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背

文档属性

名称 考前必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10:2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前必背
第一章 认识区域
1.区域的基本特性
基本特性 含义
区域整体性 指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所占据的空间就是该区域的范围
区域差异性 指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它既来自区域内各要素,也来自区域整体
区域开放性 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
区域动态性 指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
  2.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2)人文发展指数:以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3.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成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在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第二章 区域发展
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上海为例)
辐射功能 表现
产业带动 功能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原有的低端产业逐步退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新医药等产业显著加强,金融、证券、国际商贸等领域全面提升,形成市场竞争力强劲的庞大产业集群
都市核心 功能 上海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不仅强力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而且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都有着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交通运输 枢纽功能 上海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心城区已建成立体交通网络。上海拥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
金融服务 功能 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是我国大陆两大股票交易中心之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黄浦区、陆家嘴一带金融中介机构云集,许多世界级大银行在此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或分理机构
科技研发 创新功能 上海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所,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
  2.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路径 含义
产业 延伸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
产业 更新 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
综合 发展 有的产业转型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在转型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向演化
  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方向
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4.荒漠化的防治方针及措施
(1)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防治措施:营造防护林体系;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 区域合作
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产业转出地
有利影响 腾出发展空间,凝聚创新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
不利影响 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2)对产业转入地
有利影响 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不利影响 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占用农业用地。
  (3)能够促进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区域发展各有侧重,扬长补短,形成高效益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资源调出区
有利 影响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大型产业基地
不利 影响 面临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原材料经济占比高、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2)对资源调入区
有利影响 缓解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不利影响 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3)对沿线区:一般而言,运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3.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4.“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
相关国家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重点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