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5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本文刊登于2012 年11 月25 日《人民海军报》一版,在获得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后,又喜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
课文简介
2012 年9 月25 日上午,辽宁舰经过十次试航,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但是,对于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辽宁舰来说,如果不能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它就还不能称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背景资料
在正式交接入列后还不到两个月的11 月23 日,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15 舰载机的着舰训练,向着舰载固定翼战斗机驻舰并形成战斗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天上午,飞行员戴明盟驾驶552 号歼-15 战斗机从陆上某训练基地起飞,飞临正航行在渤海某海域的辽宁舰上空,并成功阻拦着舰。这篇通讯记录的就是552 号歼-15 战斗机着舰的经过,向我们展现了这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
澎湃( ) 呼啸( ) 镌刻( )
一丝不苟( ) 桅杆( ) 默契( )
惊心动魄( ) 浩瀚( ) 娴熟( )
凛冽( ) 咆哮( )
殚精竭虑( )
pénɡ pài
xiào
juān
ɡǒu
lǐn liè
wéi
pò
hàn
xián
qì
páo xiào
dān jié
字词
注音
字词学习
多音字
( )(载人)
( )(三年五载)
zǎi
zài
载
( )
)
着
( )
(着陆)
(高着儿)
(着火)
zhuó
zháo
zhāo
载:记少余多法。
意思是“年” “记载;
刊登”时读“zǎi”,
其余读“zài”。
意思:年。
1. 浩瀚( ):水势盛大。
2. 娴( )熟:熟练。
3. 咆哮( ):①(猛兽)怒吼。②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本文指舰载机发动机发出的呼啸轰鸣声。
4. 镌( )刻:雕刻。
hàn
读读写写
字音、字形易错,注意声调、部首。
xián
páo xiào
juān
5. 一丝不苟(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6. 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7. 殚( )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gǒu
dān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艉( ):船体的尾部。
wěi
快速浏览课文,回答问题:
1.这篇通讯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
2.这篇通讯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
1.本文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表达了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赏析文章标题“一着惊海天”的妙处。
“海天”,一语双关,既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主标题点出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3、4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指出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文体知识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和欣赏,你觉得本文与我们前面学过的消息和特写有些什么异同呢?
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都是新闻,都要用事实说话,都要讲究时效性。通讯对时效性的要求更宽松一些。
消息--报道新闻事件
特写--描绘精彩瞬间
通讯--讲述新闻故事
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2)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3)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4)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1)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2)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发散思维] 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理解一: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
理解二: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难点] 本文究竟是通讯还是新闻特写?
有人认为本文属于新闻特写,但在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过程中,本文被定位为“报纸通讯”。本文确实使用了不少新闻特写的手法,如定格画面、细致描写等,但这并不等于本文就是一篇新闻特写。一方面,本文中的故事有比较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结构:战舰航行、等待战斗机是开端,舰机协调、准备降落是发展,战机下降、成功着舰是高潮,人群狂欢、争相合影是结局;
另一方面,新闻特写一般集中描绘一个场面或瞬间,本文则包括了多个场面、多个瞬间。近年来,这种“场景组合”式的通讯写法越来越常见。
新闻体裁的区分有其稳定性,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的写法也在发生变化,一些新闻体裁之间的边界正逐渐变得模糊。
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②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拓展延伸
大国崛起,呼唤英雄,锻造英雄;大国英雄,创造奇迹,铸就辉煌。中国已经进入需要英雄式担当的时代。“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如何在机遇和挑战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国民的责任和担当。沿着英雄的足迹前行,我们无悔今生!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