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3 08:50:27

文档简介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知识点一 内环境及其成分
1.下列有关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B.人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C.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内液中
D.人体约1/3的体液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
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 ②血红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激素 ④胰岛素受体、呼吸酶、氨基酸 ⑤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
A.④⑥ B.①③
C.①⑤ D.②④
3.肝硬化患者早期时会出现肝腹水,随着病情加重,体内腹水将逐渐增多,继而出现下肢水肿,医生常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促进其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缓病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往往多于组织液
B.肝腹水是由于血浆渗透压过高造成的
C.腹水中的水分不只来自血浆
D.静脉输入血浆蛋白可能导致患者尿液增多
4.如图是健康人体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D代表液体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B.A、B、D代表的液体构成体液
C.C可来自A,并可流入D
D.水、葡萄糖、血红蛋白等可从D进入A
5.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C.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知识点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作用
6.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常用到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生理盐水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理盐水是血浆的等渗溶液,二者成分差别不大
B.生理盐水的pH与血浆的相差不大,过量补充不会影响血浆pH的稳定
C.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的浓度会发生改变
D.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发生改变
7.如图是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①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与③进行物质交换
C.③中含有激素、呼吸酶、乳酸等物质
D.人体的代谢废物只能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8.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A、B、C表示三种液体,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B、C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
(2)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先后经过    、    系统。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由于病理因素引起A增多,其结果是会引起      ;请举出由于病理因素引起A增多的实例:       、          。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    (填“A”“B”或“C”)内存在着    物质。
9.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液占比最大,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b和c
C.c液中生活着可以协助机体抵抗疾病的细胞
D.水疱主要是b中的水大量渗出到d中形成的
10.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因劣质奶粉中这些物质的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长期食用会引起营养不良、生长停滞、免疫力低下,表现为“大头”等不良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可用于合成血浆中的解旋酶、抗体等物质
B.婴幼儿的小肠上皮细胞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中吸收葡萄糖
C.“大头”婴幼儿的组织液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较少,细胞外液渗透压较低
D.婴幼儿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平衡的破坏
11.房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可为虹膜、角膜等提供营养和维持眼内压力。房水不同于眼泪,眼泪是由泪腺产生的。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经后房—前房—房角—Schlemm管排出,进入血液,图示为房水的循环途径。一般而言,房水的生成量应正好等于房水的排出量,如果房水过多,就会造成眼内液体增加而导致眼内压力升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B.Schlemm管堵塞可能导致人的眼内压力升高
C.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含有蛋白质和无机盐
D.一般而言,房水的渗透压高于血浆和淋巴液的渗透压
1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它们属于人体内环境
B.人体剧烈运动后,①中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弱酸性
C.①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当毛细淋巴管堵塞时,③中的液体可能会增多
13.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的,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    (填“双向”或“单向”)的。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    ,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试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使用 药物 治疗 时间 治疗前 水肿指数 治疗后 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 水肿指数
A 组 ACTH (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 组 地塞米松 (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已知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和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        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                       ;
②                       。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1.B 体液是机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人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A错误,B正确;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C错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D错误。
2.B 水、无机盐、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钾离子通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三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葡萄糖属于营养物质、CO2为细胞代谢废物、激素属于调节类物质,因此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胰岛素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食物中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发生在细胞内(线粒体基质中),细胞内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
3.B 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的,细胞选择其中的一小部分,即分泌蛋白通过胞吐作用运输到组织液等中,所以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往往多于组织液,A正确;由题意可知,肝硬化患者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导致肝腹水,B错误;腹水中的水分不只来自血浆,还可来自细胞内液,C正确;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从组织液吸收水分,血浆中多余的水分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因此尿液可能增多,D正确。
