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核心素养教案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细致品读文本时,要精准捕捉 “匿名信事件”“课堂电影事件” 中富有情感张力的词语。“匿名” 二字,藏着肇事者不敢公开露面的怯懦与卑劣;“欢呼” 一词,则像针一样刺痛人心,暴露出同胞面对惨剧时的麻木。这些词语背后,是鲁迅从屈辱到痛心的复杂情感。要体会散文 “叙事藏情” 的语言魅力 —— 比如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看似平静的叙述下,藏着鲁迅人生方向的重大转折,这种 “不说尽” 的表达,比直抒胸臆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能模仿这种 “于平淡中见深情” 的风格,描写一位让自己感动的老师。要抓住具体细节,比如:“老师接过我揉皱的作业本,没有皱眉,只是用指尖轻轻抚平纸角,红笔在错题旁画了个小小的问号,抬头时眼里的笑意像清晨的露珠,亮闪闪的。”
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文本的叙事线索(鲁迅在仙台的求学经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提炼关键情节:初到仙台的陌生与关照、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藤野先生逐字修改讲义、匿名信引发的屈辱、课堂电影带来的震撼、离别时的赠言与不舍。要学会从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中,找到内在的逻辑 —— 这些事既展现了藤野先生的品格,也一步步推动着鲁迅的思想转变。
分析文中的对比手法:藤野先生的公正热忱与其他日本学生的偏见形成对比,鲁迅的忧国忧民与同胞的麻木形成对比。通过这些对比,思考 “对比如何让人物更鲜明”“如何让主题更突出”,进而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联。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文本在平实叙事中蕴含的真挚情感: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像涓涓细流,贯穿全文;对同胞麻木的痛心像沉重的石头,压在字里行间;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则像无声的惊雷,震撼人心。体会议散文 “形散神聚” 的特点 —— 文中写了课堂、修改讲义、看电影等琐事,但都围绕着 “藤野先生的影响” 和 “鲁迅的人生选择” 这一核心,让零散的片段凝聚成强大的情感力量。
尝试用平实的语言描写生活片段,在细节中藏进情感。比如:“外婆总在我放学前把红薯放在灶膛里焐着,剥开焦皮时冒出的热气,混着她袖口的柴火味,暖得能焐热整个冬天。”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鲁迅留学日本的时代背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正处在被列强欺凌的低谷,国人在海外常被轻视。藤野先生超越民族偏见的尊重,在当时显得格外珍贵,这种 “学术无国界、人格平等” 的品质,是跨越时代的文明之光。
体会鲁迅 “弃医从文” 的担当:他发现身体的健康救不了麻木的灵魂,于是用文字做手术刀,剖开社会的病灶。这种 “以笔救国” 的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生动体现。要传承这种关注国家、勇于担当的精神,明白个人的成长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梳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关键事件:藤野先生纠正解剖图时的严谨(“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逐字修改讲义的认真(“连文法的错误也一一订正”)、关心中国文化的诚恳(询问女人裹脚的情况)。这些事像拼图一样,拼出藤野先生的形象。
赏析刻画藤野先生的细节描写:“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的外貌描写,让人一眼记住他的朴素;“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的语言描写,透着学者的沉稳;修改讲义时 “红笔添改” 的动作描写,藏着对学生的真心。要理解这些细节如何让人物 “立” 起来。
教学难点
理解鲁迅 “弃医从文” 的思想转变:从最初想 “学好医术,救治国人”,到匿名信事件中感受到 “弱国国民的悲哀”,再到课堂电影里看到同胞 “酒醉似的喝彩”,他终于明白:精神的麻木比身体的病痛更可怕。藤野先生的正直,让他看到人性的光明,也更坚定了他 “唤醒国民” 的决心。
体会文中复杂的情感交织:对藤野先生的感激里,藏着知遇之恩的温暖;对同胞麻木的痛心里,裹着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的沉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中,透着 “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赤诚。这些情感像丝线一样缠在一起,织就了文章厚重的底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对比朗读,感受语言里的情感。读藤野先生的话时,用温和沉稳的语气,像 “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读匿名信事件时,语气要带着压抑的愤怒;读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段落时,语速放缓,像说心里话一样。
讨论探究法:用阶梯式问题引导思考:
基础问题:“藤野先生做了哪些事让鲁迅难忘?用课文里的细节回答。”
进阶问题:“匿名信和课堂电影这两件事,为什么会让鲁迅‘意见变化’?”
深度问题:“多年后鲁迅‘总还时时记起’藤野先生,真正记起的是什么?”
