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发展方向;
2.能够分析发展特色农业的区位因素,归纳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
3.设计家乡农业,关注家乡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归纳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
教学难点:
1.归纳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
2.根据家乡实际条件,设计家乡农业。?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具准备:地图册、手板图、自制图表等
?
教学方法:比较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充分预习
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依据预习案进行知识梳理。
2.重点掌握:①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结合读、绘图)②地理条件③农业布局特点、发展方向
核心素养:根据区域条件,合理设计农业发展。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
一、地理条件: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你知道东北地区包含哪些地区吗?
请你结合右图总结东北地区的范围、特点、地位,
画:在右图上画出120°E、130°E、50°N、40°N
填:主要省区、平原、河流和山脉。
3.地理条件对农业的生产有重要的影响,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有什么特点?(自然和社会条件)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勾画课本)
二、农业布局特点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条件存在差异。因地制宜组织农业生产,就形成区域内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农业生产区域区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地区
?
?
?
主要作物
?
?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趋势。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哪里?小麦、玉米、水稻具体世怎样分布的?(结合读图4.10)
四.农业发展方向
在课本勾画平原区农业、西部草原区及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重点;结合图4.13“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模式”感悟东北平原的农业生态化。
【我的疑问】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课时
环节一视频导入:观看东北地区的图片,体味风土人情,丰富等农产品,对东北农业形成直观印象,激发兴趣。
环节二学习目标解读:每个同学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和方向。
1.掌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发展方向;
2.能够分析发展特色农业的区位因素,归纳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
3.设计家乡农业,关注家乡可持续发展。?
环节三自主学习成果展示:检测自主学习效果,教师做出评价
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动手填图:120°E、130°E、50°N、40°N,主要高原、山脉、平原; 三大农业区(彩笔标注)
3.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东北农业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要求:1.自由展示,其他同学一对一互查,组长评价;
2.已经掌握同学进行探究活动。
环节四探究活动
要求:①明确讨论内容、时间、要求和达到的目标,一定要准确到位。
②学科小组长先安排本组任务,分工明确,安排探究成果的记录、整理、展示。搞好管理,坚决克服假讨论或不用心讨论。
③小组讨论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在3个不同的层次中一对一地讨论,第二步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
④行动一定要迅速,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⑤讨论不会的问题可先跳过,等点评时质疑;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提出来与老师一起讨论交流。
探究:材料一:新疆棉花以纤维长、色泽洁白、拉力强著称,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辟棉区。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少雨,种植棉花条件得天独厚,南疆棉区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其棉花产量约占新疆棉区产量的80%,也是我国最适宜的植棉地区。
材料二:我国江西省泰和县,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立体农业模式: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是农业布局的典范。
1.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的地理条件。
思考新疆棉花生产和千烟洲立体农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就其中一个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3.对比分析新疆棉花生产和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归纳区域农业的发展思路。
环节五规范展示,交流升华,提升素养
展示要求:
①各个小组明确展示任务。展示者迅速到“聚焦”处,积极、有序。
②展示时一定注意掌握好时间,展示要求脱稿,规范认真,不要怕展示错误!