4.C D表示细胞内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A错误;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A表示组织液,B表示淋巴液,C表示血浆,A、B、C表示细胞外液,D表示细胞内液,B错误;C(血浆)可来自A(组织液),并可流入D(细胞内液),C正确;血红蛋白不能从D(细胞内液)进入A(组织液)中,D错误。
5.B 细胞质基质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③是组织液,A错误;若②为肝脏细胞,因血液由a向b流动的过程中,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脏细胞参与有氧呼吸,所以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B正确;①为淋巴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液,淋巴液中的蛋白质通过淋巴液回流进入血浆,C错误;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与组织液和血浆直接接触,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D错误。
6.C 生理盐水虽然是血浆的等渗溶液,但是二者的成分差别较大,A错误;生理盐水的成分与血浆的成分不完全相同,过量补充生理盐水会影响血浆pH的稳定,B错误;生理盐水是NaCl溶液,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的浓度会发生改变,如血浆蛋白的浓度会降低,C正确;生理盐水是血浆的等渗溶液,适量注射生理盐水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改变,D错误。
7.B 人体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题图中的②细胞内液和④中的液体均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①是组织液,③是血浆,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③是血浆,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血浆中不含有,C错误;人体的代谢废物可以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排出,D错误。
8.(1)内环境 (2)消化系统 循环 (3)组织水肿 长期营养不良 毛细淋巴管阻塞(两空顺序可颠倒,答案合理即可) (4)B 缓冲
解析:(1)A组织液、B血浆、C淋巴液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或者细胞外液。(2)Na+、Cl-、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绝大部分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浆,再通过循环系统进入人体内环境,因此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先后经过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3)由于病理因素引起A组织液增多,其结果是会引起组织水肿。长期营养不良、毛细淋巴管阻塞、肾小球肾炎,均会造成组织液增多,即组织水肿。(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的B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
9.C 正常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a为细胞内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外液,A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d(血浆)和b(组织液),而不是c(淋巴液),B错误;c液中生活着可以协助机体抵抗疾病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C正确;水疱主要是d中的水大量渗出到b中形成的,D错误。
10.B 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可用于合成血浆中的抗体、血浆蛋白等物质,而解旋酶存在于细胞内,不能在血浆中找到,A错误;肠道中的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婴幼儿的小肠上皮细胞能直接从肠道中吸收葡萄糖,B正确;长期食用劣质奶粉会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较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水肿,表现为“大头”等不良症状,而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不存在于组织液中,C错误;婴幼儿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失衡,D错误。
11.D 房水为虹膜、角膜等提供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废物运走,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A正确;Schlemm管堵塞可能导致房水无法排入血液,房水过多,造成眼内液体增加,从而造成人的眼内压力升高,B正确;由题干可知,房水成分与血浆相似,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含有蛋白质和无机盐,C正确;由题干可知,房水成分与血浆相近,由此可推知房水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渗透压基本相当,D错误。
12.B 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由于人体内存在酸碱缓冲物质,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B错误;①是血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当毛细淋巴管堵塞时,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受阻,③组织液会增多,D正确。
13.(1)属于 双向 (2)(相对)升高 (3)相互对照和自身 ①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 ②ACTH治疗后基本上无反弹情况出现
解析:(1)脑脊液相当于组织液,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即血浆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成为血液。(3)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显然本实验的自变量为药物种类,因变量是组织水肿的相关指标,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和自身对照等,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方案体现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①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②ACTH治疗后基本上无反弹情况出现。
5 / 5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导学 聚焦 1.运用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常见物质。 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掌握细胞外液成分相互转化的关系,结合生活常识理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通过实例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       的液体。
(2)组成
小提醒:细胞内液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核基质等细胞内的液体。
2.内环境
(1)概念: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
3.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
(1)消化道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  )
(2)内环境为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
(3)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
(4)淋巴细胞只能生活在淋巴液中,淋巴液是淋巴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
探讨一 分析体液与内环境概念,提高理解能力
1.请判断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是    。
①唾液 ②膀胱内的尿液 ③汗液 ④泪液
⑤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 ⑥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 ⑦毛细血管内的血液
2.请写出人体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并完善表格。
体内细胞 液体环境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细胞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探讨二 构建体液相互转化模式图,提高模型构建能力
3.结合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细胞内液的内在联系,依据下图绘制出能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模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组织液和血浆,最终被排出体外;人体吸入的O2由血液到组织细胞先后经过血浆和组织液,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就此判定CO2和O2在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浓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怎样的?
