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卷+讲评教案+讲评课件(共16张)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卷+讲评教案+讲评课件(共16张)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17 13:23:47

文档简介

《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 进一步加强答题方法指导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析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4、提高地理综合素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纠正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性看待平时的考试分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的考试和高考
【教学重点】
?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应试解题能力
提高地理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工具】自制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 型】讲评课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成绩分析】
(课件展示分数段和优秀学生名单)
1、表扬优秀学生。
2、提出向优秀学习,迎头赶上。
【存在问题】
(课件展示试题中发现的问题及问题对应题号)
1、教师逐一对问题进行简单说明、讲解
2、学生对照问题进行自我进行查找
3、学生卷面的展示,给以视觉上的震撼
师:有问题不可怕,我们要能够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在以后的学习、考试过程中改正问题。
【错题及处理】
(课件展示主要错题题号,提出错题的处理要求)
1.先进行自纠,找出自己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改正。(5分钟)
2.再就个人质疑组内进行解决。(3分钟)
师:每个同学的答卷情况不尽相同,先自己查资料,进行纠错;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解决不了的,进行第二个环节组内质疑、交流,力求问题的解决。
3.展示交流
针对主要错题让组内学生发表自己的对该题目的理解、做法,也就是对该题目进行解析;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者订正,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期间,教师给与一定的掌控,适时进行点拨。
【知识释疑】
师:通过阅卷,发现以下两个知识点需要来一块讲解一下。先来讲解一下第一个:是特殊原因导致人口金字塔的异常问题;(展示课件,进行讲解),接着进行19、29题的讲解。再讲解以下第二个问题:三角坐标判读步骤:第一步画三条坐标轴的递增方向,第二步向递增方向画三条坐标轴的平行线,第三步读数。(展示课件,进行讲解)接着进行24题的讲解、练习、巩固。
【 课堂小结】
师:归纳总结。
【 二次过关】

树立榜样
激励后进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错点
教师强调
引起重视
让学生明确处理办法 限时改正
提高时间观念课堂效率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发挥团队作用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
实现共赢
注重规律方法上的归纳总结,教给学生方法
错点、重点
再巩固






课件16张PPT。第一章单元检测 试卷讲评一.成绩分析成绩优秀学生:
郑尹妮 李英 郑嘉琪
秦鹏 刘永成 张玉婷
齐琪 刘雪菲 宋玉洁给个赞二.存在的问题1.审题过快、不仔细 。
如:10、11、 33(2)
2.讲过的问题落实不到位。
如:34
3.知识面太狭窄。
如:3、30
4.读图析图能力欠佳。
如:1、19、29、24、25
5.部分同学答题不认真,不规范。
如:写的太少 、潦草、勾画严重等。
太草,太少!勾画严重,卷面不整!书写认真,令人赏心悦目!书写认真,令人赏心悦目!书写认真,令人赏心悦目!三.主要错题 选择题: 1、6、17、19、24、25、29
综合题:33(2)、(3)

