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散文二篇》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散文二篇》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2 11:1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散文二篇》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依据拼音写汉字。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xuàn rǎn(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pán shān(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3)在这种 rù mù sān fēn( )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4)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zhì zhī bù lǐ( ),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生就要永不休止地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
B. 回顾过往的点滴,一个不可遏制的难忘教训就是,我过去耽搁的时间太多了。
C. 面对工厂里接二连三出现的问题,他已经无能为力。
D. 知识像深埋在土里的宝藏一样,越是努力挖掘,就越觉得深不可测。
下面是琳琳摘抄的一段关于“自我修养”的内容,请修改完善。
①提高道德品质的水准, 是自我修养和后天环境共同一齐作用的结果。②其中,自我修养是内因,后天环境________通过内因________能起到作用。③因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自觉地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
3.①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②句中的横线处补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5.请在③句的“ □”内填写适当的标点符号。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②我永忘不了那一天,一个下着小雨的早晨,我来到了田野。
③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④在那里,我看到了一棵小树,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诉说着生命的故事。
⑤今天,在这曾被鲜血染红的沙滩上,长起了枝叶茂密的果树林。
A. ②④①⑤③
B. ③⑤①②④
C. ②④⑤①③
D. ③②④⑤①
7.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场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次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 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阅读理解
(一)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选段,回答问题。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9.作者认为支配他一生的三种激情是什么?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1.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
12.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音乐蕴含着哲学本原思想,这是我国古代乐论特为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支配这一时期审美意识的,不是商周以后的理性哲学,而是更为原始的本原哲学,以及由此形成的巫术文化。
音乐是一种神秘的艺术,它的音律能与天地自然相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于音乐的作用,古人往往并不看重它的审美愉悦性,而把通神致用的功能放在首位。《列子 汤问》篇记载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来到北方,见其地冰寒不生五谷,便吹律使天气回暖,于是禾苗得以生长。古今评论对这一类传说常常不予认同,认为其不符合科学道理,然而若从阴阳律学的角度看待它,其中的哲学意蕴就会显露出来。这种理念看似抽象,处于形而上学的思辨当中,但是在音乐的表现中则充满着一种原始郁勃的生命意态。由于音乐本于自然,因而音乐的至高境界也与自然天道相通,古代乐论涉及的音乐起源和音乐审美等问题,大都体现出辽远博大的宇宙意识,人们对音乐的鉴赏,也以把握这种形而上的思想意旨为最高境界。
音乐的本体在于它的形而上属性,也在于人类生命体的内在规律。它暗合生命节律,是自然美的最高体现。在西方美学史上,处于自然哲学阶段的古希腊美学,关注的就是艺术的本原问题,其美学思想注重对事物外在形式的研究。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的原则去解释宇宙中的一切现象,认为世界万物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数”,美的事物就是体现着适当的数量关系的事物,事物本身必须符合和谐的数的比例。在音乐美的认识上,毕达哥拉斯认为,物质之间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是音乐形成的主要原因,它代表宇宙和谐的原理,也符合人的欣赏规律,所以它能给人带来美感。与西方美学传统不同,在我国古代,声音之道被哲学家纳入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范畴,古人运用阴阳学说解释音乐的起源,并把它同人体相对应来谈其养生意义,认为音乐顺应宇宙万物阴阳相生、动静相应的规律。