1.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1)
(2)
(3)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一般情况下,A处氧分压高于B处(肺泡处除外),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小肠处除外),B处CO2和代谢产物含量均高于A处。
2.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1.下图为人体肝脏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②③④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人体的内环境
C.③可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
D.a生活的内环境为①③,c生活的内环境为③④
2.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丙、丁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
D.肝脏中丁的O2浓度比甲的高
易错提醒
(1)血液≠血浆,体液≠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汗液、唾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知识点(二)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化学组成
(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
①相同点:          相近。
②不同点: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    ,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溶液渗透压
①定义:溶液中      对水的吸引力。
②渗透压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的关系
溶质微粒数目 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
越多 越高
越少 越小
③影响渗透压大小的主要物质
类型 主要影响物质
血浆渗透压
细胞外液渗透压
(2)酸碱度
①正常人血浆的pH:      。
②维持因素:与血浆中的        等物质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
3.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
(1)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RNA聚合酶、尿素等。(  )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
(3)人体内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  )
(4)剧烈运动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
探讨一 分析内环境的成分,提高理解能力
1.判断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①氧气 ②氨基酸 ③呼吸酶 ④血浆蛋白
⑤Ca2+载体 ⑥性激素 ⑦CO2 ⑧尿液 ⑨尿素 ⑩纤维素
2.血红蛋白、消化道中的麦芽糖,为什么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探讨二 分析渗透压与组织水肿,关注人体健康
3.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4.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请结合渗透压的概念及下图所示模型,思考为什么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
1.内环境中“存在”与“不存在”的物质
2.构建模型分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1.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解旋酶、Cl-、尿素
B.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
C.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胰岛素、糖蛋白
D.Ca2+、水通道蛋白、胃蛋白酶、DNA聚合酶
2.孕妇怀孕期间,造成身体浮肿的原因之一是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导致母体血浆蛋白减少。下列情形引起的组织水肿与上述原因不同的是(  )
A.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
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D.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
知识点(三)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不断获取进行      所需要的物质;
(2)细胞不断排出    产生的废物。
2.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各个系统的参与
(1)    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
(2)    系统吸入O2、排出CO2;
(3)    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4)    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
3.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
(1)直接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
(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经过内环境。(  )
(3)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内环境。(  )
(4)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探讨 分析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器官或系统。
(2)据图描述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
(3)描述食物中营养物质和O2进入细胞的过程。
1.下列有关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内直接吸收葡萄糖
B.肝细胞有氧呼吸所需要的O2从外界进入,经过的内环境至少有组织液和血浆
C.肝细胞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等的直接参与
D.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都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人体的不同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可以表示循环系统,Ⅲ可以表示呼吸系统
B.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组织液和血浆
C.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全部通过Ⅳ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D.若病原体从Ⅱ入侵引起腹泻,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
 
(1)内环境是                                  。
(2)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水疱主要是由                       中形成的;水疱自行消失的原因是                     。
(3)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请据此判断1 mol/L的NaCl溶液和1 mol/L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
  
1.人体的体液是指(  )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尿素、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氨基酸和呼吸酶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的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3.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如图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与内环境可能的物质交换途径(图中字母代表不同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存在于毛细血管中
B.b在体液中的含量最高
C.b、d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图中4种液体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4.某人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
B.毛细血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重新渗入血管中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5.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的,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脑脊液与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都属于细胞外液
B.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大,导致脑脊液增加引发脑水肿
C.脑脊液中可能含有葡萄糖、激素等物质
D.考试答题大脑深度思考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显著降低
6.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
(1)图中虚线框内的成分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
(2)填写图中的D、E系统的名称:D       ,E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系统、    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等,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系统、     系统。
(5)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1)以水为基础 (2)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2.(1)细胞外液 (2) 血浆  血浆  淋巴液  血细胞
3.(1)× 提示:消化道内的液体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
(2)× 提示: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3)√ 
(4)× 提示: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淋巴液和血浆中。
互动探究
1.⑤⑥
2.血浆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液和组织液 淋巴液和血浆 组织液
3.提示:体液4种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4.提示:O2浓度: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O2浓度: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学以致用
1.B 分析题图可知,③是组织液,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④血浆、③组织液和①淋巴液组成的,B错误;③组织液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淋巴液,C正确;a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①淋巴液和③组织液,c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③组织液和④血浆,D正确。
2.C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包含甲(组织液)、乙(血浆)、丙(淋巴液),A错误;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丙,丙中的物质可以进入乙,因此乙表示血浆,丁表示细胞内液,B错误;淋巴细胞存在于丙(淋巴液)和乙(血浆)中,C正确;甲(组织液)中的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脏细胞内液(丁),因此丁中的O2浓度比甲中的低,D错误。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1)蛋白质 无机盐 代谢废物 (2)①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 ②蛋白质 (3)盐溶液
2.(1)①溶质微粒 ②越大 越低 ③无机盐、蛋白质 Na+、Cl- (2)①7.35~7.45 ②HC、H2CO3 (3)37 ℃
3.(1)× 提示:R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 提示: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
(4)× 提示:人体具有pH稳定机制,所以剧烈运动不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互动探究
