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 1.使学生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3.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 2.使学生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三)、情感目标
?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 2.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三、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学案(如下)
课 题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
编制人
审核人
高一地理组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2、?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3、?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辩证地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综合,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重点
难点
?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 堂 学 习
教师点拨、学生集锦
学习过程和内容
● 内力作用有3种方式,但最主要的方式是:
●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
。
1.
2.
3.
4.
5.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9第一、二段,P70倒数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3min)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3.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过程有什么特点?
4.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5.外力作用的方式有哪些?
学习过程和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集锦
【趣味探究】
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
【第一章:痛苦的分离】
几亿年前,砂子四兄弟软绵绵地躺在红彤彤、热乎乎的软流层里。突然有一天,他们在一阵强大的冲击下沿着岩石裂隙不断飞升,伴随着寒冷和躯体的硬化,他们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看见了阳光。
之后,沉睡若干年的他们再一次遭遇重大变故。砂子老大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了一座高大的褶皱山上,并远远地看到老二跌落到一个断裂的谷地里被流水冲走。而老三正躺在一片高高隆起的陆地上,老四深陷海峡底部。四兄弟已远隔万里千山。
【第二章:孤独的守望】
砂子老大难过极了,他想念大家在一起的日子,于是守在原地,希望兄弟们能回来找到他。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似乎听到了自己肢体崩解和破碎的声音,抬头望去,四周原本坚硬的岩石已然换了新的模样:
[图1—风化壳]
【第三章:坚定的启程】
砂子老大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终于有一天山顶倾泻而下的冰川包
裹了他,他决定随
冰川启程寻找他的
兄弟们。启程前他
的回头一望让他终
生难忘(图2),但
他好不犹豫地穿过
U型谷,奔向前方
的冰蚀洼地。 [图2—冰川侵蚀地貌]
被流水冲走的砂子老二也开始了寻亲的旅程,他
穿越沟谷、V型谷(图3),从瀑布跌落,甚至走过了
尘土漫天、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 读“痛苦的分离”,并细读课本P69第三段,自主探索下列问题:(8min)
1.砂子兄弟的分离是由于哪种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是哪两种方式?
2.具体说明砂子老大所躺的褶皱山和砂子老二跌落的断裂谷地是由于岩层在哪个方向上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形成的?
3.岩层在哪个方向上,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砂子老三出现在隆起的陆地上,砂子老四深陷在海峡底?
☆ 由此看来,地壳会发生 和 两个方向的运动,前者形成 和 ,后者引起 和 。只是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 为主。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存在,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相互渗透,相互叠加。
4.熟悉地壳运动产生的地表形态。
●读“孤独的守望”,结合课本P70倒数第二段,自主探求下列问题:(3min)
1.砂子老大在原地守望时,肢体崩解和破碎的现象是什么作用的结果?属于塑造地表形态的哪种力量?
2.这种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其实,那些崩解和破碎了的沙砾和碎块常常被称作“风化壳” (如图1),它们堆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
3.认识常见的风化壳。
● 读“坚定的启程”,结合课本P70倒数第一段,前后桌讨论,探究下列问题:(6min)
1.列举“坚定的启程”中砂子兄弟见到的地貌景观。
2.这些景观是由哪种作用形成的?属于塑造地形态的哪种力量?该作用在原地形成的地貌称作什么地貌?
教师点拨、学生集锦
学习过程和内容
3.由砂子兄弟的奇遇可知,施加外力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 、 、 。依据这四种因素,侵蚀作用可分为四类,即
作用、 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作用;形成的侵蚀地貌可相应称为 地貌、 流水侵蚀(溶蚀)地貌、 地貌、
地貌。
4.熟悉常见的侵蚀地貌。
[图3—V型谷] [图4—雅丹地貌]
可怜的砂子老三忍受着干旱和饥渴,随风从千里
戈壁、风蚀柱、风蚀蘑菇前飘过,从悲壮的雅丹地貌(图4)走过,不断寻找.
