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为了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传承航天精神,我校特举办“航天科技周”展览活动。今天,我们将结合本课的学习,理解“首次”进入空间站之自豪,读懂航天精神,为此次的“航天科技周”展览活动准备素材!
任务情境
任务一
追寻航天足迹
获悉 huò xī 交会 jiāo huì 节点 jié diǎn
驻留 zhù liú 关键 guān jiàn
获悉:获得消息,知道某种情况。
交会:会合,聚集。
节点:结构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驻留:停留。
关键: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预习检测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找出对应的新闻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因
如何
6月17日9时22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航天领域要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升空至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以及后续按计划要完成的工作。
标题:引标——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主标——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导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主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背景:航天领域要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结语: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小组讨论,梳理这则新闻的结构。
神州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引题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正题
读一读文章的题目,说一说这个题目和前面所学的《消息二则》题目有何不同?
引题与正题配合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神舟十二号飞船升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点是什么?
中国人在征服太空领域又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巨大成就。
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仰望星空,逐梦九天,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过。
千年前,举杯邀月舞零乱,抬头看相期邈邈云汉间;
而如今,乘神舟如今直上银河去,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到多人,从舱内到舱外,如今“敢上九天揽月”已成为现实,一个个“首次”不断刷新中国人在太空的印记,一次次腾飞见证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奋进足迹。
任务二
探寻航天征程
读完课文,我们发现这则新闻中有很多的数字。请你找出有数字的句子,品一品句子的妙处,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1)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6月17日9时22分”,“3名”,时间和人数精确具体,体现了我国航天科技的新成就。“准确”“顺利”形容词表现我国航天技术的高超,突出了我国科技的新成就。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6月17日15时54分”“约6.5小时”这些数字都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首次”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清楚准确地介绍各个环节,突出对接的严谨性。
跟着获奖作品学新闻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则新闻消息由余建斌、吴月辉、刘诗瑶主创,于2021年6月18日刊登在人民日报,全文459字,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读完这则消息,你能发现什么特点?
这则消息突出特点是“短、实、精、重”四个字。
读完这则消息,你能发现什么特点?
相比当天其他媒体的同类事件报道,该则报道仅459字,但片言居要,字字都有含金量,尤其是标题突出强调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聚焦新闻点,极其醒目,不仅将新闻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也突出了该条新闻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彰显了新闻报道书写时代、记录历史的功能。
“短”
“实”
消息虽然字数不长,但内容信息量大,专业性强,表述准确,新闻要素齐全。从神十二发射,到顺利入轨,再到成功对接,航天员乘组进入轨道舱,包括后续工作,全部涵盖,体现了记者长期的专业积累和深厚的文字功底。
“精”
这则消息是记者精心采访、精细写作,深入践行强“四力”要求的充分体现。
“重”
这则短消息刊发在头版头条,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
任务三
传承航天精神
说说这则消息,它给我们传递了怎样的情感?
强烈的自豪感与骄傲感
对科技智慧的歌颂和激励
爱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的提升
畅所欲言:我们可以从航天员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品质?
千年之前,屈原感慨宇宙之大,发出“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的疑问;
千年之后,我们继承先辈愿景,击破万里苍穹,问鼎宇宙洪荒,圆梦九天。
好奇心是一种探索动机,进取动力,是一种向未知和未来世界挑战的精神。
养成爱观察、爱提问题、爱研究问题的习惯。
要到大自然中去,去发现新鲜事物。
要更加勇敢地面对未知,无畏的去探索科学,探索世界。
我们向往天空,就保持好奇和探索的精神!
当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秉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把过去千百年来的浪漫想象,一个一个变成了现实,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致敬中国航天人!
致敬中国航天人
课堂结语
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艰辛的跋涉。不论是“嫦娥”揽月,还是“祝融”探火,不论是“羲和”逐日,还是如今的“问天”探苍穹,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向前,无不留下航天人艰苦奋斗的深深足迹。
作为青少年的你们,更要弘扬航天精神,将灵魂触动转化为拼搏进取的“动力引擎”,以“直破云霄”之志,“追风赶月”之姿,“日拱一卒”之功,筑梦苍穹,照亮青春征途。
作业布置
站上新起点,迈上新征程,新时代的航天必将书写更加恢弘壮丽的航天梦,同学们,接力棒来到了你们的手里,愿你们传扬航天精神,继续创造新的中国高度、中国奇迹……
以“航天”为主题画一张手抄报,展现你的学习成果吧!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