1.提示:①②④⑥⑦⑨ ③⑤⑧⑩
2.提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而麦芽糖是植物体所特有的糖,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
3.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虽然蛋白质含量最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和Cl-大得多,数目远小于Na+和Cl-。
4.提示:营养不良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对水的吸引力减小,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
学以致用
1.B CO2、Cl-、尿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解旋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K+、血浆蛋白、性激素(特殊分泌物)、脂肪酸(营养)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唾液淀粉酶属于消化酶,位于消化道内,糖蛋白在细胞膜上,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Ca2+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酶(位于消化道内)、DNA聚合酶在细胞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2.D 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水肿,与上述原因相同,A不符合题意;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合成不足,导致血浆蛋白较少,血浆渗透压较低,引起组织水肿,与上述原因相同,B不符合题意;蛋白尿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减少,引起组织水肿,与上述原因相同,C不符合题意;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与上述原因不同,D符合题意。
知识点(三)
自主学习
1.(1)生命活动 (2)代谢
2.(1)消化 (2)呼吸 (3)泌尿 (4)循环
3.(1)√ (2)√ 
(3)× 提示: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
(4)× 提示:细胞代谢发生在细胞内。
互动探究
 (1)提示: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皮肤,e.循环系统。
(2)提示:代谢废物(如尿素)经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皮肤等排出体外,CO2经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从内环境排到体外。
(3)提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的运输→进入组织液(或血浆或淋巴液)→进入细胞。
空气中的O2进入细胞的过程:呼吸系统的吸入→循环系统的运输→进入组织液(或血浆或淋巴液)→进入细胞。
学以致用
1.A 肌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只能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A错误;肝细胞从外界吸收的氧气、营养物质,向外界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都要经过组织液和血浆的运输,涉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B、C正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D正确。
2.A 分析该图可知Ⅰ是循环系统,Ⅲ与内环境是双向交换的,可表示呼吸系统,A正确。丙和细胞内液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丙是组织液;乙与丙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乙是血浆,丙的箭头指向甲,说明甲是淋巴液,因此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B错误。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汗等方式排出体外,C错误。组织液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若病原体从Ⅱ入侵引起腹泻,机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降低,同时,机体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则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提示: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提示: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 水疱中的液体渗入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提示:不相同。因为NaCl在水中会电离为Na+和Cl-,而蔗糖不会电离,1 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质微粒数目多于1 mol/L的蔗糖溶液。所以1 mol/L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大于1 mol/L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课堂演练
1.C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体液,消化液不属于体液,A错误。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B、D错误,C正确。
2.A 血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属于人体内环境,①错误;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尿素、CO2和胰岛素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呼吸酶存在于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喝入胃中的牛奶位于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口服的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位于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⑥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⑦正确;输卵管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综上所述,②③⑦正确,A符合题意。
3.C 由图分析可知a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A错误;由图分析可知b为组织液,d为血浆,它们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体液中含量最高的是细胞内液,B错误,C正确;图中4种液体的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D错误。
4.A 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均可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但当受到创伤后,毛细血管破裂,原本应留在血管中的蛋白质等物质也能进入组织细胞间隙,从而使组织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吸水能力增强,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5.A 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脑脊液与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等都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脑外伤时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B正确;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C正确;内环境中有缓冲物质,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D正确。
6.(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3)消化 循环 (4)循环 泌尿 (5)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解析:(1)高等动物体内的血浆(A)、组织液(B)和淋巴液(C)等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另外,组织液还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淋巴液经左右锁骨下静脉可汇入血浆。(2)D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应为消化系统;E排出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应为泌尿系统。(3)(4)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其中Na+、Cl-、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需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而体内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需经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5)CO2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9 / 9(共97张PPT)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 聚
焦 1.运用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常见物质。
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掌握细胞外液成分相互转化的关系,结
合生活常识理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通过实例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 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 的液体。
(2)组成
以水为基础 
小提醒:细胞内液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核基质等
细胞内的液体。
2. 内环境
(1)概念: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 
(2)组成及关系
3. 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
(1)消化道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 ( × )
提示:消化道内的液体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
(2)内环境为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 × )
提示: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
×
提示: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3)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 )
(4)淋巴细胞只能生活在淋巴液中,淋巴液是淋巴细胞赖以生存
的内环境。 ( × )
提示: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淋巴液和血浆中。

×
探讨一 分析体液与内环境概念,提高理解能力
1. 请判断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是 。
①唾液 ②膀胱内的尿液 ③汗液 ④泪液 ⑤大脑细胞间隙的液
体 ⑥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⑦毛细血管内的血液
⑤⑥ 
2. 请写出人体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并完善表格。
体内细胞 液体环境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细胞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血浆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液和组织液 
淋巴液和血浆 
组织液 
探讨二 构建体液相互转化模式图,提高模型构建能力
提示:体液4种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3. 结合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细胞内液的内在联系,依据图绘制
出能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模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 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组织液和血浆,最终被排出体
外;人体吸入的O2由血液到组织细胞先后经过血浆和组织液,最终
进入组织细胞;就此判定CO2和O2在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中的
浓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怎样的?
