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特殊三角形 单元同步培优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中,,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2.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如图,在△ABC中,∠C=9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MN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O,作射线AO,交BC于点E.已知CE=3,BE=5,则AC的长为( )
A.8 B.7 C.6 D.5
4.如图,在△ABC中,BC=1,AB=3,,D为AC上一点,连接BD,若,则的度数为( )
A.40° B.35° C.30° D.20°
5.三边分别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B.
C. D.两内角互余
6.如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cm、1cm、4cm,蚂蚁在长方体表面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是( )
A.cm B. cm C.5cm D.4.5cm
7.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研究了勾为偶数,弦与股相差为2的一类勾股数,如:6,8,10;8,15,17…若此类勾股数的勾为(,m为正整数),则其弦(结果用含的式子表示)是( )
A. B. C. D.
8.如图,等边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E,P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等( )
A.4 B.6 C.8 D.9
9.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0.如图,在等边中,是边上的中线,点D在上,连接,在的右侧作等边,连接,当周长最小时,则的大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底角为,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大小是 度.
12.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及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放置,等腰三角形的底角∠3=80°,则∠1+∠2= .
13.如图,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 ,高 ,小虫在圆柱表面爬行,从点 爬到点 ,然后在沿另一面爬回点 ,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 .
14.已知:如图, 中, ,点 在 上, ,且 ,若 的面积是20,则CD的长为 .
15.如图,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并在绳子上打了一个结,然后将绳子拉到离旗杆底端处,发现此时绳子底端距离打结处,则旗杆的高度为
16.如图,在中,,为边的中点,、分别为边、上的点,且,若,,则 ,线段的长度 .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如图,已知点P是等边△ABC内一点,连结PA,PB,PC,D为△ABC外一点,且∠DAP=60°,连结DP,DC,AD=DP.
(1)求证:△ADC≌△APB.
(2)若PA=12,PB=5,PC=13,求∠APB的度数.
18.如图,在中,,过C点作,垂足为C,且,连接,交于点E.
(1)求证:;
(2)若E是的中点,求证.
19.如图,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DE∥BF,DE=BF,AE=CF。
(1)证明:△ABF≌△CDE;
(2)若DE=DF=CF,且∠A=20°,求∠EDF的度数。
20.如图,一轮船以30km/h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在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20km/h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已知距台风中心200km的区域(包括边界)都属于受台风影响区.当轮船接到台风警报时,测得BC=500km,BA=300km.
问:
(1)如果轮船不改变航向,轮船会不会进入台风影响区?
(2)若轮船进入台风影响区,那么从接到警报开始,经多少时间就进入台风影响区?(结果精确到0.01h)
21.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AB=13,BD=12,CD= .
(1)求AD的长;
(2)求△ABC的周长.
22.如图,直线a∥b,点M,N分别为直线a和直线b上的点,连接M,N,∠1=70°,点P是线段MN上一动点,直线DE始终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分别交与点D,E,设∠NPE=a.
(1)证明△MPD∽△NPE.
(2)当△MPD与△NPE全等时,直接写出点P的位置.
(3)当△NP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的值.
23.如图,在Rt△ABC中,∠ACB=90°,D为边AC上一点,且BC=3CD,BD=10。
(1)求CD的长;
(2)若AB=5 ,求AD的长。
24.如图
(1)如图1,中,作、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分别交、于E、F.
①求证:;
②若的周长是25,,试求出的周长;
(2)如图2,若的平分线与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连接,试探求与的数量关系式.
25.如图, , 平分 ,点 、 在射线 、 上,点 是射线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交射线 于点 ,设 .
(1)如图1,若DE//OB.
