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藤野先生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 藤野先生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5 22:04:00

文档简介

7 藤野先生
经典永流传·师恩
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
锦书
微赏 诗人用竹子的意象,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需老一代积极扶持,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的主旨。
夯基 厚积致远
1.正字音
下咽(yàn) 助记 挟着(xié) 杳无消息(yǎo)
解剖(pōu) 警示1 畸形(jī) 抑扬顿挫(cuò)
不逊(xùn) 瞥见(piē) 深恶痛疾(wù) 助记
助记
串句知音
  (1)小明今天咽(yān)喉痛,饭实在咽(yàn)不下去,妈妈不明所以批评了他,他不由地哽咽(yè)了。
  (2)“这恶(è)劣的天气,真可恶(wù)!”她愤愤不平地抱怨着,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让人听了感到恶(ě)心。
警示1
易读错音提醒
  “剖”只有一个读音“pōu”,不要读成“pāo”。。
2.明字形
yì(驿)站 zhǎnɡ(掌)故 luò(落)第
nì(匿)名 jié(诘)责 托cí(辞)
wū(呜)呼 qī(凄)然 教huì(诲)
yīnɡ(樱)花 fēi(绯)红 油光可jiàn(鉴)
wǎn(宛)如 发jì(髻)
3.晓词义
(1)标致: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
(2)落第: 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
(3) 不逊 :傲慢无礼。
(4)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
(5) 油光可鉴 :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6)托辞: 找借口 。
(7) 杳无消息 :长时间没有一点消息。
(8)抑扬顿挫 警示2: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
(9) 深恶痛疾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警示2
“抑扬顿挫”莫乱用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可用于形容文章情节等。
  正例: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错例: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记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 家、 思想 家和 革命 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等。
拓展
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
  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儿时的启蒙老师,为人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既严格又和蔼。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生活朴素,没有民族偏见。
聚焦 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内容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第29~31段记叙的内容
答:写看电影事件及给“我”带来的影响。
2.[主旨探究]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
  情感: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难点突破
[内容理解]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答: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平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并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做到这些尤为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他是伟大的。
读写联动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本段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位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请你仿照此文段,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不少于70字的文字
答:示例:她是一个快乐的“假小子”,身材瘦小,也许晒多了太阳,皮肤呈棕黑色,两只乌黑的眸子泛着亮光;说起话来手舞足蹈,神采飞扬;特别是她笑时,露出一口小糯米牙,更显得机灵可爱。她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奔跑时活像一只小沙鼠。
答题○巧一点
内容概括三法
摘句法 直接摘取文中的语句作为答案
改写法 对文中的语句加以提炼,概括改写
组合法 通过组合文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概括
  训练点对点:见【精练·旗开得胜】★处。
理解○透一点
典型事例显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问理
写法○妙一点
白描绘形,写意传神
  (1)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2)不求细致,只勾勒轮廓
  (3)不尚华丽,只朴实描写
精练 旗开得胜建议用时30分钟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生活俭朴、毫无狭隘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令人终生难忘。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体会其中的师生情吧!
