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30 10:36:43

文档简介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简述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知识点1 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念: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__________所产生的________应答反应。
(2)举例:________、眨眼反射、________等。
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
(1)组成
反射弧通常由_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传出神经和________组成(如图所示)。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及大致过程
1.(P22~23思考·讨论)________是感觉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分布部位。
2.(P22~23思考·讨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元的数量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3.兴奋
(1)概念: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__________后,由___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2)产生条件:①可兴奋的______________;②适宜的________。
(3)传导范围
①可在________中传导
②可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脊髓等低级神经中枢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1.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会合拢,这是反射。 (  )
2.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必须有脑或脊髓的参与。 (  )
3.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
4.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
分析反射弧与反射活动
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也可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相应感觉中枢,形成相应感觉。其结构基础如图所示。
1.上图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2为__________,4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痛觉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针刺手指皮肤产生痛觉,兴奋的传导过程: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疼痛。手指接受刺激发生缩手动作兴奋的传导过程: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手。感觉的产生__________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手反射发生时,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先缩手?这有什么意义?
                                    
                                    
4.如果传入神经受到严重损伤,针刺手指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痛觉,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缩手反射。如果传出神经受损,针刺手指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痛觉,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深化归纳]
1.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和“”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接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反射弧中相关结构破坏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图示 反射大致 过程 对应结构特点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感觉神经元末梢的特殊结构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感觉神经元的突起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无效应
运动神经元的突起 只有感觉 但无效应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感觉的产生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1.(链接P23图2-4)去脑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常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右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将破坏前后的反应结果记录如下:
刺激 部分 发生的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右后肢均不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不可能是(  )
A.感受器和效应器
B.传入神经和感受器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感受器和传出神经
2.(不定项)(链接P22~23思考·讨论)如图表示青蛙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
B.④和⑤一定分布在同一部位
C.结构④由传出神经末梢构成
D.刺激③时,④产生具体效应属于反射
(1)效应器包括两种,一种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另一种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腺体。
(2)并非所有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个部位,如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感受器在指尖,而效应器却在大臂。
知识点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____________。
2.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2)建立过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
(3)维持:需要____________的强化。
(4)消退
①原因: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②实质:是中枢把原先引起________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________效应的信号,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________,是一个新的________过程,需要________的参与。
(5)意义:使机体具有更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如果你家里养了猫或者狗,要让它在固定的地点大小便,你该怎样训练它呢?
                                    
                                    
1.当人看到酸梅时分泌大量的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  )
2.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  )
3.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非条件反射可以消退,条件反射是永久的。 (  )
4.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给予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最后会消退,直至完全丧失。 (  )
分析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下图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狗吃到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食物是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刺激,该反射是________(填“与生俱来”或“后天形成”)的。
2.图2中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________刺激。
3.反复经过图3(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一段时间后,图4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4.基于上图所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完善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模型图。
5.狗和铃声之间建立起了条件反射,如果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狗再听到铃声,还会分泌唾液吗?
                                    
                                    
                                    
                                    
                                    
