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专项练习
一
清平乐①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②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②砌:台阶。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这首词开篇就直抒胸臆地道出内心的离愁别恨。
B.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
C.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托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D.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初春时节,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2.“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二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②。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③接舆④醉,狂歌五柳⑤前。
【注释】:①这首诗是王维在辋川别墅闲居时与裴迪赋诗相酬为乐之作。②潺湲(chán yuán):指水流缓慢的样子。③值:遇到。④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避世。⑤五柳: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一文“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自我写照,这里也是诗人自况。
1.下面对这首诗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转”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本来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B.颔联“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陶渊明有几分相似。
C.颈联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可见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
D.尾联引用了“接舆”的典故,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期望他能出世建功立业。
2.如果要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改编成一段短视频,应该如何还原其画面?请你根据示例,结合诗歌内容完成下列视频脚本。
人物活动 倚杖柴门、①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诗句:尾联
背景音乐 ②__________________、日暮蝉声 联系诗句:首联
画面元素 苍翠寒山、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诗句:颈联
三
夏初雨后寻愚溪①
〔唐〕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②,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③,啸歌静炎燠④。
【注释】①愚溪:水名。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本名冉溪。唐柳宗元参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②霁(jì):指雨后或雪后转晴。③营营:谋求。④炎燠(yù):炎是指天气极热;燠也是指热。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标题: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的小溪旁,沿着曲折的溪岸而行。
B.颔联将“寻愚溪”途中所见的最物描写与诗人的动作描写结合起来,饶有情趣。
C.颈联是诗人的自我反省,表达了矛盾的心情:在追求功名与忍受寂寞之间挣扎。
D.诗歌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言志,展现了诗人被贬永州时期的内心世界。
2.有人评价柳宗元笔下的山水多为自我投射。请赏析首联“曲”字的妙处。
四
屏迹三首(其二)①
杜甫
晚起家何事,无营②地转幽。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注】①杜甫在经历了长期的动乱漂泊后,终于在浣花溪得一草堂,生活暂时得以稳定而创作本诗。②内心没有谋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围绕“无营”二字展开,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B.“晚起”表现诗人无事可做,起床很晚,内心无忧,生活十分清闲,心情非常轻松。
C.“团”有“包蕴、包容”之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堂四周竹树环合、翠竹成荫的静态美。
D.面对孩子的失学和妻子的抱怨,诗人并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世道艰难,无力为之。
2.这首诗颔联遣词贴切传神,请简要赏析“舍影漾江流”的“漾”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山水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细雨淅沥时,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B.首联描绘野望的整体景象。“极目”与前一句的“新晴原野”共同点题。
C.“郭门”“溪口”“田外”“碧峰”等景物依次出现,让画面有了纵深感和层次感。
D.尾联中农家人忙碌的身影,给景色秀美的田园风光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2.赏析诗歌“白水明田外”中“明”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蒴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指鄱阳湖。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当年秋被贬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重新照射。③不道:不是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雨后初晴,湖光潋滟,描绘出南湖明媚动人的秀丽风光,表现诗人愉悦的心情。
B.颔联中的“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了。
C.颔联写植物的鲜艳美丽、春色旖旎,与颈联写动物的低飞语未成对比鲜明,动静相生。
D.整首诗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遣词用字,语言清新明丽,真可谓自然圆合。
2.请你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诗句 意象 表现手法 表达的情感
首联 阳光、湖面 ② ④
颔联 ①
颈联 白雁、黄鹂 /
尾联 / ③___________
七
秋夜
唐·方干
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
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
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注】欹:qī,依靠,倚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睡醒”“欹枕”写出了诗人在秋夜里被鸿雁惊醒,彻夜无眠的情状。
B.颔联写诗人的梦被打破,灯光逐渐消失,被深夜包围的寂寥之感。
C.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色”“虫声”,营造了闲适惬意的氛围。
D.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虽离开了故乡很久,但对故乡的思念未曾减少的情感。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地方官,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见所闻,后四句抒发诗人对早春气息的感受。
B.颔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犬和鸟的生动情态: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变得湿润,小鸟正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
C.颈联“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诗人因思念家乡以致大醉。
D.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诗歌节奏欢快,字里行间充满着情趣。
