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16张)+素材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16张)+素材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16 22:09:50

文档简介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河流地貌的发育”分别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该部分仍以聚落为例,再次解释了地貌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由于河流地貌总是发育于一定的大地貌单元之上,所以,教材分三段阐述了河流地貌对所在大地貌单元,即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训设计】
一、预习培训
1. 结合预习案问题提示,通读教材标注关键词,熟记基础知识。落实: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二、课前培训
1、组长培训:
(1)明确本节课的流程,具体到时间段:自主探究、原生态展示(10分钟左右),动态组合、各取所需(15分钟左右),表述反馈(15分钟左右),落实总结(5分钟左右)。
(2)讨论时提出明确要求,具体到人,人人有事干,积极投入,高效讨论。
(3)展示规范快速,注意规律总结,对展示人要求具体指导。
2、小组成员培训:
(1)组长对组员进行培训,强调讨论、展示的要求,在思考落实环节要加以督促。
(2)明确每层同学的任务、目标,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激情投入实现高效。
3、学科班长培训及表述反馈培训:
让学科班长提前组织好课堂,准备好上课资料,并划定展示区域。
(2)表述反馈同学注意规律性总结,着重于问题的突破口和解题思路,言简意赅、注重总结,不要霸占课堂,要集思广益,让所有同学真正地参与进来。
三、课上即时性培训
1、关注学生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组长培训:反思本节课的得失,小组整体的表现,探究内容仍存在的疑难点。
3、小组成员培训:反思个人课堂的表现,展示是否规范、认真,探究点是否全部解决,思维深度、广度是否达到,在学习超市的环节是否真正获取所需。
4、对课上即时性问题的及时解决。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播报】各种流水地貌的图片
【导入】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下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思考几个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常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诗中表达的意向体现了怎样的沧海桑田?
【学习目标解读】
探究河流地貌的成因,分析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体会沧海桑田的地理美。
【自主探究,原生态展示】
要求:1.针对探究案,认真自我探究,把不明白的标记出来。
2.总结预习效果,归纳方法、规律。
【动态组合各取所需】
内容:1.导学案中的探究问题
2.自主探究中产生的疑问
要求:
先组内讨论再跨组交流,小组长搞好调控。
各小组可用另色笔二次补充修改完善展示内容并总结规律方法。
在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基础上带着个人疑惑到其他组,解决疑惑、碰撞智慧。
将未解决疑问写到后黑板上。
【反馈表述】
1.学生总结发现的问题,给全体同学以提醒。
2.老师引领学生解决疑难,拔高提升。
【课堂生成性问题预设及脉络梳理】
一、河流地貌
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2)河谷的形成原理
3.河流的堆积地貌
(1)冲积平原的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
洪积一冲积平原
?????? 三角洲平原
?????? 河漫滩平原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高原地区
山区
冲积平原
自然条件
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

较好
河流地貌类型
深切的河谷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
河流地貌条件
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聚落分布
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河流地貌的发育
训练案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3题。
1.形成图中地貌的外力作用为(  )
A.流水搬运 B.海浪侵蚀
C.流水堆积 D.洋流搬运
2.下列地貌中与该地地貌成因相同的是(  )
A.长江三峡 B.江汉平原
C.渭河谷地 D.喀斯特地貌
3.该地区聚落(  )
A.分布在广阔的冲积扇平原
B.呈点状分散分布
C.蜿蜒分布于山前
D.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1~3.解析:根据图中河流、海洋的分布,可知图中地区在河口处,其地貌为河口三角洲,由此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1.C 2.B 3.D
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
A.“U”型谷 B.冲积扇平原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答案:C
5.上图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________河段。(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入海口处
答案:A
读下面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6~7题。
6.河流上游(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7.图中②处有比①、③、④处规模更大的聚落,该处的河流地貌为(  )
A.V型谷 B.冲积扇
C.三角洲 D.河漫滩平原
6~7.解析:②处以上河流位于上游山区,下切侵蚀强烈,形成“V”型谷,如D图所示,②处为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
答案:6.D 7.B
8.河中若有沙金,淘金处最可能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图中②处位于河流凸岸,沉积作用明显。
答案:B
二、综合题
9.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地貌上看,①处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
(2)从地质构造中看,②处属于________构造,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3)在乙图中,与甲图中①处位置相同的是________,C处河谷横剖面往往呈________型。
(4)读乙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河段,河谷横剖面呈“V”型
B.在B处往往形成河漫滩平原
C.在C河段,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D.在C河段,河流侵蚀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蚀
(5)下列城市所在地的地貌类型与图中A处相同的是(  )
A.拉萨 B.北京
C.上海 D.大连
答案:(1)冲积扇 流水的堆积 河流流出山口处 (2)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并沿断裂面发生相对位移 (3)B “V” (4)D (5)C
10.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区以200米等高线为界地貌类型有何不同?