[深化归纳]
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2.条件反射的建立、维持与消退
1.(链接P24~25正文)下列事例中,与“望梅止渴”涉及的反射类型不同的是(  )
A.被斑噪钟鹊捕食时,褐刺嘴莺幼鸟模仿其天敌的声音进行驱赶
B.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能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闪慢慢行
C.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迅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D.某人闻到有刺激性的辣椒或胡椒后不停地打喷嚏
“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2.(链接P24图2-5)荷兰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A.乌鸦经过训练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
B.在训练过程中烟头由非条件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
C.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
D.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不再掉落食物,乌鸦看到烟头不再叼取,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
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叫作非条件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既不能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也不能引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称为无关刺激。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作反射。
3.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4.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5.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
1.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脊髓中有膝跳反射的中枢,该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②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仅由肌肉或腺体组成 ③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A.②③       B.①②
C.②       D.①③
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敲击膝盖下方,小腿抬起需要伸肌和屈肌相互协调完成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3.呃逆(打嗝)通常是膈肌痉挛导致的,由一个反射弧完成,其相关中枢位于脑干。临床上可采用神经传导抑制剂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呃逆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膈肌构成
B.脑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使脑干受压时可能引起呃逆
C.巴氯芬可能通过降低传入神经的兴奋性而起作用
D.呃逆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须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4.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5.(不定项)“闻声识人”是许多同学具有的本领;当说到梅子时,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上述的两种实例都表示的是一种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参与“闻声识人”的过程
B.非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预见性
C.吃到很甜的梅子后,看到梅子不再流涎是因为之前的反射丧失
D.声音和人反复对应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知识点1
自主梳理
1.(1)中枢神经系统 内外刺激 规律性 (2)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2.(1)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 (2)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兴奋 分析 综合 应答
教材隐性知识
1.神经节 2.少于
微思考
提示:不能,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的参与。
3.(1)外界刺激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2)细胞或组织 刺激 (3)反射弧
基础诊断
1.× 提示:含羞草是植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不会发生反射活动。
2.√
3.× 提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4.× 提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合作探究
任务一
1.提示: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提示:大脑皮层 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不属于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3.提示:先缩手。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4.提示:不能 不能 能 不能
对点练习
1.B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破坏前,无论刺激脊蛙哪一侧后肢的感受器,都能引起双侧的后肢收缩,实验结果显示,破坏了右后肢部分结构之后,刺激左后肢时,左后肢仍然可以收缩而右后肢不能收缩,说明右侧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实验结果还显示,破坏后,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已经不能收缩了,这说明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综上所述,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因此A、C、D均存在可能性,B不可能。]
2.BCD [题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可以判定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A正确;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在同一个部位,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B、C错误;当刺激③时,由于反射弧结构不完整,④效应器产生的效应不属于反射,D错误。]
知识点2
自主梳理
1.非条件反射 2.(1)学习和训练 (2)非条件 无关 条件 (3)非条件刺激
(4)兴奋性 抑制性 新的联系 学习 大脑皮层 (5)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复杂环境变化
微思考
提示:通过奖励或惩处,使猫、狗建立定点大小便的条件反射。
基础诊断
1.× 提示:当人看到酸梅时分泌大量的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其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唾液腺。
2.× 提示:脑干控制的呼吸属于非条件反射。
3.× 提示:条件反射可以消退,非条件反射是永久的。
4.√
合作探究
任务二
1.提示:非条件 非条件 与生俱来
2.提示:无关
3.提示:条件
4.提示:非条件 非条件 无关 无关 非条件 条件 条件
5.提示:不会,条件反射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那么即使狗听到铃声,也不会分泌唾液。
对点练习
1.D [褐刺嘴莺幼鸟的模仿行为、红灯停绿灯行、听到铃声走进教室是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A、B、C不符合题意;闻到刺激性气味打喷嚏属于非条件反射,D符合题意。]
2.B [乌鸦经过训练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是经过后天训练的结果,A正确;乌鸦经过多次训练之后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即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B错误;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目的是训练乌鸦形成把烟头扔进容器的动作,C正确;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不再掉落食物,乌鸦看到烟头不再叼取,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
课堂检测素养测评
1.C [脊髓中有膝跳反射的中枢,该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①正确;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②错误;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③正确。故错误的是②。]
2.D [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弧不完整,D错误。]
3.D [呃逆的产生由一个反射弧完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膈肌构成,A正确;据题干可知,呃逆反射相关中枢位于脑干,因此脑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使脑干受压时可能引起呃逆,B正确;巴氯芬为神经传导抑制剂,可能通过降低传入神经的兴奋性而起作用,C正确;呃逆反射相关中枢位于脑干,属于非条件反射,可以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错误。]
4.B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因此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运动时大汗淋漓来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弧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5.AD [“闻声识人”是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参与了“闻声识人”的形成过程,A正确;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预见性,B错误;吃到很甜的梅子后,看到梅子不再流涎是因为形成了一个新的反射,C错误;声音和人反复对应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正确。]
11 / 11(共84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 标 要 求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简述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知识点1 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念: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____________所产生的_________应答反应。
(2)举例:____________、眨眼反射、____________等。
中枢神经系统
内外刺激
规律性
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
(1)组成
反射弧通常由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___、传出神经和_________组成(如图所示)。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传出神经
末梢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及大致过程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兴奋
分析
综合
应答
1.(P22~23思考·讨论)_________是感觉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分布部位。
2.(P22~23思考·讨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元的数量______(填“多于”或“少于”)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神经节
少于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提示:不能,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的参与。
3.兴奋
(1)概念: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____________后,由___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2)产生条件:①可兴奋的_______________;②适宜的______。
外界刺激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细胞或组织
刺激
②可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3)传导范围
①可在_________中传导
反射弧
1.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会合拢,这是反射。 (  )
提示:含羞草是植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不会发生反射活动。
2.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必须有脑或脊髓的参与。 (  )
3.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
提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

