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7 20:1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3·浙江杭州期末)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学校同学绘制的“该市部分区域的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同学对此区域的居民进行了“爱我城市,共建家园”的民意调查,居民集中反馈的问题如下:①高架公路需改线;②化工厂和火电厂应搬迁;③西北绿地改建为学校;④小区的绿地面积太少。你认为反馈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该同学建议应在甲处增加商业区,其合理性是因为甲处(  )
A.人口密集 B.交通便利
C.靠近学校 D.环境优美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高架公路穿过居住区,会产生噪声污染,需改线,故①正确;图中火电厂在东南部,位于我国夏季盛行风的上风向,对城市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工厂靠近居住区,会加剧周围环境的污染,因此要搬迁,故②正确;由图可知,小区的绿地面积较少,应适当增加,西北绿地应保留,故③错误,④正确,A、C、D错误。选B。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甲处位于居住区内部,这里人口密集,适宜布局商业区,故A正确;甲位于居住区,从交通条件看并不位于城市主干道附近或交叉路口,交通不便,故B错误;商业区的布局主要考虑消费人口,因此与学校的位置关系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故C错误;商业区的区位选择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不大,故D错误。故选A。
(2023·浙江浙北G2联盟联考)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2018年底,全省60岁以上人口约1 606万,占常住人口的16.7%。读“河南省2009~2020年人口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图”,完成3~4题。
3.河南省人口产业结构变化能反映该省人口(双选)(  )
A.分布趋向集中 B.容量不断扩大
C.外迁现象严重 D.老龄化加剧
4.该变化趋势对河南省各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双选)(  )
A.农业逐渐衰落 B.工业化水平提高
C.公共服务业快速发展 D.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答案 3.AD 4.BD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河南省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意味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所以人口分布趋向城镇集中,A正确。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及经济发展和人口消费水平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确定性,B错误。图中人口产业结构变化无法直接反映出人口外迁现象,C错误。2018年底,全省60岁以上人口约1 606万,占常住人口的16.7%,表明老龄化加剧,D正确。故选AD。第4题,河南省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有利于工业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B、D正确。农业人口减少,不代表农业衰落,随着农业技术的提升及农业投入的增加,农业产值和效益会提升,A错。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对城市公共服务业提出更高要求,但公共服务业能否快速发展,还取决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区域规划,C错误。故选BD。
兰州位于黄河上游谷地,冬季盛行西北风。下图为“兰州市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兰州城市形态呈(  )
A.放射状 B.网格状
C.棋盘格状 D.条带状
6.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气候 ②地形 ③河流 ④土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5.D 6.B
解析 兰州地处黄河谷地,城市功能区沿河流两岸分布,城市形态呈条带状。故第5题选D,第6题选B。
高椅古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是我国十佳古村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椅古村就像一把太师椅安放在巫水旁,高大浑厚的雪峰山是“靠背”,两边起伏的小山是舒适的“扶手”。高椅古村位置偏僻,道路险阻,因此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下图为“高椅古村局部景观图”。完成7~8题。
7.影响高椅古村房屋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水源
8.推测高椅古村房屋建筑的特点是(  )
A.排水系统完善 B.屋顶较为平坦
C.房屋布局整齐 D.房屋坐南朝北
答案 7.B 8.A
解析 第7题,根据材料“高椅古村就像一把太师椅安放在巫水旁,高大浑厚的雪峰山是‘靠背’,两边起伏的小山是舒适的‘扶手’”,所以影响高椅古村房屋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地形,B正确。第8题,根据材料,高椅古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图中古村分布有用于排水的水域,所以高椅古村房屋建筑排水系统完善,屋顶坡度较陡,A正确,B错误;无法推测出高椅古村房屋建筑布局是否整齐以及房屋朝向,C、D错误。所以选A。
(2023·广东广州调研)民居的屋顶是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屋顶的外在形式是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南方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南方民居屋顶被设计为坡度较大的斜顶,屋顶的外房檐突出延伸明显,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斜坡屋顶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南方民居屋顶多采用斜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利于屋内保暖 B.便于通风散热
C.增加受光面积 D.便于雨季排水
10.南方民居屋顶房檐较长,有利于(  )
A.春季减轻风沙影响 B.夏季减少雨水溅淋
