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5 22:06:22

文档简介

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经典永流传·爱憎分明
锦书
微赏 “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了鲁迅先生坚决和敌人作斗争,甘心服务广大的劳苦大众的高尚品格。
夯基 厚积致远
1.正字音
舀( )水 咳嗽( ) 校( )对
抹( )杀 助记 疙瘩( ) 深恶( )痛绝
助记
“抹”出三个音
  小黑盖房子,汗流浃背抹( )墙皮,五岁的小妹妹也来凑热闹,抓起灰泥就当胭脂脸上抹( )。妈妈赶紧拿了毛巾把她的小脸抹( )干净。
2.明字形
kāi( )桌 图解 碗dié( )  调ɡēnɡ( )
xīn( )金 草shuài( ) 洗zǎo( )
yōu( )然 hé )眼  吩fù( )
图解
比比“皆”是
3.晓词义
(1) :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2)抹杀: 。
(3) :厌恶、痛恨到极点。
(4)不以为然 辨析: 。
辨析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前者侧重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后者侧重态度上不重视。
  示例:①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还是坚持己见。
  ②我曾多次提醒要注意安全生产,可他就是不以为意。
4.记常识
  本文作者是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聚焦 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分析人物]从作者记叙的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事物中,你能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2.[赏析句子]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难点突破
[写作手法]本文除写鲁迅,还写了其他什么人 这是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读写联动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萧红在短短的五十二字中运用了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鲁迅先生笑声的特点和背后的情感,使人物形象鲜活、立体。请你也描写一位人物的笑,要形象鲜明,突出人物特点,使人物跃然纸上。100字以内
答题○巧一点
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多
  (1)从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
  (2)从侧面描写入手。
  (3)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4)从典型事例入手。
  (5)从作者的评价入手。
  训练点对点:见【精练·旗开得胜】★处。
思路○清一点
侧面烘托
写法○妙一点
锤炼雕琢,写人生动
  (1)精准形容开篇定调。
用精准恰当的词汇进行描绘,定下文段的情感基调。
  (2)场景烘托强化特征。
借助环境氛围,衬托和强化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情感状态。
  (3)细节刻画生动呈现。
细腻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使人物形象鲜活呈现。
精练 旗开得胜建议用时30分钟
  幽默风趣、关爱青年、勤奋笔耕、心怀天下的鲁迅先生,令人高山仰止。让我们一同开启任务群之旅,随着作者在先生的生活里走一走吧!
基础型 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新考法]根据语境补全下面对话。(3分)
  小文:“薪火”的“薪”字你熟悉吗
  小逸:熟悉,课文中的“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里面有“薪”字。
  小文:“薪”字不常用,主要有三种意思:①柴火;②薪水;③姓。很显然,“薪火”中“薪”字的意思是 ① ,“薪金”中“薪”字的意思是 ② 。
  小逸:但是这两个词语的词性是一样的,都是 名词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为了改变国人的精神,鲁迅决心弃医从文,走上了救国救民的文学道路。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对旧思想、旧文化对国民的戕害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1936年10月19日清晨5时25分,在黎明前的短暂黑暗中,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猝然长逝。斯人已逝,但他永远是人们由衷敬仰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和精神影响深远。
A.痛彻心腑 不以为然
B.深恶痛绝 不以为然
C.深恶痛绝 不以为意
D.痛彻心腑 不以为意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先生说:“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B.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
C.读书,对于鲁迅来说,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他思考人生,批判现实的重要工具。
D.我特别喜欢“鲁迅”这个名字,因为它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教材知识补白]下列对于夸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B.“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属于扩大夸张。