而砂子老四计划借助海水的运动爬上岸,他还不知道岸边有海蚀崖、海蚀柱(图5)、海蚀平台、海蚀洞等甚为惊奇的景观在等着他。 [图5—海蚀崖、海蚀柱]
【第四章:惊险的跋涉】
砂子四兄弟,开始分别跟随着冰川、流水、风、海浪,翻山越岭,一路跋涉,奔向遥远的另一个地方,陪伴他们的还有众多被风化和破碎的小伙伴。
【第五章:幸福的团聚】
冰川化了,砂子老大发现自己跟小伙伴们在一堆巨大的冰碛物上,在他们围绕的中间充满了水,形成了一个冰碛湖(图6)。终于等到一天他随着满溢的水流出,翻过冰碛丘陵汇入河流,他巧遇了他的二弟。
流水出了山口,速度慢了,两兄弟沉在了冲积扇(图7)上,一场暴雨过后,他们很幸运地汇到了河里,随河水一直到了入海口,堆积在一片三角洲上。
[图6—冰蚀湖] [图7—冲积扇]
风力小了,砂子老三落在一片沙漠里,新月形沙丘(图8)真是好看,可他无暇顾及,偷偷溜进了旅行人的背包里,跟着他到了海边,他看到四弟正懒洋洋地洋地躺在沙滩上,不远处的大哥和二哥也正向他们奔来。四兄弟经历了惊险、奇妙的旅程之后终于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
● 读“惊险的跋涉”,结合课本P71第一段,自主考虑下列问题:(2min)
1.“惊险的跋涉”中砂子兄弟受到了哪种作用?属于哪种力量?
2.这种作用的受力物体是什么?该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简单地说,搬运作用只是一个移动过程,并不形成地貌。
● 读“幸福的团聚”,结合课本P71第二段,同桌2人讨论,探究下列问题:(6min)
“冰碛[qì]物----冰川融化后堆积在一起的松散物。”
1.列举“幸人福的团聚”中砂子四兄弟见到的地貌景观。
2.这些景观属于什么地貌?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3. 产生这些地貌的是什么作用?属于哪种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过程和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集锦
[图8—新月形沙丘]
【综合提升】
阅读P70第二段和P71第三、四段,联系本节课所学,总结下列问题:(2min)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总的趋势分别是什么?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表形态时是怎样的关系?
4.依据施加这种作用的因素,该作用可分为四种作用类型,分别为: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形成的地貌相应为
地貌、 地貌、
地貌、 地貌。
5.熟悉常见的堆积地貌。
1.
2.
当 堂 检 测
检 测 题 目
学生纠错和集锦
读右侧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5min)
1.前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五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 )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
4.指出前四中景观中与外力作用有关的序号,并说明具体是哪种外力作用?
5.试说明与景观⑤形成有关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④
⑤
六、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给出故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解读课题“地表形态”、“力量”,切入本节课题。
提起学习兴趣,理解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展示
学习
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PPT课件展示: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2、?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外力作用形成
的不同地貌。
3、 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辩证地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
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综合,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了解学习目标
自
主
学 习
一、提出要求:阅读课本P69第一段和P70倒数第三段,回答学案上的相应的5个问题: 限时3min。
提出问题(学案):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3.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过程有什么特点?
4.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5.外力作用的方式有哪些?
二、展示答案
三、教师点拨:
● 内力作用有3种方式,但最主要的方式是:
●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
。
一、阅读课本P69第一、二段,P70倒数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3min)
二、学生对照答案修改
三、1分钟巩固记忆
趣味探究一:
地壳运 动
由故事过渡至“故事探究一”,
提出要求:“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
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趣味探究一:
要求:1.细读课本P69第三段 。
2.阅读“第一章:痛苦的分离”。
3.自主探索完成学案第2页右侧第一框内的相应问题。
4.限时 8min 。
展示故事(学案):
【第一章:痛苦的分离】
几亿年前,砂子四兄弟软绵绵地躺在红彤彤、热乎乎的软流层里。突然有一天,他们在一阵强大的冲击下沿着岩石裂隙不断飞升,伴随着寒冷和躯体的硬化,他们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看见了阳光。
之后,沉睡若干年的他们再一次遭遇重大变故。砂子老大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了一座高大的褶皱山上,并远远地看到老二跌落到一个断裂的谷地里被流水冲走。而老三正躺在一片高高隆起的陆地上,老四深陷海峡底部。四兄弟已远隔万里千山。
提出问题(学案):
● 读“痛苦的分离”,并细读课本P69第三段,自主探索下列问题:(8min)
1.砂子兄弟的分离是由于哪种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是哪两种方式?
2.具体说明砂子老大所躺的褶皱山和砂子老二跌落的断裂谷地是由于岩层在哪个方向上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形成的?