提示:O2浓度: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O2浓度:细胞内液>
组织液>血浆。
1. 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1)
(2)
(3)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一般情况下,A处氧分压高于B处(肺
泡处除外),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小肠处除外),B
处CO2和代谢产物含量均高于A处。
2. 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1. 下图为人体肝脏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细胞,①②③④
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③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②③④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人体的内环境
C. ③可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
D. a生活的内环境为①③,c生活的内环境为③④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③是组织液,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
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④血浆、③组织液和①淋巴
液组成的,B错误;③组织液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淋
巴液,C正确;a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①淋巴液
和③组织液,c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③组织液和
④血浆,D正确。
2.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丙、丁
B. 乙表示细胞内液
C. 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
D. 肝脏中丁的O2浓度比甲的高
解析: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包含甲(组织液)、乙
(血浆)、丙(淋巴液),A错误;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丙,丙中
的物质可以进入乙,因此乙表示血浆,丁表示细胞内液,B错误;
淋巴细胞存在于丙(淋巴液)和乙(血浆)中,C正确;甲(组织
液)中的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脏细胞内液(丁),因此丁
中的O2浓度比甲中的低,D错误。
易错提醒
(1)血液≠血浆,体液≠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与外界环境相
通,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汗
液、唾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知识点(二)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 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化学组成
(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
①相同点: 相近。
②不同点: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组织液和淋巴液
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 
蛋白质 
(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 ,类似于海水。这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盐溶液 
2.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溶液渗透压
①定义:溶液中 对水的吸引力。
②渗透压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的关系
溶质微粒 
溶质微粒数目 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
越多 越高
越少 越小
越大 
越低 
③影响渗透压大小的主要物质
类型 主要影响物质
血浆渗透压
细胞外液渗透压
(2)酸碱度
①正常人血浆的pH: 。
无机盐、蛋白质 
Na+、Cl- 
②维持因素:与血浆中的 等物质有关。
7.35~7.45 
HC 、H2CO3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
37 ℃ 
3. 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
(1)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RNA聚合酶、尿素等。
( × )
提示:R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 × )
提示: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
关。
×
×
(3)人体内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
( √ )

(4)剧烈运动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 × )
提示:人体具有pH稳定机制,所以剧烈运动不会导致血浆中
的pH明显下降。
×
探讨一 分析内环境的成分,提高理解能力
1. 判断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不属于内环境成
分的是       。
①氧气 ②氨基酸 ③呼吸酶 ④血浆蛋白 ⑤Ca2+载体 ⑥性激
素 ⑦CO2 ⑧尿液 ⑨尿素 ⑩纤维素
提示:①②④⑥⑦⑨ ③⑤⑧⑩
2. 血红蛋白、消化道中的麦芽糖,为什么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提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
环境,而麦芽糖是植物体所特有的糖,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
探讨二 分析渗透压与组织水肿,关注人体健康
3. 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
%以上来源于Na+和Cl-?
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虽然蛋白质含量最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和Cl-大得多,数
目远小于Na+和Cl-。
4. 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
的症状。请结合渗透压的概念及下图所示模型,思考为什么营养不
良会导致组织水肿。
提示:营养不良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对水
的吸引力减小,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
1. 内环境中“存在”与“不存在”的物质
2. 构建模型分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1.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 CO2、解旋酶、Cl-、尿素
B. 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
C. 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胰岛素、糖蛋白
D. Ca2+、水通道蛋白、胃蛋白酶、DNA聚合酶
解析: CO2、Cl-、尿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解旋酶在细胞
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K+、血浆蛋白、性激素(特殊
分泌物)、脂肪酸(营养)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唾液淀
粉酶属于消化酶,位于消化道内,糖蛋白在细胞膜上,都不属于内
环境的成分,C错误;Ca2+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水通道蛋白在细
胞膜上、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酶(位于消化道内)、DNA聚合酶在细
胞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2. 孕妇怀孕期间,造成身体浮肿的原因之一是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
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导致母体血浆蛋白减少。下列情形引起的组织
水肿与上述原因不同的是(  )
A. 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 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
C. 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D. 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
解析: 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
出,引起组织水肿,与上述原因相同,A不符合题意;长期营养不
良,蛋白质合成不足,导致血浆蛋白较少,血浆渗透压较低,引起
组织水肿,与上述原因相同,B不符合题意;蛋白尿肾炎患者的尿
液中出现蛋白质,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减少,引起组织水肿,与上述
原因相同,C不符合题意;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
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与上述原因不同,D符合题意。
知识点(三)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 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不断获取进行 所需要的物质;
(2)细胞不断排出 产生的废物。
生命活动 
代谢 
2. 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各个系统的参与
(1) 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
(2) 系统吸入O2、排出CO2;
(3) 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4) 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
消化 
呼吸 
泌尿 
循环 
3. 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
(1)直接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 √ )
(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经过内环境。
( √ )
(3)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内环境。
( × )
提示: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
(4)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 )
提示:细胞代谢发生在细胞内。


×
×
探讨 分析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如图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器官或系统。
提示: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皮肤,e.循
环系统。
(2)据图描述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从内环
境排到体外的?