×
4.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
提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
分析反射弧与反射活动
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也可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相应感觉中枢,形成相应感觉。其结构基础如图所示。
1.上图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2为________,4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产生痛觉的中枢位于________。针刺手指皮肤产生痛觉,兴奋的传导过程: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疼痛。手指接受刺激发生缩手动作兴奋的传导过程: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手。感觉的产生__________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大脑皮层 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不属于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3.缩手反射发生时,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先缩手?这有什么意义?
提示:先缩手。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4.如果传入神经受到严重损伤,针刺手指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痛觉,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缩手反射。如果传出神经受损,针刺手指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痛觉,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提示:不能 不能 能 不能
[深化归纳]
1.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和“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接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反射弧中相关结构破坏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图示 反射大致 过程 对应结构特点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感觉神经元末梢的特殊结构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感觉神经元的突起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无效应
运动神经元的突起 只有感觉
但无效应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感觉的产生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1.(链接P23图2-4)去脑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常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右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将破坏前后的反应结果记录如下:
刺激部分 发生的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右后肢均不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不可能是(  )
A.感受器和效应器     B.传入神经和感受器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感受器和传出神经

B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破坏前,无论刺激脊蛙哪一侧后肢的感受器,都能引起双侧的后肢收缩,实验结果显示,破坏了右后肢部分结构之后,刺激左后肢时,左后肢仍然可以收缩而右后肢不能收缩,说明右侧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实验结果还显示,破坏后,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已经不能收缩了,这说明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综上所述,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因此A、C、D均存在可能性,B不可能。]

2.(不定项)(链接P22~23思考·讨论)如图表示青蛙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
B.④和⑤一定分布在同一部位
C.结构④由传出神经末梢构成
D.刺激③时,④产生具体效应属于反射


BCD [题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可以判定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A正确;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在同一个部位,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B、C错误;当刺激③时,由于反射弧结构不完整,④效应器产生的效应不属于反射,D错误。]
(1)效应器包括两种,一种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另一种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腺体。
(2)并非所有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个部位,如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感受器在指尖,而效应器却在大臂。
知识点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__________。
2.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学习和训练
(2)建立过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
非条件
无关
条件
(3)维持:需要_______________的强化。
(4)消退
①原因: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②实质:是中枢把原先引起_________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_________效应的信号,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___________,
是一个新的______过程,需要____________的参与。
(5)意义:使机体具有更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非条件刺激
兴奋性
抑制性
新的联系
学习
大脑皮层
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复杂环境变化
如果你家里养了猫或者狗,要让它在固定的地点大小便,你该怎样训练它呢?
提示:通过奖励或惩处,使猫、狗建立定点大小便的条件反射。
1.当人看到酸梅时分泌大量的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  )
提示:当人看到酸梅时分泌大量的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其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唾液腺。
2.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  )
提示:脑干控制的呼吸属于非条件反射。
×
×
3.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非条件反射可以消退,条件反射是永久的。 (  )
提示:条件反射可以消退,非条件反射是永久的。
4.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给予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最后会消退,直至完全丧失。 (  )
×

