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美丽的颜色》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美丽的颜色》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2 16:27: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美丽的颜色》深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精准掌握 “燥热、沥青、荧光、镭、钋、炽热、猝至” 等字词的音形义,能结合语境辨析 “和(hé/hè/huó)”“创(chuàng/chuāng)” 等多音字词,区分 “燥 / 噪 / 躁”“熔 / 溶 / 榕” 等形近字的用法(如 “燥热” 因 “火” 致热,“噪音” 因 “口” 发声,“烦躁” 因 “心” 不安)。
2、梳理文章以 “极端的艰苦” 与 “极大的快乐” 为线索的叙事结构,能清晰概括三个部分的核心内容(环境描写→实验过程→发现场景)。
3、结合文中三次 “美丽的颜色” 的描写(第 18/21/22 段),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镭的物理颜色)与深层含义(科学精神、人格魅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 “圈点批注法”,在文中标记体现 “艰苦” 与 “快乐” 的关键词句(如 “棚屋像锅炉”“被新领域吸引”),并撰写 20 字以内的批注。
2、开展 “对比阅读活动”:将文中实验环境描写与当代实验室图片对比,体会居里夫妇的坚守;将传记叙事与科学报告片段对比,感受传记的情感温度。
3、小组合作完成 “人物精神图谱”:从 “科研态度、面对困境、名利观” 三个维度,提炼居里夫妇的品质,并结合文本实例佐证。
4、运用 “细节品读法”,分析 “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 等动作描写,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居里夫妇 “以苦为乐、坚韧执着” 的科学精神,理解 “真正的快乐源于对理想的热爱”。
认同 “淡泊名利、造福人类” 的价值观,思考 “美丽” 的多元内涵(不仅是外在形态,更是内在品格)。
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类型 内容 突破策略
重点 1. “艰苦” 与 “快乐” 的辩证关系;2. “美丽的颜色” 的象征意义。 1. 用表格对比 “艰苦” 与 “快乐” 的具体表现,标注二者的转化关系;2. 绘制 “标题含义思维导图”,从 “物 — 事 — 人” 三层拆解。
难点 1. 传记 “真实性” 与 “文学性” 的统一;2. 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1. 分组查找 “真实元素”(日记引用、时间节点)与 “文学元素”(比喻、拟人),进行辩论式分析;2. 角色扮演:想象居里夫妇发现镭时的心理,补全对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源:居里夫妇工作棚屋图片、镭在黑暗中发光的视频、当代实验室纪录片片段、《居里夫人传》中 “放弃专利” 的节选文字。
学习单:包含 “艰苦 / 快乐词句对照表”“人物精神图谱框架”“细节品读任务卡”。
实物道具:沥青块(模拟实验材料)、放大镜(象征 “细致观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走进 “艰苦与快乐” 的科研世界
(一)情境导入:“美丽的颜色” 之问(7 分钟)
展示三组对比图片:
图 1:金碧辉煌的诺贝尔奖颁奖厅;图 2:破旧漏雨的棚屋实验室。
图 3:镭在黑暗中发出的蓝绿色微光(配文字:“这是人类第一次看见镭的颜色”)。
提问链:
“如果‘美丽’是华丽,棚屋为何与‘美丽’有关?”
“镭的颜色为何被称为‘美丽’?仅仅因为它好看吗?”
导入:今天我们通过艾芙 居里的文字,解锁 “美丽的颜色” 背后的故事 —— 它藏在艰苦里,也藏在热爱中。
(二)初读文本:夯实基础,梳理脉络(15 分钟)
作者与传记认知
补充资料:艾芙 居里在《居里夫人传》序言中写道:“我想记录的不是诺贝尔奖,而是父母在棚屋里的日日夜夜。” 提问:“这体现了传记的什么特点?”(聚焦真实生活与精神)。
快速判断:下列哪项不属于传记的 “真实性” 体现?(A. 引用居里夫人日记;B. 虚构实验细节;C. 记录实验时间)。
字词通关与语境运用
听写 + 辨析:“炽热”(chì,强调温度高)与 “炙热”(zhì,强调情感烈),文中用 “炽热” 形容对科学的热情,为何更准确?
造句练习:用 “筋疲力尽” 和 “和颜悦色” 写一句话,体现居里夫妇的工作状态(如:“他们筋疲力尽地搅拌沥青,却对烧杯中和颜悦色地笑着”)。
整体脉络梳理
速读课文,完成学习单 “分层填空”:
“第一部分(1-6 段)写______,第二部分(7-19 段)写______,第三部分(20-26 段)写______。”
明确线索:用红笔圈出文中反复出现的 “艰苦” 与 “快乐” 相关词语,发现二者贯穿全文。
(三)精读探究:解码 “艰苦” 与 “快乐”(20 分钟)
“极端的艰苦” 具象化