① 的度数是▲,当 时, _▲_;
②若 ,求 的值;
(2)如图2,若 ,是否存在这样的 的值,使得 ?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特殊三角形 单元同步培优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中,,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答案】B
2.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三个选项中的图形都找不到一条直线能够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C选项中的图形能够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3.如图,在△ABC中,∠C=9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MN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O,作射线AO,交BC于点E.已知CE=3,BE=5,则AC的长为( )
A.8 B.7 C.6 D.5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E作ET⊥AB交AB与点T
∵ 由作图可得,AE平分∠CAB
∴CE=ET,
在Rt△ACE与Rt△ATE中,
AE=AE,CE=TE,
∴Rt△ACE≌Rt△ATE
∴AC=AT
∵CE=3
∴ET=3
∵BE=5,ET⊥AB
∴BT=4
设AC=x,则AT=x
∵在△ABC中,∠C=90°
∴AC2+BC2=AB2
∴
解得,x=6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可得AE平分∠CAB,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过点E作ET⊥AB交AB与点T,并得到CE=ET,AC=AT,之后运用勾股定理,可建立AC相关的等式,解出可得到答案.
4.如图,在△ABC中,BC=1,AB=3,,D为AC上一点,连接BD,若,则的度数为( )
A.40° B.35° C.30° D.20°
【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BCD中BC边上的高为h1,△ABD中AB边上的高为h2,
∵,
∴BC·h1:AB·h2=1:3
∵BC=1,AB=3,
∴h1:h2=1:1,
∴BD平分∠ABC,
∴∠ABD=∠ABC=×70°=35°,
故答案为:B.
【分析】设△BCD中BC边上的高为h1,△ABD中AB边上的高为h2,由可得h1:h2=1:1,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BD平分∠ABC,从而求解.
5.三边分别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B.
C. D.两内角互余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选项中,∵c2=a2-b2,
∴b2+c2=a2,
∴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
设∠A=3x,则∠B=4x,∠C=5x,
∵∠A+∠B+∠C=180°,
∴3x+4x+5x=180°,解得x=15°,
∴∠C=5×15°=75°,
∴此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选项中,∵,
设∠A=x,则∠B=2x,∠C=3x,
∵∠A+∠B+∠C=180°,
∴x+2x+3x=180°,解得x=30°,
∴∠C=3×30°=90°,
∴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选项中,∵两内角互余,
∴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三角形的内角和逐项判断即可。
6.如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cm、1cm、4cm,蚂蚁在长方体表面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是( )
A.cm B. cm C.5cm D.4.5cm
【答案】C
【解析】【解答】解:①展开前面和右面,如图所示:
此时AB=cm;
②展开前面和上面,如图所示:
此时AB=cm;
③展开左面和上面,如图所示:
此时AB=cm,
∵,
∴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是5cm,
故答案为:C.
【分析】分类讨论:①展开前面和右面,②展开前面和上面,③展开左面和上面,再分别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最后比较大小即可.
7.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研究了勾为偶数,弦与股相差为2的一类勾股数,如:6,8,10;8,15,17…若此类勾股数的勾为(,m为正整数),则其弦(结果用含的式子表示)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m为正整数 ,
∴2m为偶数,
设其股为x,则其弦为x+2,
由勾股定理得:(2m)2+x2=(x+2)2,
解得:x= ,
∴弦为x+2=+2= ;
【分析】由m为正整数 ,可知2m为偶数,设其股为x,则其弦为x+2,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并解之即可.
8.如图,等边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E,P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等( )
A.4 B.6 C.8 D.9
【答案】A
9.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答案】C
10.如图,在等边中,是边上的中线,点D在上,连接,在的右侧作等边,连接,当周长最小时,则的大小是( )
A. B. C. D.
【答案】A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底角为,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大小是 度.
【答案】120
【解析】【解答】解: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大小是,
故答案为:120.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12.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及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放置,等腰三角形的底角∠3=80°,则∠1+∠2= .
【答案】130°.
13.如图,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 ,高 ,小虫在圆柱表面爬行,从点 爬到点 ,然后在沿另一面爬回点 ,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把圆柱侧面展开,展开图如图所示,
点 的最短距离为线段AC的长。
在Rt△ADC中,∠ADC=90°,CD=AB=3,AD为底面半圆弧长,AD=3,
所以AC=3 ,
∴从C点爬到A点,然后再沿另一面爬回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2AC=6 .
故答案为: .
【分析】要求最短路径,首先要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14.已知:如图, 中, ,点 在 上, ,且 ,若 的面积是20,则CD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如图,作AH⊥CD于H,BM⊥CD交CD的延长线于M.