C.“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怎么踢球 ”属于缩小夸张。
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属于扩大夸张。
发展型 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选文理由:师恩]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5分)
先生们的背影
陈梦云
  ①我是在1997年的秋天,从滇西的丽江永胜县来到云南师范大学读书的。那时候我住在一二一大街师大本部的男生宿舍楼,而上课,主要是在走进学校正大门之后,左手边有瓦顶、水磨石外观的一幢和二幢教学楼里。在教学楼后面三四十米,是一块草地和树丛,围着一幢与二幢教学楼一样的楼房,那里就是师大地理系、中文系和历史系的办公楼了,这三个系的办公室依次分布在一楼、二楼和三楼。
  ②我也就是那时遇见方龄贵先生的。大一每周有一两次,我们会在二幢一楼靠近出口的教室里,上李勤老师的《世界上古中古史》。课间休息,李老师喜欢走出教室,站在出口处、树丛旁,拎着水杯休息,呼吸室外清新的空气。我们则三三两两,和她站在一起聊天,或者询问学习中遇到的那些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有时候,就会看见一个身着青蓝色中山装,脚着布鞋,有点胖,步履蹒跚的老者,从林荫道里走向系办公楼,或者从办公楼出来,沿着林荫道慢慢地离开,手里拿着或者臂弯处夹着一些报刊和信件。李老师有时会和他打招呼,转头深情地告诉我们,这是我们历史系的老教授——方龄贵先生。我们也只是报之以微笑,并和老人礼节性地点头致意,我们哪里懂得方龄贵是何方神圣。只是老人朴素的衣着、满头的银发、像中风患者预后有点拖拉的脚步,还有他在办公楼或者林荫道一步一步、慢慢消失的背影,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
  ③后来,我们才知道方龄贵先生是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名教授,享誉全国的元蒙史大家,曾经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从未给我们本科生上过课,或者作过讲座。我们学生很少了解师大历史系会有这样一位大牌老教授,也无从去了解他的学术人生,感受他的师者意气,或者是通过他去了解、感知西南联大鲜活的历史,想想真的是一种说不出的遗憾和悲凉。
  ④2001年大学毕业,在离开那座让人魂牵梦萦的美丽校园之前,我曾经去拜会我的老师朱端强先生和何磊先生,请他们分别为我的毕业纪念册题字留念,并表达了自己幼稚的想法。我总感觉我们在大学学习了四年,对我们老师上课的情况比较了解,比如他们上课的神态举止、说话的口吻,平时讲话的口头禅,有时还会惟妙惟肖地模仿,或者在宿舍里熄灯之后,躺在床上谈论着某位老师。突然门头上的喇叭声响起,在宿管办公室值班的“双达标”校友或者学长会在里面警告我们:“宿舍里的同学不要讲话了,睡觉咯。”听到这声音,大家连忙收起话头和笑声,掩上被子安静地睡觉。但是我们对我们的老师,他们在学术上写过什么样的文章,出过什么样的著作,真的是不甚了解,知之太少,就如方龄贵先生,几乎就是一个空白。
  ⑤两位先生微笑着肯定了我的想法,并鼓励我今后到达工作的地方之后,有时间多读书、多思考,以后考回师大来读研究生。若干年过去了,我并没有能够遵照先生之愿,回到师大继续跟他们游学,感觉非常愧对老师的期望。只是我依然在工作、生活的缝隙里,坚持阅读、思考,将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写下来写出来,偶有小文章刊发,觉得可以减少一点内心的惭愧,这也成为激励我自己读书、写作的另一种动力。
  ⑥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曰:“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如今方龄贵先生已逝,当年系里那些教过我们的先生们,有的走了,有的垂垂老矣。在这个雨水来临的夏天,借邹建达院长《方龄贵:蒙元史的深耕者》,重温方龄贵先生的故事,怀念那个已经渐行渐远的校园,想念校园里的花开花落、民主草坪上的闻一多塑像、图书馆前的小翠湖,以及传承着西南联大文化和历史的联大旧教室、纪念馆,当然,还有如方龄贵先生一样的老师们——他们的背影,在校园的林荫道、教室内外,祥和、宁静,却总给人向往和奋进的力量。
(选自《春城晚报》,有删改)
5.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老师们之间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6.文章第②段是如何描写方龄贵先生的 方龄贵先生是一个怎样的教授 (4分)
7.第⑥段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50字)(3分)
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中“背影”有怎样的内涵。(4分)
拓展型 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9.班级准备制作一期活动专刊,专刊的头版要从下面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封面标题。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3分)
选择:      
理由:                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经典永流传·爱憎分明
锦书
微赏 “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了鲁迅先生坚决和敌人作斗争,甘心服务广大的劳苦大众的高尚品格。
夯基 厚积致远
1.正字音
舀(yǎo)水 咳嗽(sou) 校(jiào)对
抹(mǒ)杀 助记 疙瘩(ɡē dɑ) 深恶(wù)痛绝
助记
“抹”出三个音
  小黑盖房子,汗流浃背抹(mò)墙皮,五岁的小妹妹也来凑热闹,抓起灰泥就当胭脂脸上抹(mǒ)。妈妈赶紧拿了毛巾把她的小脸抹(mā)干净。
2.明字形
kāi(揩)桌 图解 碗dié(碟)  调ɡēnɡ(羹)
xīn(薪)金 草shuài(率) 洗zǎo(澡)
yōu(悠)然 hé(阖)眼  吩fù(咐)
图解
比比“皆”是
3.晓词义
(1) 校对 :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2)抹杀: 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
