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进一步理解我国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图片:2011年10月31日,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1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
设计意图:学生对人口数量的变化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图片与数字,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及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教学环节1:人口的自然增长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课本P3活动题,总结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让学生写出计算公式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课件展示图片: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让学生说出观后感。
?承转过渡: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这也就体现了人口增长存在时间差异。
?教学环节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不匀速性
?学生活动:读课本图1.2和1.3,分析四个历史时期人口的增长速度和数量情况,并说出判断方法。分析四个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思考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因素
历史时期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20世纪以来
人口数量情况
人口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原因
教师小结:通过图中曲线的斜率大小和纵坐标的数据可以读出: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快慢不同。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的人口数)(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承接过渡:人口自然增长不仅存在时间差异还存在空间差异
教学环节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不平衡性
学生活动:读课本图1.4分析各大洲在2010年的人口数量排序;201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排序;2010年与1950年相比,各大洲人口增长由快到慢排序。
教师小结:读图指导:阅读地理柱状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辨别颜色、长短的柱子表示的含义。(3)比较同一时段(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段(时间)柱子的长短,确定其含义。
承接过渡:通过各大洲人口增长快慢排序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缓。
独立思考:列表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列表比较,明确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其中贯穿读图技巧的指导,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承转过渡: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可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原始型、传统型 、现代型。
教学环节4:人口增长模式及其时空变化
学生活动:读图1.6 ,分析三种模式的转变及特点,并完成下表。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
典型分布地区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教师小结:方法点拨:如何确定人口增长模式?(1)从特征上区分:现代是三低,传统高低高,原始高高低,切实要记牢。(2)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二者;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承接过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同,所面临的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不同。
课堂探究:小组讨论,展示点评。
探究一:读潍坊市人口资料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63
44.20
11.80
32.40
1970
33.89
7.34
26.55
1975
21.56
7.53
14.03
1983
15.10
6.73
8.37
1992
11.43
6.80
4.55
2002
9.30
6.26
3.04
2008
9.34
6.76
2.58
(1)分析潍坊市1970年前后、1992年前后人口增长模式属什么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
(2)思考潍坊市完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主要有哪些原因?
设计意图: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环节5: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
探究二:读德国、印度的人口资料,比较两类国家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材料一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德国的出生率自1975年以来基本低于死亡率。德国人口问题专家科雷穆教授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到2050年,德国人口将从现在的8 200万下降到7 080多万,一半以上的人口将超过50岁,1/3的人口将超过60岁。
材料二 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控制人口的政策,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
设计意图:不同的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不同,会出现不同问题,通过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的措施,探讨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指导:一个国家要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就应与当地的环境、资源相协调,因而不同的国家应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如俄罗斯重新实行授予多生孩子的妇女为英雄母亲称号,意大利通过现金津贴鼓励生育。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为世界控制人口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播放图片:展示我国不同时代的计划生育标语口号及宣传图片,深入理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演变。
设计意图:我国不同的时期,计划生育的口号不同。由此看出我国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鼓励生育到计划生育的历程,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与国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堂小结:学生结合本节学习目标,自查本节的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课后探究:利用周末上网或到当地计生部门调查昌乐县历次人口普查的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的情况,绘制昌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并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了家乡的人口增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案例出发,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评测练习
读右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右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读后回答3-4题。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四个国家中,最有可能位于欧洲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右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5-7题
5.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 )
A.(1)→(2)B.(2)→(3)
C.(3)→(4)D.(4)→(5)
6.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 )
A.尼日利亚 B.韩国 C.古巴 D.澳大利亚
7.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 ( )
A.(1) B.(2) ?? C.(4) ?? D.(5)
8、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A.印度? ?????B.埃塞俄比亚????C.法国????D.中国
课件20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2005年1月6日0时2分,中国的第13亿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左一)向宝宝颁发了中国的第13亿公民证书。2011年10月31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丹妮卡·卡马乔在菲律宾降生。1.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能结合资料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和解决措施。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案例探究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原因。3.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学习目标课标:
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指标
出生率= ———— ×100% 死亡率= ———— ×100%
1、200000×2% =4000人200000×(1+2%)10 = 2437994145243799×1.7% =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就更多呢?结合课本P3活动题思考
2.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不匀速性少 较多 持续增加 庞大缓慢 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思考: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根本因素是 ?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3.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不平衡性1、到201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如何排序?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发展中国家3、2010年与1950年相比,各大洲人口增长由快到慢如何排序? 2、201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如何排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缓慢 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
德国、
日本 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1020304010203040出生率死亡率(‰)时间出 生 率自然增长率甲乙原始型传 统 型现代型丙丁热带地区一
些土著居民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多数欧美
发达国家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特征典型分布地区4.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征如何确定人口增长模式?1.从特征上区分:
现代是三低,传统高低高,原始高高低,切实要记牢。
2.从数值上区分:
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二者;
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方法点拨展示点评 6分钟讨论要求(6分钟):
1、组长首先安排任务,先一对一讨论(1-2分钟),然后组内共同讨论,做到全员参与,高效讨论。
2、边讨论边做记录,注意总结答题思路和方法。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点评和质疑的准备。
4、讨论完毕坐下整理完善导学案或按自己的计划学习。5组2组(1)1970年前后为传统型、1992年前后为现代型。
依据:1970年前后人口增长模式表现出高、 低、高的特点,属于传统型。
1992年前后人口增长模式表现出低、低、低的特点,属于现代型。
(2)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政策,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文化观念的转变等。探究一德国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影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印度
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影响:资源不足,粮食短缺,生态破坏严重,就业困难,经济发展缓慢
措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措施探究二现金津贴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不同的人口政策俄罗斯重新实行授予多生孩子的妇女为英雄母亲瑞 典:夫妇双方均有18个月产假,若育有三名子女,每月可获约3400元人民币补贴。拓展提升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下图为中国、法国和肯尼亚三国人口增长模式图(1990年),自左向右国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B.中国、肯尼亚和法国
D.肯尼亚、法国和中国A.肯尼亚、中国和法国
C.法国、中国和肯尼亚
A学以致用目标要求:
认真审题,安静作答,力争全对!1-7 B B C A C A D
8、(1)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