∵AC=AD,AH⊥CD,
∴∠CAH=∠DAH,CH=DH,
∵∠CAH+∠ACH=90°,∠BCD= =∠CAH,
∴∠BCD+∠ACH=90°,
∴∠ACB=90°,
∵∠AHC=∠M=90°,
∴∠ACH+∠BCM=90°,∠BCM+∠CBM=90°,
∴∠ACH=∠CBM,∵AC=BC,
∴△AHC≌△CMB(AAS),
∴CH=BM,
∴CH=DH=BM,设BM=CH=DH=x,
∵ = CD BM,
∴ ·2x·x=20,
∴ ,
∴ .
故答案为 .
【分析】作AH⊥CD于H,BM⊥CD交CD的延长线于M.根据AAS可证△AHC≌△CMB,可得CH=BM,从而得出CH=DH=BM,设BM=CH=DH=x,利用 = CD BM= ·2x·x=20,据此求出x的值即可.
15.如图,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并在绳子上打了一个结,然后将绳子拉到离旗杆底端处,发现此时绳子底端距离打结处,则旗杆的高度为
【答案】8
【解析】【解答】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则绳子的长为(x+2)米,
根据题意可得:(x+2)2=x2+62,
解得:x=8,
∴旗杆的高度为8米,
故答案为:8.
【分析】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则绳子的长为(x+2)米,再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2)2=x2+62,再求出x的值即可.
16.如图,在中,,为边的中点,、分别为边、上的点,且,若,,则 ,线段的长度 .
【答案】45;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FD到M使得DM=DF=2,分别连接AM、EM、EF,作EN⊥DF于点N,
∵∠C=90°,
∴∠BAC+∠B=90°,
∵AE=AD,BF=BD,
∴∠AED=∠ADE,∠BDF=∠BFD,
∴2∠ADE+∠BAC=180°,2∠BDF+∠B=180°,
∴2∠ADE+2∠BDF=270°,
∴∠ADE+∠BDF=135°,
∴∠EDF=180°-(∠ADE+∠BDF)=45°,
∵∠END=90°,DE=,
∴∠EDN=∠DEN=45°,
∴EN=DN=1,
∵D为AB的中点,
∴AD=BD,
又∵∠ADM=∠BDF,DM=DF=2,
△ADM≌△BDF(SAS),
∴BF=AM=BD=AD=AE,∠MAD=∠B,
∴∠MAE=∠MAD+∠BAC=90°,
∴EM=AM,
∵在Rt△EMN中,EN=1,MN=DM+DN=3,
∴EM===,
∴AM=,AB=2AM=.
故答案为:45,.
【分析】延长FD到M使得DM=DF=2,分别连接AM、EM、EF,作EN⊥DF于点N,先利用角的互余关系及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到∠ADE+∠BDF=135°,再利用角的互补关系求得∠EDF=45°,从而得到∠EDN=∠DEN=45°,EN=DN=1;再利用“SAS”定理证明△ADM≌△BDF,从而得BF=AM=BD=AD=AE,∠MAD=∠B,进而得到EM=AM,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M的长,从而求出AM的长,进而求得AB的长.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如图,已知点P是等边△ABC内一点,连结PA,PB,PC,D为△ABC外一点,且∠DAP=60°,连结DP,DC,AD=DP.
(1)求证:△ADC≌△APB.
(2)若PA=12,PB=5,PC=13,求∠APB的度数.
【答案】(1)证明:∵∠DAP=60°,AD=AP
∴△ADP是等边三角形,
∴AP=AD,
又∵△ABC是等边三角形,
∴AC=AB,∠BAC=60°
∵∠BAP=∠BAC-∠PAC, ∠DAC=∠DAP-∠PAC
∴∠BAP=∠DAC
在△ADC与△APB中
,
∴△ADC≌△APB(SAS)
(2)解:∵△ADC≌△APB,
∴CD=PB=5,∠APB=∠ADC,
∵△ADP是等边三角形,
∴∠ADP=60°,PD=PA=12,
∵PC=13,
∴CD2+PD2=PC2,
∴∠PDC=90°
∴∠APB=∠ADC=∠ADP+∠PDC=60°+90°=150°.