分析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下图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狗吃到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食物是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刺激,该反射是________(填“与生俱来”或“后天形成”)的。
提示:非条件 非条件 与生俱来
2.图2中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________刺激。
提示:无关
3.反复经过图3(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一段时间后,图4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提示:条件
4.基于上图所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完善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模型图。
提示:非条件 非条件 无关 无关 非条件 条件 条件
5.狗和铃声之间建立起了条件反射,如果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狗再听到铃声,还会分泌唾液吗?
提示:不会,条件反射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那么即使狗听到铃声,也不会分泌唾液。
[深化归纳]
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2.条件反射的建立、维持与消退

1.(链接P24~25正文)下列事例中,与“望梅止渴”涉及的反射类型不同的是(  )
A.被斑噪钟鹊捕食时,褐刺嘴莺幼鸟模仿其天敌的声音进行驱赶
B.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能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闪慢慢行
C.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迅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D.某人闻到有刺激性的辣椒或胡椒后不停地打喷嚏
D [褐刺嘴莺幼鸟的模仿行为、红灯停绿灯行、听到铃声走进教室是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A、B、C不符合题意;闻到刺激性气味打喷嚏属于非条件反射,D符合题意。]
“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2.(链接P24图2-5)荷兰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A.乌鸦经过训练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
B.在训练过程中烟头由非条件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
C.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
D.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不再掉落食物,乌鸦看到烟头不再叼取,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乌鸦经过训练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是经过后天训练的结果,A正确;乌鸦经过多次训练之后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即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B错误;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目的是训练乌鸦形成把烟头扔进容器的动作,C正确;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不再掉落食物,乌鸦看到烟头不再叼取,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
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叫作非条件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既不能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也不能引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称为无关刺激。
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叫作反射。
3.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4.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5.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1.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脊髓中有膝跳反射的中枢,该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②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仅由肌肉或腺体组成 ③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A.②③       B.①②
C.② D.①③
C [脊髓中有膝跳反射的中枢,该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①正确;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②错误;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③正确。故错误的是②。]

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敲击膝盖下方,小腿抬起需要伸肌和屈肌相互协调完成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D [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弧不完整,D错误。]

