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
用For...Next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For-next语句的功能、格式、使用场合,理解其执行过程;
学会应用For-next语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循环类算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课堂测试等学习活动,全面掌握For语句的使用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解决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循环类问题,知道算法的多样性特征,体会For语句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利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优势所在,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高一学生已在数学必修3的“算法初步”章节中学习了用While-wend语句和Do-loop
until语句实现循环类算法的实现。从本人听课中观察及数学老师处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两个条件循环控制语句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运用。
3重点难点
重点:
For-next语句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
实践应用中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
难点:
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初值、终值的确定;
算法的多样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回顾旧知,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的算法有什么共同点,要用到哪种算法控制结构?(1)计算1
2
3
3
……
10的值;(2)满足1+2+3+……+n<2015的最大整数n;(3)判断整数n(n>2)是否为质数。
思考、回答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及设计意图:
1、利用ITTools教学平台呈现问题;
2、导入内容为数学课上已学的循环结构问题及Do语句,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答疑解惑,发现共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等。
在ITTools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页面利用微视频、文本文档等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应用及设计意图:
1、利用ITTools教学平台,以网页形式呈现自主学习资源,包括文本、图、微视频等。
2、锻炼、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活动3【练习】随堂练习,掌握新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练习;
1、完成ITTools平台上“练一练”页面中改写程序的练习: 打开VB工程,模仿用Do-Loopuntil语句实现的“1+2+3+…+100的和的算法”,改成用新学的For-Next循环语句实现。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思考题;
2、思考以下问题:(1)如果把初值与终值进行对换,还应该作何修改?(2)改求2+4+6+……+100呢 (3)改求1+1/2+1/3+1/4+…+1/100呢?(结果为5.18738)(4)改求2+3/2+4/3+5/4+……+(n+1)/n呢?
3、广播演示:在VB中利用“调试/单步运行”命令调试程序;
3、观察循环执行过程中各个变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循环结束时循环变量的值,找出For语句中“初值”、“终值”、“步长”三者的关系。
4、引导学生逐题验证思考题,一步步深入学习For语句。
4、紧跟教师的节奏继续修改代码,验证以上思考题中的各个算法。
信息技术应用及设计意图:
模仿练习、辅助以思考与实践,帮助掌握新知;
活动4【测试】随堂测试,巩固新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在ITTools平台的课堂测验控制端发送“开考”、“结束”、“结分”等指令,并在测试线束后进行试卷分析。
利用ITTools教学平台的测验功能,完成“测一测”页面中的测试题【见附件1】。
信息技术应用及设计意图:
ITTools的课堂测验功能应用,能快速统计成绩、方便进行试卷分析,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活动5【活动】课堂实践,应用新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公布事先设定的分组名单,布置分组讨论内容与要求;
1、在ITTools平台按照分组,各小组成员对给定的“种树问题”【见附件2】,进行组内算法设计,并由组长提交最终讨论方案;
2、展示各小组讨论结果,分析算法的可行性、优劣等;
2、观察、借鉴、发表观点,评选优秀算法;
3、指导学生进行程序代码的编写、调试与运行。
3、各小组成员在VB中,用For-next语句编写、调试本组设计的算法;在理解其它小组算法的前提下,尝试程序代码的编写与调试。
信息技术应用及设计意图:
实践出真知,体会算法设计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所起的灵魂地位作用。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归纳提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组织、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并讨论线束后适时在ITTools平台以表格形式,简洁呈现结果【见附件3】。
1、从语句格式、功能、特点、执行过程等方面出发,归纳VB的Do与For这两种不同类型循环语句各自的特点;2、寻找适用For语句解决的算法问题,体会For语句在解决循环类问题时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