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3《与朱元思书》专题练习
第1套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4广西
【甲】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集校注》)
【乙】游牛首山记
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客曰:“然。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余曰:“吾无以告子。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
(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
【注释】①粤:此指桂林。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千丈见底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B.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宿山下僧舍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D.皆如是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19.观察景物的角度多种多样。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采用了平视的观察角度;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观察角度是①______,“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观察角度是②______。
20.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请你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
示例: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第2套
文言文段阅读(11分)23湖南湘潭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④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泰、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④鸾:凤凰一类的鸟。
1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百叫无绝 沿溯阻绝 绝处逢生 绝无仅有
B.久之不散 何陋之有 钟鼓乐之 荣幸之至
C.千转不穷 欲穷其林 山穷水尽 穷且益坚
D.不可悉见 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悉听尊便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
①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13、用“/”给下列文字断句。(画两处)(2分)
所 见 八 九 峰 惟 神 女 峰 最 为 纤 丽 奇 峭 宜 为 仙 真 所 托
14、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说说甲乙两段选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3分)
第3套
课内文言文阅读23济南市中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共9分)
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这里指蝉鸣
B.负势竞上 上:上面
C.横柯上蔽 蔽:遮蔽
D.鸢飞戾天者 戾:至、到达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猛浪若奔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一百许里 安陵君其许寡人
D.风烟俱净 四时俱备
9.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文章所写水光山色的总体特点。
C.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出山中热闹的景象。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昭王即位,卑身①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国②,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③,况贤于隗者!”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二十八年,燕国殷富,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
【注释】①卑身:放下身段。②共国:共同管理国家。③见事:受到礼遇。
10. 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
1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燕国最终打败齐国的原因。(3分)
第4套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5 分)21四川乐山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
【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8.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殆:几乎。
B.余怜而售之 怜:怜惜,喜爱。
C.以效兹丘之下 效:效仿。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依仗。
9.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 “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
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
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
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
10.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3 分)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3 分)
第5套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0济南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 题。(共 9 分)
与朱元思书---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从流飘荡 从:跟、随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许可
C.互相轩邈 轩:往高处伸展
D.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与朱元思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猛浪若奔 若士必怒
C.蝉则千转不穷 入则无法家拂士
D.鸢飞戾天者 宜多应者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第①段中“奇山异水”四字总括全文。
B.第②段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直接描写了江水的清澈。
C.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
D.本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多用骈句,韵律和谐。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 题。(共 8 分)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涂①之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也。人积耨②耕而为农夫,积斲③削而为工匠,积反④货而为商贾⑤,积礼义而为君子。是非天性也,积靡⑥使然也。
(节选自《荀子》)
【注释】①涂:同“途”,道路。②耨(nòu):锄草。③斲(zhuó):斫,砍。④反:同“贩”。⑤商贾:商人。⑥靡:同“磨”,磨炼。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 分)
故圣人者人之所积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11.本文类比说理,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文章所讲道理。(3 分)
参考答案
第1套
16. B
17. D
18. (1)答:(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2分)(2)即使我也不能完全描述它的美。(2分)
19,①俯视/近察,②仰视/远观。(2分)(每空1分,答对2空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0、答:示例:①富阳一带的山:千峰竞秀,鸟鸣山幽,富阳奇山,天下独绝!②牛首山:牛首山色,晴雨殊观,朝暮异态,四时不同。(每则宣传语2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得分。)
第2套
11、D A.不同,停息/断绝/危险的境地/完全。 B.不同,补足音节/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窈窕淑女/取消句子独立性。 C.不同,断/走到……的尽头/尽头/不得志。
12、①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没有丝毫云烟。
13、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14、两文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不同之处在于甲文还表达了作者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第3套
7.B 【解析】:上:名词作动词,向上。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D 【解析】:A.绝妙,独一无二/消失、停止;B.好像/如,比得上;C.表示约数/答应;D.都、全部。
【评分意见】本题3分。
9.D 【解析】:“以静写动,显示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评分意见】本题3分。
【答案】10. 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11. 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
12. 燕昭王听取建议,礼待郭隗,吸引来更多贤才,从而使燕国国力强盛,最后联合秦、楚、三晋打败了齐国。
第4套
7.B
8.C
9.A
10.翻译句子。
(1)不满十天我就找到两处风景胜地,即使是古代爱好山水的人,或许未能到过这些地方。
(2)(村中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
第5套
6.B 7.D 8.B
9.故 圣 人 者 / 人 之 所 积 也
10.示例:这不是天性,日积月累的磨炼形成这样。
11.示例1:本文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海、积日成年类比,阐明积累善行能成为圣人的道理。
示例2:本文以“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斲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类比,阐明积累礼义能成为君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