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岩》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岩》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1 11:1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红岩》中的信仰之光
罗广斌、杨益言
目录
CONTNETS
铸剑为笔:血泪淬炼的创作
铁骨群像:信仰的三重维度
炼狱史诗:四大核心情节轴
薪火长明:新时代的红岩课
红岩精魂:五种革命精神密码
结语:永不褪色的红
铸剑为笔:血泪淬炼的创作
01
作者与创作背景
罗广斌(1924—1967),四川省成都市人。1945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革命外围组织“民青社”。1946 年初,被派往滇南以教书为名,开展农村工作。后又调回重庆。1948年3月在重庆西南学院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同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越狱脱险。重庆解放后,曾在重庆团市委、长寿湖渔场担任领导工作。为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经常讲述革命战士在狱中坚持斗争的故事,并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出版了重庆集中营烈士诗集《囚歌》(1950 年)。与杨益言、刘德彬合写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1950 年)、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1958 年)。1958至1961年,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1962年调往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创作员。“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
作者与创作背景
杨益言(1925—2017),原籍四川省武胜县,生于重庆市。曾在同济大学读书。因参加反对美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在重庆被特务机关逮捕,囚禁在渣滓洞集中营。重庆解放后,曾在中共重庆市委、团市委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杨益言被诬陷为“叛徒” “特务” “反革命” , 粉碎“四人帮”后,杨益言才彻底平反,后担任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业作家。
作者特殊身份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均为革命烈士的战友。罗广斌作为白公馆幸存者,提供了第一手狱中斗争素材,真实还原了革命者在狱中的艰苦斗争;杨益言作为‘11·27’大屠杀脱险志士,构建了地下斗争叙事框架,展现了革命者在黑暗中的抗争。
作者与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三重奏
创作背景由三重因素构成:1949年重庆大屠杀的惨烈,作者亲历600天囚禁的苦难,以及创作动机——告慰牺牲战友、揭露敌人暴行、传递精神火种。这些背景赋予了作品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情感力量。
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品的历史真实性
小说中‘渣滓洞’‘白公馆’均为真实存在,70%情节源自烈士遗书与审讯档案。这种高度的历史真实性,使得《红岩》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革命历史的生动见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作者与创作背景
炼狱史诗:四大核心情节轴
02
许云峰在书店与敌人周旋,展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沉着冷静,巧妙应对,成功保护了党的重要情报。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革命者的隐秘与危险,更彰显了他们在黑暗中坚守信仰的不屈精神。
许云峰智斗徐鹏飞
地下暗战(1-10章)
江姐在目睹丈夫头颅示众的悲痛时刻,强忍悲痛,展现出坚强的革命意志。她的内心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这种悲痛与坚强的交织,深刻地体现了革命者在面对亲人牺牲时的复杂情感和坚定信念。
江姐目睹丈夫头颅示众
地下暗战(1-10章)
Point 01
龙光华饮水牺牲与绝食抗议
龙光华因饮水问题牺牲,引发了狱中革命者的绝食抗议。这一事件展现了革命者在面对恶劣环境时的团结互助精神,他们用生命捍卫尊严,用行动表达对敌人的反抗,彰显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狱中抗争(11-25章)
Point 02
江姐十指钉竹签仍守密
江姐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十指钉竹签,却始终坚守秘密。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现了革命者在面对极端痛苦时的坚韧不拔,她的精神激励着狱中的每一位同志,成为革命者坚守信仰的象征。
狱中抗争(11-25章)
Point 03
秘密编写《挺进报》
狱中的革命者秘密编写《挺进报》,传递革命信息,鼓舞士气。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革命者的智慧和勇气,更彰显了他们在绝境中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传递了革命精神的火种。
狱中抗争(11-25章)
许云峰在地牢中用指甲抠出石缝,徒手挖出越狱通道,为后人铺路。这一情节展现了他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他的行为不仅是对生命的拯救,更是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和坚守。