【解析】【分析】(1)利用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证得△ADP是等边三角形,由此可证得AP=AD;再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去证明AC=AB,∠BAP=∠DAC,利用SAS可证得结论.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求出CD的长,同时可证得∠APB=∠ADC,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ADP=60°,PD=PA=12,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PDC=90°,然后根据∠APB=∠ADC=∠ADP+∠PDC,代入计算求出∠APB的度数.
18.如图,在中,,过C点作,垂足为C,且,连接,交于点E.
(1)求证:;
(2)若E是的中点,求证.
【答案】(1)证明:∵,
∴,
在和中,
∵,
∴();
(2)证明:∵,
∴,
∴,
∵E是的中点,
∴,
∴.
【解析】【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可得∠DCB=∠ABC=90°,根据SAS证明△ABC≌△DCB;
(2)由(1)知△ABC≌△DCB,可得∠ACB=∠DBC,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CE=BE,由线段的中点可得AC=2CE,继而得解.
19.如图,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DE∥BF,DE=BF,AE=CF。
(1)证明:△ABF≌△CDE;
(2)若DE=DF=CF,且∠A=20°,求∠EDF的度数。
【答案】(1)证明:∵DE∥BF
∴∠BFE=∠DEF
又∵AE=CF
∴AE+EF=CF+EF,即AF=CE
在△ABF和△CDE中
∴△ABF≌△CDE(SAS)
(2)解:由(1)知△ABF≌△CDE且∠A=20°
∴∠C=∠A=20°
∵DF=CF
∴∠FDC=∠C=20°
又∵∠DFE是△CDF的外角
∴∠DFE=∠FDC+∠C=20°+20°=40°
又∵DE=DF
∴∠DEF=∠DFE=40°
在△DEF中,∠EDF=180°-∠DFE-∠DEF
=180°-40°40°=100°
【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BFE=∠DEF,再由AE=CF可证AF=CE,然后利用SAS证明△ABF≌△CDE。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求出∠C的度数,再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到∠FDC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由∠DFE=∠FDC+∠C,可求出∩DFE的度数,从而可得到∠DEF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EDF的度数。
20.如图,一轮船以30km/h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在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20km/h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已知距台风中心200km的区域(包括边界)都属于受台风影响区.当轮船接到台风警报时,测得BC=500km,BA=300km.
问:
(1)如果轮船不改变航向,轮船会不会进入台风影响区?
(2)若轮船进入台风影响区,那么从接到警报开始,经多少时间就进入台风影响区?(结果精确到0.01h)
【答案】(1)解:轮船不改变航向,轮船会进入台风影响区.
如图,设x小时后,就进入台风影响区,根据题意得出:
CE=30x千米,BB′=20x千米,
∵BC=500km,AB=300km,
∴AC=300km,
∴AE=400-30x,AB′=300-20x,
∴AE2+AB′2=EB′2,
即(400-30x)2+(300-20x)2=2002,
解得: , (舍去),
答:轮船会进入台风影响区.
(2)解:由(1)可知,当经8.3小时时轮船就进入台风影响区.
【解析】【分析】(1)首先假设轮船能进入台风影响区,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等式求出,即可判断是否受台风影响;
(2)根据(1)中台风影响的时间即可确定进入台风影响区的时间.
21.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AB=13,BD=12,CD= .
(1)求AD的长;
(2)求△ABC的周长.
【答案】(1)解:在Rt△ABD中,AD= =5;
(2)解:在Rt△ADC中,AC= ,
则△ABC的周长=AB+BC+AC= .
【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
22.如图,直线a∥b,点M,N分别为直线a和直线b上的点,连接M,N,∠1=70°,点P是线段MN上一动点,直线DE始终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分别交与点D,E,设∠NPE=a.
(1)证明△MPD∽△NPE.
(2)当△MPD与△NPE全等时,直接写出点P的位置.
(3)当△NP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的值.
【答案】(1)证明:∵a∥b, ∴∠1=∠PNE.
