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_____年 ___月 ___日
【使用说明】
1.通过自主学习,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书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该导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河谷发育的过程
2.河流的不同河段上,堆积地貌有何不同?是如何形成的?
3.不同地形区的聚落分布有何不同?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按照成因,可将河流地貌分为 和 ,它们的形成和
发展主要与 作用有关。
河流侵蚀地貌——河谷
(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 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谷的形成过程:
①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 和 为主,横剖面呈 型。
②中期: 型谷形成后,这时河流 的侵蚀作用减弱, 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 岸侵蚀, 岸堆积,河流更加弯曲,形成河湾。
③后期:河谷展宽,河流以向 的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 型。
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 情况下,会堆积下来。
(2)类型:冲积平原包括 、 、 。
(3)三种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①冲积扇(发育于 ):山区,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 。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 、河道 ——水流速度
——搬运能力减弱——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 。
②河漫滩平原(发育于 ):河流中下游,凹岸 ,凸岸 ——形成 ——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 ——河流改道或继续向
下侵蚀—— 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③三角洲(形成于 ):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
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 ,加上海水的 作用——河水流速
——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思考:1、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近些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原因
亚马孙河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影响聚落的分布—— 往往成为聚落的集中分布区
原因:①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 ;②河流作为 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③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 ,土壤 ,可为
聚落提供丰富的 (总之冲积平原有水源、交通、土壤优势)
2、影响聚落的规模
如:华北平原比江南水乡,河网密度 ,水源获得 ,耕地规模 ,聚落规模 ,聚落密度 。
3、影响聚落的选址
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 威胁。
冲积平原的聚落,首先要考虑 威胁,一般分布在 。
教材81页活动题
我的疑问: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自测
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B.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
C.向河谷两岸侵蚀——谷底后退,谷坡展宽,河流向横向发展
D.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2.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河段A,河谷横剖面呈“V”型
B.在B处往往形成河漫滩平原
C.在河段C,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D.在河段C,流水侵蚀主要表现为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
3.汾河谷地多城市分布的自然原因是(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对外联系方便,人口集中
②城市临汾河分布,便于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水
③汾河谷地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便于发展工业生产
④处于低纬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便于人类繁衍生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读图,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 B.b C.c D.d
5.图1中a、b、c代表不同河段的河流剖面图,图2中A、B表示两种河流地貌。解读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图1中的直线L表示河流,则河流流向为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
(2)图1中的a、b、c表示河流的______地貌,a处以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b、c处以_________作用为主。
(3)长江三峡与图1中的________相吻合,试简要分析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
(4)图2中的A、B地貌形状类似,都呈__________形,其中________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__________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疑难知识点拨(需要重点剖析的几个知识点及对点训练)
【问题导引】
1.据课本材料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原因?
2.黄河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误区点拨】
平直的河道,因为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右岸侵蚀严重,南半球左岸侵蚀严重;弯曲的河道遵循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平原≠聚落密集区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不利于人类居住,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在高纬度地区,由于气候严寒,人烟稀少,聚落分布较少,如西西伯利亚平原。
【对点训练】
沙坡是河床底部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一般河流中均有存在。它是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的一种结果。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②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③该河流从左向右流动????????④该河流从右向左流动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若该河流位于南半球,则能正确表示沙坡脊部走向与河岸位置关系的是( )
(箭头代表河流流向,阴影代表沙坡脊部):
【解题指南】
【解析】(1)受水流运动的作用,缓坡一侧泥沙被搬运,陡坡一侧泥沙沉积,可以联系流动沙丘的原理去理解;沙坡是在流水的作用下形成的,沙坡的走向与水流方向一致。(2)沙坡脊部走向应与水流方向垂直,在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应向左偏。
【答案】(1)A (2)B
●课内合作探究(多设计几个探究问题,教师根据自己情况选1个或2个探究,剩下的可以作为思考题或作业题处理)
1.在河流E、F处,哪处建码头合适?
2.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有逐水草而居之习,可见,河流对聚落的影响深远,请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堂小结】
【自主反思】将你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疑问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和解决吧!