3.呃逆(打嗝)通常是膈肌痉挛导致的,由一个反射弧完成,其相关中枢位于脑干。临床上可采用神经传导抑制剂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呃逆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膈肌构成
B.脑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使脑干受压时可能引起呃逆
C.巴氯芬可能通过降低传入神经的兴奋性而起作用
D.呃逆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须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D [呃逆的产生由一个反射弧完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膈肌构成,A正确;据题干可知,呃逆反射相关中枢位于脑干,因此脑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使脑干受压时可能引起呃逆,B正确;巴氯芬为神经传导抑制剂,可能通过降低传入神经的兴奋性而起作用,C正确;呃逆反射相关中枢位于脑干,属于非条件反射,可以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错误。]
4.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B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因此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运动时大汗淋漓来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弧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5.(不定项)“闻声识人”是许多同学具有的本领;当说到梅子时,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上述的两种实例都表示的是一种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参与“闻声识人”的过程
B.非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预见性
C.吃到很甜的梅子后,看到梅子不再流涎是因为之前的反射丧失
D.声音和人反复对应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AD [“闻声识人”是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参与了“闻声识人”的形成过程,A正确;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预见性,B错误;吃到很甜的梅子后,看到梅子不再流涎是因为形成了一个新的反射,C错误;声音和人反复对应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正确。]
课时分层作业(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题组一 反射与反射弧
1.肌肉之所以在运动时出现酸痛,是因为反复用力收缩产生了很多代谢物,其中一部分可以与受体结合激活肌肉中的疼痛传入神经元,然后将疼痛信号传入大脑。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肌肉酸痛感的产生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以电刺激器直接刺激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属于反射
C.除神经细胞外,肌肉细胞也可以产生兴奋
D.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C [机体产生肌肉酸痛是一种感觉,产生感觉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A错误;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以电刺激器直接刺激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B错误;据题干信息可知,除神经细胞外,肌肉细胞也可以产生兴奋,C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2.某健康人受到惊吓后,收缩压(心脏收缩时血流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升至140 mmHg以上,通过体内调节机制可恢复正常,如下所示,图中b是(  )
主动脉和颈动脉上的压力感受器]心血管中枢心脏
①交感神经 ②副交感神经 ③传入神经 ④传出神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C [受到惊吓后,心脏收缩时血流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大,动脉血压会升高,主动脉和颈动脉上的压力感受器会兴奋,心脏、血管活动加强,通过神经调节使心脏、血管活动恢复正常,能使心脏、血管活动减弱的神经为副交感神经,结合题意可知,b应该是④传出神经、②副交感神经,C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3.瘦素可参与糖、脂肪等代谢调节使体重减轻,如图为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摄食行为的部分途径,图中共有几条反射弧(  )
A.3条     B.2条
C.1条 D.0条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D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其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图中仅表示了由下丘脑传至大脑皮层产生饱食感或饥饿(摄食)感的“上传”过程,并不表示相关“反射应答”过程,故不存在完整反射弧。因此D正确,A、B、C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4.某科研小组用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实验一:刺激脊蛙右后肢的趾部,观察该后肢的反射活动;实验二: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右后肢的趾部,观察该后肢的反射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后肢趾部的皮肤
B.实验二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右后肢肌肉
C.实验二若刺激传出神经,该后肢不能完成屈腿反射
D.以上实验说明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B [实验一刺激脊蛙右后肢的趾部,观察该后肢的反射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后肢趾部的皮肤,A正确;实验二屈腿反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右后肢肌肉,B错误;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实验二若刺激传出神经,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能完成屈腿反射,C正确;实验二用针破坏脊髓后,由于屈腿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受到破坏,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与实验一对照可说明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题组二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5.直接给甲狗喂食,会刺激其初级唾液分泌中枢而使该中枢兴奋,从而引起唾液的分泌;每次给乙狗喂食前,先让其听到铃声,然后立即喂食,一段时间后,乙狗一受到铃声刺激就会引起唾液的分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先天形成的,无须训练就具有的
B.乙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永久存在的
C.乙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形成甲狗所完成反射的基础
D.甲狗和乙狗所完成反射的神经中枢的位置相同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A [甲狗直接喂食刺激,所完成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形成的,永久存在的,可以遗传的,无须训练就具有的,A正确;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乙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会消失,不可遗传,B错误;甲狗所完成的非条件反射是形成乙狗所完成条件反射的基础,C错误;甲狗和乙狗所完成反射的神经中枢的位置不相同,甲狗所完成的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脊髓,乙狗所完成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6.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建立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声音属于非条件刺激