③展示最后要写好“小结”。对这个问题的总结或疑问。
④非展示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整理,有事可做。
点评要求:
①点评的同学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保证全班同学都能看的到。
②点评时善于追问、引导、补充总结(规律和方法)。
③点评切忌简单的念同学展示的内容,要讲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④点评时以展示的其中一个组为例进行点评,不要逐次讲解。
⑤注重对同学展示的内容进行及时评价。
环节六教师总结提升:
归纳区域农业发展思路
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③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④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⑤诚信安全,树立品牌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环节七:学生合作设计,身边的生产实践
走进生活:设计家乡农业,关注家乡可持续发展
我们班同学分别来自:青岛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滨州市、济宁市,七地市内部区域差异很大,参照东北农业发展,借鉴新疆棉花生产、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结合家乡实际情况: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科技、政策等,设计家乡农业发展,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质疑。
环节八教师展示山东特产图片:感悟家乡农业,增加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环节九整理反刍,过关检测
内容:
1.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发展方向;
2.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
3.尝试构建自己的知识树。
要求:
1.认真整理笔记,回扣课本(注重高度和深度)
2.掌握重难点问题(注重突破和提高)
环节十回扣学习目标,课堂评价。
区域农业测评练习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2.与①地区相比,③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几年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不稳定。下图是2009~2010年我国四省区大豆种收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第3题。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内蒙古的大豆亩产在降低
B.内蒙古和吉林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减幅度大致相当
C.辽宁的大豆播种面积最小,是因为热量条件差
D.内蒙古大豆的单产增幅最大,是因为荒漠化治理成果显著
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4~5题。
4.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因素分别是 ( )。
A.机械化水平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地广人稀;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C.地势平坦;热量充足
D.土壤肥沃;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5.随着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青睐,淮河沿岸地区某村民组在本村稻田里,采用“稻鸭共作”新型稻田种养模式,水稻和鸭子实现双丰收。下列有关“稻鸭共作”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是一种绿色环保农业类型 ④可以在全国大城市郊区推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保护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下表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问题。
A地区
B地区
C地区
经纬度
118°E,32.5°N
117°E,38°N
114°E,26°N
海拔高度
100~350米
3~5米
500~800米
气
候
要
素
1月均温
0.5℃
-6℃
6℃
7月均温
27℃
27℃
28℃
年降水量
886 mm
600 mm
1 350 mm
7~8月降水
92 mm
452 mm
181 mm
4~6月降水
380 mm
27 mm
853 mm
森林覆盖率
13%
12%
42%
人口密度
212 人/km2
278 人/km2
103 人/km2
(1)据上表分析,A地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因素是________。下表为A地农业收入状况,请将该表转绘成扇形统计图,并分析该地区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收入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5.85
3.7
0.1
1.7
0.35
100%
63.4%
1.8%
29%
5.8%
(2)B地缺水严重,请简要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3)从保护和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分析,你认为C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4)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为了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在三地修建沼气池,沼气使用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地。
答案:1-5CCBDB
6.(1)盛夏降水少(或缺少水分) 绘图略。
问题: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太大,林业、渔业比重太小。
(2)原因:①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于7、8月份;②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③工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大。
措施:开源,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人工降水。
节流:①增强节水意识;②发展节水农业;③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答出三点即可)
(3)①改良红壤,增施绿肥,提高土壤肥力;②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发展多种经营,建立良性生态农业系统;③对山区优势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④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答出三点即可)
(4)C
课件16张PPT。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视频导入:体验东北的风土人情
学习目标
1.掌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发展方向;
2.能够分析发展特色农业的区位因素;归纳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
3.设计家乡农业,关注家乡可持续发展。【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自由展示:
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动手填图:120°E、130°E、50°N、40°N
主要高原、山脉、平原; 三大农业区(彩笔标注)
3.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东北农业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要求:1.其他同学一对一互查,组长评价;
2.已经掌握同学进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材料一:新疆棉花以纤维长、色泽洁白、拉力强著称,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辟棉区。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少雨,种植棉花条件得天独厚,南疆棉区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其棉花产量约占新疆棉区产量的80%,也是我国最适宜的植棉地区。
材料二:我国江西省泰和县,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立体农业模式: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是农业布局的典范。探究活动1.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的地理条件。
2.思考新疆棉花生产和千烟洲立体农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就其中一个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3.对比分析新疆棉花生产和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归纳区域农业的发展思路。5分钟规范展示 交流升华 提升素养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区位农业发展类型及种植作物交通市场等选取单位产值最高的生态问题社会经济决定关注布局区域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思路归纳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3、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4、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5、诚信安全,树立品牌意识;
6、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拓展走进生活: 设计家乡农业,关注家乡可持续发展我们班同学分别来自:青岛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滨州市、济宁市,七地市内部区域差异很大,参照东北农业发展,借鉴新疆棉花生产、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结合家乡实际情况: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科技、政策等,设计家乡农业发展,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质疑。内容:
1.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发展方向;
2.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
3.尝试构建自己的知识树。要求:
1.认真整理笔记,回扣课本(注重高度和深度)
2.掌握重难点问题(注重突破和提高)整理反刍 过关检测下图甲地生产的小枣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1-2题(2)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该地 ( )A.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B.气温日较差小, 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AD部长作评价总结,
反馈各小组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