基础型 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sǒnɡ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绯红(fēi) sǒnɡ(耸)起
油光可鉴(jiàn) 发jì(髻)
(2)画线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成群接队 ”,正确写法是“ 成群结队 ”。(1分)
(3)“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sǒnɡ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一句运用了 比喻、夸张 的修辞手法。(2分)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在公共场所吸烟、脱鞋等行为让人深恶痛疾。
B.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抑扬顿挫的情节和感人至深的场景引发观影热潮,创下票房新高。
C.世界杯赛场上,每一位足球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令人钦佩不已。
D.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描写的一种散文。
D.鲁迅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阿Q正传》。
发展型 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选文理由:师恩]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4分)
忆王老师
张亚明
  ①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一所农村中学读高中,王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②一天下课时,王老师从讲义夹里取出一本书塞给我,和蔼而郑重地说:“回去慢慢看。”回过头又补了一句:“别弄丢了。”当时,课外书极为匮乏,若能借人一本好书,定是出于信任与厚谊。王老师常有文章被电台、杂志采用,我对他向来有着深深的崇敬,能得到他的这份“厚爱”,我欣喜而感激。我急切地打开那本用牛皮纸包着的书,呵,是刘白羽的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书的封面还盖着一个红印章,这书显然也不是他的。
  ③过了些日子,我便准备去还书,可那天王老师外出了,我便顺手将书揣到了裤兜里。不想,几天后,我突然觉得裤袋里的书不对劲儿了。掏出一看,书脊折成了两段!我傻了眼。一连几天,我都在不安中熬过。我请一个城里的亲戚帮我买一本,然而他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
  ④一天,王老师上完课后把我喊到讲台前,和我聊起那本书中的几篇文章。见我已用心读过,他很是欣慰,但始终未提一个“书”字。我几次想和盘托出并认错,却没有勇气。我的羞惭与尴尬似乎被他发觉,此后,他再也没提起那本书,对我依然是那么亲切。而我,也终究不曾还他那本残破的书。
  ⑤高中毕业那日,当我揣着毕业证书走出教室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喊住了我,是王老师。他轻声说:“有空回学校来看看。”随即递给我一本塑料封面的日记本,扉页上是他的题字:“昨日师生,今日同志,发奋努力,共进互勉。”
  ⑥后来我担任大队宣传队队长,公社组织文艺会演,我们要表演一个自创节目。我编写了一段天津快板,连续熬了两个通宵仍然没法收尾,只得硬着头皮去找王老师。我说明来意后,他立即读起我的“作品”。他先是动笔勾勾画画,而后到书架上翻出一本油印的册子给我:“这是去年文化馆文艺会演创作汇编,你先拿回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后天晚上你再来。”临走前,他一边用旧报纸包那册子一边说,能经常和文字打交道是好事,要保持读书的兴趣,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⑦那本带有油墨香味的册子里有相声、快板、三句半等,令我眼界大开。第三天,我再次来到王老师家,他给我一小叠稿子,我接过一看,王老师竟然已为我重写了!他认真地说:“农村的俚语我掌握得不多,你看看哪些不准确的就改过来……”临走时,王老师将册子与稿子一同放进了我的背包,一句“回去慢慢看”又让我回到了亲切、温暖的课堂。
  ⑧1977年恢复高考,我自然很激动,但我底子很薄又无书本复习,便放弃了参考的念头。那天晚上,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奶奶告诉我,下午来了一个30来岁、白白净净的人,说是来找我的,姓王,放下东西就匆匆忙忙地走了。我一看,是油印的高考复习资料,还有一本地理书——一定是王老师!他来家访过一次就记住了这乡下的路!在那闹书荒的年代,这是多么宝贵的精神食粮啊!
  ⑨过年后,我去学校看王老师。得知我准备参加高考,他很高兴,对我说:“大家的底子都差不多,要重视但不要成为负担。”五月农忙时节,距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他又托学生带字条给我,督促我认真准备高考。然而,最终我落榜了。
  ⑩后来,我踏上新的工作岗位,专程去他家报告:“我考上了电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半脱产学习。”他察觉到我复杂的心理,立即鼓励我:“好,电大也不错。中文是可以自学的,只要多啃书,勤动笔,就会有成果,鲁迅不就是学医的吗 ”一席谈话,把我的负疚变成了发奋的动力。
   前些日子,我在同学聚会上又见到了王老师。两鬓斑白的他已是教授,但依然低调而谦逊。得知王老师出版了多部著作,隔日我便去书店买回几本请他签名。他欣然提笔:“亚明好友存正”。刹那间,仿佛时光穿越,我又想起毕业时他赠我那本日记本时的情景,想起几十年来他始终不变的对学子的殷殷期待和无私的爱。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8日,有删改)
★4.阅读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分)
事件 王老师对“我”的态度
① 借给“我”刘白羽的散文集 和蔼而郑重
为“我”重写稿子并赠小册子 认真、亲切
送高考复习资料并督促“我” 关心、支持
② “我”买书找他签名 欣然
5.结合语境,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中的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答: 第一处中的“立即”表现出王老师对学生的请求非常重视,没有丝毫拖延,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心和热心帮助的态度,以及王老师的专业素养和高效的工作态度。第二处中的“立即”表现出王老师对“我”心理状态的敏锐洞察,体现了他对学生心理的深刻理解和关心。 
6.“我”是王老师的学生,但王老师在题字时却欣然提笔写下“亚明好友存正”,你怎样看待 (3分)
答: 将学生称为“好友”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表达了王老师对“我”的平等对待和尊重;体现了王老师对“我”的持续关怀和支持,希望与“我”建立一种长期的、超越师生关系的友谊。 