B.图乙所示强化过程为“先给予电击刺激,然后再给予声音刺激”
C.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这种反射的中枢在脊髓
D.图丙中老鼠形成恐惧反射后,声音刺激变为条件刺激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D [一开始声音不能使小鼠产生恐惧,声音属于无关刺激,A错误;图乙是将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即电击刺激与声音刺激同时进行,B错误;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这种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图丙中老鼠形成恐惧反射后,声音刺激已变为条件刺激,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7.家兔的减压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该反射弧中连接减压神经中枢的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某同学对已麻醉的家兔进行手术,并用电流刺激神经中枢后测定其血压变化,以区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手术处理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减压神经 迷走神经 血压
甲组 + + 下降
乙组 - + 下降
丙组 + - 不变
注:“+”表示该神经完好,“-”表示剪断该神经。
A.甲组电刺激麻醉家兔的神经中枢后出现减压反射导致其血压下降
B.手术离体部位要用蒸馏水浸润以维持反射弧活性
C.减压反射可以缓解血压突然升高带来的身体不适
D.该实验证明减压反射中减压神经是传出神经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C [电刺激麻醉家兔的神经中枢后导致其血压下降,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减压反射,A错误;手术离体部位要用生理盐水浸润以维持反射弧活性,B错误;对已麻醉的家兔进行手术,并用电流刺激神经中枢后测定其血压变化,结果显示迷走神经完好时血压可以下降,说明减压反射可以缓解血压突然升高带来的身体不适,C正确;分析表格可知,用电流刺激神经中枢后,迷走神经完好时血压下降,而减压神经完好时血压不变,据此推测,减压反射中迷走神经是传出神经,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8.(不定项)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此时可检测到眼眨肌产生电信号。经过训练,大鼠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条件反射的维持只需要条件刺激的强化
B.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该案例说明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
D.条件反射形成后,声音信号由非条件刺激转为条件刺激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AD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A错误;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正确;经过训练后,声音信号可以引起大鼠出现条件反射,而训练前,声音不能引起眨眼反射,该案例说明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C正确,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9.(不定项)科研人员对哺乳动物如何调控苦味和甜味感知进行了研究,给小鼠吸食甜味剂(Ⅰ)、苦味剂(Ⅱ)和甜味苦味混合剂(Ⅲ)三种不同口味的液体,观察记录小鼠的舔舐次数,实验结果为Ⅰ组远大于Ⅱ组,Ⅱ组≈Ⅲ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特定口味的溶质分子会刺激味蕾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味觉
B.味觉的产生需要借助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C.据结果推测,苦味味蕾产生兴奋后,对甜觉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D.味觉调节机制使动物远离苦味物质,可有效避免摄入潜在的有毒物质,利于生存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ACD [味蕾属于感受器,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特定口味的溶质分子会刺激味蕾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味觉,A正确;味觉的产生是由感受器产生兴奋后经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分析题意可知,给小鼠吸食甜味剂(Ⅰ)、苦味剂(Ⅱ)和甜味苦味混合剂(Ⅲ)三种不同口味的液体,而实验结果为Ⅰ组>Ⅱ组≈Ⅲ组,说明甜味剂能诱导小鼠舔舐,而Ⅱ组≈Ⅲ组,说明苦味味蕾产生兴奋后,对甜觉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C正确;一般而言,甜味属于能促进营养物质摄入的“好”味,而苦味属于警示食物有毒的“坏”味,味觉调节机制使动物远离苦味物质,可有效避免摄入潜在的有毒物质,利于生存,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0.(10分)如图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
(1)针刺皮肤引起疼痛,该过程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
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2)为了验证完整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多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每只脊蛙只进行下列一项实验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剥去脊蛙A,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说明完成反射需要保持______________的结构完整。
②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脊蛙的B,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
感受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③捣毁脊蛙的C,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
这三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上述实验未验证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时反射能否发生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解析] (1)当针刺皮肤时,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2)①依题意,将多只脊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该组为对照组)。剥去脊蛙A(皮肤,其中含感受器),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感受器是否完整,感受器完整时可出现屈肌反射,不完整时不发生屈肌反射,说明完成反射需要保持感受器的结构完整。②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脊蛙的B(传入神经),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传入神经是否完整,传入神经完整时发生屈肌反射,传入神经不完整时不发生屈肌反射,说明完成反射需要保持传入神经的结构完整。③捣毁脊蛙的C(神经中枢),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中枢是否完整,神经中枢完整时发生屈肌反射,神经中枢不完整时不发生屈肌反射,说明完成反射需要保持神经中枢的结构完整。以上三组实验都未验证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时反射能否发生,因此,并不能完全证明完整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