“阴阳五行”学说把人体作为宇宙自然的对应物,阴阳消息与人的心理结构会产生全息的感应,这在古人对音乐起源的描述中就能体现出。音乐源于生产实践需要,为的是疏导人体阴阳两气失调的现象,这表明古人对阴阳之气有自己的理解。“气”是我国哲学本原论的基始范畴,它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成分,古人认为音乐的产生也是宇宙自然气化的结果。《礼记。乐记》对此有具体的描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这对文艺创作的“物感”说极有影响,“物感”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诗性境界,即主体在与客体互感互动的直观活动中倾听自然的回响。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音乐能够深主人心,化感性情,在主体接受过程中,人的情感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关于音乐的作用,西周的统治者历来重视德治,注重以礼乐作为思想统治的重要手段。音乐的教育功能关键在于“治心”,即消除人的内在欲望和外在的诱惑,使之归于“礼”,这就把音乐的本原放在人的心性基础之上了。音乐能够为社会的道德教化而经治人心,这是由它的本原基点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功能,反映了音乐的宗旨是“美善相乐”,倡导人与天地和乐的人格美。
我国先秦的乐论,一般以“乐”代指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在社会的运用中是指礼乐。谈到音乐的社会政治作用,为什么还会联系到哲学本原的概念?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与政治哲学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具体的途径是把社会现实的存在同天道自然联系到一起,把宇宙自然的最高法则与人类社会的政治规范相联系,从派生万物的本根上寻找社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根据。正是由于这样的哲学思想基础,所以我国古代哲学十分注重对“本原”性、“本根”性概念的阐释,并通过这些哲学概念将社会政治道德观念融注到其中。
儒家学派注重“天道”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把天道转化为社会礼仪规范,依此对人们的文艺活动加以约束。儒家的礼乐是天、地、人三者间相互沟通的纽带,社会政治思想要通过乐教影响人心来加以实现。《礼记。乐记》云:“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这是雅乐的根本功能,《诗经》中的《周颂》、《乐府诗集》中的郊庙歌辞都是这种祭祀音乐的典型代表。
总之,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正是由于看到了它“上接天道的形上根源,从而给予音乐至高无上的文化地位”。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音乐的神秘起源和地位,也关系到如何认识音乐的社会作用,强调音乐移风易俗、陶冶性情等伦理教化功能。
(摘编自王少良《中国古典音乐的哲学本原思想》)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史前时期以来,本原哲学和巫术文化就一直支配音乐美学思想,这是古代乐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B.用阴阳律学阐释音乐起源和音乐审美等问题,体现出辽远博大的宇宙意识,显露了音乐的哲学意蕴。
C.相较于音乐的形而上属性,人们更在意它所体现的人体的内在规律,借助这个规律可以促进养生。
D.我国古代哲学将哲学概念渗透进社会政治道德观念中,是因为其很重视阐释本原性、本根性概念。
1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乐具有众多功能,古人认为音乐的音律能与天地自然相接,从而实现通神致用,如邹衍曾吹律使天气回暖。
B.中西方哲学家都关注了音乐的起源问题,但其观点有所不同,如毕达哥拉斯就认为物质的对立统一才是音乐产生的原因。
C.古人认为音乐的产生与人体的阴阳两气有关,又是宇宙自然气化的结果,二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催生了“物感”说。
D.儒家认为礼乐是天、地、人的连接点,可以沟通天道,作用于人心,使人们符合社会礼仪规范,从而实现社会政治思想。
15.下列选项,不能支撑文中“音乐蕴含着哲学本原思想”观点的一项是( )
A.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B.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
C.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
D.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17.某市宣传部门拟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为全市智能音乐系统增设“礼赞劳动”专题模块,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这种公共音乐服务的文化依据。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至祁连山
朝颜
①9月上旬,我从西宁城起身,一头扎进了祁连山腹地。此时,盛大的秋天已经来临,我亲见了一场属于高原的天地大美。
②车子顺着祁连山南麓的公路匀速前行,窗外的祁连山始终逶迤左右,耐心地画着似乎永远也画不完的蜿蜒线条。我掏出手机,定格下一幅色彩斑斓、意境悠远的画面:山的高处,蓝天清澈旷远,天边的白云仿佛随时要飘落下来,轻轻覆住青绿的山脊;山坡上,几顶白色的帐篷散落其间,黑的牦牛、白的藏羊正在啃食青草;山坳里,几块高矮不一的牧草地不规则地卧伏着,密密丛丛的牧草正在由青转黄;山脚下,一条泛着粼粼银光的河流从白桦林间穿过,大片的青稞已经熟透,铺排开平整的金色地毯……
③行至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丰收的田野图景远非我想象中高原的样子。门源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旅游大县,素有“金色门源”之美称。在祁连山的重重包裹之下,县境内有一块块宽阔平坦的盆地,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每到秋天,4万多公顷的耕地麦浪翻滚、青稞饱满、油菜丰收,收割机在庄稼地里穿梭忙碌,目之所及无不是铺天盖地的金黄。
④这时节,祁连山南麓的秋果子也成熟了。沙果、梨、沙棘果、人参果……各具风味。在这里,我第一次品尝到了青海的香蕉梨。它形状似梨,色泽金黄、个头匀称,口感却似香蕉,软糯香甜、入口即化。我惊讶这么好吃的水果为何没有卖到外地去,原来香蕉梨一旦成熟,保鲜时间极短,无法长途运输。
⑤清晨从酒店出发的时候,秋风裹挟着阵阵凉意,透过未扣紧的衣领钻进身体里。一路上,我们经过牛羊和马匹成群的草场,也经过河汊纵横的湿地。那些小而曲折的水系,都是八宝河的支流。它们在草原上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并没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水路,似乎它们只是自由随意地为着滋养草地、喂哺生灵。