提示:代谢废物(如尿素)经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皮肤等排
出体外,CO2经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从内环境排到体外。
(3)描述食物中营养物质和O2进入细胞的过程。
提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消化系统的消化、
吸收→循环系统的运输→进入组织液(或血浆或淋巴液)→进
入细胞。
空气中的O2进入细胞的过程:呼吸系统的吸入→循环系统的运
输→进入组织液(或血浆或淋巴液)→进入细胞。
1. 下列有关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内直接吸收葡萄糖
B. 肝细胞有氧呼吸所需要的O2从外界进入,经过的内环境至少有组织
液和血浆
C. 肝细胞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等的直
接参与
D.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都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
境进行的物质交换
解析: 肌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只能直接从组织液中吸
收,A错误;肝细胞从外界吸收的氧气、营养物质,向外界排放的
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都要经过组织液和血浆的运输,涉及呼吸系
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B、C正确;体内细
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
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D正确。
2.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
Ⅱ、Ⅲ、Ⅳ表示人体的不同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可以表示循环系统,Ⅲ可以表示呼吸系统
B. 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组织液和血浆
C. 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全部通过Ⅳ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D. 若病原体从Ⅱ入侵引起腹泻,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
解析: 分析该图可知Ⅰ是循环系统,Ⅲ与内环境是双向交换的,
可表示呼吸系统,A正确。丙和细胞内液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丙
是组织液;乙与丙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乙是血浆,丙的箭头指向
甲,说明甲是淋巴液,因此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
组织液,B错误。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汗
等方式排出体外,C错误。组织液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
关,若病原体从Ⅱ入侵引起腹泻,机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降
低,同时,机体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则可能导致血
浆渗透压上升,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内环境是                  。
提示: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
疱,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水疱主要是
由                  中形成的;水疱自行
消失的原因是                   。
提示: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 水疱中的液体渗入到毛
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
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请据此判断1
mol/L的NaCl溶液和1 mol/L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是否相同?并说
明理由。
提示:不相同。因为NaCl在水中会电离为Na+和Cl-,而蔗糖不
会电离,1 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质微粒数目多于1 mol/L的蔗
糖溶液。所以1 mol/L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大于1 mol/L的蔗糖溶
液的渗透压。
  
1. 人体的体液是指(  )
A. 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 细胞内液和血液
C.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解析: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体液,消化液不属于体液,A错
误。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
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等,B、D错误,C正确。
2.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尿素、
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氨基酸和呼吸酶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的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
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 ②③⑦ B. ①②③⑦
C. ①②③⑦⑧ D. ①②③⑥⑦⑧
解析: 血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属于人体内环
境,①错误;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都属
于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尿素、CO2和胰岛素都可以存在于内环
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呼吸酶存在于细胞中,不属
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喝入胃中的牛奶位于消化道内,消化道
与外界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
口服的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位于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直接相
通,消化道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⑥错误;肌肉注射青霉
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⑦正确;输卵管
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综上所述,②③⑦正确,A符合题意。
3. 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如图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与内
环境可能的物质交换途径(图中字母代表不同体液)。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 a存在于毛细血管中
B. b在体液中的含量最高
C. b、d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 图中4种液体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a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A错误;由
图分析可知b为组织液,d为血浆,它们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
的环境,体液中含量最高的是细胞内液,B错误,C正确;图中4种
液体的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D错误。
4. 某人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
的合理解释是(  )
A. 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
增多
B. 毛细血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重新渗入血管中
C. 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 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解析: 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
其他物质均可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但
当受到创伤后,毛细血管破裂,原本应留在血管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也能进入组织细胞间隙,从而使组织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组
织液的吸水能力增强,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5.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
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的,并
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脑脊液与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都属于细胞外液
B. 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大,导致脑脊液增加引发脑水肿
C. 脑脊液中可能含有葡萄糖、激素等物质
D. 考试答题大脑深度思考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显
著降低
解析: 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脑脊
液与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等都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脑外伤时
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
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B正确;脑脊液属于内环