C.秋季便于室内通风 D.冬季提高室内温度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南方民居屋顶多采用斜坡设计与保暖及通风散热关系不大,A、B错误;屋顶的外房檐突出延伸明显,檐下房间受光面积会有所减少,C错误;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坡度较大的斜顶便于雨季排水,D正确。第10题,我国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湿润,春季风沙影响小,A错误;南方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屋顶房檐较长可以减少檐下的墙壁受雨水溅淋,B正确;房檐较长对气流起阻挡作用不利于室内通风,C错误;房檐较长阻挡了部分太阳辐射,不利于冬季提高室内温度,D错误。
下图为某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出的独有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代表性建筑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据此完成11~12题。
11.不同的文化、代表性建筑都具有区域特色。图示①~④四个“福”字中最可能代表上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⑤表示的是福建土楼,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下列与该建筑形成相符的自然条件有(  )
A.植被稀疏,河网密布
B.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C.气候湿润,夏季炎热
D.地形开阔,降水集中
答案 11.B 12.C
解析 第11题,①图为蒙古包,应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上海为国际化大都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其代表性建筑,故②代表上海;③图由竹子和熊猫组成,应代表四川;④图中有傣族舞,应代表云南。综上所述,故选B。第12题,福建土楼墙体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其形成与该省夏季高温多雨的自然条件关系密切,C对。
下面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改进建议(如图乙所示)。读图回答13~14题。
13.环保学者提出的改进建议主要缓解的是城市(  )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 D.雾霾问题
14.若图乙中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
A.深圳市 B.成都市
C.北京市 D.宝鸡市
答案 13.B 14.A
解析 第13题,环保学者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将原先高于路面的种植池改成低于路面。改进后,地表径流将会向地势较低的种植池汇聚,而种植池内由于植被的覆盖,有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B对。第14题,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当地降水量越多,需要汇聚下渗的水量越多,则种植池的深度就越大,路缘石高度越大。四地中深圳市降水最多,因此深圳市路缘石高度最大,故选A。
(2023·浙江温州期中)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下表为“美国与墨西哥不同年份城镇化水平比较表”。据此完成15~17题。
1900年 1950年 2008年 2019年
美国 40% 64% 82% 82%
墨西哥 13% 41% 77% 80%
15.与美国相比,墨西哥(双选)(  )
A.城镇化水平低 B.城镇化速度快
C.城镇人口数量少 D.城镇用地规模大
16.20世纪后期,美国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双选)(  )
A.市中心区环境恶化
B.小城镇环境压力加重
C.城郊之间交通压力减小
D.周边小城镇房价上涨
17.墨西哥城镇化快于工业化产生的影响是(双选)(  )
A.城镇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B.就业困难,治安混乱
C.住房紧张问题得到缓解
D.贫困问题突出
答案 15.AB 16.BD 17.BD
解析 第15题,从表中看,1900~2019年,美国城镇化水平均高于墨西哥,墨西哥城镇化水平较美国低,故A正确;1900~2019年,美国城镇化水平增长了42%,墨西哥城镇化水平增长了67%,故墨西哥城镇化速度更快,B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两国城镇人口数量及城镇用地规模大小,故C、D错误,故选AB。第16题,市中心区环境恶化是逆城市化的原因之一,不是其影响,故A错误;逆城市化导致小城镇人口增多,环境压力会加重,故B正确;逆城市化会使城郊之间人口流动增加,使城郊之间交通压力变大,故C错误;周边小城镇人口增加会推动房价上涨,故D正确。第17题,城镇化快于工业化说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城市经济发展较慢,过快的城镇化使城镇人口急剧增加,会加大城镇环境压力,故A错误;工业化发展较慢,提供的就业岗位少,会导致就业困难,治安混乱,B正确;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会使住房更紧张,C错误;在城镇难以实现就业,会使很多人生活困难,贫困问题突出,D正确。故选BD。
(2023·湖南株洲月考)“城中村”是指城镇化过程中,由于耕地被征用,农民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村中城”是指村落内部或邻近村落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从而形成“村”包围“城”的空间格局。根据材料,完成18~20题。
18.“城中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城乡二元体制并存 ②村民文化素质低 ③土地征用成本高 ④安土重迁思想 ⑤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19.并非“村中城”形成原因的是(  )
A.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政策支持 D.劳动力充足
20.关于“城中村”和“村中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村中城”是“城中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城中村”和“村中城”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存在
C.“村中城”的形成得益于它比周边村落科技力量雄厚
D.“城中村”滞后于时代发展,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
答案 18.C 19.B 20.D