又∵∠MPD=∠a, ∴△MPD∽△NPE
(2)解:当△MPD与△NPE全等时,点P是MN的中点
(3)解:①若PN=PE时,∵PN=PE, ∴∠PNE=∠PEN=70°
∴∠a=180°-∠PNE-∠PEN=180°-70°-70°=40°
∴∠a=40°
②若EP=EN时,∵EP=EN,
∴∠a=∠PNE=∠1=70°
③若NP=NE时,∵NP=NE,
∴∠a=∠PEN= =55°
∠∴a=40°或70°或55°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到相等的角,证明三角形相似即可。
(2)将三角形全等作为条件,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结论,得到P点的位置。
(3)根据题意,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答案。
23.如图,在Rt△ABC中,∠ACB=90°,D为边AC上一点,且BC=3CD,BD=10。
(1)求CD的长;
(2)若AB=5 ,求AD的长。
【答案】(1)解:设CD=x,则BC=3x,
在Rt△BCD中,∠BCD=90°,BD=10,
则x +(3x) =10 ,
解得x= (负值舍去),
∴CD=
(2)解:∵AC2=AB2-BC =(5 ) -(3 ) =160,
∴AC=4 ,
∴AD=AC-CD=3
【解析】【分析】(1)设CD=x,则BC=3x,在Rt△BC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 +(3x) =10 ,解出x的值即可;
(2)在Rt△BCA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由AD=AC-CD即可求出结论.
24.如图
(1)如图1,中,作、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分别交、于E、F.
①求证:;
②若的周长是25,,试求出的周长;
(2)如图2,若的平分线与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连接,试探求与的数量关系式.
【答案】(1)解:①∵BO平分∠ABC,
∴∠EBO=∠OBC,
∵EF∥BC,
∴∠EOB=∠OBC,
∴∠EOB=∠EBO,
∴OE=BE;
②同①可证OF=CF
△AEF的周长=AE+AF+EF=AE+AF+EB+FC=AB+AC=25-9=16;
(2)解:延长BA,作PN⊥BD,PF⊥BA,PM⊥AC,
∵CP平分∠ACD,
∴∠ACP=∠PCD,PM=PN,
∵BP平分∠ABC,
∴∠ABP=∠PBC,PF=PN,
∴PF=PM,
∴∠FAP=∠PAC,
∴∠FAC=2∠PAC,
∵∠FAC+∠BAC=180°,
∴2∠PAC+∠BAC=180°.
【解析】【分析】(1)①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EBO=∠O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OB=∠OBC,则∠EOB=∠EBO,据此可得结论;
②同①可证OF=CF,进而可将△AEF的周长转化为AB+AC,据此计算;
(2)延长BA,作PN⊥BD,PF⊥BA,PM⊥AC,由角平分线的概念以及性质可得∠ACP=∠PCD,PM=PN,∠ABP=∠PBC,PF=PN,则PF=PM,推出∠FAC=2∠PAC,由邻补角的性质可得∠FAC+∠BAC=180°,据此解答.
25.如图, , 平分 ,点 、 在射线 、 上,点 是射线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交射线 于点 ,设 .
(1)如图1,若DE//OB.
① 的度数是▲,当 时, _▲_;
②若 ,求 的值;
(2)如图2,若 ,是否存在这样的 的值,使得 ?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①20°;70;
②解: , 平分 ,
,
, ,
在 中, , ,
,
,
∵ ,
,
;
(2)解:存在这样的 的值,使得 .
, ,
在Rt 中, .
①若 在 左侧,如图,
在 中, ,
,
又 ,
, ,
,
,
;
②若 在 右侧,如图,
是 的外角,
,
又 , ,
, ,
,
,
.
综上所述: 或104.
【解析】【解答】(1)解:① , 平分 ,
,
, ;
, ,
在 中, ,
,
;
故答案为:20°,70;
【分析】(1)①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OC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 的度数;当 时,在直角△ODF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②由于 的度数已求出,且 ,可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 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答即可;
(2)先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求出∠DEO的度数,然后分 在 左侧和 在 右侧两种情况,分别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