(2)分析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3)A城区成为当地较大城市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分析图中的条件为A城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答案:(1)西侧为山地,东侧为平原。
(2)特点:①沿河及交通线分布;②平原多,山区少。
原因: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河流及交通沿线交通便利,居民点分布多。
(3)两条河流汇合处,并有铁路经过。
(4)河流汇合处,水源充足,可解决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铁路经过,为城市商品交换、人口流动提供了方便;河流的运输功能会促进城市的发育。
素能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读“北半球某河流部分横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的流向是(  )
A.自南向北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西向东
2.下列关于该河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位于河流上游
B.该处河段以下蚀作用为主
C.建港口应选在西岸
D.该河段西侧可形成冲积平原
1~2.解析: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规律分析,该河段剖面东面陡,说明东岸在右侧,故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该河床剖面特点反映出该河段位于河流下游,以侧蚀为主,建港应在岸陡的一侧。
答案:1.A 2.D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有一公路沿河兴建。读图,完成3~4题。
3.若河水暴涨,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阻的路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若要安排野外露营活动,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选点是(  )
A.W    B.X   
C.Y    D.Z
3~4.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判断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根据图中河流曲流分布,分析甲~丁处流水侵蚀状况,可知丙处路段两侧河流均为凹岸,侵蚀强烈,河堤易被冲毁。X与其它三地相比,地势最低,且位于曲流凹岸一侧,离河流很近,存在洪水威胁。
答案:3.C 4.B
读下面四幅著名河流分布图,完成5~6题。
5.上述四条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面积最为广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上述四条河流中,沿河流两侧50km范围内人口聚落最稠密的应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5~6.解析:依据图中经纬网和水系轮廓、海陆分布信息判断①为刚果河,②为巴拉那河,③为密西西比河,④为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流域有广阔的冲积平原,尼罗河沿岸人口非常密集,埃及人口分布极为不均。
答案:5.C 6.D
二、综合题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堀穴,曰:冬可以避风寒。”
材料二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弯环抱处,为凸岸)。
(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图乙、丙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等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及原因。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的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答案:(1)因素:光照、热量和湿度。光照——向南开口,采光条件好;热量——避开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防洪。
(2)水流较缓,便于取水;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凸岸为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
(3)凹岸流水侧蚀作用强烈,水深,建港的水域条件好。
8.读下面图甲泉州市水系图,图乙泉州市年内气温、降水月份分配,图丙河谷地貌,并结合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泉州气候温暖,冬季不冷;热量丰富,降水充足;植物四季常绿,农作物终年可生长。“四季有花常见雨”是泉州气候的真实写照。因气候常年温暖舒适,故泉州有“温陵”的雅称。
材料二 晋江发源于戴云山东麓,干流上游俗称西溪,在南安双溪口汇入大支流东溪后始称晋江,全长182千米。晋江是泉州市最主要的河流,也是福建省的第三大河,它可以说是泉州市百万人民的“母亲河”。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方面分析泉州市气候的成因。
(2)根据图中信息,说明晋江的流向是________,其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________。
(3)图中晋江上游M处的河谷形态应是丙图中的________,此处河流的外力作用方式以________为主。
(4)从晋江上游到下游,沿岸聚落的密度有什么变化?试从河流地貌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1)夏季,大陆比同纬度的海洋热,形成低压,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盛行,气候炎热多雨;冬季,大陆比同纬度的海洋冷,形成高压,来自内陆的干燥气流盛行,气候温暖少雨。
(2)自西北向东南 大气降水
(3)B 侵蚀
(4)聚落密度增大。河流下游多地势平坦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河网密布,有便利的运输条件和较为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更适合聚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