7.文中的王老师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3分)
答:  (示例):①和蔼、宽容:王老师在借书给“我”时,和蔼而郑重地嘱咐要好好保管;当“我”因为书脊折断而内疚时,王老师再没提书的事情,反而继续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②敬业负责:王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认真教学,还在课外积极帮助学生,为“我”修改天津快板的创作,并提供创作汇编;在“我”准备高考时,送来复习资料。③平易近人:王老师在著作上题字“亚明好友存正”,对待学生像朋友一样,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使学生感到亲切和轻松。④无私奉献:王老师多次帮助“我”,无论是提供书籍、修改作品,还是送来复习资料,都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答出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型 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8.2025年教师节前夕,实验中学八(1)班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4分)
(1)歌颂教师的诗词或对联有很多,请你写出一例。(2分)
答: 示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同学们制作卡片送给老师,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的知识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示例: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我们健全的人格 。衷心感谢,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依照前两句,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2分) 7 藤野先生
经典永流传·师恩
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
锦书
微赏 诗人用竹子的意象,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需老一代积极扶持,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的主旨。
夯基 厚积致远
1.正字音
下咽(yàn) 助记 挟着(xié) 杳无消息(yǎo)
解剖(pōu) 警示1 畸形(jī) 抑扬顿挫(cuò)
不逊(xùn) 瞥见(piē) 深恶痛疾(wù) 助记
助记
串句知音
  (1)小明今天咽(yān)喉痛,饭实在咽(yàn)不下去,妈妈不明所以批评了他,他不由地哽咽(yè)了。
  (2)“这恶(è)劣的天气,真可恶(wù)!”她愤愤不平地抱怨着,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让人听了感到恶(ě)心。
警示1
易读错音提醒
  “剖”只有一个读音“pōu”,不要读成“pāo”。。
2.明字形
yì(驿)站 zhǎnɡ(掌)故 luò(落)第
nì(匿)名 jié(诘)责 托cí(辞)
wū(呜)呼 qī(凄)然 教huì(诲)
yīnɡ(樱)花 fēi(绯)红 油光可jiàn(鉴)
wǎn(宛)如 发jì(髻)
3.晓词义
(1)标致: 。
(2)落第: 。
(3) :傲慢无礼。
(4)匿名: 。
(5) :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6)托辞: 。
(7) :长时间没有一点消息。
(8)抑扬顿挫 警示2: 。
(9)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警示2
“抑扬顿挫”莫乱用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可用于形容文章情节等。
  正例: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错例: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记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和 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 》等。
拓展
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
  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儿时的启蒙老师,为人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既严格又和蔼。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生活朴素,没有民族偏见。
聚焦 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内容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第29~31段记叙的内容
2.[主旨探究]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难点突破
[内容理解]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读写联动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本段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位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请你仿照此文段,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不少于70字的文字
答题○巧一点
内容概括三法
摘句法 直接摘取文中的语句作为答案
改写法 对文中的语句加以提炼,概括改写
组合法 通过组合文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概括
  训练点对点:见【精练·旗开得胜】★处。
理解○透一点
典型事例显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问理
写法○妙一点
白描绘形,写意传神
  (1)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2)不求细致,只勾勒轮廓
  (3)不尚华丽,只朴实描写
精练 旗开得胜建议用时30分钟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生活俭朴、毫无狭隘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令人终生难忘。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体会其中的师生情吧!