境,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C正确;内环境中有
缓冲物质,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
显降低,D正确。
6. 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
(1)图中虚线框内的成分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
内环境


组织液
淋巴液
解析:高等动物体内的血浆(A)、组织液(B)和淋巴
液(C)等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血浆与组
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另外,组织液还可被毛细淋巴管吸
收,成为淋巴液,淋巴液经左右锁骨下静脉可汇入血浆。
(2)填写图中的D、E系统的名称:D ,E

解析: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应为消化系统;E排出
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应为泌尿系统。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
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系统、
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

消化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等,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
过 系统、 系统。
循环
泌尿
解析:(3)(4)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其中Na+、Cl-、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需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而体内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需经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5)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解析:O2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
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内环境及其成分
1. 下列有关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B. 人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C. 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内液中
D. 人体约1/3的体液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体液是机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
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人体液中含量最多
的物质是水,A错误,B正确;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C错误;细胞
内液约占体液的2/3,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  )
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 ②血红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白
酶 ③葡萄糖、CO2、激素 ④胰岛素受体、呼吸酶、氨基酸 ⑤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
A. ④⑥ B. ①③
C. ①⑤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水、无机盐、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
分,①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钾离子通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
上,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三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葡
萄糖属于营养物质、CO2为细胞代谢废物、激素属于调节类物质,因
此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胰岛素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呼吸酶
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食物中淀粉经消化成为
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丙酮酸和水反
应产生CO2和[H]发生在细胞内(线粒体基质中),细胞内的环境不属于
内环境,⑥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肝硬化患者早期时会出现肝腹水,随着病情加重,体内腹水将逐渐增
多,继而出现下肢水肿,医生常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促进其体内多
余水分的排出,减缓病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肝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往往多于组织液
B. 肝腹水是由于血浆渗透压过高造成的
C. 腹水中的水分不只来自血浆
D. 静脉输入血浆蛋白可能导致患者尿液增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的,细胞选择其中的一小部分,即分
泌蛋白通过胞吐作用运输到组织液等中,所以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往往
多于组织液,A正确;由题意可知,肝硬化患者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
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
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导致肝腹水,B错误;腹水中的水分不只来自血
浆,还可来自细胞内液,C正确;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使得血浆渗透压升
高,从组织液吸收水分,血浆中多余的水分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因此
尿液可能增多,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如图是健康人体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D代
表液体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B. A、B、D代表的液体构成体液
C. C可来自A,并可流入D
D. 水、葡萄糖、血红蛋白等可从D进入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D表示细胞内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A错误;体液是由细
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A表示组织液,B表示淋巴液,C表示血浆,A、
B、C表示细胞外液,D表示细胞内液,B错误;C(血浆)可来自A(组织
液),并可流入D(细胞内液),C正确;血红蛋白不能从D(细胞内液)进入
A(组织液)中,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
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C. 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细胞质基质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③是组织液,A错
误;若②为肝脏细胞,因血液由a向b流动的过程中,氧气通过自由扩散
的方式进入肝脏细胞参与有氧呼吸,所以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B正
确;①为淋巴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可以透过毛
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液,淋巴液中的蛋白质通过淋巴液回流进入血
浆,C错误;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与组织液和血浆直
接接触,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作用
6. 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常用到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生理盐水会影响
细胞的正常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理盐水是血浆的等渗溶液,二者成分差别不大
B. 生理盐水的pH与血浆的相差不大,过量补充不会影响血浆pH的稳定
C.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的浓度会发生改变
D. 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发生改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生理盐水虽然是血浆的等渗溶液,但是二者的成分差别较
大,A错误;生理盐水的成分与血浆的成分不完全相同,过量补充生理
盐水会影响血浆pH的稳定,B错误;生理盐水是NaCl溶液,过量补充生
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的浓度会发生改变,如血浆蛋白的浓度
会降低,C正确;生理盐水是血浆的等渗溶液,适量注射生理盐水不会
引起血浆渗透压改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如图是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②③
④分别表示不同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 ①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与③进行物质交换
C. ③中含有激素、呼吸酶、乳酸等物质
D. 人体的代谢废物只能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人体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
成,题图中的②细胞内液和④中的液体均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
①是组织液,③是血浆,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
交换,B正确;③是血浆,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血浆中不含有,C错误;人
