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1 14:2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词语。
2.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重点)
3.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难点)
4.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任务三 问题释疑,品析语言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根据图片(战地记者和战士的对话)想象他们的对话内容。
预设对话内容:
记者:(语速快,充满激动)同志!同志!打扰一下!我是新华社记者!你们...你们是第一批冲过去的吗?快说说,情况怎么样?
战士: (抹了一把脸,眼睛在炮火映照下闪闪发亮,声音沙哑但洪亮)成了!记者同志,成了!我们...我们冲过去了!长江天险,被我们踩在脚下了!(用力拍了拍胸脯)
记者:(迅速记录,追问)太好了!具体说说!怎么过去的?敌人抵抗激烈吗?
战士: (指着江面,充满力量)看那边!千军万马啊!数不清的木船、帆船,像箭一样射向南岸!我们连是尖刀班,坐的是老乡支援的大木船。船刚离岸,敌人的炮就打过来了,江面上炸起的水柱子比房子还高!(比划着)子弹嗖嗖地贴着耳朵飞...可咱们的船工,那真是好样的!咬着牙,拼命划桨!
记者: (紧张地)伤亡大不大?后来呢?
战士:(神情坚毅,带着胜利的骄傲)有同志倒下了...但没人退缩!咱们的大炮在北岸怒吼,把敌人的碉堡掀上了天!船一靠岸,我们连长第一个跳下去,大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我们就跟着冲上去了!敌人的防线,看着吓人,一冲就垮!他们根本没想到我们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现在南岸滩头阵地,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后续的大部队,正源源不断地开过来呢!(指向江面,语气无比自豪)
记者:(激动得声音有些发颤)太了不起了!这真是历史性的时刻!你们突破长江,意味着...?
战士:(挺直腰板,斩钉截铁)意味着反动派的老巢要完蛋了!蒋家王朝的末日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我们坚决执行到底!三十万大军啊,记者同志,整整三十万大军正在胜利南渡!你看这阵势!(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个战场)天快亮了,等太阳出来,整个江南都要解放了!
记者:(郑重地合上笔记本,充满敬意)谢谢你,同志!你们创造了历史!人民会永远记住今天,记住你们用生命和鲜血铺就的胜利之路!快,我还要去发消息,把这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全中国,告诉全世界——我们胜利南渡长江了!
战士:(露出朴实的笑容,用力点头)好!记者同志,快去吧!告诉全国人民,我们一定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课堂导入使用建议:
角色扮演: 可以由老师扮演记者,找一位学生扮演战士(或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朗读时注意语气:记者急促、激动、充满探求欲;战士疲惫但兴奋、坚定、充满自豪感。
氛围营造: 播放一些渡江战役的背景音效(炮火、江水、号角)能极大增强代入感。PPT上可以展示渡江战役的历史图片或油画。
衔接课文: 对话结束后,老师可以自然过渡:“刚才我们听到的,正是那场伟大战役的现场声音!就在那个黎明,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记录历史的经典新闻,感受那份磅礴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然后引出课文标题。
【分析标题】
从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你获知了哪些信息?你认为消息的标题应具备哪些特点?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生字和词语
3.完成《新闻知识大闯关》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创作背景】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领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知识】
新 闻
消 息
【字词清单】
【多音字】
【理解词语】
词语 意思 注意
摧枯拉朽 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只用于褒义语境,不可用于贬义语境。
溃退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比“败退”的程度深。
风平浪静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锐不可当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歼灭 消灭(敌人)。
要塞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 已经
新闻知识大闯关
任务二 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这则消息,找一找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2. 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分析导语的作用。
3.讨论:我们该如何确定一篇消息的导语?
4.给主体部分划分层次并说说这则消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听范读】
播放音频
【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这则消息,找一找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21日
何地:
芜湖、安庆之间
何人: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何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为何:
发起渡江战役
如何: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2. 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分析导语的作用。
说说导语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3.讨论:我们该如何确定一篇消息的导语?
方法指导:
①注意导语的特征。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了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②注意导语的位置。
比较短小的新闻(一段话),一般第一句话是导语;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一般第一段话是导语。
4.给主体部分划分层次并说说这则消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则消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根据消息的结构 胜负——战况——展望
根据层次的划分 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任务三 问题释疑,品析语言
(一)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地描写渡江战斗的情景呢?
(二)品析语言
(一)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地描写渡江战斗的情景呢?
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
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根本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二)品析语言
本则消息用词凝炼、庄重,同时恰当地融入了概括、描写、叙述,语言气势磅礴,荡气回肠,与所报道的对象水乳交融,再现了我军势如破竹的雄姿,预示着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的胜利。
品析鉴赏下面的几个语句,体会其特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运用第一人称、形容词“胜利”突出强调了作者为解放军南渡长江感到骄傲自豪。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形容词“英勇”突出强调了渡江解放军的勇敢,表达作者对解放军的赞美。
“国民党反动派……纷纷溃退。”
“好似摧枯拉朽”运用比喻修辞,“经营三个月”与“摧枯拉朽”“纷纷溃退”形成对比,生动地突出解放军渡江迅猛一往无前和英勇善战,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开阔庄严的气氛,衬托解放军渡江过程一帆风顺。
动词“齐放”、“直取”生动描绘解放军渡江迅猛的态势,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板书设计】
播放视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