2.请分析本诗尾联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蒴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指鄱阳湖。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当年秋被贬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重新照射。③不道:不是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雨后初晴,湖光潋滟,描绘出南湖明媚动人的秀丽风光,表现诗人愉悦的心情。
B.颔联中的“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了。
C.颔联写植物的鲜艳美丽、春色旖旎,与颈联写动物的低飞语未成对比鲜明,动静相生。
D.整首诗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遣词用字,语言清新明丽,真可谓自然圆合。
2.请你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诗句 意象 表现手法 表达的情感
首联 阳光、湖面 ② ④
颔联 ①
颈联 白雁、黄鹂 /
尾联 / ③
十
秋夜
唐·方干
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
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
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注】欹:qī,依靠,倚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睡醒”“欹枕”写出了诗人在秋夜里被鸿雁惊醒,彻夜无眠的情状。
B.颔联写诗人的梦被打破,灯光逐渐消失,被深夜包围的寂寥之感。
C.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色”“虫声”,营造了闲适惬意的氛围。
D.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虽离开了故乡很久,但对故乡的思念未曾减少的情感。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岳州①晚景
[唐]张籍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②卑湿地,九月未成衣③。
【注】①岳州:古代地名,即今湖南岳阳市。②长沙:唐代行政区,亦称“潭州”,地域包括今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南、益阳、娄底等地。③九月未成衣:反用《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意,意思是天冷却没有加衣服。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选取了“寒鸦”“旅雁”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颔联对仗工整,“水光”对“霞彩”,“浮日去”对“映江飞”,律诗中颔联和颈联一般都要对仗工整。
C.颈联中“洲白芦花吐”写芦花开放,使小洲看上去是白的。这种改变语序的表达形式在古代诗歌中较常见,例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D.尾联写天气潮湿,诗人因尚未加衣感觉天冷,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因岳州天气感觉不适。
2.请赏析颔联中“去”和“飞”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①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的劳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无论是从题目中的“山村”还是从诗中的“鸡鸣”“竹溪”等意象,都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
B.首句写入山村前的所闻。因为是雨天,山村的轮廓在远处未必看得分明,但鸡鸣声却听得清晰,故用鸡鸣之声衬托出山村的喧闹。第二句通过对一条引人入胜的山村小径的描绘,显示山居之“深”,让读者在诗句中体验了款步山行的味道。
C.第三句写入村所见。妇姑雨中相唤浴蚕,亲切和睦,呈现了一派融洽和谐的农忙景象。
D.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从景物写到人事,从人事写到环境气氛,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鲜明生动的意象,传达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2.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指出来,并结合全诗分析这一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D
“乱”字有语意双关。一指落梅之乱,更指思绪之乱。“砌下落梅如雪乱”,亦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纷纷无尽的离愁。这两句,词人巧妙地将感时伤别的抽象之愁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花下久立恋恋不去,落梅如雪,形象的刻画了一位满怀离愁、怀念他乡亲人的诗人形象、
二
1.【答案】D。
2.①喝酒狂歌/醉酒高歌/酣畅饮酒/高歌柳前 ②潺潺水声/秋水潺湲 ③渡头落日 ④袅袅炊烟/墟里孤烟
三
C.
“曲”有弯曲之意,写出了久雨初晴,弯弯曲曲的小溪清澈优美。弯曲的小溪也暗喻诗人前半生的经历,如同在绵绵的细雨之中,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弯路。
四
1.B
2.“漾”有“荡漾”之意,写出草堂舍影随江而动、江水清澈的动态美,表现草堂环境的美好清幽,表达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沛流离,对于眼前稳定宁静的清闲生活的享受。
五
1. A
2.“明”,明亮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水涨,晴日辉映,田野之外,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比平时更显明亮夺目的画面,表现了雨后初晴田野景物更加清晰明亮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清新山水田园之景的喜爱之情。
六
A
2.①山杏、水蘋 ②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③直抒胸臆(直接抒情)④被贬后的忧愁苦闷
七
1.C
2. 示例:“我”坐在窗前,看着空荡的月光,聆听寂静的墙壁上微弱的虫鸣声。(1)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2)空荡的月光和微弱的虫叫声,营造了清幽寂寥的氛围,(3)表现了诗人思乡的孤苦之情。
八
1.C
2.本诗尾联的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1)。句意为: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没有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2)美好的春色令人陶醉,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心空思想尽”“乡梦不多成”表明了在这样的境界中,诗人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诗人的身心都被这春天的气息所感染,(3)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抒发了春天来临时诗人的喜悦之情)。(4)
九
1.A
2.①山杏、水蘋 ②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③直抒胸臆(直接抒情)④被贬后的忧愁苦闷
十
1.C
2.“我”坐在窗前,看着空荡的月光,聆听寂静的墙壁上微弱的虫鸣声。(1)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2)空荡的月光和微弱的虫叫声,营造了清幽寂寥的氛围,(3)表现了诗人思乡的孤苦之情。
十一
D
2.夕阳的光辉映照在水面上,飞翔的霞光在江面上闪耀。(1)夕阳是静态的,“去”字描绘出洞庭湖波光晃荡,夕阳映照在水面随水波荡漾的情景;霞彩是静态的,“飞”字一方面写出空中晚霞疾逝,另一方面写出江水的流动。(2)这两个字化静为动,给画面注入了一种动态美。(3)安谧美好中带一些萧瑟冷清,为尾联抒发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做铺垫。(4)
十二
1.B(“故用鸡鸣之声衬托出山村的喧闹”说法有误。)
2.“闲”是本诗的诗眼(1)。闲字运用了反衬手法(对比/衬托),用中庭栀子花之闲从侧面入笔,衬托出了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向上的劳动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田家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闲”是诗眼,“闲”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栀子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肆意绽放/尽情绽放,无人观赏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赞美/作者的悠然闲适的心境。
“闲”是诗眼,“闲”是闲适、悠闲的意思,栀子花在中庭尽情绽放,悠闲自在,展现了一副宁静优美/清新恬淡(同类词)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抒发诗人对田家生活的喜爱与赞美。
(诗眼(1),手法和内容(2)均要有,表达心境或特点(3),抒发情感(4),(同类词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