3.岩层在哪个方向上,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砂子老三出现在隆起的陆地上,砂子老四深陷在海峡底?
☆ 由此看来,地壳会发生 和 两个方向的运动,前者形成 和 ,后者引起 和 。只是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 为主。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存在,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相互渗透,相互叠加。
二、点评学生的答案并详解“地壳运动”,在黑板上板书图示,强化理解。
三、展示图片,加深理解
按要求完成相应问题,并待老师提问时回答。
二、做好集锦
三、看图,认识内力作用的类型和形成的地貌
趣味探究二:
风化作 用
一、由故事过渡至“趣味探究二”
提出要求: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趣味探究二:
要求:1.细读课本P70倒数第二段 。
2.阅读“第二章:孤独的守望”。
3.自主探索完成学案上3个相应问题。
4.限时 3min 。
展示故事(学案):
【第二章:孤独的守望】
砂子老大难过极了,他想念大家在一起的日子,于是守在原地,希望兄弟们能回来找到他。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似乎听到了自己肢体崩解和破碎的声音,抬头望去,四周原本坚硬的岩石已然换了新的模样:
[图1—风化壳]
提出问题:
●读“孤独的守望”,结合课本P70倒数第二段,自主探求下列问题:(3min)
1.砂子老大在原地守望时,肢体崩解和破碎的现象是什么作用的结果?属于塑造地表形态的哪种力量?
2.这种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二、点评并点拨:
其实,那些崩解和破碎了的沙砾和碎块常常被称作“风化壳” (如图1),它们堆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
三、板书重要内容
四、展示图片:常见的风化壳
一、按照要求完成问题,并待提问时回答。
二、订正答案,理解风化作用的产生过程和实质。
三、笔记
四、认识常见的风化壳。
趣味探究三:侵蚀作用和侵蚀地貌
一、由故事过渡,
提出要求: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趣味探究三:
要求:1.细读课本P70倒数第一段 。
2.阅读“第三章:坚定的启程”。
3.然后,前后桌讨论解决学案上4个相应问题。
4.限时 6min 。
展示故事(学案):【第三章:坚定的启程】
砂子老大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终于有一天山顶倾泻而下的冰川包
裹了他,他决定随
冰川启程寻找他的
兄弟们。启程前他
的回头一望让他终
生难忘(图2),但
他好不犹豫地穿过
U型谷,奔向前方
的冰蚀洼地。 [图2—冰川侵蚀地貌]
被流水冲走的砂子老二也开始了寻亲的旅程,他
穿越沟谷、V型谷(图3),从瀑布跌落,甚至走过了
尘土漫天、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图3—V型谷]
[图4—雅丹地貌]
可怜的砂子老三忍受着干旱和饥渴,随风从千里戈壁、风蚀柱、风蚀蘑菇前飘过,从悲壮的雅丹地貌(图4)走过,不断寻找.
而砂子老四计划借助海水的运动爬上岸,他还不知道岸边有海蚀崖、海蚀柱(图5)、海蚀平台、海蚀洞等甚为惊奇的景观在等着他。 [图5—海蚀崖、海蚀柱]
提出问题(学案):
● 读“坚定的启程”,结合课本P70倒数第一段,前后桌讨论,探究下列问题:(6min)
1.列举“坚定的启程”中砂子兄弟见到的地貌景观。
2.这些景观是由哪种作用形成的?属于塑造地形态的哪种力量?该作用在原地形成的地貌称作什么地貌?
3.由砂子兄弟的奇遇可知,施加外力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 、 、 。依据这四种因素,侵蚀作用可分为四类,即
作用、 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作用;形成的侵蚀地貌可相应称为 地貌、 流水侵蚀(溶蚀)地貌、 地貌、
地貌。
4.熟悉常见的侵蚀地貌。
二、点评并强调
1、4种外力因素对应下的侵蚀作用和地貌
2、侵蚀地貌在“原地”形成
3、板书
三、展示图片:常见的侵蚀地貌,并简析。
一、按要求阅读、讨论并待提问时回答。
二、订正答案
三、认识常见的侵蚀地貌
趣味探究四:
搬运作 用
一、由故事过渡,
提出要求: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趣味探究四:
要求:1.细读课本P71第一段 。
2.阅读“第四章:惊险的跋涉”。
3.自主考虑解决学案上相应问题。
4.限时 2min 。
展示故事(学案):【第四章:惊险的跋涉】
砂子四兄弟,开始分别跟随着冰川、流水、风、海浪,翻山越岭,一路跋涉,奔向遥远的另一个地方,陪伴他们的还有众多被风化和破碎的小伙伴。
提出问题(学案):
● 读“惊险的跋涉”,结合课本P71第一段,自主考虑下列问题:(2min)
1.“惊险的跋涉”中砂子兄弟受到了哪种作用?属于哪种力量?