解析 第18题,结合材料“城中村”的定义可知,城乡二元体制并存是形成“城中村”的原因之一;结合材料可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耕地被征用,但居民的住宅未被征用,导致了“城中村”的形成,故可推测土地征用成本高是其形成的原因之一;结合所学可知,国人多有安土重迁的思想,留在原居住地的意愿较强,导致“城中村”的形成;“城中村”的形成与村民文化素质和保护生态环境无关。综上,①③④正确,故选C。第19题,结合材料“村中城”的定义可推测,该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较丰富,使得该地能够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发展成为城市,A、D不符合题意;“村中城”的形成和存在,应有政策支持其发展,C不符合题意;“村中城”的形成与交通便利无关,B符合题意。故选B。第20题,“村中城”和“城中村”都是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现象,两者可能同时存在,但“村中城”并不是由“城中村”发展而来,A、B错误;结合材料无法得出“村中城”的科技力量雄厚,C排除;结合材料“城中村”的定义可知,“城中村”的发展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属于生活水平较为低下的居民区,兼具农村和城市的双重特征,管理难度较大,故其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3·辽宁本溪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分析河流对该城市早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3分)
(2)分析仓储区布局的特点。(2分)
(3)试从未来城市发展轴推断该城市未来空间形态特征。(2分)
(4)该城市在规划目标中提出,将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请你为该城市发展献策。(6分)
答案 (1)供水;运输;河流阻隔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2)位于城市外缘;交通干线附近。
(3)从以旧城市为核心的团块状、条带状布局,转变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布局。
(4)合理利用和保护国家湿地公园和历史名胜风景区;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
解析 第(1)题,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丰沛的水源,二是提供便利的水运,但是密集的河网会成为城市在空间布局上的障碍,阻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第(2)题,仓储区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和廉价的地租,所以一般布局在城市外缘和交通干线附近。第(3)题,由图可知,现在的城市为团块状、条带状,但从未来城市发展轴的方向来看,河流的阻隔与交通的发展可能会使城市形态成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第(4)题,城市的未来将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应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对城市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等。
2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同。读“某城市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用地,A处最有可能形成__________区。(2分)
(2)简析B处布局工业区的合理性。(4分)
(3)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市准备建设一个卫星城,图中①②③三处最合适的位置是_________,该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主城区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哪些问题?(4分)
答案 (1)居住 商业
(2)靠近铁路和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下游,远离城区,污染小。
(3)① 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热岛效应等。
解析 第(1)题,城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居住区;A处位于城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交通便利,因此适合布局商业区。第(2)题,工业受交通影响大,工业需水量大,因此应靠近铁路、河流;工业污染严重,因此应该布局在河流的下游,远离城区。第(3)题,①处面积大、交通便利,因此卫星城应布局在①地,卫星城能缓解主城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把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下图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1)结合图示说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特点。(6分)
(2)指出我国目前城镇化所处发展阶段及易出现的城镇化问题。(4分)
(3)简述我国推进中小城市城镇化的意义。(6分)
答案 (1)城镇化水平较低,速度快;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中小城镇的规模扩大,数目增加等。
(2)阶段:中期阶段。
问题:劳动力过剩;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
(3)促进中小城市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中小城市的幸福指数(生活品质);促进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提高区域资源利用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等。
24.(2023·长沙湖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时也受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房屋类型景观图,从左至右分别拍摄于我国山东胶东地区某渔村、新疆吐鲁番某村庄、海口骑楼老街民居。
(1)海草房以石筑墙,用晒干的海草做屋顶,有的海草房上还覆盖着细渔网,推测分析海草房屋顶上覆盖渔网的主要目的。(3分)
(2)比较海草房和晾房所在区域房屋屋脊的坡度大小,并说明原因。(5分)
(3)说明骑楼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形式的原因。(3分)
答案 (1)避免海风刮跑屋顶海草;减轻飞鸟对屋顶的破坏;减轻降水对海草屋顶的冲刷。
(2)海草房所在区域房屋屋脊坡度大于晾房所在区域屋脊坡度。原因:海草房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为增加排水速度,屋脊坡度较大;晾房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屋脊坡度小。
(3)夏季太阳高度较大,走廊可以避免太阳暴晒,可用于纳凉;降水较多,多台风,走廊可以为行人遮风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