(教师用书独具)
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结构为反射的结构基础,至少含有两个神经元
B.神经节是区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依据之一
C.喷嚏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鼻黏膜
D.味觉的形成过程需要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
D [图示结构是反射弧,为反射的结构基础,至少含有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A正确;神经节是区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依据之一,传入神经上往往有神经节,B正确;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因而喷嚏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鼻黏膜,C正确;味觉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味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中,D错误。]
谢 谢!课时分层作业(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本套共10小题,共30分。第1~7小题,每小题2分;第8~9小题,每小题3分;第10小题10分。)
题组一 反射与反射弧
1.肌肉之所以在运动时出现酸痛,是因为反复用力收缩产生了很多代谢物,其中一部分可以与受体结合激活肌肉中的疼痛传入神经元,然后将疼痛信号传入大脑。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肌肉酸痛感的产生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以电刺激器直接刺激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属于反射
C.除神经细胞外,肌肉细胞也可以产生兴奋
D.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某健康人受到惊吓后,收缩压(心脏收缩时血流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升至140 mmHg以上,通过体内调节机制可恢复正常,如下所示,图中b是(  )
主动脉和颈动脉
上的压力感受器]心血管中枢心脏
①交感神经 ②副交感神经 ③传入神经 ④传出神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瘦素可参与糖、脂肪等代谢调节使体重减轻,如图为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摄食行为的部分途径,图中共有几条反射弧(  )
A.3条  B.2条  C.1条  D.0条
4.某科研小组用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实验一:刺激脊蛙右后肢的趾部,观察该后肢的反射活动;实验二: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右后肢的趾部,观察该后肢的反射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后肢趾部的皮肤
B.实验二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右后肢肌肉
C.实验二若刺激传出神经,该后肢不能完成屈腿反射
D.以上实验说明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题组二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5.直接给甲狗喂食,会刺激其初级唾液分泌中枢而使该中枢兴奋,从而引起唾液的分泌;每次给乙狗喂食前,先让其听到铃声,然后立即喂食,一段时间后,乙狗一受到铃声刺激就会引起唾液的分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先天形成的,无须训练就具有的
B.乙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永久存在的
C.乙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形成甲狗所完成反射的基础
D.甲狗和乙狗所完成反射的神经中枢的位置相同
6.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建立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声音属于非条件刺激
B.图乙所示强化过程为“先给予电击刺激,然后再给予声音刺激”
C.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这种反射的中枢在脊髓
D.图丙中老鼠形成恐惧反射后,声音刺激变为条件刺激
7.家兔的减压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该反射弧中连接减压神经中枢的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某同学对已麻醉的家兔进行手术,并用电流刺激神经中枢后测定其血压变化,以区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手术处理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减压神经 迷走神经 血压
甲组 + + 下降
乙组 - + 下降
丙组 + - 不变
注:“+”表示该神经完好,“-”表示剪断该神经。
A.甲组电刺激麻醉家兔的神经中枢后出现减压反射导致其血压下降
B.手术离体部位要用蒸馏水浸润以维持反射弧活性
C.减压反射可以缓解血压突然升高带来的身体不适
D.该实验证明减压反射中减压神经是传出神经
8.(不定项)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此时可检测到眼眨肌产生电信号。经过训练,大鼠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条件反射的维持只需要条件刺激的强化
B.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该案例说明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
D.条件反射形成后,声音信号由非条件刺激转为条件刺激
9.(不定项)科研人员对哺乳动物如何调控苦味和甜味感知进行了研究,给小鼠吸食甜味剂(Ⅰ)、苦味剂(Ⅱ)和甜味苦味混合剂(Ⅲ)三种不同口味的液体,观察记录小鼠的舔舐次数,实验结果为Ⅰ组远大于Ⅱ组,Ⅱ组≈Ⅲ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特定口味的溶质分子会刺激味蕾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味觉
B.味觉的产生需要借助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C.据结果推测,苦味味蕾产生兴奋后,对甜觉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D.味觉调节机制使动物远离苦味物质,可有效避免摄入潜在的有毒物质,利于生存
10.(10分)如图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
(1)针刺皮肤引起疼痛,该过程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完整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多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每只脊蛙只进行下列一项实验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剥去脊蛙A,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说明完成反射需要保持______________的结构完整。
