学的释词方法指导和理解基础上的发现评鉴,我们完成了四张词卡。我们将这四张词卡整合起来,就是一张完整的“字里乾坤”词卡。 “字里乾坤”词卡 常用词 ▲ 出处/篇名 发现评鉴一 发现评鉴二 寻词角度 文言词句(例句) 释词方法 释义
结语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国势日渐强大的时代。他用文字记录了变幻的历史风云,抒发着伟大的家国情怀。我们聚焦人物常用的行为词、言语词进行品读,读懂了历史人物的智慧胸襟、品格理想。这一个个从历史走来的文字,我们用词卡的形式,一一寻找,一一释义、一一评鉴,一一铭记。字里有乾坤,词中显家国。“字与词,在时间的淬炼之下,春秋陶冶,生命鲜活。” 作业 按照上述任务流程,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常用词(可拓展到“言行”之外的常用词),对照《文言文常用词词卡评分标准》,课后制作一张完整的文言常用词语积累卡。积累卡完成后,全班合订成一本《周亚夫军细柳》常用词手册。 《文言文常用词词卡评分标准》 项目内容评分要求分值评分依据文体,锁定角度基于文体特征,聚焦关键知识,选定分类角度15依据角度,寻词摘句摘录符合寻词角度的常用词20借鉴方法,释词析义运用恰当的释词方法,准确推断常用词常用义20建立关系,联词结句在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建立意义关联25发现规律,鉴词品意文章评价、文学鉴赏、落点在文化传承与反思25(共31张PPT)
23 《孟子》三章:周亚夫军细柳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初中语文(统编版)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优秀传记作品里的“言行”词,往往能激活人物,拉近史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辞、就、论议
邪、耳、乎
言语语气
动作行为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对后世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史记》
纪传体,是一种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文体。《史记》中有很多文章,史料比较翔实,对人物的描写也比较完整,这类人物传记文章,称之为史传文。
“字里乾坤”词卡
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
学习活动
学习成果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本图片来源于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史记》故事连环画册,绘者:殷国庆)
周亚夫,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
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开创“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本文记录的是这个将门之后在历史上初次亮相的史事。这件史事后来成为了历史典故“细柳劳军”。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史记》
评价人物
记事写人
介绍人物
【任务一】寻词:锁定目标文字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自读“记事写人”部分,选定一个人物,在文中圈画出他的“言行”词摘录到词卡中,完成词卡任务单一。
人物( ) 寻词角度 摘录的常用词
人物·言语
人物·行为
词卡任务单一
周亚夫 汉文帝
人物( 汉文帝 ) 寻词角度 摘录的常用词
人物·言语 称谢
人物·行为 劳、驰、入、至、使、持、诏、按、式
词卡任务单一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军士吏、军门都尉的言行侧面衬托周亚夫
小贴士
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写来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任务二】释义:想方设法推断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细读“记事写人”部分,想方设法解释词卡任务单一中摘录词的词义,将词卡升级成“词卡任务单二”。
人物( ) 寻词角度 摘录的常用词 释词方法 释义
人物·言语
人物·行为
词卡任务单二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约法三章
第一小组释词活动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第五小组释词活动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命令、派遣
(本图片来源于《字里乾坤·初中文言常用词语积累》)
【任务二】释义:想方设法推断
词卡任务单二
寻词角度 摘录的常用词 释词方法 释义
人物·言语 旧知推求法 语境推求法 追本溯源法 ……
人物·行为
【任务三】品读:体会意味,发现文化
第二小组的“言行”词汇总表
1.汇总常用词
词卡任务单三
选词 评鉴发现一
(选取汇总表中一个或两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进行品读,
填写词卡。)
2.聚焦常用词,体会意味
聚焦词语 我的评鉴发现一
“驰”/“送迎” 霸上棘门军营居然能让文帝车队“赶马快跑”,纵马驱驰,这里的将士对天子恭敬而逢迎,与下文细柳营拒入的情形,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细柳营将军周亚夫治军的严明。
小贴士
《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 )。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学生词卡展示
词卡任务单四
联结词语 评鉴发现二
(结合历史背景、作者情感和评价,联结词语二次评鉴发现。小组合作讨论后,填写词卡。)
3.联结常用词,发现文化
联结词语 评鉴发现二
“驰、按、式” (文帝劳军时的三个“行为”词) 文帝从霸上棘门营中的“纵马奔驰”到细柳营中的“控速缓行”、“扶轼阅兵”,对比鲜明。细柳上下坚持以军礼接待文帝,文帝却也还能在阅兵时俯下身躯、扶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知礼守节、宽容仁爱,颇有君子之风。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赶马快跑)入,将以下骑送迎……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控制住)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联结“行为”词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听从)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学生词卡展示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传令)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订约,约定),军中不得驱驰。”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往上托起)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学生词卡展示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拉)满。
至营,将军亚夫持(执、握)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学生词卡展示
联结“言语”词
语言就是文化
军营文化
君子文化
家国文化
……
理解基础上的发现评鉴
“字里乾坤”词卡
精准的寻词分类摘录
科学的释词方法指导
词卡模型
常用词: ▲ 出处/篇名 评鉴发现一 评鉴发现二
寻词角度 文言词句(例句) 释词方法 释义 完整词卡展示
字里有乾坤,词中显家国。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国势日渐强大的时代。他用文字记录变幻的历史风云,抒发伟大的家国情怀。
“字与词,在时间的淬炼之下,春秋陶冶,生命鲜活。”
作 业
按照任务流程,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常用词(可拓展到“言行”之外的常用词),对照《文言文常用词词卡评分标准》,制作一张完整的“字里乾坤”词卡。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