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1 13:5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颁发
Nobel Prizes were first awarded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首届诺贝尔奖
1
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
理清课文的消息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学习“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目标
认识诺贝尔奖的意义,培养尊重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3
知识排查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一百多种发明,其最突出的是发明了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背景资料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出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词语解释
颁发:
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建树:
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绩。
仲裁:
遗嘱:
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卓有成就:
有突出的成绩、成就。也指办事效率很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
阅读新闻,试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个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叙述的主要事实。
(3)请把下面一段文字改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个字)
概括新闻内容常见的考查形式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答题技法
1.摘取法
从新闻中摘取导语或中心句作为答案。
如果是一段新闻,先看第一句话;如果是多段新闻,先看第一段。
如果新闻没有导语,要找中心句;若是多段,应抓多个段落的共同点。
2.提要法
(1)提取新闻的主体和事件,围绕“六要素”,组合关键词。
(2)突出事件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在明确新闻要素的前提下,找出新闻中“首次”“第一”“标志”等最吸引人、最有价值的信息。
(3)组织语言答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字数限制。
· 浏览课文,填充下列内容。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奥斯陆举行。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导语:
主体:
背景:
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 交代了哪些内容?
导语;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内容;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主体部分是第2、3段,主要内容为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
属于背景部分,主要内容为介绍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和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的分离。
新闻前的黑体字部分属于什么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属于电头,交代了新闻报道的报社名称和准确时间,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理解下面的句子。
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充分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这五种奖项和导语部分诺贝尔的遗嘱相照应。
1.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2.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介绍颁奖机构及奖金来源。
3.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交代授奖仪式举行的时间与地点。 “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揭示了颁奖日期的特殊意义。
本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主体部分详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等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等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简单交代清楚即可,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分析讨论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德国的伦琴
答疑解惑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X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 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德国的贝林
答疑解惑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法国的普吕多姆
答疑解惑
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首届诺贝尔奖
颁发
诺贝尔奖首次颁发
导语
获奖者具体情况
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
运作模式
主体
奖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分离
背景
这则消息全面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明确了颁奖机构、时间及地点等内容,
揭示了诺贝尔奖对于促进科技进步、推动
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赞扬
了诺贝尔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1901年,X射线发现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写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则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来到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了,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