⑥的确,在祁连山南麓的湿地上,生活着大天鹅、黑颈鹤、绿头鸭、赤麻鸭、斑头雁等大量野生动物。其中黑颈鹤是唯一生存和繁衍于高原的鹤类。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观看纪录片时,我看到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一对黑颈鹤夫妇生下一儿一女两只小黑颈鹤,哥哥在刚刚学会飞翔时不幸遇难。当黑颈鹤夫妇带着妹妹飞离青海越冬时,它们一齐来到哥哥遇难的地方,反复低飞、盘旋、悲鸣,然后才不舍地振翅高飞。它们是如此长情,就像对这片高原湿地一样,不离不弃。
⑦来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时,雨已经停了下来。云开雾散之后的山地和草原显得更加清新明媚,一丛丛树形优美的青海云杉为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一只毫不惧人的岩羊踩着小碎步走向人群,左嗅嗅、右蹭蹭,仿佛在进行独特的迎客仪式。我走过去,摸摸它坚硬的羊角,摸摸它光滑的皮毛,它也不急不恼。听工作人员说,这是去年救护的野生岩羊,刚带回来时还不会走路。现在,它活得健康、安然,俨然已经把救护中心当成家。
⑧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朝着一个个繁育基地走去,我见到了此前从未见过的藏原羚、狍子、蓝马鸡、秃鹫等野生动物,也见到一只会伸出舌头舔人手指的梅花鹿。每一只野生动物救护回来后,工作人员都要对它们进行驱虫、救治,而后是繁育或者放归自然。但总有一些无法适应野外生存的野生动物,要在这里终老。
⑨返程的时候,我仍然一次次被祁连山饱满柔和的线条感动,被山沟里流淌的溪流感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当人类用心庇护着自然,自然也会全力佑护着人类。
(选自202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8. 作者在开篇写到“我亲见了一场属于高原的天地大美”,文中围绕“大美”依次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请简要概括。
19. 文中第②段划线部分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 文中第⑥段写了黑颈鹤一家对这片高原湿地“如此长情”“不离不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原因。
21. 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当人类用心庇护着自然,自然也会全力佑护着人类”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1)渲染 (2)蹒跚 (3)入木三分 (4)置之不理 2.B 3.示例:提高道德品质的水准,是自我修养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4.只有 才 5. , 6.B 7.示例:丰富你的知识 开阔你的眼界 陶冶你的情操 净化你的心灵 8.(1)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意思对即可)(2)“点赞”一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破坏了汉语的多样性。(意思对即可)(3)示例:社会: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③学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建议合理即可)个人:①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
③网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建议合理即可)
9.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10. 运用比喻,将三种激情比作飓风,形象表现激情强烈、狂暴、不可阻挡,凸显其对作者人生巨大影响力与支配力,生动呈现作者在这三种激情驱动下人生状态,使读者深刻感知其内心力量与生命热忱。
11. 爱情带来狂喜,致使人愿为短暂欢愉舍其他;能消解孤寂,于世界边缘给人温暖慰藉;爱情结合蕴含圣徒和诗人想象的天堂缩影,是美好精神境界象征,给人灵魂升华体验,此三点是作者不懈追寻爱情根源。
12. 作者有积极热忱、勇于追求的人生态度。对爱情、知识与人类苦难的态度,展现其对美好精神体验的向往、对知识不懈探索渴望、对人类命运深切关怀,不惧苦难,以激情为舵,在生命海洋主动追寻意义价值,无畏驶向理想彼岸,尽显生命主动担当与高尚情怀。
13、B 14、C 15.D
16.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②文章首先明确提出“音乐蕴含着哲学本原思想”的观点,③然后从“音乐的本体”和“音乐的社会作用”两个层面进行阐述,④最后总结音乐至高无上的文化地位与其蕴含哲学本原思想有关。
17.①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使人们产生审美愉悦,进而深主人心,化感性情。②音乐可以经治人心,使之归于“礼”,有助于强化社会的道德教化和礼仪规范。③音乐是天道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借乐教可以强化社会政治思想。
18. 示例:
①绚丽悠远的祁连全景图②金色门源的田野丰收图
③祁连山南麓秋果飘香图④草原、湿地生态图
⑤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图
19. 示例:空间层次分明(条理分明),划线部分从“山的高处”“山坡上”写到“山坳里”“山脚下”,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层次分明地描绘了祁连山全景,丰富而立体。
20. 示例:①对亲人的不舍:小黑颈鹤哥哥长眠于此,它们不忍离去;
②对这片土地的依赖:这片高原湿地喂哺了它们;
③对这里的人们的依恋: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1. 示例: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指祁连山的自然风光、湿地的生灵等展现出的壮美与生机,无需言说却震撼人心;
②“人类庇护自然,自然佑护人类”,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中人类通过生态科普、救护野生动物等方式保护生态,守护自然;自然则以美景、丰富的物产等回馈人类,更以和谐生态滋养人类心灵:
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践行环保理念,如坚持低碳出行、垃圾分类,参与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帮助改善气候、减少灾害,人类守护自然,自然就会佑护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