2.这种作用的受力物体是什么?该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二、点评并点拨:
简单地说,搬运作用只是一个移动过程,并不形成地貌
按要求完成问题
二、订正答案并修改、集锦
趣味探究五:
堆积作用和堆积地貌
一、由故事过渡,
提出要求: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趣味探究五:
要求:1.细读课本P71第二段 。
2.阅读“第五章:幸福的团聚”。
3.同桌讨论解决学案上相应问题。
4.限时 6min 。
展示故事(学案):【第五章:幸福的团聚】
冰川化了,砂子老大发现自己跟小伙伴们在一堆巨大的冰碛物上,在他们围绕的中间充满了水,形成了一个冰碛湖(图6)。终于等到一天他随着满溢的水流出,翻过冰碛丘陵汇入河流,他巧遇了他的二弟。
流水出了山口,速度慢了,两兄弟沉在了冲积扇(图7)上,一场暴雨过后,他们很幸运地汇到了河里,随河水一直到了入海口,堆积在一片三角洲上。
[图6—冰蚀湖] [图7—冲积扇]
风力小了,砂子老三落在一片沙漠里,新月形沙丘(图8)真是好看,可他无暇顾及,偷偷溜进了旅行人的背包里,跟着他到了海边,他看到四弟正懒洋洋地躺在沙滩上,不远处的大哥和二哥也正向他们奔来。四兄弟经历了惊险、奇妙的旅程之后终于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图8—新月形沙丘]
二、纠正学生答案并强调:
1、4种外力因素对应的堆积作用和地貌
2、堆积地貌在“另一地”形成
3、板书重要内容
三、展示图片:常见的堆积地貌
一、按要求阅读、讨论并待提问时回答。
二、订正答案并理解堆积作用和地貌的形成机理及种类。
三、认识常见的堆积地貌
综合提 升
结束故事,过渡至“综合提升”
提出要求:联系本节课所学,总结:
1.砂子老大自始至终都经历了哪些内外力作用?思考1分钟回答
2.阅读P70第二段和P71第三、四段,完成学案上的问题:
(2min)
提出问题(学案):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总的趋势分别是什么?
2.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表形态时是怎样的关系?
二、点评
一、按要求完成问题
二、集锦
当堂检 测
一、提出要求:读学案【当堂检测】中的五种地貌景观图, 回答问题:(5min)
给出题目(学案):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5min)
1.前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五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 )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
4.指出前四中景观中与外力作用有关的序号,并说明具体是哪种外力作用?
5.试说明与景观⑤形成有关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④
二、提问后点评讲解
一、按要求检测
二、修改
课堂小 结
总结本节所学知识点,引出下节课内容
评测练习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5min)
1.前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2.五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3.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 )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
答案:B
4.指出前四中景观中与外力作用有关的序号,并说明具体是哪种外力作用?
