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课件(25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胶州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课件(25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7-18 20:27:55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免疫调节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2、寒冷时体温调节过程?
3、水平衡调节过程?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复习回顾一、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骨髓造血干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抗原刺激骨髓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等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二道防线 :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
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出生后产生的,只能对某一特定
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组成特点:判断下列过程各属第几道防线
1、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2、血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3、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4、皮肤对病原体的阻挡作用
5、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分布:血清(主要)
组织液
外分泌液 例: 乳汁
抗体抗原=病原体写出流感病毒侵入某人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处理)B细胞(识别)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增殖分化直接刺激分泌发挥免疫效应二次应答 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特点:
更快
更强(三)体液免疫思考:
1、哪些细胞有识别功能?无识别功能的是?
2、先天胸腺发育不良,无T细胞产生,是否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无吞噬细胞产生呢?
3、麻风杆菌进入体内,机体的免疫反应如何?小结:与免疫有关的细胞造血干细胞
吞噬异物,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释放抗原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一)过敏反应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1、概念:
2、反应的特点:
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损伤组织器官;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原引起的抗体和由抗原引起的抗体的比较 (二)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例如: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弱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
1、概念:
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分类: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AIDS)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1)性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是球形有包膜病毒,有两条单链RNA,结合有逆转录酶,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携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艾滋病(AIDS)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人体感染HIV后,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可发展成艾滋病。艾滋病患者一般在二年内死亡。
四、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
免疫治疗
器官移植(一)免疫预防
医学上用灭活的或减毒的菌苗作为抗原,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并最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二)免疫治疗(被动免疫)

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某些药物,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三道防线,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艾滋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的受损关系。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理解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三道防线的防御机制,逐步形成生命活动平衡协调的观点。
?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首先设计学案,学生提前完成,回顾了基础知识,上课时间主要处理重点、难点,这样学生理解、掌握很顺利,效果较好。授课思路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相适应。同时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验要仔细观察,大胆质疑,不拘于定论。
三、教学目标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eq oac(□,√)√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eq oac(□,√)√□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eq oac(□,√)√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 由视频引入人体的免疫,,由学生们的切身感受感冒发烧的过程引入,学生看到感冒的整个过程及原因,兴致高涨。,
2、 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让学生练习将文字转变成图像的能力、识图析图和表达能力。通过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图象引导学生如何构建图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比较分析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具体案例: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艾滋病的了解及预防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到正确认识自我。同时也要培育关爱他人,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工作中去。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视频引入
?
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
?
?
视频:一场肉眼无法看到的生死较量
过渡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病原体,但我们一般不生病,为什么呢?
?
出示图片:完整的人体免疫系统图
包括人体免疫器官分布图及其分布的免疫细胞、免疫物质
?
?
? ??浆细胞→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吞噬麻疹
Flash:B细胞的免疫过程
?
深入的学习和探究,进一步理解政府为什么要强化接种的原因。
强调: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最有效的做法。
?引导:构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之间的关系;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问:人体防卫病原体一般有哪些路径呢?

麻疹病毒会促使B细胞发生什么变化?形成什么物质?通过什么方法消除麻疹病毒
????????????
?
?
?
学生表述B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过程。
?
医生常用什么方法抵御患者的病原体呢?皮肤划破后,伤口感染提问:第三道防线中的B、T细胞是如何抗击疫苗中的麻疹病毒呢?问题:麻疹疫苗的生物学术语叫什么?后会怎么样?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淋巴结会怎么样?
?
过渡引出:终身免疫、体液免疫概念
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怎么办呢?靠细胞免疫。
?
学生讨论
课件出示图片
如何解释抗体特异性结合图?
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比较图?
二次免疫的特点:快速、大量
?
过渡
展示:HIV浓度与T细胞的数量关系图表
看图分析:HIV与T细胞的关系、T细胞的减少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导致患者因缺乏免疫力而死于病菌感染和癌症。
课件出示图片
头脑风暴
运用学习内容,根据同学们的生活习惯,提出一些增强免疫力的小贴士
学生总结
小组讨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与学生们的生活、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首先由视频引入人体的免疫,学生看到感冒的整个过程及原因,兴致高涨。另外 通过曲线图、概念图让学生练习将文字转变成图像的能力、识图析图和表达能力。通 过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图象引导学生如何构建图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比较分析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艾滋病的了解及预防让 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到正确认识自我。同时也要培育关爱他人,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工作中去。最后,学生们 给自己提出正确的生活方式小贴士,整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