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课程标准】
1.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
2.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内容、应急避震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2)了解防洪准备事项、洪水应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地震后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2)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3.情感目标
(1)提高防灾意识,重视生命价值。
(2)居安思危,在特定时刻,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从三个方面来讲授,灾前准备——防震准备(以家庭或者个人为单位);准备是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物质基础,是本节的重点;灾中应急——避震(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灾后救助——震后自救与互救(具体方法和实施非常重要)。震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包括物质准备和思想、技能准备)和震后救助的具体方法是本节的难点。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繁。现代安全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生命价值,视保障人的生命为第一目标。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现代理念。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贯穿其中。因此,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全书的落脚所在。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并掌握地震中的逃生常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上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再熟悉一些自然灾害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就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
师:图中问号显示了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生:滑坡、地震、洪水、台风、海啸。
师: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地震是最突然、最猛烈、造成人员伤亡最重的自然灾害。面对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地震中的自救和互救
师:播放视频“唐山大地震”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震前—防震避震—以家庭为单元
1)家庭防震避震方案
阅读“家庭防震避震方案”
师:阅读材料介绍了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主要内容,看看是从哪些方面对防震避震作了布置?
(分全班同学为八个大组,请每个大组的一位同学讲述一条内容)
生: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内容包括:(1)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订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2)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内家具;桌下、床下不放杂物;(3)清楚室外环境条件;(4)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准备防震袋(或避难袋);
(5)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放在震后能随手拿到的位置上;(6)学会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7)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8)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
阅读“避难袋”
师:避难袋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有食品、水、急救药品、手电筒、替换衣服等。照明要用手电筒,避免火柴、蜡烛等易引起火灾的物品。金属哨子声音尖利,容易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可用手机发送求救信息。避难袋的重量要轻,体积要小,并应随地域、季节、个人身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师:庭防震避震方案是针对每个家庭制定的具体、可行的对策,让每个家庭成员树立防震避震意识,明确逃生时的途径,掌握自救与互救的方法。除了召开家庭避震会议以外,我们还要掌握必要的地震前兆。
师:2).地震前兆---出示幻灯片:汶川地震前的动物迁徙和地震云‘唐山地震前的老鼠搬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真实感。你还知道哪些地震前兆?
生: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师:地震是最不可预知的一种自然灾害,似乎在突然之间就发生了。如果遇到了强烈的地震,我们应该如何躲避地震的危险呢?
2.避震(板书)
师:地震的造成的破坏是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震波可以分为哪两种?
生:横波和纵波。
师生共同:传播速度较快的是纵波,传播速度较慢的是横波。
师: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表,横波后到达地表。所以,人们首先感到的是上下颠簸,但这时地震造成的破坏并不大。然后,横波到达,房屋前后晃动并倒塌。人们从开始感觉到晃动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这是最宝贵的自救机会。
(1)瞬间抉择(板书)---黄金12秒--“跑”还是“躲”
师: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发生往往需要3~5秒,所以,留给人躲避的时间只有7~9秒。如果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我们就获得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我们必须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做出避险抉择——“跑”还是“躲”。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避震方法(板书)
读“图3.18 室内躲避”和“图3.19 室外躲避”
【讨论二】地震发生时,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效避震?要求:小组内讨论5分钟,注意在不同地区避震的方法不同;每小组派代表复述。(在家、影剧院、教室、行驶的汽车上、百货商场、在野外)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地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阅读“室内避震要点”
师:如果地震时,你正好在室内,应该怎样避震呢?
生:跳楼不是上策,“伏而待定”较好;选择物体结实、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开间小的地方;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鼻。
床下和牢固的家具腾空,并准备一个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师:总结避震的要点:
出示视频: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避震?
3.震后自救与互救(板书)
师:地震发生后,不论救援力量是否到达,自救与互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我们在震后自救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学会处理外伤(板书)
师: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要学会处理外伤。
(2)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板书)
师:可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尽快想办法摆脱困境。
(3)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板书)
师:如果只能留在原地等待救援,要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如果食物和水不够多,要合理分配。在寂寞时要有生存下去的勇气。
(4)震后互救(板书)
阅读“震后互救”
师: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生:互救应遵循的原则: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听仔细;⑤仔细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小心救援,防止意外伤亡。
师:出示视频资料:震后互救
师:【学以致用】--地震模拟演练。要求:1、2、3、4、5室内伏尔待定避震,
6、7组有秩序的逃出教室避震。
师:老师喊1、2、3地震了。
生:快速、有序的避震。
【课堂练习】
1.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到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混凝土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的大声呼救
B.努力扒开废墟,直到成功
C.点燃蜡烛消除寂寞
D.用毛巾、衣袖捂住口鼻
3.地震发生时,选择合理的避震方法非常重要,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A.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应乘电梯迅速跑到室外
B.若在室外,应迅速往家跑
C.若正在街上行走,要迅速跑到高层建筑下躲避
D.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可以采用就地躲避的方法
4.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先救 “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
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
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
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作为躲避场所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常识。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如果自然灾害不幸降临到我们身边时,这些知识可能会使我们摆脱险境,获得重生。出示【课堂小结】
生: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测评练习:
1.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到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混凝土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的大声呼救 B.努力扒开废墟,直到成功
C.点燃蜡烛消除寂寞 D.用毛巾、衣袖捂住口鼻
3.地震发生时,选择合理的避震方法非常重要,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A.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应乘电梯迅速跑到室外
B.若在室外,应迅速往家跑
C.若正在街上行走,要迅速跑到高层建筑下躲避
D.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可以采用就地躲避的方法
4.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先救 “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
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
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
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作为躲避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