收获:
疑问:
【课后自测】
选择题
读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2题。
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搬运 B.海浪堆积
C.流水堆积 D.洋流搬运
2.该地区聚落( )
A.分布在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B.呈点状分散分布
C.蜿蜒分布于山前
D.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回答3、4题。
3.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作用 B.地壳下陷作用
C.长江的侵蚀作用 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
4.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2012·南平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5、6题。
5.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生物
6.古代的居民点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地,是因为( )
a.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b.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c.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利于农耕
d.便于搬迁和居住
A.ab B.ac C.bc D.cd
二、非选择题
7.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1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A、B、C三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探究性学习)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11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1.【解析】选A。向下侵蚀使河流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向河谷两岸侵蚀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2.【解析】选D。在河流的不同位置,由于受到的流水作用不同,形成不同的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A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河流侵蚀作用以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河谷多呈槽形;B位于山口位置,往往堆积形成洪(冲)积扇;C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段,地处山区,河流流速快,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形成“V”型河谷。
3.【解析】选A。汾河谷地较山区而言,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适宜聚落的发展,人口集中,城市多沿汾河谷地形成明显的条带状。
4.【解析】选B。从图示可知,b处地形平坦,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又有铁路经过,交通便捷,周边绿洲面积大,位置居中,在a、b、c、d四个位置中,其区位优势条件最为突出。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从图1可判断a、b、c河床逐渐展宽,应该是河流从上游到下游的剖面图,图2中A和B分别为山麓洪(冲)积扇和三角洲。
答案:(1)右
(2)侵蚀 下蚀 溯源侵蚀 侧蚀
(3)a 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该处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
(4)扇 A B
【课后自测】
1、2.【解析】1选C,2选D。第1题,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第2题,河口三角洲地区聚落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3、4.【解析】3选D,4选B。第3题,在长江下游,由于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下来,后出露江面,形成八卦洲。第4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水流向右偏转,故右岸(即南岸)冲刷严重,而左岸(北岸)流速较为缓慢,泥沙淤积,故八卦洲最终将与北岸相连。
【规律方法】河流地貌的判定方法
(1)根据外力作用的形式来判定。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V”型谷、“U”型谷等;河流堆积地貌有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2)根据地貌所在位置来判定。河流上游多“V”型谷等侵蚀地貌,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多形成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多形成河漫滩平原,河口处多形成三角洲。
(3)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来判定。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多呈“V”型或“U”型,河流堆积地貌一般地势平坦开阔,海拔较低。
5、6.【解析】5选A,6选B。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史前居民点布局在河流沿岸,说明聚落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第6题,居民点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地,不易遭受洪水的威胁;同时河流沿岸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水源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7.【解析】第(1)题,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向源头侵蚀和向下侵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第(2)题,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第(3)题,河流在流经岩性差异明显的河段时,由于差异侵蚀,可能会形成瀑布景观。第(4)题,C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河床更加宽阔。
答案:(1)乙 向源头侵蚀 向下侵蚀
(2)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向河谷两岸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 (4)C
【知识拓展】河谷两岸侵蚀时的两种情况
(1)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2)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8.【解析】第(1)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第(2)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洪(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
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向河谷两岸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
(2)洪(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11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 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备注)
编写要求:1.校本编写案例中红体字部分是必须具有的项目,不能漏落;字体,宋体五号,该加粗的地方加粗。
2.在编写自己的部分时,每一章后面要有一份单元专题测试卷,要求,第一部分为选择题(20个,40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3个,60分),题目尽量不要与学案上的雷同,注意要安排在一张B4纸的正反两面上,答案附在后面。
课件46张PPT。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地貌的成因分类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作用(一)、河流侵蚀地貌溯源侵蚀河谷的 增加。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河源向 (后退/前进)长度河流侵蚀作用的三个方向后退下蚀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沖走。下蚀使河谷 。加深侧蚀侧蚀使河谷 。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展宽发育初期
向下侵蚀(下蚀)河谷加深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河谷延长横剖面成 型(河谷深而窄) V(二)河谷的形成注意:(1)沟谷成为河谷,必须深及地下含水层, 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
(2)发育初期的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发育中期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谷展宽BA注意:(1)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变得更加弯曲AB凹岸凸岸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哪一处适合淘金?简述原因。探究题读 图 回 答A处需加固。因为A处为凹岸易被侵蚀。B处适合淘金。因为B处为凸岸,可能有含金矿砂堆积。讨论回答: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成熟期
不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更宽(侧蚀为主)横剖面成 型(河谷宽而浅)U河谷的演变过程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字型。中期:向下的侵蚀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强,河谷拓宽,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U型(槽型)。 河 谷 的 发 育沟谷沟谷流水下 蚀溯源侵蚀沟谷加深和延长V字形峡谷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出现河湾侧蚀为主槽形河谷初 期中 期成熟期降水冰雪融水河流发育初期的“V”型谷河谷发育中期凹凸岸差异明显河谷发育成熟期的“槽”型谷张家界活动张家界张家界的峡谷张家界的峡谷P78 活动:分析张家界河谷的形成过程,应综合考虑内力、外力的共同作用。内力作用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外力作用使河床不断下切,河谷处在发育的早期阶段。 由于侵蚀作用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形成堆积地貌即冲积平原(二)、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发育在山前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洪积---冲积平原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在一起,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扇顶到扇缘:由粗到细 由陡到缓 扇缘扇顶河漫滩平原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河漫滩的形成三角洲 携带的泥沙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P79 案例③:黄河三角洲的发育思考:
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黄河含沙量大;
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缓;
入海口处的潮差小,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土高原加强水土保持;
中游水库拦蓄泥沙;
中下游用水量大,水量减少;
径流减少,海浪侵蚀加剧。黄河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P79~80 活动:图4.20山前冲积扇形成(实验)图4.20 山前冲积扇形成(实验)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3.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冲积平原凭借水源、交通、土壤等优势条件,往往成为聚落集中分布的地区河网密度影响聚落的规模,华北平原和江南水乡的比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自然灾害的威胁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聚落分布最密集 ,沿河聚落带, 沿海聚落带地势低、气候 温暖,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或地表水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壤 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捷狭长的条带状条带状带状团状P81 活动:(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河流上游海拔较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比较方便;河流中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避免洪水的威胁。(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P81 活动: 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因为B地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 读某河道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某港务局拟在 A 、 B 两处河段建港 , 请问是选在 A 处还是 B 处好 ?
_____ _理由是________ __。(2)某勘探队在 C 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沙、砂等沉积物标本 , 请问
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_, 其理由是__
__ _ (3)小岛 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 , 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 __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4) 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成因和特征如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 A 处位于河流的凹岸 , 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 , 河床深
A砾石、砂、粉沙、粘土、
颗粒大 , 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 , 颗粒小、比重小 的后沉积
与北岸相连
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 , 河水在流动过 程中 ,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
向右偏转 ; 因而南岸侵蚀 , 北岸则泥沙堆积
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它们是河流带来的泥沙 , 在流速减缓的 情况下以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形成的 ,
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 , 河汉纵横交错课堂练习小结: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