答案:①-流水侵蚀(溶蚀) ③-风力侵蚀
5.试说明与景观⑤形成有关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④ ⑤
答案:黄土高原-风力堆积;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流水侵蚀
课件27张PPT。《高中地理》必修一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平原山地盆地高原丘陵沙漠溶洞沟谷【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2、?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外力作用形成
的不同地貌。
3、 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辩证地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
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综合,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注意:课堂时间有限,请同学们先明确答案、做简单标注即可,
让我们最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自主学习】答案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3.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过程:
有时很快,瞬间改变;
有时很慢,漫长的地质年代才有显著变化。
4.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太阳辐射能
5.外力作用的方式: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用1分钟时间迅速背诵巩固(尤其2.5两个重要知识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 【趣味探究】
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
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趣味探究一:
要求:1.细读课本P69第三段 。
2.阅读“第一章:痛苦的分离”。
3.自主探索完成学案第2页右侧第一框内的相应问题。
4.限时 8min 。
注意:课堂时间有限,请同学们先明确答案、做简单标注即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地壳运动------------------褶皱山】岩层水平相对运动弯曲变形【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断裂谷地】岩层水平相离运动断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山地】岩层垂直运动上升隆起【地壳运动------------------海峡】岩层垂直运动下沉凹陷【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 【趣味探究】
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趣味探究二:
要求:1.细读课本P70倒数第二段 。
2.阅读“第二章:孤独的守望”。
3.自主探索完成学案上3个相应问题。
4.限时 3min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风化壳】【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 【趣味探究】
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趣味探究三:
要求:1.细读课本P70倒数第一段 。
2.阅读“第三章:坚定的启程”。
3.然后,前后桌讨论解决学案上4个相应问题。
4.限时 6min 。
注意:课堂时间有限,请同学们先明确答案、做简单标注即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冰川侵蚀地貌】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湖【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瀑布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天坑钟乳石【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丹
地貌戈壁【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海水侵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 【趣味探究】
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趣味探究四:
要求:1.细读课本P71第一段 。
2.阅读“第四章:惊险的跋涉”。
3.自主考虑解决学案上相应问题。
4.限时 2min 。
注意:课堂时间有限,请同学们先明确答案、做简单标注即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 【趣味探究】
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趣味探究五:
要求:1.细读课本P71第二段 。
2.阅读“第五章:幸福的团聚”。
3.同桌讨论解决学案上相应问题。
4.限时 6min 。
注意:课堂时间有限,请同学们先明确答案、做简单标注即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冰川堆积地貌】冰碛丘陵冰碛湖【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风力堆积地貌】沙漠新月形沙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海水堆积地貌】 【综合提升】
联系本节课所学,总结:
1.砂子老大自始至终都经历了哪些内外力作用?思考1分钟回答
2.阅读P70第二段和P71第三、四段,完成学案上的问题:
(2min)
注意:课堂时间有限,请同学们先明确答案、做简单标注即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综合提升】 【当堂检测】
读学案【当堂检测】中的五种地貌景观图,
回答问题:(5min)【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当堂检测】高一地理课时学案
课 题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
编制人
王明苹
审核人
高一地理组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2、?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3、?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辩证地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综合,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重点
难点
?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 堂 学 习
教师点拨、学生集锦
学习过程和内容
● 内力作用有3种方式,但最主要的方式是:
●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
。
1.
2.
3.
4.
5.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9第一、二段,P70倒数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3min)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3.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过程有什么特点?
4.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5.外力作用的方式有哪些?
学习过程和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集锦
【趣味探究】
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砂子兄弟的奇妙旅程》
【第一章:痛苦的分离】
几亿年前,砂子四兄弟软绵绵地躺在红彤彤、热乎乎的软流层里。突然有一天,他们在一阵强大的冲击下沿着岩石裂隙不断飞升,伴随着寒冷和躯体的硬化,他们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看见了阳光。
之后,沉睡若干年的他们再一次遭遇重大变故。砂子老大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了一座高大的褶皱山上,并远远地看到老二跌落到一个断裂的谷地里被流水冲走。而老三正躺在一片高高隆起的陆地上,老四深陷海峡底部。四兄弟已远隔万里千山。
【第二章:孤独的守望】
砂子老大难过极了,他想念大家在一起的日子,于是守在原地,希望兄弟们能回来找到他。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似乎听到了自己肢体崩解和破碎的声音,抬头望去,四周原本坚硬的岩石已然换了新的模样:
[图1—风化壳]
【第三章:坚定的启程】
砂子老大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终于有一天山顶倾泻而下的冰川包
裹了他,他决定随
冰川启程寻找他的
兄弟们。启程前他
的回头一望让他终
生难忘(图2),但
他好不犹豫地穿过
U型谷,奔向前方
的冰蚀洼地。 [图2—冰川侵蚀地貌]
被流水冲走的砂子老二也开始了寻亲的旅程,他
穿越沟谷、V型谷(图3),从瀑布跌落,甚至走过了
尘土漫天、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 读“痛苦的分离”,并细读课本P69第三段,自主探索下列问题:(8min)
1.砂子兄弟的分离是由于哪种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是哪两种方式?
2.具体说明砂子老大所躺的褶皱山和砂子老二跌落的断裂谷地是由于岩层在哪个方向上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形成的?
3.岩层在哪个方向上,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砂子老三出现在隆起的陆地上,砂子老四深陷在海峡底?
