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步骤:
新课导入:
通过古诗视频《过华清宫》导入新课,引起思考,植被生长是需要条件的,条件即是区位。
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默读,记住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农业的概念,了解农业的分类
2、通过自学,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3、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4、通过总结提升,掌握农业区位分析的方法和答题的技巧。
板书
一、农业:
Ppt展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与学生一起学习
1、概念:
农业(Agriculture)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分类
1)狭义:种植业
2)广义:农、林、牧、副、渔
二、区位
(自学检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一)区位的含义
1、位置
2、联系
(二)农业的区位
自然区位:
社会经济区位: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
补充知识:如何分析对农业产生的影响:(Ppt展示:与学生一起学习)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农业类型(即农林牧副渔五业)、作物类型(如同为种植业,种植作物的不同)、种植制度(熟制)
作物产量、作物的质量、生产规模
(小组合作学习,时间限制五分钟,一组分析材料一,二组分析二、三、四,三组分析五、六、七。分析材料时要求找出影响该材料的主要因素,并说出是影响到农业的哪些方面。五分钟后,选出代表进行回答。)
材料一:海南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华北以旱田为主,两年三熟,只能生长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棉花的品质特别好;
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并总结气候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1、气候 影响极大——光照、热量、水分影响农业类型、作物种类、复种指数、产量和品质等
材料二:我国的牧场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而九大商品粮基地都位于东部地势平坦的地区,请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并总结地形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生产规模
带领学生分析课本案例《千烟洲立体农业》,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位置安排不同的农业类型,并分析这样安排的原因。
总结:
平原(条件:地势平坦、土壤深厚)
——耕作业(种植业)
山地、丘陵陡坡(耕作易水土流失)
——林业或畜牧业
丘陵缓坡——可以修梯田
——从事种植业
山谷、低洼地或沿海滩涂(易积水)
——水产养殖
高原(高原上气温低,而河谷气温高)
——河谷农业
材料三: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土壤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材料四:河西走廊: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它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
(学生分析后总结,并板书)
水源
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为灌溉水源,在有冰雪融水、河水、地下水的地区可发展农业,灌溉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没有灌溉水源的地区只能发展畜牧业或者成为荒地。水源能够影响农业类型和产量。
材料五:美国人爱喝咖啡,咖啡在美国的需求量很大,而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巴西等国又有生产咖啡的热带条件,且距美国较近,集中生产比较有利。这些国家为了满足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便纷纷扩大了咖啡的生产,南美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
学生分析后总结,并板书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种植什么;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过来经营规模则会缩小
材料六:海南岛冬季的蔬菜种植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除了培育良种、扩大种植面积之外,还要依靠什么?
(学生分析后总结,并板书)
6、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商品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条件。如园艺业、乳畜业。
材料七:农产品补贴问题日本由于客观原因,农业生产成本很高,但日本农产品仍占据着国内市场,原因是日本政府对本国农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并对国外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来保护国内农业生产,是日本农业仍然保持一定的规模.