讨论时鼓励结合文本细节说话,比如用 “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的红笔” 证明他的认真。
1.情境教学法:创设 “仙台往事” 情境剧场,让学生扮演鲁迅、藤野先生、日本学生等角色,再现两个关键场景:
场景一:藤野先生指着解剖图对鲁迅说:“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体会严谨背后的关怀)
场景二:课堂上放映电影时,日本学生欢呼,鲁迅低头攥紧拳头。(体会内心的震撼)
通过角色对话,感受人物当时的心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视觉素材:鲁迅在仙台的老照片、藤野先生的画像、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旧址图,用简笔画再现 “修改讲义”“课堂电影” 等场景。
文字素材:“词语情感卡”—— 左边是 “匿名信”“欢呼” 等词,右边是课文原句,下面留空让学生写 “这个词让你想到什么”。
1.学习材料:
文本批注稿:在描写藤野先生的句子旁画 “放大镜” 图标,提示 “注意细节”;在鲁迅心理活动处画 “心” 形图标,提示 “体会情感”。
情节链条图:用带箭头的线条连接 “初到仙台→修改讲义→匿名信→课堂电影→离别→怀念”,每条线上标注 “情感变化”。
拓展阅读:《呐喊 自序》中 “幻灯片事件” 的原文、藤野先生回忆鲁迅的片段(“周君是很用功的”)。
1.互动工具:
任务卡:“找细节 品人物” 任务 ——“从文中找 3 处藤野先生的动作描写,用‘这个动作让我看到了一个______的藤野先生’句式回答”,限时 8 分钟。
评价表:从 “细节找得准不准”“分析有没有道理”“发言积极不积极” 三个方面打分,分 “优、良、加油” 三个等级。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约 5 分钟)
展示鲁迅的照片,问:“提到鲁迅,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说 “作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很严肃”)
教师接话:“这位严肃的作家,也有柔软的回忆。他在文章里说,有一位老师‘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位老师是谁?他做了什么让鲁迅记了一辈子?”
板书课题《藤野先生》,补充:“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这段藏在鲁迅记忆里的往事,藏着怎样的温暖与力量。”
文本研读(约 25 分钟)
1.初读理情节
发放情节链条图,学生默读课文,用 “△” 标出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用 “○” 标出影响鲁迅思想的事。
小组分享后,派代表串讲:“鲁迅到仙台后,藤野先生总帮他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后来有人写匿名信骂他,课堂上看电影时同胞又在欢呼;最后他离开仙台,藤野先生送他照片,他一直珍藏着。”
教师点拨:“这些事就像一串珠子,藤野先生的品质是线,鲁迅的情感是光,串成了这段难忘的记忆。”
1.再读品形象
开展 “藤野先生细节展” 活动:每组选一个代表,拿着任务卡,读找到的细节并分析。
示例分享: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这个动作让我看到一个热爱学问的藤野先生。”
“‘红笔添改过了,连文法错误也订正’—— 这个动作让我看到一个认真负责的藤野先生。”
对比讨论:“文中其他日本学生对鲁迅是什么态度?(嘲笑、怀疑)这反衬出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没有偏见、尊重他人)”
1.精读悟转变
聚焦关键事件:
匿名信事件:齐读 “中国是弱国…… 也无怪他们疑惑”,问:“‘他们疑惑’的真的是鲁迅的成绩吗?(不是,是因为中国弱)这句话里藏着鲁迅的什么心情?(屈辱、愤怒)”
课堂电影事件:指名读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酒醉似的喝彩”,问:“‘喝彩’这个词刺不刺耳?为什么?(刺耳,因为他们在看同胞被杀还叫好,太麻木)”
探究转变:“这两件事让鲁迅明白,只治好身体够不够?(不够)他决定做什么?(弃医从文,用文字叫醒麻木的人)”
链接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的尊重,对鲁迅的转变有影响吗?(有,让他在寒冷中感受到温暖,更有力量去战斗)”
拓展延伸(约 15 分钟)
背景补充:用 3 分钟简单介绍:“当时的中国就像生病的人,鲁迅想当医生治好它,可他发现,病在灵魂里。藤野先生就像在他绝望时递过一杯热水的人,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正直和善良。”
情境写作 “给藤野先生的一封信”:
要求:假设你是鲁迅,离开仙台 10 年后写信,150 字左右,要提到 “讲义”“电影”“现在在做什么”。
示例片段:“先生,您改的讲义我还收着。那年课堂上的电影让我明白,我该拿起笔。现在我写文章,像您教我画解剖图那样认真,因为我想让同胞醒过来。谢谢您,先生。”
小组互评:用评价表打分,重点看 “有没有用到课文细节”“情感真不真”。
课堂小结(约 5 分钟)
回顾游戏:“词语大串联”—— 用 “藤野先生、讲义、电影、笔” 四个词说一句话,比如 “藤野先生的讲义温暖了鲁迅,课堂电影刺痛了鲁迅,最后他拿起了唤醒国人的笔”。
情感升华:播放鲁迅名言动画:“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教师总结:“藤野先生教会我们‘如何待人’,鲁迅教会我们‘为何奋斗’。愿我们既做温暖他人的人,也做照亮世界的人。”
分层作业:
基础:抄 3 句描写藤野先生的话,每句旁写 “这个细节让我想到______”。
提升:写《我身边的 “藤野先生”》,要用 “他接过作业本时______” 这样的细节。
拓展:读《朝花夕拾》里的《范爱农》,比较范爱农与藤野先生给鲁迅的影响。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情节线:初到仙台→改讲义(严) ↓ 遭遇事件→匿名信(辱)→课堂电影(痛) ↓ 思想转变→弃医从文(醒) ↓ 离别怀念→赠照片(暖) 藤野先生: 外貌——黑瘦、八字须 品质——正直 热忱 无偏见 鲁迅的情: 感激 痛心 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