☆ 由此看来,地壳会发生 和 两个方向的运动,前者形成 和 ,后者引起 和 。只是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 为主。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存在,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相互渗透,相互叠加。
4.熟悉地壳运动产生的地表形态。
●读“孤独的守望”,结合课本P70倒数第二段,自主探求下列问题:(3min)
1.砂子老大在原地守望时,肢体崩解和破碎的现象是什么作用的结果?属于塑造地表形态的哪种力量?
2.这种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其实,那些崩解和破碎了的沙砾和碎块常常被称作“风化壳” (如图1),它们堆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
3.认识常见的风化壳。
● 读“坚定的启程”,结合课本P70倒数第一段,前后桌讨论,探究下列问题:(6min)
1.列举“坚定的启程”中砂子兄弟见到的地貌景观。
2.这些景观是由哪种作用形成的?属于塑造地形态的哪种力量?该作用在原地形成的地貌称作什么地貌?
教师点拨、学生集锦
学习过程和内容
3.由砂子兄弟的奇遇可知,施加外力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 、 、 。依据这四种因素,侵蚀作用可分为四类,即
作用、 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作用;形成的侵蚀地貌可相应称为 地貌、 流水侵蚀(溶蚀)地貌、 地貌、
地貌。
4.熟悉常见的侵蚀地貌。
[图3—V型谷] [图4—雅丹地貌]
可怜的砂子老三忍受着干旱和饥渴,随风从千里
戈壁、风蚀柱、风蚀蘑菇前飘过,从悲壮的雅丹地貌(图4)走过,不断寻找.
而砂子老四计划借助海水的运动爬上岸,他还不知道岸边有海蚀崖、海蚀柱(图5)、海蚀平台、海蚀洞等甚为惊奇的景观在等着他。 [图5—海蚀崖、海蚀柱]
【第四章:惊险的跋涉】
砂子四兄弟,开始分别跟随着冰川、流水、风、海浪,翻山越岭,一路跋涉,奔向遥远的另一个地方,陪伴他们的还有众多被风化和破碎的小伙伴。
【第五章:幸福的团聚】
冰川化了,砂子老大发现自己跟小伙伴们在一堆巨大的冰碛物上,在他们围绕的中间充满了水,形成了一个冰碛湖(图6)。终于等到一天他随着满溢的水流出,翻过冰碛丘陵汇入河流,他巧遇了他的二弟。
流水出了山口,速度慢了,两兄弟沉在了冲积扇(图7)上,一场暴雨过后,他们很幸运地汇到了河里,随河水一直到了入海口,堆积在一片三角洲上。
[图6—冰蚀湖] [图7—冲积扇]
风力小了,砂子老三落在一片沙漠里,新月形沙丘(图8)真是好看,可他无暇顾及,偷偷溜进了旅行人的背包里,跟着他到了海边,他看到四弟正懒洋洋地
++
● 读“惊险的跋涉”,结合课本P71第一段,自主考虑下列问题:(2min)
1.“惊险的跋涉”中砂子兄弟受到了哪种作用?属于哪种力量?
2.这种作用的受力物体是什么?该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简单地说,搬运作用只是一个移动过程,并不形成地貌。
● 读“幸福的团聚”,结合课本P71第二段,同桌2人讨论,探究下列问题:(6min)
“冰碛[qì]物----冰川融化后堆积在一起的松散物。”
1.列举“幸人福的团聚”中砂子四兄弟见到的地貌景观。
2.这些景观属于什么地貌?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3. 产生这些地貌的是什么作用?属于哪种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过程和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集锦
洋地躺在沙滩上,不远处的大哥和二哥也正向他们奔来。四兄弟经历了惊险、奇妙的旅程之后终于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图8—新月形沙丘]
【综合提升】
阅读P70第二段和P71第三、四段,联系本节课所学,总结下列问题:(2min)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总的趋势分别是什么?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表形态时是怎样的关系?
4.依据施加这种作用的因素,该作用可分为四种作用类型,分别为: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形成的地貌相应为
地貌、 地貌、
地貌、 地貌。
5.熟悉常见的堆积地貌。
1.
2.
当 堂 检 测
检 测 题 目
学生纠错和集锦
读右侧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5min)
1.前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五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 )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
4.指出前四中景观中与外力作用有关的序号,并说明具体是哪种外力作用?
5.试说明与景观⑤形成有关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④
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