基础型 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sǒnɡ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绯红( ) sǒnɡ( )起
油光可鉴( ) 发jì( )
(2)画线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1分)
(3)“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sǒnɡ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公共场所吸烟、脱鞋等行为让人深恶痛疾。
B.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抑扬顿挫的情节和感人至深的场景引发观影热潮,创下票房新高。
C.世界杯赛场上,每一位足球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令人钦佩不已。
D.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描写的一种散文。
D.鲁迅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阿Q正传》。
发展型 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选文理由:师恩]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4分)
忆王老师
张亚明
  ①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一所农村中学读高中,王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②一天下课时,王老师从讲义夹里取出一本书塞给我,和蔼而郑重地说:“回去慢慢看。”回过头又补了一句:“别弄丢了。”当时,课外书极为匮乏,若能借人一本好书,定是出于信任与厚谊。王老师常有文章被电台、杂志采用,我对他向来有着深深的崇敬,能得到他的这份“厚爱”,我欣喜而感激。我急切地打开那本用牛皮纸包着的书,呵,是刘白羽的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书的封面还盖着一个红印章,这书显然也不是他的。
  ③过了些日子,我便准备去还书,可那天王老师外出了,我便顺手将书揣到了裤兜里。不想,几天后,我突然觉得裤袋里的书不对劲儿了。掏出一看,书脊折成了两段!我傻了眼。一连几天,我都在不安中熬过。我请一个城里的亲戚帮我买一本,然而他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
  ④一天,王老师上完课后把我喊到讲台前,和我聊起那本书中的几篇文章。见我已用心读过,他很是欣慰,但始终未提一个“书”字。我几次想和盘托出并认错,却没有勇气。我的羞惭与尴尬似乎被他发觉,此后,他再也没提起那本书,对我依然是那么亲切。而我,也终究不曾还他那本残破的书。
  ⑤高中毕业那日,当我揣着毕业证书走出教室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喊住了我,是王老师。他轻声说:“有空回学校来看看。”随即递给我一本塑料封面的日记本,扉页上是他的题字:“昨日师生,今日同志,发奋努力,共进互勉。”
  ⑥后来我担任大队宣传队队长,公社组织文艺会演,我们要表演一个自创节目。我编写了一段天津快板,连续熬了两个通宵仍然没法收尾,只得硬着头皮去找王老师。我说明来意后,他立即读起我的“作品”。他先是动笔勾勾画画,而后到书架上翻出一本油印的册子给我:“这是去年文化馆文艺会演创作汇编,你先拿回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后天晚上你再来。”临走前,他一边用旧报纸包那册子一边说,能经常和文字打交道是好事,要保持读书的兴趣,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⑦那本带有油墨香味的册子里有相声、快板、三句半等,令我眼界大开。第三天,我再次来到王老师家,他给我一小叠稿子,我接过一看,王老师竟然已为我重写了!他认真地说:“农村的俚语我掌握得不多,你看看哪些不准确的就改过来……”临走时,王老师将册子与稿子一同放进了我的背包,一句“回去慢慢看”又让我回到了亲切、温暖的课堂。
  ⑧1977年恢复高考,我自然很激动,但我底子很薄又无书本复习,便放弃了参考的念头。那天晚上,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奶奶告诉我,下午来了一个30来岁、白白净净的人,说是来找我的,姓王,放下东西就匆匆忙忙地走了。我一看,是油印的高考复习资料,还有一本地理书——一定是王老师!他来家访过一次就记住了这乡下的路!在那闹书荒的年代,这是多么宝贵的精神食粮啊!
  ⑨过年后,我去学校看王老师。得知我准备参加高考,他很高兴,对我说:“大家的底子都差不多,要重视但不要成为负担。”五月农忙时节,距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他又托学生带字条给我,督促我认真准备高考。然而,最终我落榜了。
  ⑩后来,我踏上新的工作岗位,专程去他家报告:“我考上了电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半脱产学习。”他察觉到我复杂的心理,立即鼓励我:“好,电大也不错。中文是可以自学的,只要多啃书,勤动笔,就会有成果,鲁迅不就是学医的吗 ”一席谈话,把我的负疚变成了发奋的动力。
   前些日子,我在同学聚会上又见到了王老师。两鬓斑白的他已是教授,但依然低调而谦逊。得知王老师出版了多部著作,隔日我便去书店买回几本请他签名。他欣然提笔:“亚明好友存正”。刹那间,仿佛时光穿越,我又想起毕业时他赠我那本日记本时的情景,想起几十年来他始终不变的对学子的殷殷期待和无私的爱。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8日,有删改)
★4.阅读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分)
事件 王老师对“我”的态度
① 和蔼而郑重
为“我”重写稿子并赠小册子 认真、亲切
送高考复习资料并督促“我” 关心、支持
② 欣然
5.结合语境,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中的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答:
6.“我”是王老师的学生,但王老师在题字时却欣然提笔写下“亚明好友存正”,你怎样看待 (3分)
答:
7.文中的王老师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3分)
答: 拓展型 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8.2025年教师节前夕,实验中学八(1)班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4分)
(1)歌颂教师的诗词或对联有很多,请你写出一例。(2分)
答:
(2)同学们制作卡片送给老师,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的知识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衷心感谢,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依照前两句,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