四. 错题处理要求:
1.先进行自纠,找出自己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改正。(5分钟)
2.再就个人质疑组内进行解决。(3分钟)
3.展示一.特殊原因导致人口金字塔的异常:
下面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中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19、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a B. b C. c D.d.√29、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使东北人口金字塔最有可能接近于图中的 √1、画三条坐标轴的递增方向二、三角坐标判读步骤2、向递增方向画三条坐标轴的平行线3、读数24、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 93% B. 23% C. 13% D. 60%√2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五.二次过关答案1.B 2.B 3.C 4.B 5.D 6.D 7.B 8.D 9.B
10.(1)A 这一地区是世界上工矿业最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地区 ; B 该地区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社会经济发达地区 (2)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 D 加那利寒流 几内亚湾暖流
(3)A、D、B、C (4)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
A. I期 B. II期 C. III期 D. IV期
2、 在I期( )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
A.尼日利亚  B.韩国  ? C.古巴  ??? D.澳大利亚
4、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较严重趋向的阶段是( )
A.(1) B.(2)  ?? C.(4)  ?? D.(5)
5、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 )
A.地形的影响 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 D.文化背景的影响
6、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 )
① 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 生产活动方式 ③ 交通运输条件 ④ 文化教育状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 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 ( )
A.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B.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C.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 D.交通运输条件
8、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
9、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10~13题。
10、曲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乡村→城市 B.城市→乡村
C.城市→城市 D.不固定
11、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
A.① B.② C ③ D.④
12、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气候因素
13、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 )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力 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4~15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14、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15、该城市可能是( )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C.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拉丁美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地区
17.下面可能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大规模流动方向的是 (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河南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18、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19、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 a B. b C. c D.d.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6、图7回答20~21题。20、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图。若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21、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22~23题
具体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载人口量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22、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图回答24-25
24、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 93% B. 23% C. 13% D. 60%
2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
下降了4.8%,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
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3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26~27题。
26、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27、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
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
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
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剧《闯关东》在各省、地电视台滚动热播,讲述的是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据统计,整个清代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占当时整个东北人口的近一半。闯关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影响巨大的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次空前的移民壮举。据此完成28~29题
28、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东北地区 ( )
A.制造业高度发达 B.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C.大量征兵抗战 D.畜牧业水平高
29、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使东北人口金字塔最有可能接近于图中的 ( )
30、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二、综合题(40分)
31、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是: (2分)
针对该国问题应该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2分)
(2)B国的人口问题是
应采取的人口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2分)
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D.俄罗斯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 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材料三 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 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3分)
(2)根据材料四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1分)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3分)
3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省(区)









内蒙

老年人口比重
12.8
8.5
8
7.5
6.8
6.5
6.9
5.1
5
5
3
人口承载状况
0.2—0.8
0.3—1
0.5—1
0.2—0.7
0.7—1.3
0.9—2
>2
>2
>2
>2
>2
(1)上述哪些省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4分)
(2)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区的人口负担最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和第五
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的统计图。
(3)椐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三:世界、中国、美国人均耕地与人均GDP比较表。
世界
中国
美国
人均耕地(公顷/人)
0.24
0.08
0.76
(4)读上表,分析造成人均耕地继续减少的原因(2分)
34、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 、???????? 和????????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5分))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2分)
人口变化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B
D
A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D
B
D
A
C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B
B
B
A
D
B
A
B
二、综合题
31、(1)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经济发达,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完善,生育观念转变,出生率下降;生活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的好,平均寿命延长,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2)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高;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3)C
 32、(1)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户口的人口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2)制造业 批发零售业 社会服务业 较低(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了工业化、速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人口压力过大,会带来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就业和社会管理困难等问题。
33、 (1)沪、苏、津、粤 ①计划生育使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比重下降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等,使平均寿命延长。
(2)沪、粤 自然条件优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的高度开放;环境人口容量大。
(3)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加剧 原因:①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
(4)自然原因:灾毁耕地 社会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34、(1)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等生活条件好;
(2)矿产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
(3)缓解人地矛盾,保护改善当地环境;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二次过关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
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
A.93% B.23% C.13% D.60%
2、与 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 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 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 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3~5题。
3.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上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
A.1970年前后 B.1990年前后
C.2010年前后 D.2030年前后
4.据图可知,日本“人口机会窗口”期约为(  )
A.20年左右 B.35年左右
C.45年左右 D.60年左右
5.“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读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差额率图,其中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比例,正值为迁入,负值为迁出。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五个字母代表的地区中,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a、c? ? B.b、d C.c、d? D.a、e
7.如果图中各点代表国内人口状况,则最有可能反映我国广东省的是(  )
A.a? ?? B.b C.c? ? D.d
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10、读大西洋两侧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和B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请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原因,分别是:A.        ;
B.          。
(2)15—19世纪,图示区域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特点是 ;其中被强制性迁移的 (图中字母)地区;从B到D如果顺着洋流航行,则依次经过的洋流是 。
(3)图中A、B、C、D四地,二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一直是人口迁出地区的是 ,由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的是 ,由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
(4)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引起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二次过关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D 6.D 7.B 8.D 9.B
10.(1)A 这一地区是世界上工矿业最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地区 ; B 该地区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社会经济发达地区
(2)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 D 加那利寒流 几内亚湾暖流
(3)A、D、B、C
(4)经济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