许云峰徒手挖越狱通道
黎明前的黑暗(26-30章)
小萝卜头’在狱中传递情报,展现了他勇敢无畏的童真。他的牺牲令人痛心,但也凸显了革命者在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坚持与希望,他的童心照亮了黑暗,成为革命精神的象征。
‘小萝卜头’传递情报牺牲
黎明前的黑暗(26-30章)
在大屠杀中,革命者集体高唱《国际歌》,展现了他们视死如归、向死而生的尊严。这一壮烈场景不仅震撼了敌人,更激励了后人,成为革命精神的永恒象征,彰显了革命者对信仰的坚守。
大屠杀中集体高唱《国际歌》
血色黎明(31-40章)
革命者在狱中绣红旗,迎接解放。‘针线穿梭’的动作象征着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革命者的精神力量,更传递了革命精神的火种,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绣红旗迎解放
血色黎明(31-40章)
铁骨群像:信仰的三重维度
03
江姐:女性柔韧中的钢铁意志
江姐在面对敌人严刑拷打时,竹签刺指却毫不动摇,展现了女性柔韧中的钢铁意志。她就义前梳妆整衣的细节,更是震撼人心,彰显了革命者对尊严的坚守和对信仰的忠诚。
革命者精神图谱
许云峰:牺牲自我的大局观
许云峰在地牢中用指甲抠出石缝,徒手挖出越狱通道,留予后人。他的行为展现了牺牲自我的大局观,体现了革命者在绝境中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同志的关爱。
革命者精神图谱
成岗: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
成岗在刑讯室中写下《自白书》,展现了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他用生命捍卫党的秘密,彰显了革命者对信仰的坚守和对敌人的蔑视,成为革命精神的象征。
革命者精神图谱
小萝卜头:童心照亮黑暗
小萝卜头’在狱中传递情报,展现出勇敢无畏的童真。他的牺牲令人痛心,但也凸显了革命者在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坚持与希望,他的童心照亮了黑暗,成为革命精神的象征。
革命者精神图谱
红岩精魂:五种革命精神密码
04
至死不渝的忠诚
江姐在面对敌人严刑拷打时,竹签刺指却毫不动摇,展现了至死不渝的忠诚。她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革命者,成为革命精神的核心象征,彰显了革命者对信仰的坚守。
五种革命精神密码
超越生理的坚韧
龙光华在狱中舔石缝渗水,展现了超越生理的坚韧。这种坚韧不仅体现在身体上,更体现在精神上,彰显了革命者在绝境中对生命的坚守和对胜利的渴望。
五种革命精神密码
暗夜守望的智慧
狱中的革命者通过传递情报系统,展现了暗夜守望的智慧。他们在黑暗中相互支持,传递信息,彰显了革命者在困境中的团结与智慧,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种革命精神密码
革命者在赴刑场时集体整理衣物,展现了向死而生的尊严。他们视死如归,用生命捍卫尊严,彰显了革命者对信仰的坚守和对敌人的蔑视。
向死而生的尊严
五种革命精神密码
狱中的革命者绣红旗,迎接解放,展现了星火相传的希望。他们用行动传递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传承革命精神。
星火相传的希望
五种革命精神密码
薪火长明:新时代的红岩课
05
三问青春
情感共鸣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1949年狱中绣红旗
2025年天安门升旗仪式
革命先辈的牺牲→和平幸福的生活
成岗在刑讯室写《自白书》
VS
学生俯首书写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当墨迹在带血的审讯纸上凝成诗句
当笔尖在习题册间勾勒未来轨迹
两种书写间流淌着怎样的精神共鸣?
通过排演《红岩》片段剧,如‘绣红旗’‘地牢对话’,深入体验革命者的精神世界。角色扮演不仅增强对革命精神的理解,还能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排演《红岩》片段剧
制作‘狱中诗抄’电子纪念馆
制作‘狱中诗抄’电子纪念馆
实践行动建议
通过制作‘狱中诗抄’电子纪念馆,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革命文化的魅力。这种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增强了他们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
结语:永不褪色的红
06
《红岩》中的经典名句
延伸学习
1、为了下一代的幸福,我们愿意承受牢狱之苦,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2、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 。
你,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飞翔吧!战斗吧!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 (赞颂江姐的诗句)。
3、不管风浪再大,他永远不会张皇失措 。
红岩烈士狱中诗作
延伸学习
1、《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脚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
2、《把牢底坐穿》 (何敬平)。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
3、《灵魂颂》 (何雪松)。
用什么来迎接我们的胜利?用我们不屈的意志,坚贞的信念! 。

《红岩》相关文艺作品
《红岩》相关文艺作品
1、完成课后习题
2、对比阅读《最可爱的人》《青春之歌》
课后任务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
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
这是解放军的炮火,更是先烈的目光
永远注视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感谢观看
YOUR LOGO
时间:20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