(3) 深恶痛绝 :厌恶、痛恨到极点。
(4)不以为然 辨析: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
辨析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前者侧重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后者侧重态度上不重视。
  示例:①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还是坚持己见。
  ②我曾多次提醒要注意安全生产,可他就是不以为意。
4.记常识
  本文作者是 萧红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聚焦 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分析人物]从作者记叙的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事物中,你能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幽默风趣的智者,情深义重的伟人。
2.[赏析句子]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答:“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敏捷果敢、一往无前的性格特点。
难点突破
[写作手法]本文除写鲁迅,还写了其他什么人 这是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答: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写他们是从侧面衬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写许广平主要通过她的言行,反映鲁迅先生的辛劳、乐观、刚毅。
读写联动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萧红在短短的五十二字中运用了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鲁迅先生笑声的特点和背后的情感,使人物形象鲜活、立体。请你也描写一位人物的笑,要形象鲜明,突出人物特点,使人物跃然纸上。100字以内
答:示例:奶奶的笑声是爽朗的,是源自灵魂的畅快。听到有趣的事儿,奶奶笑得前仰后合,双手直拍大腿,笑声似洪钟回荡。那眼角的鱼尾纹欢快跳跃,每一道褶子里都溢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知足。
答题○巧一点
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多
  (1)从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
  (2)从侧面描写入手。
  (3)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4)从典型事例入手。
  (5)从作者的评价入手。
  训练点对点:见【精练·旗开得胜】★处。
思路○清一点
侧面烘托
写法○妙一点
锤炼雕琢,写人生动
  (1)精准形容开篇定调。
用精准恰当的词汇进行描绘,定下文段的情感基调。
  (2)场景烘托强化特征。
借助环境氛围,衬托和强化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情感状态。
  (3)细节刻画生动呈现。
细腻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使人物形象鲜活呈现。
精练 旗开得胜建议用时30分钟
  幽默风趣、关爱青年、勤奋笔耕、心怀天下的鲁迅先生,令人高山仰止。让我们一同开启任务群之旅,随着作者在先生的生活里走一走吧!
基础型 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新考法]根据语境补全下面对话。(3分)
  小文:“薪火”的“薪”字你熟悉吗
  小逸:熟悉,课文中的“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里面有“薪”字。
  小文:“薪”字不常用,主要有三种意思:①柴火;②薪水;③姓。很显然,“薪火”中“薪”字的意思是 ① ,“薪金”中“薪”字的意思是 ② 。
  小逸:但是这两个词语的词性是一样的,都是 名词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为了改变国人的精神,鲁迅决心弃医从文,走上了救国救民的文学道路。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对旧思想、旧文化对国民的戕害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1936年10月19日清晨5时25分,在黎明前的短暂黑暗中,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猝然长逝。斯人已逝,但他永远是人们由衷敬仰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和精神影响深远。
A.痛彻心腑 不以为然
B.深恶痛绝 不以为然
C.深恶痛绝 不以为意
D.痛彻心腑 不以为意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鲁迅先生说:“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B.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
C.读书,对于鲁迅来说,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他思考人生,批判现实的重要工具。
D.我特别喜欢“鲁迅”这个名字,因为它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教材知识补白]下列对于夸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D )
A.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B.“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属于扩大夸张。
C.“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怎么踢球 ”属于缩小夸张。