(学生分析后总结,并板书)
政策
各国(或各地区)政府,从国家(或地区)利益、国际贸易、区域规划等方面考虑,制定国家政策影响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鼓励、限制、调整、决策的作用
总结提升:展示PPT
当堂检测
农业区位选择当堂练习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1~2题。
1.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 C.土质退化 D.种植面积扩大
3.(2012·大纲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根据题目中的叙述:花椒的生长特征为:喜光,耐寒,耐旱。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云量多,太阳辐射弱。而武都根据图示: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所以气温较低,光照较强。第2题,根据题目叙述:花椒的果实需人工采摘,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成本上升,花椒的生产成本上升。
3.答案 (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据经纬网及区域轮廓判断,该区域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农场应沿河流布局,分布在绿洲地带。该地区光照条件好,灌溉水源稳定,砂质土壤等,均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2)新疆长绒棉质优易储存,主要消费市场是我国东部地区,陇海—兰新铁路连接棉花产区与消费市场,便于棉花外运。(3)制约该地区商品棉生产的因素包括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劳动力不足等。(4)干旱地区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将导致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环境问题产生。
课件23张PPT。一首古诗引发的思考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农业的概念,了解农业的分类
2、通过自学,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3、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4、通过总结提升,掌握农业区位分析的方法和答题的技巧。农业(Agriculture)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一、农业1、概念:2、分类1)狭义:种植业
2)广义:农、林、牧、副、渔二、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1.指农业生产所在的地理位置
(在哪里)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东南部牧场2.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为什么在那里)交
通市
场机械劳
力政策(一)区位含义=位置+该事物与其环境要素的联系区位选择的实质:
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二、农业区位因素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市场
交通运输
劳动力
政策
科技
(二)主要区位因素如何分析对农业产生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农业类型(即农林牧副渔五业)
作物类型(如同为种植业,种植作物的不同)
种植制度(熟制)
作物产量
作物的质量
生产规模
(三)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三)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材料一:海南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华北以旱田为主,两年三熟,只能生长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气候(热量)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热量 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棉花的品质特别好——降水——光照、昼夜温差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影响极大——光照、热量、水分影响农业类型、作物种类、复种指数、产量和品质等平原地区地势
平坦,土层深
厚,适宜发展
种植业(耕作
业);山区耕作不便,
不易水土保持,
适宜发展林牧业。材料二:我国的牧场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而九大商品粮基地都位于东部地势平坦的地区,请问为什么?地形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红壤地形:丘陵活动:江西省千烟洲的立体农业读江西省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果园或人工草地
农田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水产养殖
经济林和毛竹A
B
C
D
E你能将农业生产活动安排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吗? 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层浅薄,因此
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坡度小,土层较厚,通过修建梯田改变地形则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势低洼,容易
积水,出现洪涝灾害,
发展鱼塘养鱼业。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生产规模平原(条件:地势平坦、土壤深厚)
——耕作业(种植业)
山地、丘陵陡坡(耕作易水土流失)
——林业或畜牧业
丘陵缓坡——可以修梯田
——从事种植业
山谷、低洼地或沿海滩涂(易积水)
——水产养殖
高原(高原上气温低,而河谷气温高)
——河谷农业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增加收入,提高生态效益,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材料三: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茶树生长在南方的酸性红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
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
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材料四:河西走廊: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它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水源: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为灌溉水源,在有冰雪融水、河水、地下水的地区可发展农业,灌溉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没有灌溉水源的地区只能发展畜牧业或者成为荒地。水源能够影响农业类型和产量。材料五:美国人爱喝咖啡,咖啡在美国的需求量很大,而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巴西等国又有生产咖啡的热带条件,且距美国较近,集中生产比较有利。这些国家为了满足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便纷纷扩大了咖啡的生产,南美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市场 海南岛冬季的蔬菜种植要想
获得更好的效益,除了培育良种、扩大种植面积之外,还要依靠什么?材料六:交通运输是商品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条件。如园艺业、乳畜业。交通材料七:农产品补贴问题
日本由于客观原因,农业生产成本很高,但日本农产品仍占据着国内市场,原因是日本政府对本国农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并对国外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来保护国内农业生产,是日本农业仍然保持一定的规模.政策各国(或各地区)政府,从国家(或地区)利益、国际贸易、区域规划等方面考虑,制定国家政策影响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鼓励、限制、调整、决策的作用(二)主要区位因素极其影响自然因素——首要因素气候(光、热、水)→决定种类、熟制、产量地形(类型、海拔、坡向)→种类、生产规模土壤(肥力、盐碱度)→产量、种类水源(灌溉)→保障社会经济因素——促进条件市场→类型、规模交通→商品农业生产的前提政策→影响或干预农业生产劳动力→成本、质量科技(机械化、培育良种、改良土壤、水利建设)
→提高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