体的代谢废物可以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排出,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A、B、C表示三种液体,请据图回
答有关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A、B、C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
为 。
解析:A组织液、B血浆、C淋巴液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
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或者细胞外液。
内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
环境要先后经过 、 系统。
解析:Na+、Cl-、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绝大部分通过消化系统
进入血浆,再通过循环系统进入人体内环境,因此维持内环境渗透
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先后经过
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
变化。由于病理因素引起A增多,其结果是会引起 ;
请举出由于病理因素引起A增多的实例:
、 。
解析:由于病理因素引起A组织液增多,其结果是会引起组织水
肿。长期营养不良、毛细淋巴管阻塞、肾小球肾炎,均会造成组
织液增多,即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
长期营养不

毛细淋巴管阻塞(两空顺序可颠倒,答案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
中 (填“A”“B”或“C”)内存在着 物质。
解析: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
是图中的B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
B
缓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人体体液
各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液占比最大,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b和c
C. c液中生活着可以协助机体抵抗疾病的细胞
D. 水疱主要是b中的水大量渗出到d中形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正常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
的40%,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a为细胞内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
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外液,A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
境是d(血浆)和b(组织液),而不是c(淋巴液),B错误;c液中生活着可以
协助机体抵抗疾病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C正确;水疱主
要是d中的水大量渗出到b中形成的,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因劣质奶粉中这些
物质的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长期食用会引起营养不良、生长停
滞、免疫力低下,表现为“大头”等不良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可用于合成血浆中的解旋酶、抗体等物质
B. 婴幼儿的小肠上皮细胞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中吸收葡萄糖
C. “大头”婴幼儿的组织液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较少,细胞外液渗透压 较低
D. 婴幼儿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平衡的破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可用于合成血浆中的抗体、血浆蛋白
等物质,而解旋酶存在于细胞内,不能在血浆中找到,A错误;肠道中的
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婴幼儿的小肠上皮细胞能直接从肠道中吸收
葡萄糖,B正确;长期食用劣质奶粉会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中血
浆蛋白的含量较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水肿,表现为“大头”等不良
症状,而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不存在于组织液中,C错误;婴幼儿蛋
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使血
浆渗透压失衡,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房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可为虹膜、角膜等提供营
养和维持眼内压力。房水不同于眼泪,眼泪是由泪腺产生的。房水
由睫状体产生,经后房—前房—房角—Schlemm管排出,进入血液,图
示为房水的循环途径。一般而言,
房水的生成量应正好等于房水的
排出量,如果房水过多,就会造成眼
内液体增加而导致眼内压力升高。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B. Schlemm管堵塞可能导致人的眼内压力升高
C. 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含有蛋白质和无机盐
D. 一般而言,房水的渗透压高于血浆和淋巴液的渗透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房水为虹膜、角膜等提供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废物
运走,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A正确;Schlemm管堵塞可能导致
房水无法排入血液,房水过多,造成眼内液体增加,从而造成人的眼内
压力升高,B正确;由题干可知,房水成分与血浆相似,房水由睫状体产
生,含有蛋白质和无机盐,C正确;由题干可知,房水成分与血浆相近,
由此可推知房水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渗透压基本相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它们属于人体内环境
B. 人体剧烈运动后,①中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弱酸性
C. ①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 当毛细淋巴管堵塞时,③中的液体可能会增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
正确;由于人体内存在酸碱缓冲物质,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不会
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B错误;①是血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渗
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当毛细淋巴
管堵塞时,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受阻,③组织液会增多,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
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的,并
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正
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请
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
的物质运输是 (填“双向”或“单向”)的。
属于
双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脑脊液相当于组织液,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属于细
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即血浆渗出毛细血管
成为组织液,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成为血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
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
脊液渗透压 ,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相对)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
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
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
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试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下列问题: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
指数 治疗后水
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
肿指数
A组 ACTH(79
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
(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已知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和自身对照等,该实验
方案体现了 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
结论是:

② 。
相互对照和自身
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
ACTH治疗后基本上无反弹情况出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显然本实验的自变量为药物种类,因变量是组织水肿的相关指标,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和自身对照等,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方案体现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①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②ACTH治疗后基本上无反弹情况出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感 谢 观 看!