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2消化和吸收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2消化和吸收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共3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2 10:2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1.为什么患有慢性肠胃病的人比较瘦?
2.为什么有的人饭吃得很多,身体却长不胖?
消化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糖类、蛋白质、脂肪
水、无机盐、维生素
消化后吸收
直接吸收
都能被人体
直接吸收吗?
把复杂的大分子物质转变成小分子物质。
消化作用:
1.熟记消化系统的组成
2.能说出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3.说出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的特点
4.能说出食物的吸收过程
5.说出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6.通过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口腔

食管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道
消化腺
唾液腺

胰腺
胃腺
肠腺
提醒:解剖图上器官的位置和你实际的位置正好是相反的哦!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探究主题 一
1.消化腺
肠腺
唾液腺

胰腺
胃腺
(最大的消化腺)
大消化腺
小消化腺
唾液
胆汁
胰液
胃液
肠液
分泌消化液
消化食物
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
口腔 胃 小肠
2.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胰腺
肠腺
胃腺
口腔
小肠

小肠
小肠
消化腺
唾液腺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流入何处
消化酶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不含消化酶
人体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
探究主题 二
消化系统将食物消化成小分子物质
(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体验:
变碎
变湿润
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唾液
思考: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淀粉
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
淀粉
麦芽糖
(无甜味)
(有甜味)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提出问题:
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吗?
作出假设:
制订方案:
1.讨论获取唾液以及将唾液与馒头充分混合的方法。
2.根据假设,设计对照实验,思考减小实验误差的措施。
3.选择材料器具:馒头,恒温箱,烧杯,量筒,试管,试管架,温度计,滴管,清水,碘液等。
4.研讨检测淀粉有无的实验操作流程和指标,建构检测结果与实验假设之间的因果关系。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施方案:
1.制备适量的馒头碎屑,分成两等份。
2.用清水漱口,将舌尖抵在下颌门齿的内下方,并做咀嚼动作。约3 min
后,将烧杯靠在下唇边缘,使唾液沿着下唇流入烧杯中。
3. 取 2 支相同的试管,按图所示的方法处理后,将2支试管同时放入 37℃的温水中5~10 min。
4.取出 2 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安全提示:碘液可能使皮肤过敏和着色,使用时要避免皮肤接触碘液。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1.试管 A、B 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探究过程中,有哪些证据支持或否定我们的假设
3.基于探究结果,谈谈细嚼慢咽的好处。
1
2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预测5分钟后滴加碘液会出现什么现象
原因是什么
提示:1号不变蓝,2号变蓝。1号中的淀粉被唾液分解了。
得出结论: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淀粉
口腔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作用,应如何设计实验。
试管 操作设计 现象 结果分析
1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
2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
3 馒头块 +2mL唾液
+不搅拌
不变蓝
变蓝
部分变蓝
结论: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馒头
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
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
探究与思考
1.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试管1中馒头碎屑会消失。因为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
2.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的温水中
37℃接近人体的体温,适于酶活性的发挥。
3.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清水漱口
去除口腔内的异物。
4.为什么咀嚼馒头时会感觉有些甜味
馒头里的淀粉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消化的概念:
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作消化。
消化的形式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等
食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
发现之旅:
1833年,一件十分偶然的事情使人类对自己的消化过程的认识有了提高。一位名叫博蒙特的美国医生,在一次治疗中,发现一个加拿大人的肋部受了近距离枪伤,由于伤口愈合得不好,结果胃壁和表皮长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胃瘘,通过此孔可以看到胃里发生的事情。于是博蒙特连续几年亲眼目睹了胃的消化过程。
(二)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呢?
1.胃的蠕动
进一步磨碎食物、搅拌食物。
2.分泌大量消化液
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结】
(三)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1.观察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1号试管
6滴胆汁
+2毫升植物油
2号试管
6滴清水
+2毫升植物油
现象
1号试管:胆汁与植物油充分混合
2号试管:清水与植物油明显分层
1号试管
2号试管
胆汁不含消化酶
胆汁的乳化作用: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从而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乳化属于机械消化还是化学性消化呢?
胆汁不含消化酶,所以属于机械消化。
脂肪 脂肪微粒
胆 汁
2.食物的消化过程

多 肽
氨基酸
麦芽糖
葡萄糖
脂 肪
脂肪酸+甘油
器官
淀粉 麦芽糖
消化液
消化过程
唾液
口腔
胃液
蛋白质 多肽
小肠
肠液
胰液
胆汁
脂肪微粒
【探究】
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的原因?
1.长6米左右
2.有多种消化液:胰液、肠液、胆汁
病例——无肠的孩子14岁的陈帆因病造成大部分小肠坏死,医生不得不将坏死的小肠全部切除,最后仅剩下了88厘米。
陈帆的身体每况愈下,四肢无力,面黄肌瘦。
陈帆的身体为什么会每况愈下?这说明了什么?
探究主题 三
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 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

小肠
大肠
少量水和无机盐
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分子营养物质
一段小肠 环形皱襞 小肠绒毛
小肠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1.小肠很长,长6米左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增加了吸收面积
3.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小肠绒毛壁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人体小肠大约长6米,直径约4厘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0.75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200平方米以上。
小肠的内外表面积差异大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腺和肝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解读曲线图
口腔
大肠
咽、食管
小肠

未被化学性消化的营养物质的含量/%
1.图中____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脂肪、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什么地方开始被
消化?
3.D(小肠)中含有_____、_____、_____等消化
液。
Y
胆汁
胰液
肠液
答: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