小组任务:用 “五感法” 梳理描写(视觉:棚屋破旧;听觉:雨打屋顶;触觉:冬天冻僵;嗅觉:沥青气味;感觉:窒息),并在黑板绘制 “艰苦场景示意图”。
延伸思考:“没有通风罩” 意味着什么?(镭有放射性,暗示对健康的损害),结合居里夫人晚年因辐射患病的资料,体会其牺牲精神。
“极大的快乐” 溯源
自主批注:在文中划出描写 “快乐” 的句子,用 “★” 标注程度(1 颗★到 3 颗★),并说明理由(如 “最美好快乐的几年” 标 3 颗★,因直接点明程度)。
小组讨论:“快乐” 的来源有哪些?(①探索未知的兴奋;②夫妻合作的默契;③对科学的纯粹热爱)。
辩证分析:苦与乐的关系
出示观点:“艰苦是快乐的敌人。” 结合文本反驳这一观点(如:艰苦的环境反而让他们更专注,快乐因克服困难而更强烈)。
总结:艰苦是客观条件,快乐是主观选择,二者在对科学的热爱中达成统一。
(四)作业布置(3 分钟)
基础层:摘抄 “艰苦” 与 “快乐” 的典型句各 5 句,用不同颜色标注。
提升层:写一段 100 字的话,描述 “如果我是棚屋里的一盏灯,我会看到什么?”(需体现艰苦与快乐)。
第二课时:解码 “美丽的颜色” 与传记魅力
(一)复习导入:“苦乐天平” 游戏(5 分钟)
出示上节课梳理的 “艰苦” 与 “快乐” 词句,学生用手势比划 “天平倾斜度”,并说明理由(如 “看到镭的那一刻,快乐远远重于艰苦”)。
过渡:“这份超越艰苦的快乐,最终凝结成了‘美丽的颜色’。”
(二)聚焦标题:“美丽的颜色” 的三层含义(18 分钟)
第一层:期待中的颜色(第 18 段)
齐读:“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提问:“‘希望’一词体现了什么?”(对科学的憧憬,探索的动力)。
对比:如果换成 “我觉得它会有颜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希望” 更显情感温度)。
第二层:发现时的颜色(第 21-22 段)
播放镭发光视频,结合文中描写:“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提问:
“为何强调‘黑暗’与‘寂静’?”(反衬镭光的珍贵,突出专注)。
“‘转向’这个动作像什么?”(引导学生联想到 “父母看向熟睡的孩子”,体会 “母爱般的珍视”)。
第三层:精神的颜色(全文)
小组合作:从文中找出体现居里夫妇 “精神美丽” 的事例(如放弃专利、坚持实验),填写 “精神颜色卡”(示例:“淡泊名利色 —— 放弃镭的专利,造福人类”)。
总结:标题既指镭的物理色,更指科学家的精神色(坚韧、淡泊、热爱)。
(三)品味文体:传记的 “真实” 与 “文学” 之美(15 分钟)
真实性体现
找证据:文中哪些地方能证明是 “真实记录”?(引用日记 “我们生活中最美好快乐的几年”、具体实验步骤 “搅拌沥青”)。
补充资料:展示居里夫妇实验室的原始照片,与文中 “棚屋” 描写对比,验证真实性。
文学性体现
品修辞:“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拟人手法的作用?(生动写出提取镭的艰难,赋予科学探索故事性)。
析细节:“玛丽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 为何要写 “草垫椅子”?(体现棚屋简陋,反衬她的专注平静)。
对比活动
出示科学报告片段:“1898 年,居里夫妇在沥青铀矿中发现镭,其提取过程需反复提纯。”
与文中描写对比:“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 讨论:传记为何要加入情感描写?(让读者更易共情,感受科学家的人性光辉)。
(四)拓展升华:“美丽的颜色” 在当下(5 分钟)
讨论:“当代社会,哪些人或事也拥有‘美丽的颜色’?”(如戍边战士的坚守、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
微写作:“我心中的‘美丽颜色’是______,因为______”(150 字)。
(五)作业布置(2 分钟)
必做:完成学习单 “传记特征分析表”(从 “真实”“文学” 两栏填写实例)。
选做:阅读《居里夫人传》中 “一战期间用 X 光机救死扶伤” 的章节,写 300 字读后感。
【板书设计】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
线索:艰苦 → 快乐
(环境/设备/身体) (热爱/发现/默契)
标题含义:
1. 镭的微光(蓝绿)
2. 探索的魅力(期待→发现)
3. 精神的光辉(坚韧/淡泊/奉献)
传记特点:真实(日记/事实)+ 文学(细节/情感)
【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
批注质量:是否准确抓住 “艰苦” 与 “快乐” 的关键词(如 “冻僵”“英勇时期”)。
小组合作:“人物精神图谱” 是否有文本支撑(如 “严谨治学” 对应 “反复提纯”)。
终结性评价:
微写作《我心中的 “美丽颜色”》:是否结合文本精神,体现个性化理解。
作业 “传记特征分析表”:能否准确区分真实元素与文学元素。
【教学反思】
学生可能对 “镭的放射性危害” 缺乏认知,需提前补充相关科普知识,避免误解 “不戴防护” 是不严谨。
对 “传记文学性” 的理解可能停留在 “用了比喻”,需引导结合情感表达分析,如 “转向镭” 的动作背后是热爱。
可增加跨学科活动:与物理课联动,了解镭的放射性原理,深化对 “科研艰难” 的理解。