②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脊蛙的B,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
③捣毁脊蛙的C,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
这三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分层作业(4)
1 2 3 4 5 6 7 8 9
C C D B A D C AD ACD
10.(每空2分,共10分)(1)不是 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①感受器 ③不能 上述实验未验证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时反射能否发生
1.C [机体产生肌肉酸痛是一种感觉,产生感觉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A错误;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以电刺激器直接刺激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B错误;据题干信息可知,除神经细胞外,肌肉细胞也可以产生兴奋,C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错误。]
2.C [受到惊吓后,心脏收缩时血流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大,动脉血压会升高,主动脉和颈动脉上的压力感受器会兴奋,心脏、血管活动加强,通过神经调节使心脏、血管活动恢复正常,能使心脏、血管活动减弱的神经为副交感神经,结合题意可知,b应该是④传出神经、②副交感神经,C正确。]
3.D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其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图中仅表示了由下丘脑传至大脑皮层产生饱食感或饥饿(摄食)感的“上传”过程,并不表示相关“反射应答”过程,故不存在完整反射弧。因此D正确,A、B、C错误。]
4.B [实验一刺激脊蛙右后肢的趾部,观察该后肢的反射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后肢趾部的皮肤,A正确;实验二屈腿反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右后肢肌肉,B错误;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实验二若刺激传出神经,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能完成屈腿反射,C正确;实验二用针破坏脊髓后,由于屈腿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受到破坏,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与实验一对照可说明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
5.A [甲狗直接喂食刺激,所完成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形成的,永久存在的,可以遗传的,无须训练就具有的,A正确;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乙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会消失,不可遗传,B错误;甲狗所完成的非条件反射是形成乙狗所完成条件反射的基础,C错误;甲狗和乙狗所完成反射的神经中枢的位置不相同,甲狗所完成的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脊髓,乙狗所完成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D错误。]
6.D [一开始声音不能使小鼠产生恐惧,声音属于无关刺激,A错误;图乙是将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即电击刺激与声音刺激同时进行,B错误;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这种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图丙中老鼠形成恐惧反射后,声音刺激已变为条件刺激,D正确。]
7.C [电刺激麻醉家兔的神经中枢后导致其血压下降,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减压反射,A错误;手术离体部位要用生理盐水浸润以维持反射弧活性,B错误;对已麻醉的家兔进行手术,并用电流刺激神经中枢后测定其血压变化,结果显示迷走神经完好时血压可以下降,说明减压反射可以缓解血压突然升高带来的身体不适,C正确;分析表格可知,用电流刺激神经中枢后,迷走神经完好时血压下降,而减压神经完好时血压不变,据此推测,减压反射中迷走神经是传出神经,D错误。]
8.AD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A错误;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正确;经过训练后,声音信号可以引起大鼠出现条件反射,而训练前,声音不能引起眨眼反射,该案例说明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C正确,D错误。]
9.ACD [味蕾属于感受器,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特定口味的溶质分子会刺激味蕾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味觉,A正确;味觉的产生是由感受器产生兴奋后经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分析题意可知,给小鼠吸食甜味剂(Ⅰ)、苦味剂(Ⅱ)和甜味苦味混合剂(Ⅲ)三种不同口味的液体,而实验结果为Ⅰ组>Ⅱ组≈Ⅲ组,说明甜味剂能诱导小鼠舔舐,而Ⅱ组≈Ⅲ组,说明苦味味蕾产生兴奋后,对甜觉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C正确;一般而言,甜味属于能促进营养物质摄入的“好”味,而苦味属于警示食物有毒的“坏”味,味觉调节机制使动物远离苦味物质,可有效避免摄入潜在的有毒物质,利于生存,D正确。]
10.(1)当针刺皮肤时,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2)①依题意,将多只脊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该组为对照组)。剥去脊蛙A(皮肤,其中含感受器),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感受器是否完整,感受器完整时可出现屈肌反射,不完整时不发生屈肌反射,说明完成反射需要保持感受器的结构完整。②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脊蛙的B(传入神经),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传入神经是否完整,传入神经完整时发生屈肌反射,传入神经不完整时不发生屈肌反射,说明完成反射需要保持传入神经的结构完整。③捣毁脊蛙的C(神经中枢),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中枢是否完整,神经中枢完整时发生屈肌反射,神经中枢不完整时不发生屈肌反射,说明完成反射需要保持神经中枢的结构完整。以上三组实验都未验证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时反射能否发生,因此,并不能完全证明完整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