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属于扩大夸张。
发展型 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选文理由:师恩]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5分)
先生们的背影
陈梦云
  ①我是在1997年的秋天,从滇西的丽江永胜县来到云南师范大学读书的。那时候我住在一二一大街师大本部的男生宿舍楼,而上课,主要是在走进学校正大门之后,左手边有瓦顶、水磨石外观的一幢和二幢教学楼里。在教学楼后面三四十米,是一块草地和树丛,围着一幢与二幢教学楼一样的楼房,那里就是师大地理系、中文系和历史系的办公楼了,这三个系的办公室依次分布在一楼、二楼和三楼。
  ②我也就是那时遇见方龄贵先生的。大一每周有一两次,我们会在二幢一楼靠近出口的教室里,上李勤老师的《世界上古中古史》。课间休息,李老师喜欢走出教室,站在出口处、树丛旁,拎着水杯休息,呼吸室外清新的空气。我们则三三两两,和她站在一起聊天,或者询问学习中遇到的那些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有时候,就会看见一个身着青蓝色中山装,脚着布鞋,有点胖,步履蹒跚的老者,从林荫道里走向系办公楼,或者从办公楼出来,沿着林荫道慢慢地离开,手里拿着或者臂弯处夹着一些报刊和信件。李老师有时会和他打招呼,转头深情地告诉我们,这是我们历史系的老教授——方龄贵先生。我们也只是报之以微笑,并和老人礼节性地点头致意,我们哪里懂得方龄贵是何方神圣。只是老人朴素的衣着、满头的银发、像中风患者预后有点拖拉的脚步,还有他在办公楼或者林荫道一步一步、慢慢消失的背影,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
  ③后来,我们才知道方龄贵先生是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名教授,享誉全国的元蒙史大家,曾经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从未给我们本科生上过课,或者作过讲座。我们学生很少了解师大历史系会有这样一位大牌老教授,也无从去了解他的学术人生,感受他的师者意气,或者是通过他去了解、感知西南联大鲜活的历史,想想真的是一种说不出的遗憾和悲凉。
  ④2001年大学毕业,在离开那座让人魂牵梦萦的美丽校园之前,我曾经去拜会我的老师朱端强先生和何磊先生,请他们分别为我的毕业纪念册题字留念,并表达了自己幼稚的想法。我总感觉我们在大学学习了四年,对我们老师上课的情况比较了解,比如他们上课的神态举止、说话的口吻,平时讲话的口头禅,有时还会惟妙惟肖地模仿,或者在宿舍里熄灯之后,躺在床上谈论着某位老师。突然门头上的喇叭声响起,在宿管办公室值班的“双达标”校友或者学长会在里面警告我们:“宿舍里的同学不要讲话了,睡觉咯。”听到这声音,大家连忙收起话头和笑声,掩上被子安静地睡觉。但是我们对我们的老师,他们在学术上写过什么样的文章,出过什么样的著作,真的是不甚了解,知之太少,就如方龄贵先生,几乎就是一个空白。
  ⑤两位先生微笑着肯定了我的想法,并鼓励我今后到达工作的地方之后,有时间多读书、多思考,以后考回师大来读研究生。若干年过去了,我并没有能够遵照先生之愿,回到师大继续跟他们游学,感觉非常愧对老师的期望。只是我依然在工作、生活的缝隙里,坚持阅读、思考,将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写下来写出来,偶有小文章刊发,觉得可以减少一点内心的惭愧,这也成为激励我自己读书、写作的另一种动力。
  ⑥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曰:“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如今方龄贵先生已逝,当年系里那些教过我们的先生们,有的走了,有的垂垂老矣。在这个雨水来临的夏天,借邹建达院长《方龄贵:蒙元史的深耕者》,重温方龄贵先生的故事,怀念那个已经渐行渐远的校园,想念校园里的花开花落、民主草坪上的闻一多塑像、图书馆前的小翠湖,以及传承着西南联大文化和历史的联大旧教室、纪念馆,当然,还有如方龄贵先生一样的老师们——他们的背影,在校园的林荫道、教室内外,祥和、宁静,却总给人向往和奋进的力量。
(选自《春城晚报》,有删改)
5.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老师们之间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答: ①大一课间休息,与李勤老师聊天时,看见方龄贵先生,并得知方先生是历史系的名教授。②大学毕业前,“我”去拜会两位老师,他们鼓励“我”多读书、多思考,考回师大来读研究生。 
★6.文章第②段是如何描写方龄贵先生的 方龄贵先生是一个怎样的教授 (4分)
答: 从外貌(肖像)、动作方面正面描写方龄贵先生;从李老师的表现和介绍侧面描写方龄贵先生。方龄贵先生是一个俭朴低调、学识渊博的名教授。 
7.第⑥段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50字)(3分)
答: 示例:学校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教与学的自由环境,老师借由学校提供的条件,向学生传递自己的人格追求与专业学识,学生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逐渐成长。(字数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中“背影”有怎样的内涵。(4分)
答: “背影”暗含着先生们的离去,包括老去和离开学校;“背影”暗示着“我”对先生们并不了解;“背影”有引领的意思,表示先生们对学生有引领作用。(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型 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9.班级准备制作一期活动专刊,专刊的头版要从下面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封面标题。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3分)
选择:      
理由:                
答:示例一:甲 甲是楷书,字体端正,笔法严谨,正好如鲁迅正直、严谨的形象。
示例二:乙 乙是隶书,工稳端庄,中正平和,正如鲁迅先生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