通过以上设计,既夯实了文本基础,又通过多样活动深化了对主题和文体的理解,同时注重情感熏陶与能力迁移,力求课堂充实且有深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第二单元
美丽的颜色
新课导入
居里夫人不仅是在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与化学家,还是巴黎大学史上首位女教授,并且两度荣获诺贝尔奖。她和丈夫本有机会凭借科研成果获取巨额财富,然而他们却选择放弃申请专利,将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以此造福全人类。如今,我们将借助传记《美丽的颜色》,一同走近这位伟大的女性。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
影视资料
素养目标
领会这篇文章作为传记所具备的主要特征。
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关于镭的相关知识。
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品味文字中蕴含的情感韵味。
知晓居里夫妇发现镭的经过和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引号。
知晓居里夫人提炼镭的历程,体会科学家在艰难环境中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
学习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中那种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受科学家朴实淡泊的人格魅力。
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年12月6日-2007年10月22日),法国著名科学家皮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的次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之妹。她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记者。艾芙·居里曾撰写母亲传记《居里夫人传》,该书第二卷中的《美丽的颜色》被选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10课的内容。 艾芙·居里嫁给了美国驻希腊大使亨利·理查森·拉博尼斯(Henry Richardson Labouisse, Jr.),两人于1954年11月19日结婚。艾芙·居里致力于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帮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她的丈夫小亨利·理查森·拉波尼斯在1965年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被 艾芙·居里是家中唯一一个没有选择成为科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背景资料
这部作品由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 居里在母亲离世三年后创作而成。书中不仅详尽讲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还介绍了比埃尔 居里的事迹,尤其重点刻画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与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大量居里夫妇的书信和日记,结尾处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获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拥有的名誉头衔等内容,是一部出色的人物传记。
作为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在短短八年时间里,先后斩获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奖项 —— 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除此之外,她一生中还获得了无数其他科学荣誉,称得上是智慧卓越、成果丰硕。
本文选自《居里夫人传》第二卷(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部分内容有删减。
人物传记
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两个
一是真实性,二是文学性。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生字词
微妙 燥热 沥青 骤雨 窒息 吹嘘 荧光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镭 钋 炽热 猝至
咽喉 沉淀 熔化 踱 轮廓
zào

zhòu
zhì

yínɡ
jīn


chì

yān
diàn
rónɡ
duó
léi
化学元素
kuò
与“光”有关,注意下面是“火”
形近字
( )创造( )创口

chuànɡ
chuānɡ
( )和颜悦色( )曲高和寡
( )和面
( )和稀泥



huó
( )钉子( )钉扣子

dīnɡ
dìnɡ
读qǔ
huò
表“创伤、损伤”之意时,读chuānɡ
表“开始、初次”之意时,读chuànɡ
( )笼罩

lǒng
lóng
( )牢笼
( )症状

zhèng
zhēng
( )症结
形近字
荧( )荧光
萤( )萤火虫
莹( )晶莹
踱( )踱步
渡( )渡河
镀( )镀金
燥( )燥热
噪( )噪音
躁( )烦躁
zào
duó
zào

熔( )熔化
溶( )溶液
榕( )榕树
rónɡ
rónɡ

rónɡ
yínɡ
yínɡ
zào
yínɡ
燥:干燥,缺少水分
噪:与声音有关
躁:与脾气秉性有关
以义辨形
词语解释
词语 释义
微妙 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炽热 温度高,极热。炽,(火)旺。
窒息 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 夸张地宣扬。
清晰 清楚。
景况 情况。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课文分层
第三部分(20-26段)
03
写居里夫妇终于发现镭的场景。
第一部分(1-6段)
01
写居里夫妇极端艰苦的实验环境和简陋的实验设备。
02
写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玛丽和她的丈夫为提炼镭而进行着艰难的拼搏。
第二部分(7-19段)
总领下文,“艰苦而微妙的快乐”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6自然段,圈划出文中表现条件简陋艰苦的词句和居里夫人对此所持的看法,并分析其作用。
棚屋的破旧
夏天:“燥热”
冬天:“冻僵”
工作环境-恶劣
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
工作设备-简陋
从侧面衬托出居里夫妇对工作的热忱和坚毅执著的品质。
面对这样的工作条件与工作强度,居里夫人却说:
“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
“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在如此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做着如此困难的工作,居里夫人怎么说?她的感觉是什么?
从居里夫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哪些优秀的精神品格?
坚定的信念
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热情
时刻保持专注
n科研注重效率,懂得分工的重要性,并任劳任怨。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读出“美好”与“快乐”?
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
01
宁静和坚守让他们专心研究,这是一种快乐。
02
科学家们被吸引住了,说明他们沉迷、沉醉于科学,这也是令他们快乐的事情。
03
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
04
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极大”,突出这种快乐是达到顶点的快乐,写出了玛丽·居里对科研工作的热爱。
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微妙”,是深奥玄妙的意思,在这里修饰“快乐”,说明这种快乐的非凡、深远,其内涵与意义是不可言尽的。
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镭”以人
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生动幽默地表现了“镭”的难
以提取,“镭”的发现是一个及其艰辛的过程。
“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
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环境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比埃尔和玛丽看到镭时的惊喜,以及玛丽对镭的热爱。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夫人低声说着。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不矛盾,因为“艰苦”指科研条件的艰苦,而“快乐”是主观感受上的快乐,是指居里夫人对自己从事的科学事业的热爱。
这种“艰苦”和“快乐”矛盾吗?
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既指镭放射出的美丽颜色,也指居里夫妇美丽的人格和科学精神。
文章中共有三处提到了“美丽的颜色”,它们分别出现在第18段、第21段和第22段。
镭是居里夫妇用了很长时间才提炼出来的,他们希望镭有美丽的颜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第18段
第21段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此处“美丽的颜色”照应第18段,表现了居里夫妇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科学发展的极大热情。
第22段
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
此处“美丽的颜色”是指镭作为一种金属其本身具有的颜色。
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
此处“美丽的颜色”是指镭作为一种金属其本身具有的颜色。
将居里夫人对待科学就像对待自己无比珍爱的孩子一样的母爱一般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些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更能让读者具体地感受到居里夫妇喜悦、激动、幸福的心情。
作者对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进行了很多细节描写,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课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日记,说说引用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这些部分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事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写作特色
生动细致的描写。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生动细致的描写,如对残破棚屋的2描写,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和简陋的设备的描写,反映出工作条件的艰苦利托出居里夫妇热爱科学、沉醉痴迷科学甚至献身科学的精神;再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表现出他们的伟大品质。
恰当、具体的引用。本文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笔录,一方面增强了文中记事的真实性、可信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比如:“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
本文以 “极端的艰苦” 与 “极大的快乐” 为线索,描绘了居里夫妇提取镭时的工作状态,既生动展现出他们对镭的深厚情感,也体现出这份爱恋催生的、毫不退缩且异常坚定的工作热情。
同时,文章还讲述了居里夫妇在简陋环境中研究并最终成功提取镭的过程,以此彰显科学家们坚持不懈、苦中作乐的科研精神,也对居里夫妇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给予了肯定与赞扬。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